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皇太孙打秋风 ...


  •   王忠此人,说起来也是个有来头的太监。

      他原先是徐家的家奴,在徐皇后还是燕王妃的时候,就替她挡下了燕王府的不少明枪暗箭,后来被徐皇后派来侍奉朱瞻基读书,他效忠的对象也就变成了朱瞻基。

      徐皇后给自己挑的夫婿是朱棣,眼光自然没得说。王忠人如其名,多年来对幼主忠心耿耿,朱瞻基也很看重他。

      “你们从水路走,速度不必过快,多留意沿途情形。”他继续嘱咐道,“所用的银子,从云流那里支。”

      云流是替他掌管内库的宫女,跟王忠似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都十分沉默寡言,办起事来滴水不漏。

      王忠应声道:“是。”

      “至于明面上的名头……就说太子诞辰在即,我派你们去江南寻贺礼,咳咳。”朱瞻基清清喉咙,他今日跟皇爷爷说了太多话,嗓子有些干燥。

      王忠马上倒好温水送至他嘴边。

      “谢了。”朱瞻基抿了两口水,“大军前锋今夜开拔,你跟着他们走罢,早些回帝都安排人手,注意安全。”

      看着王忠瘦削的背影消弭在草原的暗夜里,朱瞻基洗漱完毕,躺回榻上,却依旧没有睡意。

      十六年了,这样健康的作息,他还是没有习惯。

      前世的积习,果真如此难改么?

      朱瞻基深吸了口气,强迫自己闭上眼睛,不知过了多久,气息才变得稳定悠长起来。

      -

      天边刚泛起浅白,明军就在将官们的监督下准备拔营,今日的早饭会是他们离开草原之前开的最后一次火。

      朱棣口味偏北方,早膳摆了一桌香油烧饼、椒叶馒头、羊肉蒸包等面食,朱瞻基从小在他膝下教养长大,也习惯了这些早点。

      但今日,餐桌前还有个晴雯。

      “皇祖父日常消耗大,就喜欢一些荤腥油物。你若吃不惯,我叫人做些清淡的送来。”朱瞻基见她没吃几口,说道。

      晴雯不想麻烦他,连连摇头,但朱瞻基十分坚持:“早膳后就要开始长途跋涉了,吃不饱肚子可不行。你喜欢什么早点?翡翠豆腐汤可以吗?”

      “……可以。”

      晴雯本来只打算私下里塞几口野菜充饥的,但在朱瞻基的安排下,她满满当当地吃下了一小碗豆腐汤、一碟炒芦蒿、还有一整块烧饼夹豆腐干。

      随军御厨做的早点清淡而鲜香,在成为太孙妃的第一日,晴雯就尝到了这个身份带来的奢侈滋味。

      直到肚子隐隐约约鼓胀起来,晴雯才惊觉自己狼吞虎咽了这么多,顿时有些不好意思。

      相较之下,朱瞻基的吃相要优雅得多,饭后还用了薄荷水漱口。晴雯也学着他的样子漱了口,果真感觉清爽不已。

      如同朱瞻基所说,全军饭后不久就拔营启程,元帅兼皇帝亲自在大旗之下骑马行进,其他人当然没一个敢懈怠坐马车的。

      晴雯所乘的马是朱棣赐的一匹小马驹,名曰“踏墨”。踏墨还未完全长成,性格是草原烈马里难寻的温驯,长得还很好看,通身雪白,只有四只蹄子末端是乌黑的。

      而皇太孙仍是骑着他原先的骏马,他的马本来就是御马监千挑万选呈上的良种,比起北烈本土的马匹也毫不逊色,没有更换的必要。

      帅旗之下,由于朱棣被众多亲卫拱围前进,朱瞻基离皇上的距离稍远,就可以放松一些。

      他时而纵马飞驰,时而勒紧缰绳,与晴雯并肩而行,草原千篇一律的无聊景色,也在马背上变成了胜景。

      回程速度果真比来时要快得多,大军归心似箭,日夜兼程,晴雯只觉得没在路上起过几回灶,就已经来到了帝都巍峨的城门下。

      皇帝北伐大胜,班师回朝的消息早已传回帝都,东宫一早就做好准备,在帝都城外率百官恭候迎驾。

      “恭迎圣上——”

      太子和汉王、赵王等人一丝不苟地跪地行礼,百官迎驾礼仪也并无差错,听闻朝贺声声震寰宇,朱棣龙颜大悦,也没有为难东宫,招手叫人起身回城。

      眼见朱棣的帅旗缓缓移入城门,朱瞻基赶紧上前把自家老爹扶了起来。

      “轻点。”太子小声抽着冷气道,“前些日子在马上摔了一回,还没长好呢——我儿倒是长高了,似也瘦了些。”

      只要朱瞻基不跟几个叔叔作对,太子朱高炽看自家儿子还是很顺眼的。

      更别提朱瞻基刚随皇帝出去北伐数月,这么久没有见到,思念更是给太子眼前蒙了一层滤镜,见朱瞻基身披盔甲、风尘仆仆,太子立刻联想到行军沿途风餐露宿,太孙一定受了许多苦……

      太子为人本就心软,此刻看朱瞻基的眼神慈爱无比,心疼得快要溢出来了。

      奈何他满脸肥肉横生,眼睛被挤成小小的两条缝,客观条件在此,无论摆出什么样的神情,也只能让旁人觉得搞笑。

      朱瞻基没有笑,他前世接触的胖子很多,并没有肥胖歧视。但他也实在受不了这种煽情氛围,扶着太子走了没几步,赶紧转移话题:

      “对了,皇爷爷为儿臣找到一太孙妃,圣旨已下,父亲在京城可有耳闻?”

      太子点了点头,“我和你母妃都听说了。那女子是宫女出身,但她既救了你一命,圣上赐婚也有理可循。”

      封太孙妃的消息传到帝都时,太子妃对这个忽然冒出来的晴雯还有点怀疑,等她听说晴雯在战场上把朱瞻基拖出重围后,态度就截然不同了。

      闻言,朱瞻基往旁边看了一眼,贴身太监祥子会意,领着晴雯缓步上前。

      晴雯按照朱瞻基在路上教的,两手放于身前,朝向太子俯身致礼:“臣女晴雯,拜见太子殿下。”

      “起来吧。”太子大手一挥道,见晴雯肩上带伤,还特许她继续被人搀扶着行走。

      晴雯有些惊奇,因为按理来说,当下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皇帝却已经行了越俎代庖之事,作为朱瞻基父亲的太子,难道对她一点意见也没有么?

      她不知道,太子就是个老好人,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他真的对她一点意见也没有。

      汉王等人就在太子旁边,朱瞻基带着晴雯一一见过他们,晴雯低着头,没瞧见两位叔叔的神情,朱瞻基却瞧得一清二楚。

      汉王朱高煦得意之色掩都掩不住:在他看来,朱瞻基的太孙妃正位就这样“浪费”在了一介宫女身上,意味着太子失去了一个拉拢朝臣的重要机会。

      同时,这赐婚圣旨还是朱棣亲自下的,这说明什么?说明朱棣也没那么喜欢这个“好圣孙”嘛!

      ——若朱棣真心疼爱皇太孙,那他怎么可能把一介宫女赐给太孙当正妃?纳个妾倒还有可能。

      怀着幸灾乐祸的隐秘心思,朱高煦对待晴雯的态度热络得诡异,仿佛晴雯的脸上写着“太子倒台、汉王登基”八个大字。

      ……这个二叔妄想症已经晚期了,朱瞻基都懒得理他。

      至于赵王朱高燧,他的城府比汉王略深一些,对晴雯的反应仅仅是抬了抬眼皮,看不出什么情绪。

      “二位叔叔都很喜欢你。”朱瞻基朝晴雯说道,看似是耳语,其实根本没有压低声线,在场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这两位叔叔向来最大方了,他们都迫不及待要赏赐你呢。你可是第一个被圣上亲口赐封的太孙妃,他们赏你的必不是俗物,呵呵,这次你可真要开开眼界啦。”

      ——该死的皇太孙又来了,他又要打着皇帝的大旗来搜刮叔叔们的金库了!

      朱高煦的表情立刻由喜转怒,向来不动声色的赵王朱高燧脸色也隐隐有些发青:

      每年的除夕、正旦、元宵、中秋,乃至腊八、灶王节、皇太孙的诞辰,这小王八蛋都会想出各种奇奇怪怪的名头来跟他们讨钱,给的少了还要被朱棣骂小气,讨厌死了!

      作为藩王,他们当然不缺银两,但暗地里跟太子捣乱不要钱吗?招募幕僚不要钱吗?打点朝臣所需的金银珠宝、良田豪宅,哪个不要钱?

      皇太孙这般三天两头的打劫,谁能经得住啊!

      朱高煦的内心已经在哀嚎了,这样下去,他连招兵买马的后备金都要没了……

      “二叔,您上次说要送我的那副鎏金袖箭,现如今还在府上吗?”

      闻言,朱高煦充满怨气地看向朱瞻基,瞧见好侄子正冲他露出一个天真烂漫的笑容。

      朱瞻基长得好看,眯起眼睛笑的时候更是讨喜,就像是大户人家千娇万宠的小少爷。

      大哥这么黑黑胖胖、残疾废物的一个人,怎么就能生出个如此俊美无铸的儿子?

      真是烦人。

      朱高煦忍住翻白眼的冲动,作出好叔叔模样道:“怎么,瞻基想要了?二叔不是跟你说过,等你什么时候学会骑射,再把那副袖箭送给你么?”

      “侄儿不才,在忽兰忽失温刚刚学会了骑射。”朱瞻基轻描淡写道,下一刻却忽然话锋一转:

      “不过,侄儿想请二叔将那副袖箭赠给太孙妃,她的骑射之术可比侄儿好多了。”

      晴雯闻言唬了一跳,但她牢记朱瞻基先前的嘱咐,只配合地低头浅笑。

      朱高煦转头看了眼太孙妃,发现她并没有推辞之意,顿时心头火起:这厚脸皮的模样,简直跟皇太孙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早就听说你这太孙妃会骑射,二叔先前还不信,却没想到是真的。”

      朱高煦扯着闲话,内心还是不太想给,因为那副鎏金袖箭工艺罕见,打造的工匠已经去世了,这副袖箭就成了孤品,珍贵无比。

      这么贵的东西送给侄子也就罢了,送个宫女,图什么?他又没疯。

      “当然是真的,皇爷爷也称赞过她神勇无敌,还赐了黄金百两,还有无数水晶、东珠之类的宝石呢。”朱瞻基接着他的话头道。

      此话一出,朱高煦就是不给也得给了——连皇帝都能给黄金百两,你堂堂汉王连个袖箭都舍不得送,打谁的脸呢?

      汉王只能咬着牙回答:“……是么,那太孙妃真是好福气。本王明日就把那袖箭送来,全当给父皇的百两黄金做个添头。”

      有汉王这番表态,隔壁赵王朱高燧也逃不掉的,就算朱瞻基不催,汉王朱高煦也会逼着他出同样的血。

      此乃是“死道友不死贫道”的逻辑顺沿,所谓“贫道既死,道友安敢不死”也。

      朱瞻基这才心满意足,轻快地提醒晴雯道:

      “看二叔多慷慨,快谢恩呀。”

      -

      皇太孙与二位王叔的一番交锋,丝毫没有影响前边的太子和皇帝。

      在朱棣的带领之下,一行人浩浩荡荡进了紫禁城,按照礼法,皇帝率领大军归来要先去奉先殿祭祖。

      于是大臣们依次散去,只留下太子太孙、两位藩王跟在皇帝身后。

      朱棣的戎装已换成玄色的祭祀冕服,肩部织着日月龙纹,背部是星辰、山川,从后方看去十分隆重。

      奉先殿内供奉着开国太祖朱元璋的牌位。

      众所周知,朱棣一直很敬爱开国太祖以及大哥朱标,但太祖和朱标选定的大明继承人却不是朱棣。

      作为藩王,朱棣手握兵权,屡遭新皇忌惮打压,他忍无可忍才决定起兵,在刀尖上舔血,用白骨铺路,一城一城地打到了南京。

      朱棣攻入京城的那个夜晚,皇宫火光冲天,据说皇陵也莫名其妙地亮了起来,犹如白昼。

      建文旧臣说这是太祖在天有灵,警示朱棣收敛一点,太祖和朱标都在天上看着呢。

      朱棣说,“爹和大哥会原谅朕的。”

      大部分建文旧臣不相信这句胡话,骂他“不忠不孝”、“不知悔改”,隔日就被赐死了。

      可是在内心深处,朱棣自己真的相信朱元璋和朱标会原谅他吗?

      每次祭祖请牌位的时候,朱瞻基都不敢想象朱棣究竟是什么心情。

      他看着皇爷爷伟岸的、孤独的背影踏入奉先殿,心中五味杂陈,垂下视线,跟着走了进去。

      另一边,晴雯也由朱瞻基信赖的太监领着去往后宫。

      她以为自己会先去拜见太子妃,却没想到那太监从钟粹宫、永和宫依次路过,最后竟停在了皇后所住的坤宁宫前。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章 皇太孙打秋风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