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2024年唐鹤德遭遇网络暴力(四) ...
-
3.迷思的追随者:为何会被主动霸凌者扭曲事实的错误逻辑煽动?
参与语言霸凌的人群中是多面的,不仅包括了主动实施霸凌的主要行为者,还包括了那些被误导的迷思追随者。很多人没有了解一件事情的全貌,就随便评论。这些追随者不一定具有恶意,但他们的行为同样对受害者造成伤害。他们之所以会被主动霸凌者扭曲事实的错误逻辑煽动,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原因:
(1)主动言霸者往往采用似是而非的歪理来诱导他人。故意使用扭曲的逻辑和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他们的目标是说服或压倒对方,而不是寻求真理或进行建设性的对话。在讨论复杂或争议性问题时,他们往往会故意简化问题,采用二元对立的方式思考,比如“非黑即白”“全好或全坏”。这种简化忽略了问题的复杂性和灰色地带,并且,常常利用情绪化的语言来影响听众的感受,这种语言可以引起听众的情绪共鸣,从而分散听众对逻辑严密性的注意力。最后,还要不断重复自己的论点,即使这些论点逻辑不通,但是人们倾向于相信反复听到的信息。通过重复,会让自己的观点显得更有说服力,增加迷惑性,这就是所谓的“真相错觉效应”,又称“重复诱发的真相效应”或“重复暴露的效应”。
(2)追随者人群特点:认知偏差,特别是确认偏误,在这部分人中起着关键作用。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写道,群体是冲动易变、偏执专横且往往容易受到暗示的。追随者在事实逻辑并不严密的情况下,倾向于寻找和重视那些支持自己已有观点的信息,而忽视或质疑与自己观点不符的信息。这种偏差可能导致他们对某些霸凌行为有错误的理解和支持。在现代社会,信息源极其丰富,人们往往选择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源进行关注。这种选择性曝光可能加剧了认知偏差,使得个体更加坚定自己的立场,即使是在面对不公正或不正确的霸凌行为时也难以保持客观。再加上,缺乏批判性思维,未能学会如何独立思考和评估信息。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有偏差的观点的影响,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语言霸凌中。这部分中,还有一些是容易受情绪影响。当某种观点或信息触发了强烈的情绪反应时,个体可能会基于这种情绪来作出判断,而不是通过理性分析。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在没有充分理解情况的情况下,就参与到语言霸凌中。
(3)单一身份划分容易煽动情绪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身份与暴力》的开头以他11岁时亲历的印度教徒与□□之间的骚乱为引子,指出了单一宗教身份如何成为导致血腥冲突的核心因素。这种单一的身份划分,忽略了人们还具备的其他多重身份,如阶级、性别、职业等,从而将人类压缩进“小盒子”之中,加剧了社会的分裂和冲突。他论述了多重身份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包括阶级、性别、职业、政治立场、宗教文化等多重身份,并且个体拥有自由意志,可以运用理性进行身份选择和价值选择。这种多重身份的存在,打破了单一的文化或宗教身份决定论,有助于构建更为和谐的社会关系。而单一身份的幻象不仅限制了个体的视野,还容易成为煽动暴力的工具。而给粉丝贴标签这种行为正是在做“单一身份划分”。比如,在交流中,粗暴地把那些对唐鹤德遭遇语言霸凌而产生同情心的哥哥粉丝打上“唐粉”标签,本质上就是在做剥夺个人自由意志的单一身份划分。
所以,要避免自己被误导成为暴行的追随者,就需要提高对语言霸凌行为后果的认识。同时,给自己创造开放讨论的空间,与不同意见的人进行正常交流,不随意审判,不轻易下标签,是减少盲目跟从和错误判断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