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后日谈:何处江湖 ...

  •   “月儿亲启:

      近日诸事繁忙,前几日刚从扬州返回,未能及时收信复信,请月儿一定谅解。

      戚伯伯决定留在扬州了。锦屏——不知你还记不记得她——从临安赶过去,要为他送终。有了她在,我也放心了。扬州离临安也近,若是金风细雨楼想要照应,自然是有办法。我只是担心戚伯伯悲伤过度,不过看来是我多虑了。人已经到那个年纪,见过太多,是该看淡生死了。顾叔叔一生坎坷,最后也安度晚年、寿终正寝,又能葬在自己的老家,算是善终吧。我们没举行葬礼,因为顾叔叔认识的人,都比他先走。戚伯伯同我开玩笑称,他好歹也是曾经的“群龙之首”,走时一定风风光光。我陪他说笑几句,心里也知道,他并不是这么希望的。

      顾叔叔葬在瘦西湖南边,戚伯伯就住在附近,比他在临安的房子还要小,就一庭、两屋,我看着都嫌逼仄。不过他也只有一个人,加上锦屏,用不得太多地方。他大约已经计划好,自己死时要与顾叔叔合坟了。不过江湖上知道他们情事的可能不足十五人,现在活着的大约就六七人。等戚伯伯故去那天,那个人人都知道“逆水寒”和戚少商、顾惜朝,却不知道二十年后这些事的江湖又要作何感想呢?

      说来也怪,我小时候总是害怕变老、最后死去,现在真正老了,却感觉不到什么好怕的,可能有阿烁陪我变老,感觉不算太坏。思来想去,我只是担心,雁过留痕,我活这一生,又有谁记得我?不过这个问题,我已经找到了答案。我整理顾叔叔遗物时找到了他的手记,认认真真读过了。其中有一段,我受益匪浅,遂想摘录下来给你看:

      ‘留名于世如植树于庭,明知人生有涯,不得见其亭亭如盖之日,亦为之。’

      说到底,人活一世,为己为人,全是一念之间的事而已。我植树于庭,是想自己竖的碑,还是想给后人乘凉?现在才想,是不是有些晚了?

      除这些伤心事之外,倒也有值得一说的事。我们部落离中原甚远,纵有行脚客商,也不多见。可是前几月,牧民来报,竟有中原汉人母子二人,流落至此。那二人均不懂蒙语,母亲似是农家妇女,儿子年龄尚小,形容狼狈。阿烁怜他们孤儿寡母,便接到我们帐中休憩。言语间听得母亲姓李,是临安人士,丈夫为金兵所杀,母子被金人手下拐带至燕云一带,得江湖侠士相救,脱身至此。她不愿一直受我们的好意,于是在远处也自立门户,养着我们相赠的牛犊羊羔。那小孩好像不甚聪明,却也乖巧孝顺。阿烁拿顾叔叔留下的《三字经》教他认字读书,他虽学得慢,还是很认真。等他大些,倘若他不走,我想要把顾叔叔的兵法和戚伯伯的剑法教给他。只是我身体日渐衰老,力不从心,不知还有没有那一天。

      久居塞外,我几乎都已经忘了临安是怎样的了。我在临安好像也只是一二年的工夫,在那几年里却发生了那么多天翻地覆的事。戚伯伯又遇到了顾叔叔,我遇到了阿烁。那时候我还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姑娘,现在已经是人老珠黄的老妇人了。“江湖侠士”云云,也听得陌生了,明明彼时我也是他们其中一人,潇洒自如,快意恩仇。纵观我这一生一世,所遇之人,所见之事,时过境迁,唯“情”之一字不变而已。

      余不赘述,问妹夫和侄女安。

      姐相思 拜上”

      时过境迁,白云苍狗。

      说起“神通侯”,如今的百姓都知道是位使枪又使剑的女将军方晓梦,只有少数朝中元老会怀念地谈起方应看。

      接着,很少人会提起“六分半堂”或者“金风细雨楼”了。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江湖上也没有人记得戚少商、顾惜朝或者王小石的故事了。金国人亦忘却了,他们曾经有过一位离经叛道的离国郡主完颜烁。

      草原上那位落难女子李氏的儿子慢慢长大,有一天终于骑上自己的小红马,要回到临安去,回到汉人的地界,到江湖中去了。

      当年几多爱恨,不过弹指一瞬。茫茫江湖春秋梦,悠悠经年不复醒。

      而少年子弟江湖老——

      江湖子弟死江湖。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6章 后日谈:何处江湖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