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第十四章 长史点册 ...

  •   朔日至,春和日丽。

      幽王制书诏中要求的将所有藏书各制五十册的任务,终于赶在朔日前夕完成,一册册装订好的书籍登记造册后垒放在前厅,共计五百五十册。

      宋云书特地在竹下斋前挂上了“歇业”的木牌。

      造纸工与佣书们也从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缓过神,纷纷回家休假去了。

      唯独赵枕流,嘴里说着舍不得这些书,非得留在竹下斋里废寝忘食地阅览群书,好似生怕这些书长了腿跑了似的。

      宋云书倒也没拒绝,看在合作下来还算顺利的份上,由着他一直待在竹下斋读书。

      不过,她也有个问题。

      宋云书单手支颐,百无聊赖地拨弄着算盘,问他:“我记着你还是长清书院的学生,到底哪儿来的时间天天待在我这儿?”

      今日里最大的事宜,便是迎接来查收书册的幽王长史。

      所以,这也是宋云书近一段时日来最空闲的时候,她自己也不大适应。

      “赚钱要紧。”

      赵枕流手里是拿着书,但心不在焉地,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很是随便地敷衍她。

      宋云书尾音上扬:“嗯?”

      吴侬软语最是温软多情,然而此刻威胁意味却相当浓重。

      赵枕流滞了滞,若无其事地放下书,正襟危坐:“我小有所成,山长说他已没什么好教的了,想做什么都随我去,只要年末行试仍是头名就是了。”

      懂了,大概这就是校长对学神的纵容。

      宋云书掩唇垂眸,轻轻打了个呵欠:“你们山长可真好说话。”

      “并非如此,”赵枕流想了想,捧起茶杯啜饮一口,“书院的束脩极昂贵,但又遵先圣孔子‘有教无类’的教导,收了许多有天资的贫家学子。为了让大家能交的起束脩,凡是外出做工行商都可寻山长说明,山长自会应允。”

      要说束脩定价高昂这回事,背地里的弯弯绕绕可太多了,并非是哪个书院想改多少就能改多少的。

      ——说到底,书院也不是个变相的商行。

      天底下书院那么多,总是要守些不成文的规矩的,不然这一块儿束脩太少、引来的学子太多,自然就伤了别家书院的生路;而若是扎了堆儿的束脩低,那争到最后大家谁都得不了好。

      那还不如定个基本的水平线在那儿,所有书院都围绕着水平线定价,不管高了低了都会被群起而攻之……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公平”。

      水至清则无鱼。

      这些在世俗里头无可厚非。

      至少他们书院已经尽力而为了。

      宋云书的指尖无意识地落在颊边敲了敲,若有所思道:“那岂不是会耽搁学业?若在外蹉跎的时间长了,回书院大抵什么也不会了。”

      那些出走的同窗,有的过段时日便回书院了;有的尝着了行商的富贵好处,不回了;也有的到头来落得事事不成,空度半生。

      有最后靠着初心,走过贫寒、走出书院的吗?

      也有吧。

      只是那些有能力者中的大多数,最后也成了自己曾不齿的士族,金尊玉贵的生活在特权之中。

      赵枕流在书院十年有余,如今一一想来,只觉得物是人非。

      他的眼神有些缥缈,语气有着不自觉的惘然:“所以说,‘世上安得两全法’。”

      宋云书看出他的神伤,便也不再问了,只轻叹道:“幽王长史到底什么时候才来?等了半天,还没见着人,白费功夫。”

      赵枕流现在从她无害的面孔上见着什么情绪,都不觉得稀奇了。

      听得出她的不耐烦,他反倒幸灾乐祸地笑了笑:“幽王是扬州的天王老子,不至于哄骗我们这种升斗小民,你老老实实等着就是。”

      宋云书哼了一声,不搭理他了。

      说曹操曹操到的话此刻倒没灵验,直到宋云书开始后悔,觉得今天完全不必闭门歇业迎接幽王来人、大开店门赚钱才是正道时,幽王长史才带着人姗姗来迟。

      他也没让人特意进门通报,见了歇业的牌子,还让人先敲了门。

      敲门声在前厅里听得很清楚,宋云书赶忙整理了衣裳,强行领着心不甘情不愿的赵枕流出门去迎客。

      领头的青年果真是宋云书见过两面的那位司大人。

      犹记着司大人的作风,宋云书心下稍安,微微含笑着上前见礼。

      “宋云书,竹下斋如今的东家,见过幽王长史大人。大人远道而来,一路可还顺利?”

      幽王府在扬州城,但他近段时间常驻庐江郡,还真不是从扬州城过来的。况且——距离他们在府衙堂前见的那一面还没到半月呢。

      他看着笑得滴水不漏的少女,倒也没拆台,只哂笑道:“小事。”

      宋云书便引着以他为首的一行人进前厅,奉为上座,又亲自捧了茶具过来煮茶。

      这个时代仍以粗茶为主,茶艺之说尚未流行起来。

      但自幼生长在千年古镇,又随老一辈长大的宋云书有一手很不错的茶艺,清洗茶具、烫壶温杯、投茶、注水、分杯品茗,道道工序信手拈来。

      饶是茶叶粗糙、茶具普通,和着那一手行云流水的美感,也能增色不少。

      宋云书很喜欢这些东西,每一步做下来,都能让她感受到平静。

      “一杯薄茶,还望长史大人莫要嫌弃。”

      纤纤素手与白瓷杯相映成趣。

      司大人抬手接过,以颔首还礼:“女郎手艺精细,恐怕我才是‘牛嚼牡丹’了。”

      “大人过誉了,”宋云书很喜欢和这样懂礼貌的人打交道,说话的语气也更加温和,“茶水是用来喝的,大人喝了喜欢,就是对我这做茶人最好的夸奖了。”

      白瓷茶杯杯口外扩,杯身小巧,不过浅浅一口便能饮尽。

      粗茶的涩味不知是如何筛出去的,仅剩下淡淡的清香,又与前厅里今日染着的沉檀香相互呼应,沉香味苦,粗茶清香,余韵不绝。

      他的目光在墙边的香炉上停了停,才道:“女郎好巧思。”

      他话不多,但他不经意间的小动作都被宋云书察觉,宋云书因而生出一种知己难寻的亲切感来——晨间她问赵枕流,那厮就只会说她在做没意义的事。

      宋云书不接受,她觉得这是生活意趣,尤其是在为生计奔波的空隙中,能偷得浮生半日闲更是幸事。

      那时赵枕流说她:“风雅事最是无关紧要。”

      她亦回敬:“难不成你日日读书就只为了入仕?”

      赵枕流哑口无言。

      宋云书赢是赢了,但还是在心里落了点不为人理解的郁气。

      那点子郁气,眼下就随着司大人一句简单又认真的夸赞烟消云散。

      所以宋云书怎么看司大人都觉得顺眼,又认认真真地换了种茶,给他冲泡。

      司大人亦安静地等她收工,方才道:“我名司曦,不过王府长史而已,女郎不必一直唤我大人,今日过来,是为了点收书册的。”

      王府长史说来品阶不高,但作为封王亲信才能担任的职务,在封地上地位颇高。

      所以就算他说了,宋云书也没就这么听进去,浅笑着将名录推到他面前,道:“书册已备好,我这便带司大人前去点收。”

      然而司曦预想中,半个屋子才能塞下的竹简帛书都没有,只有墙边放着的几个大木箱子。

      宋云书带着赵枕流将木箱子一一打开。

      她方回眸笑道:“竹下斋中十一册藏书,各制五十册,共计五百五十册,都在这里了。”

      幽王制书诏中只说了要藏书,不算市面上流行的普通书册,竹下斋内能流传下十一册传世典籍,已是相当不容易。

      而从厚重的书帛竹简上抄写下来,许多原本一堆书简书帛才能载上的内容,放在纸张上都只剩薄薄一册。

      司曦略略蹙眉,拢起广袖,俯身取出一册放在手中翻开,然而随着手里翻动的动作越来越慢,他渐渐目露惊讶:“……这是什么?”

      “是纸张制成的书册,”这些日子见多了别人惊讶的样子,宋云书习以为常地解释,“是我从古书中寻来的法子,做出来的纸张,这样的材质成本更低,能写的字也更多,用起来更方便,所以就大胆用在了誊写上。”

      司曦却只敏锐地抓住了一个词,问:“成本更低?这样一册书卖出去多少银钱?”

      宋云书道:“百钱。”

      其实也不便宜,但除去人力成本后,比起动辄一两白银起步的帛书竹简,已不过十分之一的价格,对于大多数普通民众都很友好。

      系统民生任务的主线要求是推广造纸术,所以宋云书推断,系统想让她做到的就是能让百姓都用上平价纸张,所以之后她还会为了推广而继续降价。

      但是在造纸术出现的前期,她也得先回本才行。

      “百钱……”司曦低声喃喃了两遍,墨黑的眸子望向落落大方的少女,略一失神,“这个价钱你能维持多久?”

      宋云书却摇头,笑道:“很短的时间。”

      司曦一滞。

      这是他们见过的第三面,他的脸色总是倦怠不堪的,像是背负了千斤重担,还要迫不得已地步步往前,而自己心下不愿,就显得疲惫又厌世。

      但宋云书偏偏从他此刻的神情上,窥见了几分不可捉摸的无力。

      堂堂王府长史,有什么是他会觉得无力的呢?

      宋云书将问题藏在心里,继续道:“百钱应该是纸张最贵的时候,待我回了本,偿还了与工匠们定下的契约,纸张的价格应该还会降的。”

      闻言,司曦的眸色愈发深起来,他微微点头,没再问下去。

      跟着他过来的四个长随开始清点书册的数量和质量。

      宋云书邀司曦去了廊下稍坐。

      司曦看出她似有所求,便也应下,对她的态度还算和缓:“宋女郎可是有什么事?直说便是。”

      宋云书却忽而提起:“司大人,您可还记得府衙外赠我的那方帛书?”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司曦当然记得,他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过好心情,但与宋云书的几次相见,都让他觉得意外又难得放松。

      第一次是她孤身前来办女户,说起所遇难事而不自弃。

      第二次是她在公堂前与太守对答、与门阀士族相争,言之有物又不落下风。

      是以,才有了他赠帛书之事。

      他点了头:“记得。”

      宋云书才深深一拜,道:“我有一事,想求大人相助。”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4章 第十四章 长史点册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