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0、博览(二) ...

  •   “记忆很清楚的是,近四十二岁的那年,我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去到更远的外地。

      我从没去过那么远的地方,女儿带着我坐着一趟从北方到南方的火车。我们两个人去到了南方最著名的大城市,赋歌市。

      在此之前,我的记忆里仅有,我曾去到过的的除去临滨市之外的“外地”,只有父亲的老家,南滨市石崖山市。

      我十几岁那时候,交通工具来去还是相当不便,从南滨市里到石崖山之间只有几趟客车,不仅几个小时才能到达,还有越过一走就是十几二十分钟的大土道,又颠又乱的……

      记得当年曾在爷爷那听到过个抱怨的话。他说对闯到临滨的父亲抱怨说“你们临滨的土地真是,一下雨雪时,便是连走在路上的鞋子都要被拔掉了!”

      实际在我记忆中,临滨还是南滨,还是他们相接的公路上,都是一样的。一样的泥泞,一样的在我混沌不堪的记忆中,因为有趣和巨大的变化,占取了一丝模糊不清的位置。

      我去过石崖山五次。

      那是一个与我老家小镇村庄截然不同的世界。

      我们的村庄人气儿更足。一大清早起来,挨在一趟杆房子里的邻里街坊家的大人便开始纷纷洗了穿得,背上五花八门磨得锃明瓦亮的工具下地干活。

      有的时候修修高耸的果树,有的时候插秧,浇水,有些日子忙着翻地,忙着喂养鸡鸭鹅狗,收拾猪。

      有两年,大棚的风儿吹进了我们村子,不少人开始张罗着扣上大棚。扣大棚是个忙活活,大舅家便跟着扣了些。

      这原本下地就忙活,这下便是一家子全民下地,每天忙里忙外,我们这些邻里街坊都瞧得一清二楚。

      我父母原本也有这样的打算。

      我们家本就不得妈妈其他兄弟姐妹们家里富裕,但姥姥要强,说什么都要让俩闺女都有学问,说什么都要给俩闺女攒上成家盖房子的钱。

      所以大棚这种大大提高生产量和丰富生产内容的工具,爸妈当年费尽心思地弄了一个。

      不过后来不了了之,想必也不是只被一件两件困难阻碍。这其中我知之甚少,大抵因为我自己的原因,常是框自己在自己的世界中。

      再就是后来,爸妈离开了那座小房子,在村子里另外一个地方又盖了座大点儿的房子,那时候家里经济已经景气不少,虽然远达不上邻里街坊家,但好歹瓦匠能请起,水泥能买起。

      那阵子家里的气氛尤其和谐。

      再后来,姐姐上了大学,我们一家四口家第一个坐火车的人终于是出现了。融姐姐上大学的那天,爸妈穿着整齐新潮,带着我进城里又坐了很长时间的公交,才送她平安上了车。

      那之后,我似乎再没来过这火车站内。也再没去到过那些年去石崖山的客运站的客车上。

      四十多岁的时候,我提出“想要搜寻些灵感,想知道真正的大城市是什么样子的”,当时将自己关在房间里的女儿竟然二话不说,打开购票软件和我仔细研究起目的地和车程来。

      很多人说,我写出来的内容看起来思想范围更小,换言之就是我没见过什么大世面被人从文字中探寻得一览无余。

      所以那年那次,一是想让女儿出门遛遛,但她状态很差,如果直说恐怕会更加生气或难受。二来,我想出门提升提升自己的私心更重。

      于是我直接告诉闺女说,“我想出去找灵感哦”,把私心展现了出来“不和我一起去也没关系的”并表示,我没有干涉她关自己在房间里的想法。赢得了她陪同出行的同意。

      几年后她才告诉我,她知道我是故意想要带她一起出去的。

      我问为什么?她说,“妈妈不是会主动出去的人,如果不是我,你再希望出去,也不会付出实际行动的。

      因为在你心里,去外地根本不是生活中必须存在的东西,或者说,你从没想过还可以拥有这样的生活方式。”

      ……她说的不错。我的前半生,从没有离开临滨哪怕一分钟的选项。”

      ……

      “一楼第一个展厅的第一个单元就是近代史哎,”算得上有一定参观博物馆经验,此时心情极度愉悦的贺娘,边挂上方才门口服务台租借的讲解器。

      另外两个姑娘则已经佩戴好,手持门口购买的一本带有“南滨市博物馆”标志的本子,寻找着可以用来盖章的位置。

      “对喽——这就是南博的特点嘛,”对于有文创类产品的大型博物馆来说,盖章什么的几乎是标配,“古代史在二层,贺娘和山娘,您二位若是想的话,可以从上到下参观。”

      挂了半晌,江名贺总算是捣鼓完了又新挑了话头,“这个不是挂脖子的啊!我衣服没兜放不里去,手机拿着吧,哈哈哈哈。”

      “讲解器什么的不全都是挂脖子的吧,我还用过像镜子一样用来手持的。”

      说着,青山穹好像气人般,把自己手中那连着已经挂在耳朵上的长长耳机线的南滨市博物馆谅解器揣进口袋。

      揣完,还对没有口袋的老友露出得意之色。得意罢,两个巴掌大的印象本全部塞进自己的口袋。

      江名贺自然看得出来她开个简单玩笑的意图,没气没恼,面上本就轻松的表情更加活泼,“少来你,我可不因为一个兜儿眼气哦。”

      “行啦啊,你俩换个地儿再贫啊,先去参观吧,先上二楼?”被打断的康姑娘也不恼,只无奈地催了起来。

      临近晌午,馆内人并是互相挨挤的程度却也是说不上少。

      与一般博物馆有所不同的是,此间并无古韵反之处处充满着与博物馆相去甚远的辉煌的设计。

      墙壁被贴上金黄的壁纸,有意调成昏黄色的灯光裹挟在金色墙壁与纯白瓷砖的地面上空,感受不到任何色彩相应的没敢,只有扑面而来的,被金碧辉煌压抑的古怪。

      嗯……哪儿不太对。

      按常理来说,博物馆内为了藏品的外表状态着想,是会降低光照亮度和空气温度,但大多不会在人来人往的正厅内做如此设计……

      “那啥,我提议要不咱从一楼开始看吧,省得跑来跑去的,怪费劲的,”突然间,青山穹开口道。

      江名贺与康若楠听了青山穹的话,互相交换了下眼神。“行,走。”

      走道两边的墙角下,几座黄色灯光的灯照亮着下方。

      光束映在光滑的瓷砖上,可看见一道道模糊的光束纹路,一直通到第一展厅中,这种艺术性的设计才消失。

      黄色由暗黄转为亮金,双线轻柔地伏在人身上和展柜上。

      “这是对抗瀛洲战争的时候的枪支器械,”展厅内并不安静和庄重,每一个人似乎都在为自己眼前的知识进行复述和摄影,以便理解和记忆。

      “这里还有当年农民参加全民抗战所用的农具残片。这还有秤砣,但好像没介绍是干嘛用的。”

      墙上的介绍板上,事无巨细地刻画着包括中文,瀛洲语和全球大部分人都了解的三种语言的,有关于那段日子的历史。

      这个展厅中,展示的正是几十年前那场全国级的百姓抗战斗争中,老百姓所有的贡献和故事。

      所以它是亮的,温和的以及庄重的。

      “一把抗战时期使用的步枪。”

      “一封用特殊符号为隐蔽传送信息的信件。我们可以看到上方存在着大量的抽象符号,为了符号所代表的内容不被轻易破解,曾经参与过信件传递的传递者(1929~)告诉我们,当时每一个文字都要对应五个以上的符号。”

      “瀛军占领南滨时,在南滨建设的瀛洲政府旧址图片。”

      “绿色行军布袋。在找到它时,内部有部分药品和少量绷带。”

      “充满弹孔的水缸,作为掩体对对抗敌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个接一个的介绍与解析的白色字迹,在红色的背景板上事无巨细地书写,有希望有失败,有痛苦有雀跃,陈列的有锈迹斑斑的兵器,也有一尘不染的粮食。

      他们就立在那里,用无声的器物和金光的灯光,微凉的温度诉说着距今只有几十年的一段历史。

      很轻,很柔和。

      明明都是初中开始每一个人从历史书上就能轻松获取的知识,此时此刻,青山穹却有了别样的感受与认知。

      “瀛军占领我国东北部地区,在我国南滨等部分地区发行的货币。”

      回顾这样的历史,应该是愤恨或是不甘,可展厅中的更多人感叹前人的努力与后人的美好,他们却很高兴。

      该高兴吗?该接受自己凭空产生的这看似不尊重前人无畏的心情吗?

      青山穹心中一时间有些为自己而纠结。

      也许应该吧,也许前人为和平和反对侵略者做出的一切努力,就是为了看到后人拥有更好的生活,为了保证自己国家的主权完整,为了……

      为了让后人真正意义上的高兴。

      五味杂陈。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0章 博览(二)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