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银行大院(10)让赵小美记忆深刻的两件事2 ...

  •   作者/方_忆写于2023.12

      在初一新增的课程中,赵小美对英语产生了特别的喜爱。这门充满新颖感的语言课程,对于刚跨入初中大门、还未曾涉足过外语领域的同学们而言,就如同一片等待探索的神奇新天地。而对赵小美来说,她与英语的缘分却不仅仅停留在初次接触的新鲜阶段,更确切地说,她在内心深处对英语怀有一种特别的亲近和默契感。

      这件事情还要从她上五年级的时候说起,那时的她就已经能流利说出两句基础的英语了。这一切都源于她哥赵锦城对英语广播有着深深的热爱。每天清晨,家中的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某电台英语频道的朗读声,仿佛一段段灵动的音符,在整个家中空间流淌,充满了别样的异域语言韵味。

      赵锦城每日跟随广播学习英语,就如同吟唱歌曲般持之以恒,早晚不停。这样的场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赵小美在潜移默化中也被这独特的语言世界深深吸引,仿佛每一天的清晨都由这一阵阵悦耳的英语朗读声唤醒。就这样,她与英语悄然间建立起了深深的联系和缘分。

      他们家居住的空间并不宽敞,两间屋子各自约摸二十多平方米,父母住在里间,外间则是几个孩子共同的生活区域。赵小美和妹妹上小学之前也是与父母一同挤在内屋住。随着兄妹五人日渐长大,大家逐渐都搬到了外屋。赵锦城在家那会儿紧靠里墙睡,与姐们之间用一块布帘遮挡,也算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

      父母所在的里屋布置得也很紧凑,从炕西边一直延伸到窗前,摆放着从老家带过来的几只黄木小柜子。炕正面墙,自东向西叠放着平整的被褥,每日一大早,小美母亲总是先不急于整理家务,而是先去外屋叫醒熟睡的孩子们,然后才和大女儿一起开始忙碌做早饭,开启新一天的学习、工作与生活。

      赵小玉一大早就母亲责备:“说过你多少次了,别急着叠被子,先下地生火烧水!这记性怎么一点都没长进!”

      这一幕在赵家已是常态,哥姐妹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大家都忙得脚不沾地,争分夺秒地抢在上学前完成各自的事或家务活。

      母亲对大姐这般责备起初并未引起赵小美过多关注,然而次数多了,她心中逐渐生出一份疑惑。有一天清早见二姐赵小莉在门外专心致志地背着俄语单词,正在屋里洗漱的赵小美连忙用毛巾胡乱洗了把脸,便跑出门去询问。

      正在背俄语单词的赵小莉并未因被妹妹打扰显得不耐烦,而是停下来耐心的解释道:“妈所以不让大姐起床后立即叠被子,可能是想让被子里的气味散一散吧。”

      说完后她对妹妹笑笑,返回屋内收拾书包去了,留下赵小美独自站在门外,心里暗自佩服她姐知道的就是多,仿佛没有她不懂的事儿。

      从那以后,她每天会提醒大姐一下,母亲也没再为此事训斥过大姐。赵小美觉得母亲的做法有其道理,尤其是在冬天,门窗紧闭,被褥里的毛絮和汗气难以排出,若是一早就将被子叠起,确实不利于健康。

      他们住的外间比里屋更为狭促,有锅灶、取暖的小火炉、水缸以及平日用于写作业的饭桌。一到冬天,由于户外严寒无法在院子里做饭,家中整天都得生火烧饭,这让炕头位置的人倍感不适。
      赵小美不由想,每晚睡最外边的大姐一定备受煎熬吧,自己紧挨着她睡,时常都能感受到身下的被褥因热腾腾的炕面而变得干热。可即使这样,她们也只能尽力适应。空间有限,谁该睡哪边,早被她母亲安排的明明白白。

      二姐赵小莉那届学的是俄语。赵小美总觉得俄语那独特的发音和繁复的拼写麻烦,甚至让聪慧过人的二姐都觉得头疼,直言不喜这门语言。

      有一次,赵小美偶然瞥见二姐课本上一个俄语词汇“星期日”,旁边赫然标注着一句令人捧腹的话:“袜子搁在鞋里”。

      二姐告诉她,这是他们班同学为了记住每个拗口的单词而想出的独特记忆法。

      这让赵小美和妹妹赵小靓忍俊不禁,她们一遍又一遍地大笑着重复这个有趣的拼法,仿佛通过这种方式也能体会一下俄语学习中的乐趣。

      尽管对俄语不怎么感冒,赵小美对她哥所学的英语却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她眼中,英语的发音与汉语拼音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看起来也流畅顺眼多了,不像俄语那样曲折复杂,让人望而生畏。

      因此,在众多的外语之中,赵小美自然而然地对英语产生了亲近感,越发觉得它既有趣又实用,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其中的魅力。

      “哈喽”,这些亲切的问候语赵小美早已驾轻就熟,她觉得无论是拼读还是书写,都远比俄语来得直观易懂一些,至少不是像俄语让人两眼一抹黑、无从下手的状态。

      话说回来,赵小美哥姐们都是六年制小学毕业,但到了她这届,突然改为了五年制,而且还要学生们在原校升初一。这可让学校犯了难:

      师资配备、教室调整、桌椅板凳准备等等问题接踵而至,哪一样都不能耽误,否则实在难以向学生家长交差。

      而本该踏入中学校园的孩子们,一夜之间变成了所谓的“戴帽子”中学生,这样的变化自然令家长们心有不满,学生们更是满腹牢骚。

      后来,经过一番紧张有序的资源整合,学校终于成功配齐了两个初一班级所需的科任老师。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本教他们自然的孙清老师竟然摇身一变,成了这两个初一班的英语教师。这个突如其来的转变,让学生们惊讶万分。

      过去孙老师的自然课每周一节,起初赵小美对她印象并不深刻。她看上有些瘦弱,个头不算高,脸上轻易见不到笑容,鼻梁还挂了副黑色宽边眼镜,将她消瘦的脸遮去大半,镜片的厚度让人根本瞧不清她的双眼,好像是两束白光看着你。

      没想第一次上英语课,赵小美就被她一口纯正的美音给震住了,在家她听过他哥用家里的半导体收听M国的英语节目。感情人家是洋学堂毕业的高才生啊。至于为何到他们这所不起眼的小学,她从没听人说过,同学们后来只私下议论几句。

      孙老师对他们很严厉,在英语的发音吐字上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纠正,不让一个人掉队,尤其对赵小美这个课代表,更是苛刻、严厉。正是在她严格训导下,使她打下了牢固的语音基础。

      赵小美刚上初一,每次英语课上无论是被孙老师点名朗读课文还是临时抽问回答问题,她都能以无比的勇气和专注的态度应对,这令孙清老师大为赞赏。没两天,赵小美便在全班同学的侧目下“荣升”为第二个科目的课代表。

      她二姐赵小莉调侃道:“你这可是身兼数职,现在又多了个英语课代表的身份。”

      赵小美听后一脸懵懂地向二姐求解:“为什么说是兼任呢?”

      在一旁缝补衣服的母亲瞥了眼略显无知的女儿,带着一丝调侃的语气道:“说你笨还总是不服气,忘了你自己已经是语文课代表了吗?”

      听到母亲的话,赵小美瞬间明白了过来:“哦,原来如此啊!”

      这次她并未对母亲的讽刺进行反驳,而是选择保持沉默,因为她知道,“虚心使人进步”的道理。

      这可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说的。从上小学开始,赵小美就一直是班级里背诵红语录最积极的一个,她的身影不止一次登上操场的大讲台,代表全班同学发表讲话,即使成为了多个学科的课代表,也不能负老师与同学们的期待。

      “美儿,妈跟你说件事,如果你们王老师再提议让你担任初一的班长,你可千万别答应她。”小美母亲边整理着手中的衣物,边看似随意地提起,“昨天下午在储蓄所排队取钱的时候,她跟我聊起,说你们班目前还没选出班长呢。”

      赵小美瞪大了眼睛,一脸困惑地看着母亲:“那您为什么不让我当初一的班长呀?”

      “哎呀,我的傻美儿啊,现在初一课程都比以前多了好几门,你一下能忙得过来吗?”小美母亲语重心长地说,“听你二姐讲,初二还要再加物理和化学课,就你这脑瓜,到时学习压力大,能不能跟上功课都难说,哪还有精力去管班级里的杂事!”

      “现在不是还没到初二嘛,等那时候真顾不过来再说也不迟啊!”赵小美倔强地回应母亲。

      小美母亲见女儿又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不由得有些生了气,提高音量道:“你怎么就不理解大人的一片苦心呢?”

      “记住我的话,要是王老师真劝你当班长,你就告诉她是你妈不让你当的!”她坚决地说。

      赵小美却忍不住大声反驳母亲:“可是,班主任王老师前几天还找我谈话,鼓励我要好好的表现,争取第一批加入hongweibing。您不想让我当,难道不是阻碍我要求进步吗?”

      这时,一直在旁边默默复习的赵小莉合上书本,抬头看着这场家庭“辩论赛”,无奈地笑了笑,插嘴道:“妈,我觉得小美儿说得也有道理,您不应该干涉这件事,或许班主任只是想鼓励一下,并没真的要让她当班长的意思。对吧,美儿?”

      赵小美略显尴尬地回应:“嗯,其实王老师确实没跟我提过选班长的事情。”

      “好吧,看来是我多虑了。”小美母亲轻轻叹口气,缓和了气氛。这一场关于班长职务的家庭讨论,这才暂时告一段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