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第 16 章 ...

  •   许萍再有关于许大金的消息,已经是三个月以后的事了。

      那次事发后,梁一鸣的堂弟梁一文被追究肇事逃逸,被处罚一笔金额后拘留一周。而许大金敲诈勒索,因认罪态度良好,加上有梁一文出具的谅解书,最后被拘役三个月。

      但公费留学彻底没了希望,他被学校记大过并留校查看,曾极力结交上的同学也纷纷与他断绝关系。

      而许爸许建国受伤的医疗费至多五百元,许大金敲诈所得还需退还给梁一文两千五百块钱,但那笔钱他早花得分文不剩。

      坏事传千里,整个丰水村都知道了许家考上北城大学的大儿子,曾经的县状元,去吃牢饭了。

      以前再穷,但孩子们个个会读书很争气,让许建国夫妇俩非常长脸,在村里都能挺起胸膛做人,现在出门都怕被人戳脊梁骨。

      子不教父之过!许建国到底于心不忍,不想放任儿子这样误入歧途,最终卖了一半宅基地和房子,凑出来这笔钱来赔给人家。

      许大金被放出来后,没有回来,直接去了北城,与家里彻底断了联系。

      *
      临近期末和春节,所有人都忙碌起来。

      单单高一上半学期的课程内容不多,对许萍来说没有什么难度,但高一还没有分科,9门课都想拿到高分,还是需要花点功夫复习的。

      不过她的读书理念和许家人出奇的一致,上学出勤日就全神贯注地学,不懂的难消化的知识点都在学校里与老师同学请教,错题反复练习直到完全消化掌握。周六周日放假了就彻底放松,留出课本学习之外的缓冲时间,去玩或者去了解所有课外的新奇东西。

      这几个月来,每周六日都很固定,周六和周珍珍他们去台球场,跟每周台球赛冠军打擂台赛,赶时间就快速拿下比赛,遇上梁一鸣的熟客或者重要点的客人,就放放水让对方也进几个球。

      基本一周五十块钱的外快没失手掉过,三个月下来,许萍也攒了六百来块钱了。加上张家爸爸妈妈时不时给点零花钱,她除了吃饭又没什么高消费的时候,加上打台球赛挣的钱,攒下来近小一千了。

      星期天也经常是和周珍珍呆一块,偶然加入没事做的张如意,三个人就到处在县城里闲逛,图书馆商场和各种巷子小店,现在许萍对县城里每条路都非常熟悉了。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经历,她跟随妈妈回过几趟老家,记忆力那种现代的标志性建筑与现在还落后不少的街景逐渐重合,同一个地名的巷子、街角,未来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人会莫名生出一种期待感出来。

      又一个充实周末过完,周一迎来期末考。高一九门课考三天,高二和高三都是两天,考完后直接放寒假,统一这周周五来学校取报告单和成绩单。

      第一天语文和数学,许萍语文一向不错,现在课文文章与她学的教材不同,但本质是通的,她主要背诵了一些要求的诗词。数□□气不错重点复习的几个点都压到了大题。

      第二天英语和文综,都是她擅长的科目,答题都很顺利。上辈子她是直接读的文科实验班,理科科目只在会考时突击学过,不过高一的理综还比较浅显,她让许叁焱帮忙划了重点复习,这次卷面上基本八九十都答出来了。

      期末考完,许萍把课本丢一边,顿时空出大把时间出来。

      正好家里张爸爸张成才,冬天棒冰厂生意淡季也闲在家里,一家人去了一趟沪市的二舅家探亲。

      清溪县离沪市很近,几乎每户人家或多或少都在沪市有着沾亲带故的亲戚关系,张爸张妈准备了大包小包的特产和水产海鲜等干货,一家人起了个大早,坐最早一班绿皮火车去沪市。

      从清溪县到沪市绿皮火车要坐8个多小时,车上时间多,赵美兰给准备了一大堆零食放中间的桌子上,母女三人坐在一排,许萍坐在最里面靠窗的位置,她看一切都很新鲜,就是椅背直,坐久了腰酸背痛。

      火车窗户可以往上推开,许萍小心探出一点头去感受了一下冷风,很快缩回来。

      她有点怕这种往上推的窗户,总是杞人忧天地担心窗户没卡住会掉下来。

      一家人吃吃喝喝,半途还摸出一副扑克牌来翻十三点玩消磨时间。

      夜幕降临,火车终于到达终点站。

      下了火车后还要坐两个多小时公交车,二舅家在浦西一个老旧的筒子楼里,有一个在读高中的女儿,一家三口和舅妈父母挤在一室一厅的小房子里,客厅隔成两个小间。

      楼梯和走廊非常狭小,没有灯,一家四口借着月光和别家透出来的灯光,找到了二楼尽头的一间。

      里面没开灯,窗帘紧闭,赵美兰放下大包小包的特产,炸呼呼敲了好一会也没有人应声。倒是隔壁邻居老太太开了门,叫他们大晚上的动静小些。

      赵美兰打听二舅一家去向,老太太嘀咕几句晚饭还在走廊里支起桌子吃的,没见人出去了。

      一家人筋疲力尽,相互无言片刻,张爸抱怨几句,“昨天不是打过电话说好的吗?”

      “怎么要出门也不说一声的。”

      赵美兰也攒着气,“我哪知道!”

      隔着薄薄的一层墙壁,在家的母女俩偷偷吃着一盒进口巧克力,两人压低声音说话。

      “妈——这样是不是不好,等下爸回来了没法交代啊。”

      许萍那位舅妈撇了撇嘴,“你爸答应的,我可没答应让来。带一堆没人要的乡下玩意过来,大晚上还要我烧菜做饭给他们吃啊,哦自己在厂里加班就万事甩手,逞什么能耐。”

      “吃你的,泥巴腿子穷亲戚,就不开门!”

      又等了会,眼看时间就要到11点,两姑娘累的眼皮子都睁不开。赵美兰拆了一包特产出来,把带过来的东西留在邻居老太太家了,把刚分出来的那份当做是谢礼。

      四人出了筒子楼,挤上了一辆三轮突突车,找附近的招待所住一晚。

      许萍刚才在领居家放东西时,瞄了一眼格局,筒子楼里的房间都很小,二舅家五口人一室一厅,怎么住得下的。

      “打地铺呗,幸好人不在。真受不了妈,又不是没钱住招待所,每次来都得打地铺挤着睡一晚,说是跟二舅家增进增进感情!”

      到了招待所,趁父母在前台办入住手续,张如意小声和许萍嘀咕。

      许萍:“?”

      “妈是不是打算让你考这里的大学?”

      “你怎么知道,她以前是念叨过。”张如意疑惑。

      许萍想可怜天下父母心,赵美兰讨好着二舅一家,每年哪个节礼都不拉下地送礼,估计也是想将来女儿来这读大学,对方好给个照应。

      不过这位二舅这么多年了现在还住在丈母娘家,估计在家也没什么发言权,说了不算的。

      这年头治安远没有后来那样安稳,两个女孩单独住肯定是不放心的。一家四口开了一间家庭房,三张单人床,许萍跟张如意只能挤着睡了。

      招待所条件差,被褥有些潮,带着一股说不清的霉味。

      许萍躺下后担心会失眠一整晚,结果实在太累眼睛一闭再醒来已经天光大亮了。

      起来了简单吃了一顿早饭后,他们坐了有轨电车去南京路,一路上走马观花地逛,直到到了黄浦江江边。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这个时候还流行这样一句话。

      许萍从黄浦江岸边眺望对面的浦东,这个时候的对岸还没有高一点的建筑。一年后,也就是1990年中央会批准浦东开发,之后东方明珠塔会开始奠基建设,高楼大厦会如雨后初笋般拔地而起。

      人们的生活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许萍站在江边吹着带着寒气的风,下定了决心。

      要牢牢抓住这股时代东风。

      未来二三十年,干什么事业都没有房地产来得赚,没有买房子升值快!

      她得尽快做点什么,快速积累原始资本,才能吃下这个时代红利,滚大金钱雪球!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6章 第 16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