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2、关于对仗 ...

  •   一、关于对仗

      相信对于“对仗”这一词来说,大家都不陌生,它是律诗和对联写作中必须要用到的一种形式,也是必须要遵循的一个原则。

      对仗:“对仗指(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这是度娘对于对仗的解释,由此可见,对仗包含在对偶中。

      严格的对仗规则对于上下两句话的字数、平仄、词性以及结构等都有所要求;可以说,对偶包含对仗,对仗又是对偶的“升级版”形式,是最为严谨的对偶形式。这个诗巷在格律诗写作专栏中有详细的讲解,相信这里跟随过诗巷的格律诗写作课程的老巷友们都很清楚。

      我们先看个例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

      乱花渐欲迷人眼,仄平仄仄平平仄,

      浅草才能没马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里选取了其中的颈联出来;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句诗的平仄相反,而它们所用到的词性则都是相同的,比如“浅”对“乱”,是形容词对形容词,“马”对“人”是名词对名词等,遵循了“词性形同”的原则。

      所以律诗中的对仗要求是十分严谨的,但是词中的“对仗”相对于律诗而言,会有着自己的特点。

      其实说白了,词中的对仗从总体上可以用“对偶”去称呼,只是因为其中又会涉及到严谨的对仗运用,也是一个关键点所在,所以人们也就索性将其直接称为“对仗”。

      而因为词牌数量多,句式参差不齐,无法统一规定形式。所以词中的对仗也只能以具体的词牌格式为标准,去具体对待,接下来我们逐一看看词中的对仗特点。
      二、词之对仗形式

      刚才我们说了,词中的对仗其实可以用“对偶”来称呼,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相同字而对

      举例李清照《一剪梅》下阕: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其中“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就直接以相同字“头”而对。

      2、平仄宽泛

      也就是说,在有些词牌中,它的句式放宽了平仄,不遵循主流规律。

      举例: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可以看到,前两句的平仄就没有体现出规律性来。所以对于这样的词谱形式,我们就不能通过律句的对仗规律去把握。

      3、律句形式

      通过上一章对词的句式的学习,我们可以得知,律句形式虽然是最苛刻、最严谨的一种对仗形式,但是这种形式却又是最容易被我们掌握的,因为其中有规律可寻,我们自己可以去适当做调整、变换。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词中的对仗既包含上面所述的“宽泛性”特点,又包含此处所说的“严谨性”特点。

      那么我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律句形式呢?当

      然是在词中相邻两句字数相等、平仄相反的情况下。

      举例: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上下阕的收尾句:

      尘满面,鬓如霜。平仄仄,仄平平。

      明月夜,短松冈。平仄仄,仄平平。

      都采用了对仗形式,这两组中除了平仄,词性也都遵循了对仗。

      这是我们讲过的典型的三字句形式,所以我们可以将其看作律句的后三字来对待,这种对仗处理起来是很简单的。

      (当然,对待词牌中的这类情况,还需看词牌的具体要求,词牌中有对仗规定的,我们就须采用律句的对仗形式;若没有要求,我们可以用严谨的对仗,也可以不用。)

      三、词牌之对仗运用

      下面我们再来讲一讲在词中使用对仗的条件以及使用情况。

      1、律句形式

      这个相当于我问刚才讲过的“严谨”形式,当词牌中相邻两句字数相等、平仄相反时,我们可以用对仗。

      举例: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其中前两句之间采用了对仗形式,最后两句之间也采用了对仗形式。

      在全世界所有的语言中,只有我们中国的汉字能够做到严谨的对仗形式;那么对仗在诗词中所起的作用自然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但可以让一首作品显得整齐漂亮,还能够为其增添抑扬顿挫的音律美感,读来朗朗上口。

      如果大家留意一下古诗词中的名句就会发现,许多经典诗句都是具备了对仗形式的。

      比如晏殊《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比如秦观《八六子》中:月夜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等等。

      2、依表达而定

      这一情况其实是对上面第一种情况的一个分支;也就是说,当我们在遇到律句形式时,如果词牌没有对仗方面的硬性要求,我们是可以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去灵活对待,用还是不用对仗由我们自己决定。

      举例: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在这首《临江仙》的下阕中,前两句之间与后两句之间,就没有跟上阕一样采用严谨的对仗形式,而是将语言进行了自由表达,这是作者写作需要的一种体现。

      3、豆字句

      关于豆字句及其形式,我们在上一章中已经讲过;其实在词中,在字领起的句子中,前后句之间若字数相等、平仄相反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对仗形式去填写。

      那么当这种豆字句采用对仗时,我们又该怎么去处理呢?我们需要将领字与它后面的句子分来对待。

      例如:但/苔深韦曲,柳暗斜川;“但”字单独占一个音节,它不与后面的句子一起计较平仄,后面“苔深韦曲,柳暗斜川”为一个整体,这两句之间采用对仗即可。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