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看到大家关于黛玉为什么不反驳“颦儿”这个称呼的争议,因为涉及到剧透,所以我也没有回应。不过竟然有读者说我笔下的女主角恶心,哼,反弹反弹。还说她茶,呵,那我可不能让她枉担了这虚名,现在就让作者替她来茶言茶语一番吧!
读者A:“颦颦”是宝玉给黛玉取的字,现在黛玉已经定亲,“颦儿”这个两个字怎么还能拿出来说呢?!
作者:“颦颦”不是字哦,尽管7岁的宝玉说是送她两个字,但很明显小屁孩是根据外貌特征取的外号,既不蕴含美好的期许,也不颂扬优秀的品质,就跟男孩叫“小胖”、“大嘴”一样,没有人觉得“小胖”、“大嘴”是“字”吧?不能因为“颦颦”这个词文绉绉的,就认定是字哦。另外,兄长取个外号,兄弟姐妹之间叫着玩,习惯了。何况贾府讲究弟弟/妹妹的怕哥哥,兄长取的外号,妹妹也不便反驳。兄友妹恭,对吧?!
读者B:兄长?宝玉不是表兄吗?
作者:原著中第三回标题“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我文中也写过贾政代表收养黛玉的荣国府进宫谢恩,所以,贾母要收拾“元春赐婚”后留下的烂摊子,避免陷入舆论漩涡,就要咬死宝玉和黛玉从法理上说是兄妹关系,因为贾政收养了黛玉。并且当初贾府与林如海没有立下婚书哦,宝黛没有婚约哦,所以贾府没有悔婚哦(贾府众人摇花手,拼命高喊没有没有)哪怕有些人知道些内情,但也无法对贾府太过责难。
读者C:即便没有婚约,男女七岁不同席,曹公笔下,宝黛之间太过亲近……
作者:同上,兄妹之间的正常亲厚哦!何况黛玉身边四个丫头两个嬷嬷(作者还给安排了一个严厉的蒋嬷嬷哦),这么多双眼睛看着呢(省略贾母现场表演掰谎记若干字)。不会有人只有一个丫头吧?支走丫头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不会吧不会吧?(瞪大眼睛难以置信)
读者D:但宝黛毕竟不是亲兄妹,还同住大观园的……
作者:这是元春的旨意哦,何况一个住潇湘馆,一个住怡红院,论起距离来,比一般人家兄妹间隔得远多了。你什么意思?莫非质疑皇帝亲封的贤德妃?你是对皇帝的眼光有所不满啊!来人呐!(掌印太监孙三宝持拂尘入)
读者D:别别别,我是现代社会的现代人,我明白了,那是古代阶级社会,不得质疑皇权,除非想要造反。
作者:对咯!
读者E:所以你的一切答案就是宝黛是兄妹?
作者:看吧,如果反驳了“颦儿”一个称呼问题,后面有无数个问题等着,比如“你现在反驳了,那你从前怎么不反驳,是那会儿想要嫁给宝玉吗?”所以不能陷入自证。你非要掰扯,我就这一个回答:宝黛是兄妹!(摊手,理直气壮,不变应万变!谁叫曹公在创造大观园这个少男少女的乌托邦时就埋下惹人非议的隐患了呢)
读者F(八卦的表情):那你老实说说他们的内心呢?黛玉真的只是把宝玉当成兄长了吗?
作者:请认真阅读前面章节哦(苦口婆心、再三叮嘱)黛玉泪已尽,债已清,确实只把他当做兄长了!另外未婚夫帅哥一个,身手了得,还很乐于助人,办事牢靠,刚刚帮忙救出迎春,黛玉很难不把心思放到未婚夫身上吧?心情好咯,其他的小伎俩根本不放心上(风轻云淡瞅瞅帅哥)
读者F(继续追问):那宝钗是故意的吧?!
作者:也不是!主要是宝钗对这些细节不太注重。宝姐姐还当着众人的面叫荣国府当家少奶奶“凤丫头”,你看厉害如王熙凤反驳了吗?贾母教训她了吗?我文中也写过,她不小心叫迎春二妹妹(呀,暴露年龄)人家自曝其短,你看戏就行,反正心中毫无波澜。(喝口可乐,咕噜咕噜)
读者G:你不要太得意,小心踩坑里!
作者:剧透,叉出去!
读者H:那黛玉有字没有?
作者:曹公没有写,但我有考虑到哦,想要知道的话,请继续追文哟(虽然茶但很真诚地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