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章节4 ...

  •   在崔二哥的描述中,崔雁竹知道了现在是初元十九年,她想了半天,勉强跟自己知道的朝代对上号。

      竟是穿越到了千年前,而不是平行时空吗?

      崔雁竹偏爱唐宋的历史,对其余的朝代涉猎不多,她思索片刻,这所谓的初元年不在唐宋之列,所以她并没有仔细研读过相关的史料,对这段时间的历史事件很没有头绪。

      不过想想也是,就宏义村这么一个犄角旮旯的小地方,说不定史书里根本就不会提到发生过什么,再说自己只活几十年,后世的发展也不是她该紧张的事情。

      只要顾好当下就行。

      据崔二哥所说,包括周口县在内的许多州县前几年刚逢灾荒,好多村落都穷得揭不开锅,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情况,这两年方好转一些。

      有些运气不错的地方的比如上游的厚信村通过牲畜养殖逐渐步入小康,而他们这儿除了小麦之外专种桃子梨橘子这类瓜果,可惜连年雨水丰沛导致果子甜味儿淡,是以卖的价钱不太好。

      全村之中也就村长家有钱养几只鸡鸭。

      崔雁竹又询问了一部分物品的价格还有一天劳动能换取的工钱,发现这里的物价与宋朝较为相近,男子每日在镇子上做工能收到八十文左右的薪资,女子则是六十五文。

      可是家里有田地要种的庄户人家笃信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为了种田耕地,通常没那么多时间进城镇,最多每旬出去一趟赶集,买些消耗品。

      再就是非农忙的时间去码头做一些体力活短工,单日内即干即结的,也算是一笔收入。

      像崔父每次进城都会背一筐干柴,售出能得八|九文,而崔母绣荷包帕子什么的一次能赚十五文,有时候他们还会再卖点新鲜瓜果蔬菜来补贴家用。

      崔雁竹听完后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她点点头道:“哥,我想去山上采点菌子,明儿个让爹拿到集市上去卖。”

      这阵子正是野山菌蓬勃生长的时节,这种鲜香的山珍因为找起来耗时耗力,再加上有些人不会辨认有毒菌类,所有品相好,已筛除过毒菇的菌子一斤就能在市面上卖个十二文呢。

      崔二哥掰了掰手指头,“算算日子都已经五天没下雨了,哪还有什么山菌?不过我前两天套了几个陷阱,你与我一道去吧,然后咱们顺便捡点木柴。”

      崔雁竹听后点点头,也对,一般在梅雨天气或是较潮湿的环境下,菌类会更加容易长出来,被充分的雨水滋润过以后,再耐心等待三天,即可以采收各类野生蘑菇。

      虽晴天也能有一部分菌类幸存,但是显然对于物质匮乏的宏义村来说,它们是难得的佳肴,所以早就被采摘殆尽,能让他们捡漏的数量不多了。

      宏义村后方矗立着四座大山,最近的山需要走两柱香才能到,上到半山腰还要再花一段时间。

      崔雁竹撇开面前遮挡视线的树叶,亦步亦趋地跟着哥哥,时不时注意脚下有没有枯枝挡路。

      虽说自己参加过野外生存的课程,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可古代的山上可不比现代会圈出一片安全区,隔绝野兽保护上山游的人,所以还是很危险的,得跟紧了。

      “踩这啊,旁边是空的,”崔二哥指了指崔雁竹脚下,那里铺了厚厚的枯叶,是他之前做的陷阱,“下次自己来的时候不要再往上走了,就在下面找菌子,多注意点声响,要是感觉野兽靠近,不要愣住直接跑,记住了吗?”

      听说旁边的山头有野狼出没,还有人说野狼会把孩子叼走,所以他很不放心自己瘦弱的妹妹,若是只有她一个人定不会让她贸然上山。

      崔雁竹大步跨过,没有破坏陷阱,“知道了,我一定小心。”

      上手轻轻翻动了一下树叶,没有动物落入的痕迹,崔二哥说:“没猎物,走,咱们去下一个地方。”

      再行进了快一炷香的时间,崔二哥示意后方的崔雁竹放缓脚步,“看来咱们今晚又有肉吃了。”

      崔雁竹顺着他的目光望过去,一只白色的兔子恹恹地倒在地上,看样子是挣脱不开身上的钳制,又被日光晒到快要虚脱。

      见有人过来,兔子惊慌地蹬了两下腿,睁着双豆眼不断后退,崔雁竹看着哥哥三下五除二把兔子捆好放到背篓中,“哟,重量还不轻嘞!”

      有了收获,二人的精神皆有些振奋,可惜接下来跑到其他几个陷阱那里,全都一无所获。

      有两处陷阱被破坏了,其中一处还留下了星星点点的血迹,也许是猎物力气大,生生的被它挣脱逃走了,崔二哥修复好几处陷阱,并用厚厚的树叶遮盖,保证动物看不出来,最后在附近的树上刻一个记号,防止村民不慎踩入,那样可就危险了。

      “就是这样,用刀刮掉一层树皮,再使劲儿划一道,以后看到这样的记号就绕道走,记住了吗?”崔二哥做完这一切后重新再跟崔雁竹解释了一遍。

      “你放心哥,我都记下了。”

      崔雁竹的话让他又恍惚了一下,哈哈一笑,把兔子从背篓里拿出来放到她怀里抱着,背篓得空出来放一些枯叶枯树枝,“这从前总要和你反复说个七八遍才能记得住,一时间还当真是有点改不过来。”

      回去的路上,二人时不时弯下腰捡干柴,走到山脚下的时候崔二哥的背篓正好装满,崔雁竹从就近的树上扯下许多树叶,垫在兔子的下面,将它放回了背篓中。

      而她空出手,将崔二哥手中提着的另外一大捆柴火接了过来,树枝可比兔子重多了,“哥,我来拿。”

      她注意到二哥箭头被两根粗布条勒得凹陷,这么久下来肯定会红肿,有意帮他分担一点。

      “嗨,你哥我成天在地里耕种,皮糙着呢。”被妹妹心疼,崔二哥心里高兴,也没说把那捆柴火抢回来,毕竟是一片心意。

      路过窑炉那里的时候,崔雁竹说:“就把木柴放这里吧。”

      如果是在家里堆烧,必定会被来来往往的邻居看见,找个人烟稀少的小树林的话,崔雁竹担心会引发山火,那可是十分危险的事情。

      她思前想后,这里早就废弃,没有人往这儿跑,而且有许多的黏土和残片,也不用费力运来运去的,完全可以就地烧制,即使有人注意到烟雾跑来问,她也可以说自己在瞎玩糊弄过去。

      “东西放这里干啥,不怕遭人偷啊?”崔二哥虽然不解,但还是卸下了树枝干柴,他四处张望片刻,“昨天也是来的这里,有什么东西值得你这么惦记?”

      “哥你等我一下。”崔雁竹从角落中找到几块碎片,全部都捏成细细的粉末,不久地上就出现了一小块粉堆,她跑去不远处的河边,用手掬了一捧水浇在上面,捏巴了几下,片刻后一块黏土就出现了。

      为了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工人常常会选择回收黏土,也就是将未经烧制的废弃干黏土重新加水混合。

      崔雁竹现在做的这部其实还不太完善,如果需要充分回收,是需要先挑出其中混合的杂质,再将碎片充分浸泡一天分解成液体状态,重新晾干揉泥等。

      不过现在她暂时来不及仔细回收黏土,只用手捏出了一块瓦片的大致雏形,举着歪歪扭扭的泥板给崔二哥看:“你看这是什么?”

      “泥巴。”崔二哥拧了拧眉,最多也就是深色一点的泥巴罢了。

      崔雁竹把东西举得更高,正色道:“你再仔细看看,这可不是普通的泥巴。”

      “我知道了。”

      崔二哥眯着眼睛仔细端详崔雁竹手中的泥瓦片,忽然作恍然大悟状,结果下一秒他指着东西笃定道:“一块方形的泥巴!”

      满头黑线的崔雁竹把东西放下,拍了拍手上的泥,“咱们家屋顶不是破了吗,我寻思修一修,把它用火一烧,就会变成结实的瓦片,铺在顶上防风防雨,还冬暖夏凉,比茅草可好上太多了。”

      她说得眉飞色舞的,可是崔二哥却不是很认同,他双手轮圆比划了一个大大的范围,“家里屋顶有那么大,可是你捏的这个小玩意儿呢?”

      说着又把两根手指捏起来,示意他天真的妹妹看过来,“才这么点大,就算你能烧成,家难道是用一两块瓦片就能遮住的吗?”

      听到他的话,崔雁竹蹙眉,不过两条秀气的眉毛又很快分开,她笑道:“这有什么难办的,哥你和爹娘就等着瞧吧。”

      看天色还没到吃晚饭的时候,于是崔雁竹让二哥先回家,自己再逗留一会。

      她站在稍高一点的地方向下眺望,这个位置可以看到厚信村的砖瓦房,她伸出手指大致数了一遍,横排加上倒置的瓦片约八十行,竖排一列大概是七十片,那就是五千六百片。

      五千六百……着实很多。

      其实他们家房屋比起厚信村的小三分之一,还有漏的那块只在屋顶偏左的位置,先置换一小部分也可以,这么算下来可以缩减到一千三百片左右。

      不行,数目还是太大。

      她得想出一个产量更高的方法。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章 章节4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