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求贤若渴 ...

  •   焦大此人史苗已经暗中注意许久。

      忠心,办事一板一眼有点轴,但是敢说话,很看中主家的认可。

      浑身是胆,急了把丑事都给您一点儿不剩的抖落出来。

      而且上过战场的人,自带杀气,镇得住场子。

      不过史苗给他安排的活计是车夫,专管贾赦贾政读书以后进出。

      平常去哪儿,做了什么都要和史苗汇报。

      若是他们进书院不出门的时候,焦大就当跑腿侍候,密切关注二人动向。

      如果让焦大当车夫打杂,平时焦大肯定不愿。

      但史苗如此郑重,说明了背后的重要意义,焦大自然是一百十二分愿意的。

      史苗道:“你是跟国公爷去过战场的人,我自然放心,旁的也不用你管,若他们要做出什么违背祖宗之事,你且告诉我,也不必拦他们,由他们去。”

      太太既然让他当‘耳报神’,若两位爷犯事,应当尽心规劝才对。

      怎么反而让他不要管,且随着二人去?

      焦大一头雾水:“太太,为何?”

      史苗自然有她的考量:“他们连这点事都挨不住,偌大的家业交道他们手上,左右不过败了,我何必劳心。”

      嘴上说得轻松,其实史苗知道有原著的加成在才懒得费心去管。

      他们哥儿俩在京城都没闹出大事,在金陵城,就更掀不起风浪。

      贾赦和贾政就不是那种能兴风作浪的人,端看上面想不想收拾你。

      如果贾赦和贾政的能耐真对政局有威胁,何必把贾元春送进宫里熬那么几年?

      后面还处处被宫里的公公勒索。

      焦大没有言语,就算太太说不必管,但太太把这件事交道他手上,就算豁出性命去,焦大也要规劝两位爷才对。

      史苗最怕灯下黑,别因为贾赦性子跳脱,焦大只顾着把精力都集中在老大身上。

      史苗又叮嘱焦大:“大爷素来跳脱,二爷过于沉静,二人你都不可放松。”

      毕竟老二贾政今后也有很多个姨娘。

      尤其心思不正的赵姨娘,贾环都把宝玉烫伤了,贾政也没什么表示。

      还有贾环编排宝玉强/奸丫鬟那一遭,贾政事后也没料理说瞎话的贾环。

      这么拎不清,你家不乱谁家乱?

      贾赦和贾政有本事的话,原著中就能底气十足的一口回绝王子腾,绝对不窝藏薛家人。

      可惜……哥儿俩都没这个底气。

      焦大躬身:“老奴知道了。”

      在史苗的管理下,俩儿子办事一等一有效率,择定吉日,去书院求学的诸事都预备妥当。

      有人坐不住了。

      那人就是赖嬷嬷家儿子,赖大。

      本来赖大自小就跟在贾政身边,他母亲在太太跟前极有体面。

      偏偏这一回,二爷居然不让他跟着去书院。

      赖大满心不愿意:“娘为何不求一求太太,顾着点儿子的前程,让我和二爷一起去?”

      赖嬷嬷好心劝他:“我不让你去,当然是为着你前程,真去了坏事,咱们一家子的前程,都要毁在你手上!”

      赖嬷嬷也不想让儿子去,自己养的孩子,脾性她清楚。

      太太最怕的就是有人借府上的名头耍威风,她这儿子还没够火候,脑子机灵心眼多,沉不住气。

      赖嬷嬷又道:“况且,又不是太太不让你去,二爷的意思,你倒好好想想,哪里服侍得不好。”

      二老爷自己做的事,赖嬷嬷刚好敲打儿子,让他磨一磨性子。

      对于贾政没带上赖家人一事,赖嬷嬷却不太急,出头的椽子先烂。

      现在太太还很倚重自己,不愁将来。

      只管如今让二爷好生进学,有了前程,她儿子还愁去处?

      可她儿子好像不知赖嬷嬷的一片苦心,并且早就对赖嬷嬷不满。

      赖家儿子耸耸鼻子,气鼓鼓哼了一声:“母亲日日顾着几个姑娘,但姑娘们总要嫁出去,最将来最多再赏点钱财,何必呢!”

      他母亲也是,天天在那些姑娘跟前充什么好,服侍好家里的爷才要紧,将来荣国府的家业,都是爷们的。

      二爷多分点,他们跟着二爷长大,才有好日子过。

      赖嬷嬷警惕看一眼门外,回头就在儿子身上重重拍一巴掌。

      “闭嘴!还不快去给二爷收拾物件。”

      人多耳杂,早前大姑娘吃的亏,他也想吃一回?

      赖家儿子不敢回嘴,抱着头悻悻离去。

      哥哥们要去求学,当妹妹的自然要送点礼物。

      都是她们亲手做的荷包、扇套等物,贾赦和贾政各得一份,拜别母亲,往钟山书院去。

      见哥哥们都能出去玩,贾敏有点不高兴。

      “母亲,哥哥们有去处,前儿答应我们的先生呢?这都多久了!”

      早前母亲说好的,她要学什么都成,最后还是找了一个胡子白花花的老先生……

      史苗也觉得对不住姑娘们。

      不是史苗不找,而是真的找不到啊!

      但史苗已经想好了另一个方案,并且初具雏形。

      史苗对几个女儿笑道:“你哥哥们去书院,倒让母亲悟了,咱们对金陵不熟,不如放出榜去,让先生自己上门来投帖子。”

      她一提,贾姝、贾媃、贾娴还有最小的贾敏都来了兴致,立着耳朵认真听。

      贾姝道:“我听外面人说,坊间招工都会去张告示,找账房、找厨娘、找帮工的都有。”

      贾敏乐得拍手:“这最好!还是姐姐知道得多。”

      史苗点点头,把自己写好的册子拿出来。

      “我也这么想,稿子已经拟好了,章程也想的差不多,你们整理一下草稿,可有要增删。”

      贾姝接过,几个姑娘脑袋对着脑袋,研究了一早上母亲的求贤计划。

      最后纷纷感叹:“母亲真厉害……”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贾赦和贾政两兄弟坐着车走了大半日,终于到钟山书院的山门外。

      下了车,入目是树林染上黄色,房舍掩映山间,十分清幽。

      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却不是贾赦所想的那种好地方。

      从马车出城,贾赦就开始后悔了。

      城里那么多书院,老二非要找这个鸟不拉屎的地儿!

      要他早知钟山书院如此荒芜,他才不会巴巴念叨要跟来!

      守门两个小厮模样的人看见人来,连忙迎过来。

      贾赦撇撇嘴,向后退一步:“老二,你来……”

      贾政坦然自若,对那二人作揖道:

      “在下贾正,这位是家兄贾赤,京城人士,因家中有变随母亲迁居江南,先前已投过名帖。”

      负责接待的人一听,就是早前山长提过那一对兄弟。

      见他们衣着素淡,人也生得温润端正,有几分读书人风范。

      二人也彬彬有礼:“请二位随我来。”

      贾政和贾赦两兄弟连带着几个仆人,刚好住在一个很小院子,三间房子。

      旁人看他们兄弟二人各自带两个书童,还有一个车夫,又住一个院,已是极不错了。

      钟山书院出的秀才进士,比不上崇正书院,但钟山书院师资在几大书院中也能排上号。

      唯一不好就贵,但钟山书院也不是那等只要你有钱就能进的地儿。

      须得有学识,还要有三位有德之士作保写荐书。

      所以这里面的学员,都小有家资,且兴趣广泛,有些人并不是专程为读书而来,就为拓展交际圈。

      贾赦进到书院里,方觉这书院别有洞天,景色优美。

      只是景致再美,终有看腻的一天,贾赦半是抱怨半是夸奖对贾政道:

      “二弟真会找地方……”

      兄弟二人才安顿下来,马上就有住在隔壁小院的三个同窗结伴来串门。

      几人互相见礼,自我介绍。

      分别是钱塘人士陈深,姑苏人士王放,金陵人士张杰。

      贾赦打眼一瞧,三人小团队中说话最有分量的应该是张杰。

      瞧瞧这身绸缎儒衫外面还要骚气的罩着浅色纱衣,腰间羊脂玉环,扇坠上镶嵌着一颗祖母绿,头巾上的卷边用的都是银线,尽显低调奢华。

      早知道自己也弄一套穿穿,免得叫人看低了去。

      张杰倒也没有一来就摆出以貌取人的姿态,反而表现得十分谦和有礼。

      “二位仁兄皆姓贾,又从京城而来,不知和京城回来的国公府可有渊源?”

      贾赦心里嘀咕,这小子应该都打听得差不多了,他们两兄弟对外的介绍都是和那个贾家无关,怎么还问!

      贾政不疾不徐道:“虽说都沾贾字,祖上没交道和姻亲,只是这回入学,反是那边贾家的大儒帮忙做了保人。”

      众人摆出一副懂了的神情。

      贾赦补充道:“我们怎么会和公府有瓜葛,在下姓贾名赤,公府大爷……”

      贾赦被二弟拿着笔杆戳了一下后背,忽然反应过来,他们两兄弟尚未在外行走过,自己若是说出贾赦这个名字。

      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蠢,太蠢了!

      贾赦连忙打哈哈:“谁知公府大爷二爷又叫贾什么呢?!”

      张杰等人被他的幽默风趣逗乐,只让二人不必生疏,今后有事记得寻他们帮忙。

      寒暄几句,几人便借口不叨扰二人布置房舍离去。

      贾赦忽然觉得,此地也不是那么没意思。

      等拜访的人走远,贾敬才一脸幽怨:“大哥,言多必失……”

      贾赦无所谓:“这有什么办法,你倒是好,还叫贾正。”

      不过贾赦现在还不想透露真实身份,等到将来,他一定要给钟山书院一点小小的震撼!

      来到书院的第三天,贾赦已经勉强适应书院的床铺,又多认识了几个人。

      至于张杰等人对他们不冷不热,大约觉得两兄弟没有结交的价值,谈不上多热络,但也还有礼。

      等散学时候,夫子一走。

      张杰就从夹页里翻出一样好东西,站在凳子上大声嚷嚷:

      “新闻,金陵城里的新闻!”

      张杰说着就把手里的文书展开。

      三两个学子围上去:“这是什么?”

      张杰骄傲的扬起下巴:“我家小厮揭来的求贤榜啊?”

      “咱们有君子六艺,从京城来的荣国府为求女师,弄出一个什么……五育并举。”

      荣国府?!

      原本不想搭理张杰的两兄弟,同时顿住脚步。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求贤若渴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