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有恃无恐 ...

  •   对面的老头在上下端详眼前黑瘦的男孩,男孩身上的穿着虽然有些脏乱但异常繁复,还有他从没见过的鞋子,看来小萨苟这些年过得相当不错,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跑来上河村投奔爷爷。

      “唉!过来吧。”老头冲王凯招手,他倒没太怀疑这男孩的来历,不是自己人不会知道村子的具体位置。

      王凯跟着走过去。

      本村穷乡僻壤,村民们看着一个个跟野人一样,其实民风很淳朴,毕竟村里不愁吃喝,所以虽然排外,但心地都不坏。

      王凯就算不骗村民,村子里的人也大概率会接受他,毕竟上辈子他走投无路的时候村里人也收留了他,只不过他当初作为流浪汉吃了很多苦,现在能跟村子里的人沟通,撒点善意的谎言,村里人应该也不会跟他计较。

      凯因的到来对于老头来说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他自己的女儿前几年嫁出了村子,现在自己一个人住在村里,哥哥的孙子来投奔,他很乐意照顾,倘若不是村里不能随意让外村人成为一员,他还想让这孩子以后就留在村子里别再走。

      贪心不足肯定是不合适的,王凯给村里人说得也很清楚,自己就在村里住两三年,平日会给村里人做活赚点口粮,等稍微长大点有生存能力就离开村子到外头讨生活。

      王凯这么识相,村里人对他感官也不坏,萨坎老头原本继承了哥哥的小屋,不过一直没住,现在收拾一番让刚好让萨苟的孙子凯因住。

      村里人没怀疑眼前黑瘦小子的来历,他衣服厚实保暖,还穿着漂亮的鞋子,一看就是富贵人家的孩子,能说一口流利地道的本村话,能把老萨苟跟村子乡亲的关系说得清清楚楚,不是自己人不可能知道得这么仔细。

      王凯很有主人翁精神,他压根没把自己当外人,所以老头打扫屋子的时候他跟着一起打扫,当天下午就在外头采到了蓬松的干草为自己弄了舒服的草铺,屋子里也点起了篝火。

      相比起上辈子住在漏风的破烂谷仓,现在的生活堪称舒服,饭点到了,老头端了煮参薯过来,王凯端木碗硬着头皮喝下肚。

      “参薯”这个词还是王凯当初自己翻译的,说的是本地特产的一种土豆似的作物,第一年种下地以后像草本植物一样结出块状的根部,第二年则会消耗掉根部储存的养料长成树木,木质坚硬的参薯树是本地山坡林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薯也是本村人最主要的口粮。

      直接煮熟的参薯实在太难吃了,酸涩粗糙难以下咽,上辈子王凯跟村民们把参薯切成小片三蒸三晒然后炖在肉汤里吃,去掉苦涩味道吸收饱满的肉汤汁,味道堪称一绝。

      刚过来,有的吃已经很棒了,洗干净木碗送还给老头以后王凯帮着老头捡了些柴火,他可不能仗着自己是来“投奔亲戚”的就真躺着准备吃人家的用人家的,那不合适。

      王凯忙里忙外收拾新居,村里人也对他充满好奇,远远看他忙活,就像看什么奇怪动物一样。

      上河村常年都被河水和大雪封闭,村里许多人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这里,骤然看到外来的人,穿着奇怪的衣服,真比野兽还新奇。

      村里寡妇的儿子也在他们中间,他吮吸着拇指偷看王凯,每次王凯的视线从他身边扫过,他都露出害羞的笑容。

      喔,对了,寡妇的儿子也就是王凯刚到村外时碰上的那个光屁股小男孩。

      王凯说的寡妇是这村里一个死了丈夫的女人,她没有名字,丈夫死以后寡妇就是她的名字。寡妇会搓细麻线织布,她手艺不太行,布质量很差,再加上身为外来户,丈夫去世以后不受村里待见,带两个孩子日子过得很艰难。

      寡妇自己带着两个孩子,大女儿九岁,平日里总是跟在她背后,会帮她做点力所能及的活计,小的六岁,总挂着鼻涕,看到别人吃东西的时候就站在远处羡慕地吮吸指头,直到姐姐拽着他的耳朵把他带走。

      其他小孩子王凯其实也都认识,不过他们对陌生人还怀有着警惕心,不像寡妇的儿子,姐姐忙的时候他就跑过来蹲在树底下,歪头看村外来的怪人在干嘛。

      “嘿,别看了,找你姐姐去!”眼看天色晚了,寡妇的儿子还在那看他,王凯忍不住驱赶他。

      那孩子听到他的话,咯咯笑了两声,撒脚丫子跑了。

      王凯关上不算牢靠的木栅栏躺到草窝里休息。

      正常人从文明社会来到穷乡僻壤的村子里肯定吃不香睡不香,害怕臭虫虱子,害怕细菌病毒。

      王凯不害怕。

      过石门的那一瞬间王凯就知道自己跟以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他已经经过了某种力量的“扭曲”和“改造”。

      听起来有点玄乎吧?

      简单说,除了王凯,任何活物直接过石门都是死路一条,不光包括王凯身体表面的那些细菌、寄生虫和微生物,也同样包括他体内原本的一切共生物。

      有点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人身体内的微生物数量比人体本身细胞的数量还要多,就连大脑里都有各种微生物存在,许多微生物对人体不可或缺,它们跟人类处于互利共生的状态,缺失掉这些微生物,人类无法正常生存。

      而王凯不必遵循这些规则,跨越石门所产生的“改造”会无情地杀灭一切生命,除了王凯本身,而且它对王凯的“改造”能够保证王凯在脱离了那些微生物之后依然能健康地存活,不受任何负面影响。

      王凯以前做过无数次实验,带过石门来兔子会直接死亡,绿豆无法发芽,细菌和病毒会被灭活……

      所以,什么叫“有恃无恐”?

      王凯这就叫“有恃无恐”!

      只要不故意去受伤或者喝受污染带有大量致病菌的水,那些短期没法要人命的玩意统统对王凯无效!

      不用过分担心疾病的困扰,自己超能力控制沙尘的水平又在与日俱增,王凯这小日子过得就相当舒坦。

      上辈子刚来村子的时候他做的都是苦力活,村里人看他可怜,让他从河边搬石块回来,然后给他一些参薯吃。

      现在就没必要辛辛苦苦做苦力活了,王凯成了“手艺人”,他用对面世界带过来的针和线给村里人缝补衣服,锐利的金属针还有结实的细线在村里人看来堪比神器!

      王凯手脚麻利,干活非常利索,而且收费非常便宜,给一两个参薯就能帮别人把原本破洞麻袋似的麻布衣服缝制合身,破洞都补上补丁,穿起来舒服得不止一星半点。

      过了几天,大家对王凯的手艺有了信心,有皮革的人家把皮革也送给王凯加工,王凯帮村里人剪裁缝制了好几件温暖合身的皮革坎肩,还帮村民们把碎皮缝制在原本麻布衣服容易磨损的位置,村民们拿到衣服无不喜气洋洋连连道谢。

      家庭条件好的多给点,家里比较穷的少给点或者不给也无所谓,都是一个村子的乡亲,王凯没有计较得那么清楚。

      他的针线不值几个钱,但当他告诉村里人他愿意卖自己手里的针跟线的时候村里人都非常震惊!

      在村里人朴素的观念里头,这种亮晶晶的金属针是要好好保存着当传家宝的,凯因手里一共拿了五根,不但要卖给村里人,还要教大家使用方法?

      这败家子行为让萨坎老头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哪怕王凯再怎么说他想要报答村子人的照顾他都不同意!

      金属针给萨坎老头留了一根,也留了一轱辘线。

      其他四根针王凯会卖给村里人,每根针他要两枚黄黄的那种钱币。

      村里人知道那种钱币,不过村里现在没人有,大家只有每年下山去跟芦河村交换货物的时候才会见到那种黄黄的金属小钱币。

      今年村里人下过山,已经跟芦河村交换了物资,有人说让小凯因等一等,明年大家拿着参薯下山换物资的时候再给小凯因那种黄黄的钱币。

      行吗?

      不行!

      王凯说他现在就要,而且是立刻,马上,否则针就不能交给村里人!

      村里人直挠头。

      好呗!小凯因死心眼想要小钱币,大家就满口答应,别说两个,就算是五个八个,大家也能弄回来!

      反正也就是是扛着参薯再过河下山一回,不碍事。

      黄澄澄的小钱币在芦河村购买力不怎么样,一小包参薯就能换到一枚,但是小钱币拿到对面世界,每一枚都足够王凯家吃上一整年!

      上辈子王凯是两年后才知道这世界竟然在流通黄金钱币,倘若他早点知道,家里不知道能少受多少苦!

      王凯急着要钱币,村里人不明白缘由,但还是扛着参薯下山去了。

      上河村被大山环绕,村口有一条二十多米宽的河,每年春夏秋三个季节河水奔腾将村子跟外界彻底隔绝开来,也只有秋末冬初的短暂时间能跟外界沟通。

      王凯确实迫不及待,因为冬天大雪会封山,村里人一般不会存放钱币,到冬天封山再想要金币是肯定没戏了,得等一整年。

      村里的汉子们还是非常可靠的,两天就跑了来回,带回来九枚黄澄澄的钱币,王凯也把针线交给村里人,耐心地教他们使用方法。

      王凯手里的针都是大针,不光能穿细线,也能穿粗麻线,所以就算细线用完以后村里人也还能用麻线继续缝制物品。

      村里人都很珍视坚韧的彩色细线,舍不得用,王凯心里暗想着也就这一段时间让你们紧巴些,等我有自保的力量以后这些东西你们要多少有多少。

      王凯其实可以更大程度上改善村民们的生活环境的,但他不敢,他害怕自己把村子状态影响得太多会导致村里的事情向着他完全不熟悉的方向发展。?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章 有恃无恐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