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九原一中(12)这一年 ...

  •   作者/方_忆写于2023.12

      对于生于五六十年代的人来说,1976年是个承载了深重哀痛与历史转折的特殊年份。那一年,民众悲痛地告别了深受爱戴的周总理;盛夏七月,中国北方著名的瓷都遭遇了里氏7.8级的大地震,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伤痛;十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卓越领导人毛主席也与世长辞,国家再次陷入深深的哀悼之中。在这举国悲痛而又充满变数的时刻,中央采取果断行动,一举清除了“□□”□□集团,从而为动荡的社会局势画上了句号,也为国家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在瓷都经历了大地震的重创后,抗震救灾帐篷迅速成为了市民们临时安身的重要设施。银行大院各家各户积极响应政府紧急行动的号召,在院内搭建起五彩斑斓的帆布帐篷。这些帐篷犹如一片片巨大的彩色蘑菇,密密麻麻地遍布于内外院的每一个角落,不仅填满了整个院落空间,而且布局复杂多变,穿梭其中就如同在曲折蜿蜒的迷宫中行走一般。

      面对地震的破坏威力,市民们深刻意识到搭建帐篷的重要性,因此在搭建过程中特别认真细致,每一顶帐篷都牢固安装、结构坚固。这不仅体现出他们对临时居所安全性的高标准严要求,更深层次地展现了人们在灾难面前对生命的极度尊重与珍视。这一片连绵起伏的帐篷群落,既象征着大家面对自然灾害时团结一致、自力更生的决心,也真实描绘出人们坚韧顽强、积极自救的精神风貌。

      政府机关、学校以及各街道办事处等社区服务机构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向居民们发放抗震减灾的普及资料,通过通俗易懂的传单和手册方式,将防震知识送进千家万户。努力提升大家对于地震防范的认识,并时刻提醒每一位民众保持警觉,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灾害的各种准备工作。

      赵小美家搭建的那顶青色抗震帐篷就在大院最边上的位置,紧邻他们居住的小院子和大门通道。正值暑期,白天父母上班不在家时,赵小美和赵小靓姐妹俩钻进帐篷里玩耍,偶尔还会偷吃储备在帐篷内的应急干粮。

      地震刚发生后的那段日子,各家各户都严格遵守规定,每到晚上吃完晚饭或准备睡觉时,都会自觉地前往自家搭建的帐篷中过夜,以求安心。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多数家庭慢慢恢复了在家中就寝的习惯,尽管如此,他们仍会在夜晚安排家人轮流值守,一旦察觉到任何可能预示地震的迹象,能立即叫醒其他家庭成员迅速逃生。

      赵小美主动承担了家中最多的守夜任务。母亲看出她其实是想利用夜晚守夜的时间看书,于是从柜子里找出《把一切献给党》这本书送给她读。这让非常开心,竟然在一个晚上就把整本书一口气读完了。

      次日清晨,小美母亲最先醒来时,发现她家三女儿正疲惫地趴在炕沿边上睡着了,手边还有一只未关闭的手电筒。

      “以后还是别让她值夜了,像昨晚这样得浪费多少节电池啊?值班是希望她能及时察觉地震前的异常情况,她倒好,看了一晚上的书。”

      “不过,你妹妹倒真有毅力。”

      赵小莉听了母亲的话,看着熟睡中的大妹,打趣道:“美儿竟然一晚上就把它看完了?我记得这本书您当初可是看了好几天呢。”

      “我三姐真是个读书狂人。”赵小靓笑着附和道。

      此时正在灶台下拉风箱的大姐插话进来:

      “小美儿真爱看书,晚上还躲在被窝用手电筒照着看,我都说她好几次了,这样对眼睛不好。”

      赵小美这时已被她们的说话声吵醒,听了她大姐的话,内心一阵尴尬和焦急,恨不得上去捂住大姐的嘴,但碍于母亲就在旁边,无法付诸行动,只好辩解道:

      “大姐说的有点夸张了,我只不过那样看过两三次而已。。。”

      赵小玉这才意识到自己刚的话可能对二妹不利,却又一时不知如何补救,只能避开妹妹投来的目光,低头更加用力地拉动风箱,心中暗自决定:今后尽量少说话,以免误伤谁。

      赵小美手中的大手电筒最终被母亲没收,并与家中仅剩的另一只手电筒一同置于母亲严格的管控之下,晚上需要时向她母亲要并详细说明用途。不过赵小美对此并不在意意,因为她又从好友翠珍那里借来了一个新手电筒,睡觉前还会躲在被窝里偷偷看书。

      紧挨着她睡的大姐赵小玉即使发现了这个秘密,也选择了佯装不知情。有时不经意撞见妹妹在黑暗中看书的情景,姐妹俩便会相视一笑,心领神会地将此事轻轻带过,赵小玉用默契和理解包容了二妹的小秘密。

      《把一切献给党》这本书对赵小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详细记述了众多为了祖国和人民倾尽全力、无私奉献的爱国英雄们的感人事迹,同时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教育内容。

      这部作品是由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吴运铎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真实记录了他一生的坎坷经历,也是一部生动描绘战士精神磨砺与成长历程的宏伟篇章。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赵小美深受其影响,不断从书中汲取坚韧不屈的精神力量以及如钢铁般坚定的意志品质。这种强大的精神内核,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们,也让赵小美内心深处深感震撼与鼓舞。

      在毛主席去世的那段时期,赵小美他们所在的高一年级正好参加了一场下乡“学农”实践活动。尽管他们身处偏远山村,但与市区的情况并无二致,每户农家都及时搭建起了应对地震的临时棚屋。不同于城市的帐篷设施,这些山里的村民们因地制宜,利用手头易得的稻草作为主要建材,建造出了简朴却实用的避难所。棚内铺上一层干燥的草料以保持温暖干燥,上面再叠加两三床棉被充当临时床铺,尽管设施简单,但却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赵小美与班上几个女同学,包括好友袁红,被一同安排在了农户家住宿。这家农户的院落呈长方形格局,大约有六十多平方米的面积,北边并排建着三间泥土砌成的房子,院墙角落还有一间用来堆放杂物的小屋以及新搭建的防震草棚。几个女生则住在宽敞的大屋里,大炕宽大到足以让七八个人舒适地睡下。

      吃饭的问题上,年级组采取了自主解决的方式。采购食材的任务则由轮流回市区的老师们承担,主食如米面等在当地村子里采购。老师们愿意出高价收购,而村里也有多位热心的老乡愿意出售自家产品来支持他们。

      每当老师们坐着大卡车从市区采购归来时,同学们都会满怀期待地跑上前去迎接。因为有时候,老师们会带来家里的信件或是些小零食。有一次,赵小美收到了母亲特地做的黄豆肉酱。

      袁红坐在炕头上,大口吃着拌了炸酱的挂面,边吃边赞不绝口:“这黄豆酱可真是够味儿,好吃极了!”而赵小美也沉醉于这份来自母亲亲手烹制的美味之中,两人一同享受着这份在艰苦环境中难得的温情时刻。

      赵小美心觉得,母亲虽然在烹饪菜肴上不算特别出色,但在制作炸酱、卤子和各种面点手艺上却十分拿手。她慷慨地给农户家的小女孩山丫分享了两大勺自家的黄豆肉酱,明显看得出小姑娘和她弟弟都被这香气扑鼻的肉酱吸引过来的。

      山丫并未立即品尝,而是满脸喜悦地迅速捧着自己的饭碗跑回了另一间房。赵小美猜测,她可能是想把这份美味带给她的妈妈尝一尝。紧跟在山丫后面的弟弟流着鼻涕,一路嚷嚷着也要吃姐姐碗里香喷喷的肉酱。

      山丫是这户农家的女儿,快满七岁了,即将步入读书的年纪。她有一张狭长的小脸,两颊总是泛着健康的红润色泽,眼睛虽然不大,却非常灵动有神。平日里常穿着一件花棉袄,外面搭配一件红色细格纹厚布料外套,两条乌黑的辫子用红头绳紧紧扎住,垂在身后。初次接触时,山丫面对陌生的赵小美显得相当严肃,展现出一种野性和纯真并存的独特气质,起初她从不轻易在赵小美面前笑。

      山丫的母亲性格安静,很少与她们说话,她父亲常忙于田间劳作,很少在家。尽管赵小美她们并没有与这家人同吃同住,但毕竟占据了人家院落中的一间房屋,每天免不了频繁的碰面。赵小美对贫困农家有着本能的同情心,于是第二天便特意去了村里的小卖部,买了一些糖果零食,用手帕包裹好后送到了山丫家。

      进去后见山丫的父亲也在,他年约三十多岁,一副憨厚的农民形象。对于赵小美递来的用手帕包着的糖果零食,一家人的反应各不相同:两位淳朴的大人露出惊讶而又略带困惑的表情看着她。而山丫望向赵小美的眼神终于发生了变化,不再像初识那样带着审视和严肃,而是多了几分亲近感。她的弟弟则是瞬间被糖果零食吸引,欢快地朝着赵小美手中的东西扑上来。

      自那以后,赵小美几乎每隔几天都会给山丫姐弟俩买些零食。山丫逐渐把赵小美视为从城里来此的所有女孩中最可信赖的一个朋友,在见面时亲切地直呼她为“小美”,两人关系日益亲密起来。

      “小美。。。”

      有一天,赵小美和几个女生刚结束了田间劳作,在班主任李贺翔老师的带领下返回住处。远远地,她们就听见山丫在山坡上以清脆而充满野性的童声呼唤着赵小美的名字,这响彻山谷的呼喊让赵小美不禁感到一阵尴尬。

      走在前面的李贺翔老师回过头来微笑着对赵小美说:“赵小美,看样子你和老乡相处得挺融洽,连孩子们都直呼你的名字了。”

      袁红在一旁撇嘴插话道:“那是因为赵小美老是给山丫姐弟俩买糖吃。”尽管她并不喜欢山丫那总是带着几分凶巴巴的眼神,却也搞不懂好朋友为何总要给山丫家买东西。

      李老师听罢缓下脚步,再次询问赵小美:“家里给你的零花钱够用吗?”

      “够用的,老师,反正我没什么需要买的,食堂的饭菜足够吃了。”赵小美惶恐的回应道。

      李老师满意地点点头,又嘱咐道:“以后尽量少给孩子买糖吃,对他们牙齿不好。”

      “好的,老师,我知道了。”赵小美赶紧答应着。

      “还有,这个月底我们的学农活动就要结束了,你们提前整理好物品,别到时候落下什么。”

      听到月底就能回家的消息,女孩子们兴奋得跳了起来,她们早就想家中的父母和美味的家常菜,然而赵小美对此倒显得颇为淡然,甚至觉得这里食堂的伙食比家中更为丰盛些——馒头肉烩菜、炸酱挂面、金黄的小米粥伴着一层油亮的米脂。。。样样都比家里的更有滋味。

      归期到来那天,当载着他们的大卡车在学校门口停稳时,赵小美在众多接孩子的家长中一眼看到了自己的母亲,她正紧紧握住自行车把,焦急地在下车的学生中寻找着三女儿的身影。赵小美注意到,母亲左臂佩戴着黑纱。。。

      “妈。。。”赵小美过去凝视着母亲左臂的黑纱,嘴唇颤抖着,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毛主席去世了。。。”推着自行车的母亲神情黯然地向女儿传达了这个消息。

      “什么?!”赵小美震惊不已,激动而又困惑地对母亲说道:

      “这。。。怎么可能?!班主任老师没告诉我们啊?!”

      那一刻,她内心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当注意到街头巷尾许多人臂膀上佩戴的黑纱时,她不得不面对这个令人哀痛的事实。随后才意识到,近两日班主任李老师那阴郁的表情和沉重的步伐,以及科任老师们在劳动休息时不再像过去那样轻松交谈、开怀说笑,原来他们早已获知了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并在默默承受着巨大的悲痛。这种集体默哀的情绪弥漫在整个城市之中,让赵小美深深地体验到了国家与人民对于失去一位伟大领袖的深切哀思与无尽怀念之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