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 11 章 ...
-
外面有不少做服装生意的小店,不过品质良莠不齐。相对而言,百货商店的价格相对高一点,但品质还是有保证的。
顾筱柒没有再为自己增添其他东西。她准备的东西够齐全的了,不缺什么。不过一圈逛下来,倒是为几个侄子外甥每个人都买了衣服或者玩具。
扫完货后,到了午饭时间,顾筱桃请顾筱柒去下馆子。
姐妹俩吃饱喝足,各自的双手都提着满满的战利品回到家。
顾筱柒把给外甥的礼物送出去了,并把侄子侄女的留给顾筱桃帮忙安排送交,然后清点自己的行李,就准备去火车站。
出门前,顾伯年老两口和顾立槐来了。
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出发去火车站。
到火车站的时候,离规定发车时间还有将近一个小时。
一家人围着顾筱柒千叮万嘱。
“我带了一些粮食上来,你大嫂也准备了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都一起交给了大海表哥,他的大货车现在应该差不多出发了,下半夜就能到良安。
“他们的车队在火车站附近有个落脚点,你到时候去那里找大海表哥,明天中午之前他都会在那里。”顾立槐把一张纸塞给顾筱柒,上面有详细地址和一幅手绘的地图。
看着顾筱柒越瞪越大的眼睛,顾伯年笑着接过话:“他们那个落脚点离火车站很近,大概就两三百米的距离,那是他们车队一个同事家的房子,带着个大院子,院子外面有棵大树,周围其他地方都没有,很好找的。火车班次和你将带着东西过来的消息我昨天已经发电报告诉部队那边了,会有车出来接你的,不用担心。”
他们既然敢给顾筱柒收拾那么多东西送过去,当然是事先已经跟部队沟通过了,确定不会给顾筱柒造成困扰才会实施行动。
顾筱柒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早上的时候小叔和婶娘都没有和她一起过去顾筱桃家了。
大福哥肯定是一大早就带着东西进了城,然后一直在为这事忙活。
她原本把粮食让大福哥拉回家,就没想过再拿回来自己吃,“大福哥,我打的那些粮食,本来你也有出力,家里那么多张口,一天要吃多少粮食?不用给我准备,现在不比以前了,到哪没有粮食买啊?”
没必要费那个事,不只麻烦,还费钱。
徐凤兰“啪”一下拍在她的手臂,“就帮那么两三天的忙,出多大力啊?你要这么说的话,那我是不是应该让他折钱给你?
“这新出的稻种不止产量高,味道还好,不管是做饭还是煮粥都比其他的米香。加上我们这边的土地比较肥沃,种出来的粮食比其他地方的品质要高,味道也好一些。自家好吃的不吃去买别人差的,你是不是傻?”
顾立槐在旁边呵呵笑:“对。我们这边粮食比很多地方的都好,你吃完了再跟我说。大海表哥他们车队长期跑那一条线,捎带东西很方便的。小七不用担心我会吃亏,你的那些粮食,就算加上清河,也够吃好几年了。后面还有地租呢,到时候彩凤把谷子送到我这,我脱完壳再给你,这样我还赚米糠了。”
这番话把旁边的几个人都听笑了。
顾筱桃不敢笑话自己的大哥,换了一个话题,“小七到那里慢慢适应,如果最后实在不习惯,也不必勉强,随时回来,我们都是你的依靠。不想回上河村就留在市里,工作方面到时候我们一起想办法。”
顾筱桃这话说得有点含蓄了,城里的稳定工作虽然不好找,但以他们两家的能力,想给顾筱柒找一份还是不难的。
当初顾筱桃怀孕,她婆婆刚好到了可以退休的年龄,当时就想把工作名额转给顾筱柒,不过当时顾筱柒已经跟宋清河处了对象,想着早晚都要去随军,没必要去浪费这么一个名额,所以顾筱柒没要。
就算没有这个名额,还有其他渠道呢,就看顾筱柒想不想在市里稳定下来。
站在这里的都是自家人,也是知道这件事情的,都点头表示赞同。
顾筱柒大方地答应下来,虽然她没有让家里人帮她找工作的打算。
在一家人的千叮万嘱中,火车按时进站了。顾筱柒和家人们挥别,验过票后,提着行李进了车厢。
这里是卧铺车厢,她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铺位,是在下铺。
顾筱柒上一世没坐过这种绿皮火车,这辈子却是坐过了几回,算是熟门熟路了。
她把最大最重的那个行李推进床底,两个轻一点的放上面的架子上,旁边一位身材高大的男青年看她弄得有些吃力,还伸手帮了一把。
顾筱柒把随身带的大挎包放在属于自己的铺位上,打量了一番包厢里其他的几个床位。
几个都是年轻人,男士居多,唯有对面的下铺是个和她差不多大年纪的女孩。
对面那位女孩估计是个腼腆的,顾筱柒的目光扫过时,她快速看了顾筱柒一眼,马上缩回自己的床铺里面去,背靠床头拿着一本书看了起来。
一副拒人于千里的架势。
顾筱柒看在眼里,觉得这样挺好的。
她也没有在火车上交朋友的爱好。
她学着那位女孩拿出一本书看了起来。
她看的是一本地理类的书。
她的包里还有一本是历史类的。
来到这里,先不说她周围的人和事都是陌生的,就连大环境也不同了。
原主留给她的记忆里,可以记进历史的很多人物和事件,都是她之前听都没听过的。
国家地图的形状和她所熟悉的那个大公鸡也不一样。
倒是这国土面积相差不多,还是世界第三。
文字也一样,语言和各种风俗习惯大同小异。
有原主留下的记忆,生活上倒没有什么障碍,就是脑袋里面她和原主的记忆交错着,让她时不时感到割裂又混乱。
这也是她当年为什么不敢继续上学去参加高考的原因。
万一在考政治的时候脑子一抽,写了不该写的,是什么后果她都不敢想。
两种认知在脑子里左右拉扯让她无所适从,但她还不能让别人看出来。
那时候恰巧恢复高考,这里的高中是三年制,原主在上高二。顾家有意愿参加高考的是老四和老五,而平常和原主最亲近的顾立杨正在备考,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关注其他的事情。
当时顾筱柒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就怕露出马脚。
高考一过,顾伯年却因公受伤,伤到腰椎,甚至有瘫痪的可能。
当地的医院没办法了,顾家人不死心,四处想办法,最后听说外地有位老中医的医术很厉害,于是徐凤兰和顾立槐便带着顾伯年上门去碰碰运气。
老中医诊断之后说治倒是可以试着治,吃药加针灸,不过整个治疗需要的时间会很长,准确多久不好说,但是他年纪大了,不保证一直有充足的精力长时间地施针。
顾家人好不容易看到一线希望,恳切请求。几经斟酌,老中医给出了一个主意,就是他们找一个可信的而且愿意长时间陪在病人身边的人,当然,这个人得有中医底子。
他可以把人带在身边,边治边教,教会以后就让那人来施针,他在旁边监督。
老中医不在意别人把自己的本事学去,当下中医所面临的局面,他倒是希望自己的传承多一些人学会。
这个时空跟顾筱柒上一世所在时空的那个年代有些相似,却又不尽相同。
这里也有一段动乱的局势,大约持续了五六年,同样取消了高考,罪魁祸首没有数字帮那几个人的名字,文化人的遭遇相对没那么惨烈,不过很多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同样受到了不少的冲击和影响。
其中之一就是中医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学了,曾经学过的人不少也转行或者丢开了。
那位老中医原来的名气不小,教过不少学生。不过受到打击之后,有的辗转他乡,有的转行,现在他身边剩下的两个还很年轻,资质不太好,不太顶事,而且都不愿意碰针灸。
压力给回到顾家这边。
徐凤兰不年轻了,体力和视力都跟不上,不用考虑。
顾立槐两夫妻书读得都不多,用他们自己的话说,粗手笨脚的,干个农活还行,别说施针,针都捏不稳。
顾立松在部队,他的妻子田园是家中独女,除了有两个孩子,她的父母还要她照顾,也不合适。
顾筱桃结婚了,在市里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她事业心强,对自己的工作很是热爱,关键是她的性格风风火火的,坐不住,而且也没有中医底子。不作考虑。
最后剩下三个人:老四顾立桦,老五顾立杨和顾筱柒。
他们三个小时候对中医多少都有些接触。
顾伯年有个堂伯,旧时曾经和他儿子在外面开过中药馆,后来社会动乱,父子俩就带着全家人回老家来了,回来之后会帮村里人看看病开开药方,可惜的是他们的后代没人愿意学这个。
顾立桦和顾立杨小时候经常去他们家里玩,看到人体穴位模型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还爱盯着那些中药柜子看,每当堂爷爷研药的时候,那俩小子也是争着帮忙。
那位堂爷爷看这两小孩喜欢这些,而自家儿子天赋不高,孙子不感兴趣,就想培养培养这两个小子继承自己的衣钵。
就这样,顾立桦和顾立槐就跟着他堂爷爷学了起来。
可惜的是那时堂爷爷的年事已高,没过几年就驾鹤西去。他儿子学医的天赋不高,兴趣也不在这,等他父亲一去世,他就不看给人病了,后来他儿子进城当了工人,他也跟着去养老了。
两兄弟学医这事到此就不了了之,他们学是学过了,但是谁都不知道他们的水平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