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报复 ...
-
袁媛没有撒谎。
四个稳婆,两个负责给环夫人针灸镇痛,两个忙于处理宫口和羊水。
剩下一个婢女不断给环夫人灌参汤、擦冷汗。
只有曹冲闲着。
不过,他现在有事干了。
不同于袁媛的四肢不勤,曹冲常年习武,双手沉稳有力,举蜡烛举得那叫一个稳,火苗都不带一丝晃动的。
从团队分工的角度,最合理的分配规则就是让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而拉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
只要忽略曹冲阴沉得如同乌云密布的脸色,他无疑是最适合举蜡烛的人!
袁媛甩着手臂缓解肌肉纤维被极限拉扯的酸痛感,假装看不到众位产婆眼神中的一分惊讶两分震惊三分怜悯四分钦佩,为自己找到了新的团队定位。
她负责给华佗打下手!
别看屋里那么多人,就没一个知道要给主刀医生递银针、擦汗、传递白帕纱布的。
这怎么行?
除了这些没技术含量的事,袁媛也不会干别的了。
其实以袁媛浅薄的医疗知识,她最该做的是把华佗用的所有刀具针具消毒,以防术后感染。
但一来,三国没有医用酒精且酿酒技术落后,饮用酒全是发酵酒,度数不会超过十五度,杀菌效果有限。二来,酒属于稀缺物资,环夫人和曹冲一个是女人一个未成年,平时并不喝酒,房里并没有库存。要酒得去军营或者找曹丕讨要,撇开一来一回路上浪费的时间不说,袁媛怀疑根本不会有人理她。
更何况,华佗下刀实在太快了!
现代医学发达,即使普通手术刀也会分出二十几种大小型号,根据刀刃的形状,还有弯刀、球头刀、园刀、三角刀等不同选择。但华佗只用一把匕首就把手术从头做到了尾,中间穿插着用长长短短的银针往环夫人肚子上东戳一下、西戳一下,愣是从死神手里抢回了环夫人母子的性命。
袁媛叹为观止。
期间环夫人曾短暂苏醒过一次,但还没来得及喊疼,就被华佗一针戳晕。
不愧是史书留名的神医。
袁媛亲历了全三国,甚至可能是全世界第一例剖腹产手术,但她的贡献度约等于零,后遗症却遗祸无穷。
曹冲开始带她习武。
当然不可能是一招一式细致耐心的教导。
古代武术讲究师承流派,曹冲占着有个当世枭雄作爹的便利,武艺博取众家之长。跟着史阿、邓展学剑,跟着夏侯渊、徐晃学射,跟着乐进、许褚学刀,跟着于禁、张辽用枪,小小年纪就武艺不俗。
如果曹冲愿意用心教,袁媛就是再差的资质也能掌握不少三脚猫功夫。
可惜,曹冲教她练武不是为了培养她,而是为了惩罚她。
他记仇得很,明明已经时过境迁,仍然惦记着除夕夜她不用心祝福的账。
每天早上五点,袁媛必须准时出现在屋前的空地上,面对着院子中心的那口水井,一边举着花瓶蹲马步,一边看曹冲行云流水地把十八般武艺全耍一遍。
虽然中华武学博大精深,曹冲的动作时而迅疾如闪电,时而轻盈如凌燕,无论手持刀、枪、剑、戟、斧、钺、鞭、锏、棍还是其他罕见武器,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但考虑到每次等他练完都已经日上三竿,袁媛就欣赏不起来。
一天蹲六个小时马步,曹冲这是想要她的命!
袁媛的双腿仿佛被灌了铅,极度的酸痛下,每一分钟都被拉长。哪怕才刚开春,汗水仍旧不要钱似的往地上落,膝盖处的刺痛越来越剧烈,让她根本无法维持住正确的姿势。
只要马步一变形,曹冲的武器就会对准变形的部位猛戳过来,强迫袁媛重新摆回正确姿势。
周扒皮都没他狠。
合理怀疑,除了除夕夜没认真准备祝福的惩罚,他还在借机报复她让他举蜡烛!
好好一个贵公子,心眼小得跟针似的。
袁媛恨得牙痒痒。
可惜也只能在心里恨恨。
有句话说得好,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偶尔,曹冲练武累了,也会大发慈悲地允许她休息几分钟,陪他聊聊天。
他的普通话已经讲得相当不错,可学习语言需要不间断的大量练习,才能防止遗忘,所以曹冲每天都坚持不懈用普通话与袁媛交流。
当他穿着三国的曲裾深衣与她对话的时候,袁媛总是有些恍惚。
虽然翻译器也能把三国语言翻译成普通话,但听起来就像是译制片里的翻译腔,意思都能懂,可语音语调语序总有些奇怪,不像普通话那么流畅。
曹冲有种特异功能,聊天的内容永远都能精准踩在袁媛的雷点上。
比如,他现在已经很肯定“竟然敢在我的地盘撒野,小心姑奶奶拉你们来阴间作伴!”并不是劝袁军投降的意思,哪怕袁媛告诉他“在我的地盘撒野”是一个词组,表示“负隅顽抗”,并再三强调“姑奶奶”是古代一位冥顽不灵、宁死不降的将军,死后因为他的固执而被永远地封印在了“阴间”受苦,曹冲也不信。
不仅不信,他还冷不丁地问:“你当时说这话的时候,觉得我们都听不到你的声音,对吗?”
袁媛强作镇定,矢口否认:“怎么可能?”
“当时你很惊讶地问,‘你们听得到我说话?’”
是吗?时隔两年,袁媛已经不记得了。
虽然不排除当时她一惊之下,确实说过这个话。但考虑到曹冲阴险狡诈的个性,她怀疑曹冲是在诓骗她。
她瞪大眼,很光棍地决定赌一赌:“我觉得我没说过,一定是你听岔了。”
曹冲提醒她:“我记性很好,过目不忘。”
这事怎么就过不去了!
袁媛充分体会到了“说过一个谎,就要用无数个谎来圆”的痛苦,关键是曹冲聪明又敏锐,说得越多意味着破绽越多,袁媛的马甲已经摇摇欲坠。
袁媛想不出解决的办法,心烦不已,干脆破罐子破摔:“记忆本来就有欺骗性。很多人都有过一种经历,就是从来没去过某个地方,或者从来没做过某件事,但是在某一个瞬间,却觉得某个场景似曾相识,某个地点或者物件非常非常熟悉,仿佛以前确确实实见过。”
“唔。”曹冲皱眉。
从他的表情看,他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
但他陷入了沉思,暂时不说话了。
世界短暂的安静了。
半个时辰后,曹冲又问:“记忆为什么会出现偏差?”
“啊?”袁媛愣了愣,才意识到是单方面闭麦的曹冲又重新上线了。
“我怎么知道?我只是为了说明‘错觉’十分常见。”连后世的心理学家都没研究明白的科学课题,袁媛耸肩,表示无能为力,“如果你对人的记忆很感兴趣,不如去与华佗先生探讨。”
曹冲又不说话了。
他坐在花朵繁盛的桃树下一动不动地思考,时间久到仿佛成了一座泥塑,才终于再次开口:“你觉得我哪种武器练得最好?”
“什么?”
袁媛的马步一散,险些滑倒。
如果可以,她真想把曹冲的脑袋撬开来看看,里面的脑回路到底是怎么长的。
这话题转的,令人猝不及防。
袁媛哪里看得懂曹冲的武功呢?
她只知道他能把每种武器都耍得人眼花缭乱。但有个成语叫做花拳绣腿,招式好看并不代表杀伤力强。
曹冲根本没上过战场,万一他的武功中看不中用呢?
袁媛沉思片刻,谄媚道:“公子每种武器都练得很好。”
“呵呵。”曹冲一声冷笑,不置可否。
袁媛懒得理他。
过了一会儿,曹冲又问:“如果你是男子,你喜欢用枪还是用刀?”
袁媛干巴巴:“都不喜欢。”
“为什么?”
因为末世即将到来。等异能问世,练得再好的冷兵器也打不过威武酷炫的异能,现在练武吃的苦都是脑子里进的水。
可惜袁媛不能说实话。
想了想,袁媛回答:“因为我爱好和平,所以不喜欢舞刀弄枪。”
曹冲的沉默震耳欲聋。
隔了一会,曹冲开口:“把蜡烛塞给我的时候,你就不怕我一剑把你砍了?”
“怕。”袁媛老实交代。
“那你还塞?”
“我当时就说过,我实在拿不住蜡烛了。”袁媛抬头,让曹冲看清楚她真诚的大眼睛,“如果我把蜡烛扔在地上,屋里光线不好影响了华佗先生施救,你肯定更想砍了我。事急从权,我只能两害相较取其轻。”
“你就没想过把蜡烛给产婆或者婢女?”
“他们都有事在忙。”袁媛讷讷。
事后袁媛也有反思,如果当时她选择把蜡烛递给产婆或者婢女,她们多半不敢拒绝——她们手上再做的其他事可以先停一停。毕竟曹冲在一旁虎视眈眈,谁有胆子直面蜡烛熄灭的后果呢?
比起曹冲,她们是更合适的交付对象。但当时袁媛偏偏就是脑子一抽,想都没想就把蜡烛塞进了曹冲手里。
应该是现代众生平等的观念作祟的缘故,可害死人了!
袁媛板着张视死如归脸静等曹冲发落,后者却露出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脚步轻巧地绕过她,施施然地走了。
被晾在了院子里的袁媛满脸问号。
为什么?
难不成是曹冲良心发现了?
可他有良心这种东西吗?
袁媛苦思冥想了半晌,最终认为宁可相信母猪会上树,也不能相信曹冲会对她网开一面。仔细体会他临走时的眼神,越体会越感觉像是猫把耗子罩在爪心里玩弄的戏谑。
他就是故意不给她惩罚,故意吊着她,想让她在猜疑惊惧与担惊受怕中不断内耗。
用心险恶!
袁媛才不上他的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