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生日 ...

  •   大姑:“我大概出生于公元49年。”
      小悠:“大姑,怎么就说到出生时间了?名字就说完了吗?”
      大姑:“关于名字,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吗?”
      小悠:“关于名字,我还有一个问题,既然您姓班,为什么会被称为‘曹大家’呢?”
      大姑:“这是因为我后来嫁人了,夫家姓曹,不过我现在才出生,还只是个婴儿,谈婚论嫁尚早!”
      小悠:“对!婚事还是等你长大再说!咱们继续说您出生。您之前说到‘大概出生于公元49年。’——为什么是‘大概’呢?”
      大姑:“可能是因为不知道我的生日罢!”
      小悠:“大姑,你也算是历史知名人物了,你这么大的人物,生日这么重要的资料都没有记载吗?不会吧?难道是因为你是女性?对了,古代特别歧视女性,如果你是男的,一定就记下来——哼!万恶的封建社会!”
      大姑:“古代确实有性别歧视,但不记我的生日,可能跟歧视不歧视的没关系。毕竟找遍史料,也没有找到任何西汉皇帝出生的具体日期。就算是我们东汉,也只有光武帝等四位生日有记载——男性中的皇帝尚且如此,其他的男性估计也是不记载的,在不记生日这点上,汉代可以算是基本做到了男女平等!”
      小悠:“平等地不记!”
      大姑:“是的!”
      小悠:“为什么生日这么重要的信息都不记呢?”
      大姑:“我猜可能是因为我们那个时候还没有养成过生日的习惯。”
      小悠:“啥?古代不过生日的吗?我记电影《猫妖传》里面有一个奢华至极的‘极乐之宴’,就是唐玄宗给杨贵妃办的生日宴呐!”
      大姑:“唐代的时候,过生日已经很盛行了,唐代的皇帝甚至把自己的生日定成节日,比如唐玄宗就将自己的生日定为‘千秋节’,后世的皇帝多有效仿。而且在唐之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史籍中也有了人们过生日的记载。但再往前,也就是我所在的汉朝,却没有找到相关的记录。”
      小悠:“有没有可能,这种小事没记下来呢?或者是记下来了,但你现在看过的史料有限,你还没看到呢?”
      大姑:“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因为古代对礼仪一事格外重视,而且礼是儒家学说中的核心部分。对于礼仪一事,尤其是常用之礼,不可能不记。”
      小悠:“礼?记下来?关于礼的书,我能想到的就是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
      大姑:“是的!这三者可以说是古代社会礼仪制度和礼仪理论的总汇。如果是世间常用之礼,不可能不记。”
      小悠:“对!什么时候取名,什么时候取字,这么点事都记下来了,这么爱唠叨的书,如果人人都过生日,一定会跳出来说:‘过生日时应该这样’,‘过生日时不能那样’。这哥仨都没记,那真相只有一个:‘绝大多数人都不过生日’。但后来为什么又开始过生日了呢?”
      大姑:“据说跟佛教有关。佛教很注重诞辰日,有‘佛诞节’,随着佛教在中国兴盛,佛教有关的节日也就成了全民的节日。我们又是一个擅于学习的民族,于是从‘佛诞节’中领悟到了生日的重要性,由佛及已,于是开始庆祝生日了!”
      小悠:“大姑,如果你说到‘擅于学习的民族’时,笑得没那么夸张,你后面的鬼话我就信了!”
      大姑:“呵呵!哪里鬼话了?哪里不符合逻辑了?”
      小悠:“是没有违反逻辑,一切能够成立的推测,都会符合逻辑,但符合逻辑的推测,却不是只有一个。你那么笑,摆明你自己有另一个逻辑,能跟我说说吗?”
      大姑:“我的推测,可就说来话长了,反正结果都是汉朝人大多不过生日,过程不同而已,有必要浪费这个时间吗?”
      小悠:“有必要,我好奇!因为我觉得‘佛诞日’的说法非常合理,你那么笑没道理,所以我非常想知道,你在这里能编出什么比这更合理的解释。”
      大姑:“好吧!反正我们也不赶时间,我就试着说一下,满足你的好奇心。我觉得,这可能跟日期的记录方式的变化有关。”
      小悠:“日期的记录方式?是不是就是我们常说的日历?”
      大姑:“是的。”
      小悠:“哎呀!说起这事,我也觉得有必要唠叨两句。
      好好的一个日子,却因为日历的不同,有两个日期,一个阴历日期,一个阳历日期。出生的时候是同一天,但等到你长大了,就不一定了。
      比如:今天是阳历2024年1月15日,阴历则为腊月初五;如果今天有一个小孩出生了,那明年一岁生日是哪天呢?按阳历算是2025年1月15日,但那天阴历却是腊月十六,明年腊月初五是哪天呢?答案是2025年1月4日——两者差了好几天呢!
      现在的人,有的过阴历,有的过阳历,每次帮人庆祝生日,都还得先问一问,你们那疙习惯过阳历呀,还是阴历呀?——好麻烦!”
      大姑:“你这就觉得麻烦了,如果我们汉朝过生日,那就更麻烦了。现在的你好歹能在2025年找到一个‘1月15日’或是‘腊月初五’,不仅在2025年找不到一个对应的‘月日’,甚至未来的好几年内都找不到。”
      小悠:“什么意思?不对呀!怎么可能?你们古代不就只有一种日历即阴历吗?
      我记得,阳历也叫公历,是西方传过来的,大清亡了之后开始在中国正式采用,取代我们中国传统使用的历法,也就是之前提到的阴历。
      所以,你们那个时候不就只有一个日历吗?所以只要过阴历生日就好了,你怎么说好几年都找不到对应的日子呢?”
      大姑:“你别急,要说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从日历的基础概念来慢慢掰扯。首先,咱们来理一理,公历为什么又称为阳历,以及何谓阳历?”
      小悠:“我知道,阳历是太阳历的简称,它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也就是说,地球绕太阳跑了一圈,就过去了一年。而公历就是这样,地球跑一圈,它就加一年,所以公历就是阳历。
      需要注意的是,公历虽然被称为阳历,但太阳历却不能被称为公历,因为公历只是太阳历的一种。
      只要是以地球绕太阳跑一圈就记为一年的度量时间的方法,都属于太阳历。但我好像只听过公历,除了公历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阳历呢?”
      大姑:“公历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阳历。”
      小悠:“我想起来了,我在课外书上看到过,好像是说古埃及人记日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条河——尼罗河。
      这条河经常发洪水,但洪水的到来,并不完全是坏事。因为虽然洪水到来时,会淹没两岸农田,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但是洪水退去后,又会留下一层厚厚的淤泥,形成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于是古埃及人就想,如果能在发洪水的时候搬到高处去,洪水退去后再回来种地,那不就两全其美了吗?可是,怎样才能在发洪水前及时撤走呢?于是他们就开始观察尼罗河,希望能找出其中的规律,结果他们发现,还真有规律,尼罗河涨大水(书面语叫‘泛滥’)是有周期的。
      七千年前,古埃及人观察到,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阳同时升起的那一天之后,再过五、六十天,尼罗河就开始泛滥,于是他们就以这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推算起来,这一天是我们现在通用日历的7月19日。这跟我们现在的人以1月1日为一年的开始不一样。
      不仅是一年的起始日不同,季节的划分也不相同。我们现在常说一年四季,但古埃及人并没有这个说法,他们说的是一年三季,因为他们是根据尼罗河泛滥和农业生产的情况,把一年分为三季,叫做洪水季、冬季和夏季。
      所以,公历是太阳历,但太阳历却不只是公历,古埃及历也是太阳历。这就像我们可以说‘桔子是水果’,但不能说‘水果是桔子’。”
      大姑:“很好!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何谓阴历。”
      小悠:“我查到了,跟阳历类似,也是以天体运动的周期来记算时间的一种方法。不过阳历是看的太阳,而阴历则是看的月亮,是因为月亮在古代被称为‘太阴’,故称‘太阴历’,简称‘阴历’。
      月亮绕地球跑一圈,在我们地球上的人看来,月亮是圆了又缺,于是就将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这就是阴历。
      此外,地球在绕着太阳跑圈,和被月亮绕着跑圈外,自己还会转圈圈,而地球自己在转圈的时候,我们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景象就是太阳东升西落,这就诞生了一个新的时间度量单位,将日落为一天之始,到次日日落为止,计为‘一天’。
      我想起来了,读书的时候学过: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是一年,月球绕地球转一圈是一个月,地球自己转一圈是一天——我觉得这也可以简称为‘三转’。
      大姑,你又笑了,我知道你在笑什么!作为史学家的您,是不是想到了编年体史书‘春秋三传’?说到‘三传’,大家一般都会想到春秋三传,所以这个简称太没有辨识度了,还是加个前缀吧,叫‘时间三转’,怎么样?”
      大姑:“好!在我看来,愿意去想,有自己的想法,都是好的!”
      小悠:“欧耶!”
      大姑:“我们传统用的日历,又叫‘农历’,它是怎样计算时间的呢?”
      小悠:“我查一查,啊?原来‘农历’虽然习惯上称为‘阴历’,但实际上却是一种阴阳合历,它在计算时间的时候,不仅考虑了月亮,也考虑了太阳,即将月亮跑一圈(月相变化),来确定一个月有多少天;然后将太阳跑一圈,来确定一年有多少个月。正因如此,所以它是阴阳合历。
      这我就不懂了,既然是以月亮绕地球一圈来确定一个月的天数,那为什么有的月天数多?有的月天数少?是有的月份月亮跑得快,有的月份月亮跑得慢吗?”
      大姑:“这就要看你问的是公历,还是农历了。”
      小悠:“对哦,公历中也用了‘月’啊,为什么公历就是太阳历,而不是阴阳合历呢?”
      大姑:“动动手,查一查?”
      小悠:“好的!原来公历在确定时间时,只考虑了太阳周期,根本就没考虑月相变化。一个月有多少天,是由历法的制定者决定的,我觉得当时的情景八成是这样的,那个历法制定者在月夜下仰天大笑:‘去你的月亮,老子说一个月有多少天,就有多少天’!最典型的就是2月份就只有28天或29天。而其他月份则是30或31天。
      实际上,月亮绕地球转一圈的时间基本是不变的,大约是29.53天,它不是一个整数,这可就让日历的制定者犯了难,这个半天可咋整呀!总不能说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午饭前是上个月,午饭后属于下个月吧,如果真是这样的写日历的话,那某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就会有两个日期了,比如1月30日也可以是2月1日,这一天午饭前,是1月30日,午饭后是2月1日,太不方便了。
      我觉得,古人当时肯定是灵光一现,说这两个半天凑在一起,不就是正好一天吗?于是每两个月,把前一个月的半天给后面一个月,凑成一天。这样一来,每一天都只有一个编号,就不会混淆了。
      于是农历就把月分了大小,大月定为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但这样的话一年就是(30+29)×6=354天了,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跟地球绕太阳跑一圈的时间对不上了。因为地球绕太阳跑一圈的时间也是基本不变的,需用时365天5小时48分46秒——唉!咋又不是整数呢!
      这样一来,两者差了十来天怎么办呢?这十来天总得给人家一个‘名份’吧?
      这里插句题外话,如果农历真的是严格意义上的‘阴历’,就不用考虑这个时间差了。
      公历就没有考虑这个时间差,它就是把一年分做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只有28天——这样一年加起来,就是365天,跟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基本吻合了,至于月亮绕地球是29.53天,它不在乎。这就是为什么说公历是阳历,因为它只看太阳,不看月亮(太阴)。
      但公历将一年定为365天,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因为之前说了,实际上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不是一个整数,这样每年会有5小时48分46秒的差额,怎么办呢?处理的办法跟我们农历的大小月类似,也是凑整数——每年5个多小时,四年就能凑成一天了,于是每四年的最后一年加一天,加在第四年的二月里,这一年叫做闰年,故而闰年的二月有29天,一年则为366天。
      农历又是怎么处理月与年之间的天数差额的问题呢?——答案也是加‘闰’,不过加的不是‘天’,而是‘月’,被加上的这个月,被称为‘闰月’。
      前面说过,农历12个月加起来是354天,而一年有365天,差了11天。一年差了11天,三年就是33天,于是每三年设置一个闰月,但小月29天,大月30天,与33天相减,又有了3天或4天的差值,怎么办呢?于是又把这三四天再来凑一凑。两年就会凑上25或26天,又可以凑出1个闰月。古人经过复杂的计算,得出了‘每十九年须置七闰’的日历凑数法。有闰月的年称为闰年,闰年有十三个月,平年则十二个月。
      因为闰月的存在,所以农历一年的天数是不固定的,大约在355天至385天之间——不得不说,这种日历的编排,非常考验算术能力!
      大姑,这就是我了解到的关于农历的全部知识了。我觉得农历好复杂,我们古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么复杂的日历呢?是为了显摆自己的数学水平吗?”
      大姑:“资料里查不到吗?”
      小悠:“查得到,非常笼统,只说是比较适合指导农业生产,所以又名‘农历’——农业生产我不熟,所以理解起来有困难!”
      大姑:“我也不熟哇!怎么办呢?”
      小悠:“您也不知道哇!我忘了,您才‘三岁’!现在问您这些太为难您了。老规矩,把这个问题也先放一放,以后再说。咱们继续说生日的事。
      现在我们把公历和农历的概念基本看完了,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您会说在东汉时候,今年出生的小孩在明年可能会找不到生日。”
      大姑:“你有没有注意到,无论公历和农历,不管一年有多少个月,也不管一个月是多少天,表述的方式都是用的数字,比如1月1日、2月2日等等,这一点是公历和农历通用的!”
      小悠:“是呀!”
      大姑:“但我们那时候不是这样的,我们是用的干支纪年。”
      小悠:“干支?我有一种不详的预感,又有好多资料要查!”
      大姑:“所以小悠,你要加油呀!”
      小悠:“命苦哇!当年逃的课,现在全给补回来了——‘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大姑:“别感叹了,干活了!”
      小悠:“好的!我查!我查!我查查查!查到了!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
      天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十个字,所以说到天干时也常称为‘十天干’。
      地支则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十二个字,所以说到地支时也常说‘十二地支’。
      干支纪年,就是依次在‘天干’和‘地支’中各选一个字,组成一个两个字的词语,用来计数。比如:甲子。‘甲’出自‘天干’,‘子’出自‘地支’。
      按照这样的规律组词,可以组成多少个‘词语’呢?中学时学过的‘排列组合’告诉我们,答案是:10×12=120,也就是120个。所以……嗯?怎么资料上说是60个。我哪里算错了?我再数一数,没错呀,是120种组合呀!大姑,我算的和资料对不上啊,怎么办呀?”
      大姑:“别慌,看看是不是在干支组合搭配时,制定了一些特殊的规则,将其中的60个排除了。”
      小悠:“好的!还真是有搭配原则。搭配原则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
      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其中单为阳,双为阴。即天干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而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影支。
      在干支组合时,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
      哦!根据阳对阳,阴对阴的原则,实际上是5阳干对6阳支,阳阳的组合数是:5×6=30,阴阴的组合数也是30,则总数正好为60个。
      六十为一周期,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干支纪年’。
      以甲子为始,以癸亥为终,其数刚好60个,之后,又以甲子起重新计算,重新又开始一个周期。所以就有了一句俗语‘六十年一甲子’。
      这60个干支组合,依次分别是:
      01.甲子、02.乙丑、03.丙寅、04.丁卯、05.戊辰、06.己巳、07.庚午、08.辛未、09.壬申、10.癸酉;
      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
      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
      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
      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
      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如果用干支纪年,2024年1月15日就是‘癸卯年、乙丑月、戊寅日’,对应上面的表格,分别在上表中排第40、02、15位,如果换成数字,‘乙丑月、戊寅日’就可以说成是‘2月15日’了。
      大姑,这跟农历和公历不是一样的吗?就是把数字换成了文字,本质上没有区别呀!”
      大姑:“如果是‘癸亥月、癸亥日’呢?”
      小悠:“癸亥,表中第60位。那就是60月60日——农历一年最多13个月,一个月最多30天;而公历则是一年最多12个月,最多31天,所以农历和公历这两种日历怎么都不可能有60月60日的,这一比较,两者的区别可真不要太明显了!呵呵!”
      大姑:“所以,‘甲子月、甲子日’出生的人,等到下一个‘甲子月、甲子日’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
      小悠:“这种月和日的组合是60×60=3600,也就是说有3600种组合方式,即从甲子月、甲子日开始,要经3600天,到第3601天时,才又会回到甲子月、甲子日。
      如果按一年365天计算,那么大概是3600天÷365天=9年余315天,也就是将近10年时间了。”
      大姑:“现在知道我们为什么不过生日了吧?”
      小悠:“是啊!十年呀,还过什么生日,直接做寿得了!”
      大姑:“恭喜你,答对了!”
      小悠:“我答对什么了?”
      大姑:“做寿呀!我们那时候特别重视做寿。”
      小悠:“大——姑——!”
      大姑:“好了,不逗你了。现在你明白了吗?”
      小悠:“明白了,您是觉得,只有‘甲子月、甲子日’的这种日期表述方式,被‘1月1日’所取代之后,过生日才可能流行起来。如果日期还是采用干支纪年,就算‘佛诞日’也不可能让咱们古代中国人过生日——因为干支纪年,是不可能年年有生日过的!要过生日,得等上十年!”
      大姑:“是的。”
      小悠:“这么一讲,我决定偷偷从‘佛诞日’的队伍里转出来,排到您的后面。”
      大姑:“你的意思是,站我这队?”
      小悠:“什么呀!我是站队的人吗?我这是跟着‘道理’走,因为我是讲道理的人。”
      大姑:“好吧!但我还是得感谢你的支持哟!”
      小悠:“呵呵!不客气!大姑,那这是不是可以从一个侧面推算出农历的变革时间点呢?”
      大姑:“理论上可行,但我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因为我不记得了!”
      小悠:“我的锅!”
      大姑:“也不全是你的责任,都是阴差阳错。既然这个问题你已经理清了,那我接着往下说了。”
      小悠:“等等,先别往下说,我还有问题没理清。这个问题就是,过生日和您出生在哪一年,有什么关系呢?”
      大姑:“因为出生在哪一天,会影响换算结果。即将干支纪年换算成公历年份时,会有些许不同。咱们还是以今年为例吧!
      今年的公历2月9日是农历除夕,公历2月10日是农历正月初一。在公历上,不论2月9日还是10日,都是2024年。但在干支纪年上,却是不同的年份,2月9日是癸卯年(兔年),而2月10日甲辰年(龙年)。
      这个甲辰年在公历上的起止日期为2024年2月10日—2025年1月28日。
      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小孩出生在甲辰年,但没记下他出生在哪一天,很多很多年后,人们就只能说他大概出生在公元2024年,因为他也有可能出生在2025年,不是吗?”
      小悠:“哦,我明白了,农历年一般都横跨了两个公历年,所以才有了‘大概出生于公元49年’的说法。”
      大姑:“嗯!但这只是我个人的推测。”
      小悠:“对!对!对!免责声明还是要说的: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