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 6 章 ...

  •   有些人有些事,随着时间过去化成了记忆中的泡沫。杜童回忆了一下,才想起杜小兰嘴里的小梅是谁。

      小梅是杜小兰的三女儿,叫赵梅,比她小半岁。她在今年春节经人介绍,进城给人做保姆了,工资一个月二百二包吃住。

      记忆一打开,杜童就想起今年端午她还见过赵梅。这次见面,杜童对赵梅印象很深,哪怕重生回来,她都还记得和赵梅的对话。

      没办法,赵梅的变化太大了。
      大到杜童有些不可思议。

      在记忆中,赵梅和很多农村女孩一样胆小内向,不想才进城四个月,就跟换了个芯子似的。头发染成了黄色,穿了件小吊带,脚上的鞋还是那种厚底鞋。

      那鞋子看着很笨重,鞋底厚度起码有七公分,鞋头往上翘看着像船。杜童就感觉那鞋挺丑的,但赵梅却很喜欢,还说等她换新鞋了,就把脚上的鞋给她。她当时说话的语气特别得意,还带着点施舍的味道。

      她对赵梅的最后记忆,就停留在这次见面,往后二十几年,她再没见过她。

      她听大姑说,赵梅给人做了几年保姆,过了十七岁去南方打工了。打工头两年,偶尔还有封信回来,到第三年她就彻底没了消息,是死是活没人知道。

      一直到她被车压死,这个表妹都没音讯。

      “你今年十五岁,等明年满了十六,办了身份证,就能跟着一起去南方打工了,进工厂比做保姆钱多。你条件比别人差,以后找婆家,还不知道会找到哪种。挣点钱捏手里,嫁了人,也不用太看婆家的脸色。”

      “别嫌弃我啰嗦,你要不是我侄女,我都懒得管你。”

      杜童从记忆中回过神,刚好就听到杜小兰说她条件比别人差这话。

      她就不明白,她条件哪差了。
      不过就是多了对不靠谱的爹妈,怎么落到她嘴里,就成条件差了呢。

      说起这,杜童心里就有些来气。
      杜国全和沈梅都离婚这么多年了,她的身世,村里人都知道,大家也不会闲的天天背后说她闲话。偏杜小兰不一样,每次遇到她,都会感慨她爹不疼,娘不爱,出点啥事都没人帮衬。

      在杜小兰嘴里,她就是世间小可怜。
      要真对她有心,那也就罢。可她明显不是,她每次说这些话的时候,都透着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看着一副为她好,在给她规划未来的杜小兰,杜童忍了一会儿没忍住,开口了,“二姑,你说的对,二伯供我读书确实很难,那啥……不然你借我点钱上学吧。”

      “奶想我继续读,我自己也想读。我都打算好了,这几年先找你们借点,等以后工作了再还。”

      “啥,借钱读书?”
      杜小兰听杜童要借钱,说个不停的嘴巴,总算闭上了。

      “有这个机会我为啥不读。苦也就苦这几年,熬过来就好,以后我工作了,工资肯定比做保姆高。二姑,二表姐和表妹都在打工,你家肯定有钱,先借我读书吧,我给你打条子。”

      杜童笑吟吟的,手往杜小兰跟前一摊,做足了要借钱的样。

      杜童太了解自己这个二姑了,知道一提钱,保证能让她闭嘴。
      果不其然,借钱的话一说出去,杜小兰就不唠叨了。

      她瞪了眼杜童,没好气地道:“我哪有钱借你。死妮子,没心没肺的,不累死你二伯你不甘心。”

      “和你说,你也听不进去,算了,我找你奶说去。”杜小兰哼了一声,抬脚走出屋,站在屋檐下,就扯着嗓子喊人。

      杜童心里冷笑,懒得再搭理她。
      对于这个二姑,杜童打小就不喜欢。刚才她那话,听着是在心疼她二伯和奶,但依她对她的了解,那是不可能的。

      她过来一趟,没顺手打个秋风,就算是好的了。
      这真不是杜童编排杜小兰这当姑的,事实就是这样。

      在杜童的记忆中,这个二姑每次来,都会从她家薅点东西回去。大的是一块肉,小的……连她家牛圈里喂牛的草,她都能脸皮厚的装走。

      装牛草这事还不是一次两次,是一到农忙,她就会干的事。

      农村人,家家户户都有养畜生,杜童家也不例外,只是养得比较少,就一头牛和一只猪。家里畜生的口粮以前都是杜童操持,等她上初中后,这事就落到了她二伯身上。她二伯就一双手,忙完地里的活,哪天不是摸黑做这些事。可杜小兰倒好,自己忙累了,不想去给畜生弄吃的,就背个背篓过来装她家的。

      她来一次,她奶就骂一次。
      但骂得再多,杜小兰都是左耳进右耳出。要不是后来有次把她奶惹急了,她奶拿着丢了她一扁担,她怕还不会收敛。

      就这种人,指望她心疼人,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
      杜小兰在屋檐下喊了一嗓子,没得到回应。这会儿又喊着,要去后山半竹坡了。

      吵人的声音消失,杜童搬了个梯子进屋,准备上堂屋楼上,把初一初二读过的书翻出来。

      杜童家的房子有二楼,不过这个二楼和小楼房的二楼不同,是用木板在房梁下搭建的,上面住不了人,只能放置一些杂物。

      杜童读过的书,都被她奶收好放在了木楼上的柜子里,找起来很方便,没一会儿,她就把自己所需要的书,全丢到了楼下。

      从楼上下来,杜童蹲在堂屋中央,把书一本一本整理归类。也是她奶会收拾,屋子潮湿,这书放了一两年竟然没长虫。

      看着书上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字迹,杜童唇边浮起了缕浅浅的笑。

      上辈子,她求学之路被人为掐断了,这辈子,她一定不会再失去……

      就在杜童忙碌时,屋外响起了肖中云的声音,“童童的事,不用你操心,又没叫你拿钱给她读书,你上窜下跳的干啥。”

      这声音听着有些生气,杜童放下手里的书,起身站到了门坎边。
      刚站过去,就看到她奶背着一背篓桑叶,从竹林里走了出来。杜童见状,赶忙跨出屋,去接她奶。

      “我这不是为你和二哥着想吗,你都六十多岁了,还能做几年。累死累活把人供出来,又享不了几天福,你图啥呢。”杜小兰跟在肖中云身边,嘴上说着担心人的话,却没见搭把手,帮老人家背一下。

      “我和你二哥乐意,你管得着?”肖中云看都懒得看杜小兰,一边走,一边道:“我养你这么大,你让我享福一天了吗。”

      “养我和养她咋一样,我是你闺女。”

      “她是我孙女。成了,成了,你家里没事还是怎么着,没事的话,给我挑几桶水,把水缸填满吧。”

      “谁说我没事,我家里事可多着。妈,我的话你和二哥好好想一下,养她这么大,还让她读完了初中,差不多了……”杜小兰不死心,絮絮叨叨,还在劝肖中云让杜童去打工。

      肖中云老眼斜着杜小兰:“滚,滚,我懒得听你这些屁话,孩子是我和你二哥在养,养不养得起是我们的事,你操哪门子闲心。”

      说到这儿,肖中云似乎想到了啥,脸一黑:“杜小兰,你让童童去给别人做保姆,是不是拿了谁的介绍费?”

      杜小兰一楞,有些心虚地道:“妈,这和介绍费有啥关系,介绍谁都是介绍,主要是咱家这个情况,她真的不能再读下去了。”

      杜小兰越说,越觉得自己有理。
      她是为娘家着想,才不是为了三十块的介绍费。
      托小梅找人的主家说了,家里有个小孩在上小学,最好是找那种读过初中,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女孩做保姆。要是找的人满意了,主家那边,介绍费可以给上五十。

      鸳鸯村读完初中的女孩不多,成绩好的更没几个,掰着手指一数,自家侄女这条件不就刚合主家的意……

      要不是主家开了条件,她才不会来找杜童,老赵家还有人巴巴喊她帮忙找活呢。

      “二姑,我不去给人做保姆,你换个人介绍吧。”
      杜童走到肖中云身边,伸手的背篓接过来,背起来就往牛圈走,走时,还特别坚定的道:“我不但要读高中,以后还会上大学。”

      “听到没有,童童说她要上大学,她会是咱老杜家头一个大学生。”肖中云听杜童说要上大学,脸上顿时挂起了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乐呵呵地跟着杜童去了牛圈。

      当年肖家要是不出事,她也会是大学生,也是文化人。
      她的哥哥姐姐都上过学,家里出事前,姐姐在上女子大学,大哥更是北平大学毕业的。她爹说,等她长大了,也送她去北平大学读书的。

      可她爹没能等到她长大。

      杜童有个大学梦,肖中云又何尝没有。
      送她去读北平大学这话,是她爹死前,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再然后,便是漫天炮火与她爹把她压在身下,逐渐冷去的体温。

      “好心做了驴肝肺,你们爱咋咋的……”杜小兰看着离开的一老一少,气得跺了跺脚,转身就离开竹林坡。

      *

      牛圈里,杜童把她奶新摘回来的桑叶,一张一张摊开,往牛圈里搁着的几层板子上铺。

      板子上养了很多蚕。
      这几年新平公社收蚕,收的价格还挺高的,八块钱一斤,养蚕一个多月就能变现,农村好多人都会买些蚕种回来养,杜家也不例外,也养了一些。

      养的不多,但也能卖几十块。

      “童童,你二姑的话你听听就好,可别上心了。你安心读书,钱的事,我和你二伯想办法。咱三辈人齐心,等你读出来咱家就好过了。”肖中云进了牛圈,担心杜童把杜小兰的话听进心里,不愿再读书了,这不,就开始宽慰起来。

      “我知道。奶,读书的钱,你和二伯真不用担心,我真有办法挣钱。”杜童递了个放心的眼神给她奶,又继续喂蚕。

      杜小兰的话,听听就成,她才不可能当真。
      她为了点钱,连自己闺女都坑,更何况是她。

      杜小兰有三个女儿,大女儿赵敏,二女儿赵红,三女儿赵梅,六年抱三,三个闺女年纪相差不大。赵敏是头一个被她坑的人,刚满十八岁,杜小兰就找媒婆给她说人家。
      嫁的人是新平镇上的,比她大八岁,家里有栋小楼房,也有点钱,但那钱,是男人用一条腿换来的。
      那男人被车撞过,一条腿截肢了,事后,撞人的司机赔了男人三万多。杜小兰听媒婆说,男方家有钱,都没问过赵敏的意思,就把赵敏嫁了过去。

      赵敏嫁过去三年,去年生了个儿子,日子过得似乎并没有多好。

      赵家三姐妹,杜童对赵敏最熟,因为她上学放学都会从赵敏家路过,有一次,她看到赵敏男人在拿拐杖打她。上辈子,她周末回家,就把这事给她奶说了,以她奶的性子,肯定有向杜小兰提过,但杜小兰好像也没给赵敏撑腰。

      杜童记得零八年的时候,赵敏想和那男人离婚,杜小兰不同意,母女闹了好大一场。

      杜小兰坑了赵敏还洋洋得意,觉得自己眼光好,给大女儿找了个好婆家,这不,明年又开始祸害赵红了。不过赵红性子比赵敏强些,不听她的,自己在厂里找了个男朋友,后来嫁去了外省。

      想到赵家姐妹,杜童眉头蹙了蹙,道:“奶,我前不久又看到大表姐被打了。”

      “又被打了?”肖中云喂蚕的动手一顿,脸上划过无奈。

      “嗯,你有和二姑说过吗?表姐被打得挺惨的,那天我看她抱着孩子在哭。”

      肖中云叹口气:“说过了,你二姑不管,说哪有两口子不打架的。”

      “我让你二姑父去看看,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去,咱不提她了。对了,你说的挣钱法子,就是先前你提过一嘴的种蘑菇吗?”

      杜童嗯了一声:“嗯,咱种平菇。平菇成熟的快,现在开始弄,八月底九月初就能产菇,种好了,一季可以收三五茬。到时候咱家就不差钱了。”

      “那东西怎么种,咱这一片,也没看谁家种过,这种下去,能收上来吗?”肖中云有些担心,镇上平菇卖得蛮贵的,这东西应该很难种,她们家能种吗?

      “很好种,我跟我老师学过,这东西不复杂。去市里买点菌种,花两三天时间把下角料弄出来就能种。”

      杜童这话不算骗她奶,她确实学过种菌菇,不过不是跟着老师说的,而是在书上学的。

      这书,是她上辈子在苏家的时候看的。
      沈梅在农业局上班,有段时间,农资局要发展沙省的农业经济,就和农业局合作准备推出几个项目,那段时间,沈梅往家里带了好多有关种植方面的书。那时候她在苏家格格不入,就喜欢躲在房间看书,这些书她都看过,并且还偷偷养过几盆菌菇。

      这也是后来她从超市辞职后选择种菌菇的原因。

      有过上辈子的经历,种菌菇的流程,杜童特别熟悉。就像这买菌种,一般种子店买不到,只有去农资局才能买到菌种,买回来的菌种还参差不齐,得自己挑一下。

      杜童想到上辈子种菌的事,脸上飞扬起自信:“奶,种菌的地方我都看好了,就在半竹坡过去一点的那个防空洞里种,不过咱们种菌,得和三叔打声招呼,别让村里人祸祸了菌床。”

      “啥,不是在地里种?”肖中云诧异,不明白为啥要在防空洞里种菌。

      杜童微微一笑,“山里有些菌,还长树杆上呢。”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章 第 6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