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李元回到书舍,躺在床上思考着要不要辞职,职业倒是光鲜体面,当夫子一月二两银子,一年二十四两银子,放在别家,一年有二十多两银子的收入,算得上很好了,但放李元家根本不够一家开销,李父抓药太费钱。
现在占了别人身子,总是要好好照顾他爹娘,家里就李母一个人操持着,又要照顾李父,又要看着庄稼,虽然播种、收获都请人来,但李母为了少请一个人,自己也是拼命干。
想起她那不符合年纪的面貌,明明四十岁的人,看起来像六十岁的老妪,又想起李父那疼的颤抖的双腿,第一次感觉被生活的重担压的有些喘不过气来。
如今家里仅有的五十文钱在自己身上,李父还断着药,好窒息,哪哪都是要钱,要是一直做这破夫子,哪有钱给李父治病。
反复思考了一晚上,还是决定辞去夫子一职,懒得纠结,一大早就去找到山长,说明来意,山长挽留了几次,他很看重李元,要是没有家里那摊子事儿,以李元的成绩,极有可能高中,当时让他留在书院当夫子,也是希望他能坚持下去继续读书。
但现在见李元去意已决,只得同意,他也是知道李元的情况,结算束脩的时候特意多给了一些银子凑成一两整,李元很感激,跟山长道完别后就去收拾东西。
回到书舍,巡视了一下整个房间,也没什么好收拾的,就几本书和被褥,两双鞋子,衣裳也没两件,很快就收拾好,找了个箩筐挑着就准备离开书院。
刚出书舍,又遇到了周正道几人,他们想起李元昨天说的那些畜生话,几人准备上前跟他说,他们要把他昨天的所作所为告诉山长,哪知道还没走近,就听到 “ he tui ” ,李元朝他们吐了好几口口水。
吐完之后,得意的瞧了他们一眼,担着箩筐就走了。
几人目瞪口呆,“李元他娘的是疯了吗?”
“ 他一个读书人,怎么能做出市井泼妇一般的举动。”
“ 是呀,他怎么那么恶心,都吐我衣裳上面了,这可是我新买的。”
这人赶紧用手绢来回擦着,最后还是跑回去重换了一件。
李元真的很想叫辆车,但是一想到自己兜里面只有一两五十文,算了算了,还是走路吧,想着李父的病,决定先用这些银子去给他买药,实在不忍心看他那么疼。
随着记忆往以前常去的那家百医堂走去,这是江由县最大的药铺,李父一直以来都是在这家药铺抓药,替他诊治的大夫也是这家药铺的,里面的药童看见李元来了,忙笑着跟他打招呼,由于他经常来抓药,这里的人都认识他。
找到胡大夫,让他帮忙开方子,李元把李父的症状给他讲了一遍,顺便告知自己只有一两五十文,胡大夫叹了一声气,说道:“ 我会尽量把贵重的药材用便宜地替代掉,作用一样,价格没那么贵,唯独有一味药不可如此操作,要是没有它药效将大打折扣,不加进去两百文,加进去就要三百文一副药。”
李元问道: “ 什么药要这么贵啊?”
胡大夫让药童把药拿过来,接过放在他面前,“这个叫地龙,疏通经络,改善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关节痹痛等症状,非常适用于令尊的病情。”
李元拿起来瞧了瞧,我去,这不就是蚯蚓干吗?
随即向胡大夫问道:“ 这个多少钱一斤啊?”
胡大夫嘴角抽了抽,心道,你连一副药的用量都买不起,你还能买得起一斤,但还是很客气的回复道:“ 炮制好的二十两一斤,品相更大的要四十两。”
李元听见这话,继续问道:“那你们这里收这个东西吗?”
胡大夫:“ 你问这干嘛?”
李元:“ 你们要是收的话,我这里有。”
胡大夫撇撇嘴,都不想搭理他,你有,你哪来的有,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你就是知道你会炮制吗?谁让自己修养好呢,好言好语的道: “收当然是收的,我们这可是药铺,收和卖的价格可不一样,一般品相的十两,品相好的二十两。”
奸商阿,果然无商不奸,收十两卖二十两,收二十两卖四十两,赚死你得了。
啧啧了两声:“ 胡大夫,今日便不要这味药了,给我抓便宜的吧。“
胡大夫理解的点点头,叫药童把方子拿去抓药,一两银子全花出去了,兜里又只剩下李母给的五十文。
拿好药,李元挑着箩筐继续往家赶。
李母洗完衣裳,抬头便看到昨日刚走的儿子今日挑着箩筐回来了,箩筐里面还装着被褥和书籍,双手在衣服上擦了擦,惊讶地问道:“元儿,你这怎么回来了,可是身体不舒服?”
李元把肩上的箩筐挑到堂屋里面放下,出来拉起李母那双粗糙的手,说道:“ 娘,我辞掉了书院夫子一职,以后我来担起这个家,赚很多的钱,让您享福,给爹治病。”
李母听见这话泪流满面,埋着头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李父在房里也听到了外面娘儿两的对话,在屋里像个小孩子一样嚎啕大哭,不住的说都是他害了这个家,对不起儿子,拖累了儿子。
李元头痛,两个都大哭着,自己去安慰哪一个,无奈只能把他娘拉到他爹的屋里,李元紧紧握着二人的手。
等他们伤心完,待二老情绪稳定下来,才说道:“爹、娘,书院给的银子在一般人家完全能过活,但在我们家,过不下去,您这腿必须要好好治,娘一个人在家忙里忙外,都熬的不成人形,太苦了,所以我要想其他法子挣钱,让咱们家的日子富裕起来。“
二老听到李元如此想法,对此并不乐观,李父劝道:“元儿,都怪爹拖累了这个家,但挣钱哪是那么好挣的,你一直在书院读书,哪里会干别的,还是回去跟山长好好说说,继续到书院做夫子吧。“
李母完全赞同李父说的,准备继续劝阻儿子,李元直接打断他们的话,道:“爹、娘,你们不必再劝我,我既已做出决定,便绝对不会再回书院,前路哪怕再苦再难我都会坚持下去。“
二老见儿子态度这样决绝,加上如今他已长大,成为这个家庭的顶梁柱,便也没在劝阻,只是心里又愧疚又难过。
李元把买的药拿出来交给李母,交代道:“娘,院长给了给我结了一两银子,我全买了药,您给爹熬了吧。”
说完又把母亲昨日给的那五十文钱掏出来还给她,晚上李父喝了药后总算没有先前疼的那么厉害,原来每天晚上疼的都忍不住呻吟,今夜总算睡了个好觉。
翌日一早,李元早饭都没有吃,就沿着前身的记忆去雇佣短工,让他们帮忙来把地里的粮食收回家,找了三个人,一人一天三十文,三个人李元每日便要支付九十文,还要包午饭,如今家里一共只有五十文,完全付不出来工钱。
于是便和短工们磨嘴皮子打商量,要等粮食收回来卖了再结钱给他们,短工们几人窃窃私语了好一会儿才给李元回复,同意了后付钱。
其实他们心里是不愿意的,毕竟柳树村的名声那么臭,但是他们跟李家合作了很多年,之前李家百亩良田还在时,每年也是雇的他们几人,从未拖欠过工钱。
加上李元还是个读书人,秀才身,所以仔细思考了一下,还是决定信任一回李元,便跟着一起来到柳树村。
李元将他们带到地里,指好收割面积,便回家用了口早饭,找了身李泉以前干活穿的短打换上,去到庄稼地里跟短工们一起干活,早点干完,也好少付点工钱,而且这原身身体太弱,属于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收庄稼也就当强身健体了。
以前驻村的时候经常帮扶贫的家庭干些农活,现在干起来也算是得心应手,李母在地里都没认出来穿着短打的儿子,到吃午饭的时候才发现李元也在地里干活,见他被晒的满头大汗,脸色通红,心疼的不行。
以前哪吃过这苦,好好一个读书人,如今下地干着粗活儿,要不是老头子摔成这样,以儿子的读书天赋,以后怎么也是个举人老爷,想着想着,又伤心起来。
十五亩地的粮食一共收了两天,李元看着收回来的大豆、小米和高粱直皱眉,古代农作物的产量真的很低,上等田一亩也才差不多二百多斤粮食,中等田地和下等的产量更低,这些全加起来估计不到三千斤,剩余的十五亩地种着水稻,要八月下旬到九月才能收,今年雨水比较多,时间估计还要往后移一点。
接下来就是晾晒粮食,还要慢慢把腾出来的地在十月之前耕出来,好用于播种冬小麦,农民就是这样,不论是这个时代还是现代,一年到头都得在地里打转。
-------------------------------
李元看着眼前的饭菜,真心没胃口,菜是白菜和萝卜,主食是高梁饭,油也少的不行,好想吃肉,一想起肉,谗的口水都要留下来的感觉,但是没钱买,还欠着别人工钱呢,真是迫不及待的想赚钱。
迅速扒了几口,高粱饭有点喇嗓子,和着萝卜汤灌了下去,走到房门前见李母还在喂李父吃饭,自己便去烈日下翻晒粮食,这几日日头好,天天都是烈日炎炎,粮食翻得快水汽才能去得快。
全部翻晒完,又顶着烈日拿着刀去竹林里砍了七八根竹子拖回来,七月的太阳很毒辣,感觉头发都要燃起来了。
刚把竹子扔在院子边角处,李元便见母亲拿着锄头准备去翻地,好说歹说半天才让她同意呆在家里,这日头太大,万一给晒中暑了,本来就很缺钱,这个再病倒了就是雪上加霜,那到时候自己只能去卖身给二老治病了。
李元自己也准备去睡个午觉,太累了,手臂各种酸痛,原身从来没有做过这些,身上肌肉都没点儿,现在猛的一下连干了好几天活,全身只觉又酸又痛,收庄稼那几天,晚上都疼的睡不着,现在总算适应了一些。
申时的日头弱了许多,天阳也在慢慢准备收工,随着风儿拂过,空气中奔腾的热气逐渐散去,李元拿着篮子和锄头出了门,李母这几日看着儿子各种乱窜都习惯了,也没再问他这是去做什么。
李元找了条水沟,沟里的水清澈见底,各种水虫在水面跳来跳去,周边的泥土也因为茂密的杂草包裹着,大树枝干遮蔽着,导致太阳光进不来而日复一日处于潮湿的状态,李元用锄头在沟边寻了块地方一顿挖,看着地上蠕动的蚯蚓,自己果然没找错地方,个头都还不错,哪怕是小的他也一起捡上装进篮子里面。
看来以前驻村没白驻,自己驻村的隔壁好几个村子都是养蚯蚓的,由于是当地政府牵头,想用养蚯蚓的项目来帮助村子脱贫,请了很多专家过来指导农户怎么养殖,他自己也去学习了很久,现在刚好派上用场。
蚯蚓的用途非常多,营养价值也很高,可以入药,可以养猪、养鸡或者养殖水产,粪便更是非常好的有机肥,它还能处理垃圾,可以说浑身都是宝,主要是还很好养。
李元就沿着这个水沟一路挖上去,太阳即将要落山的时候,篮子里大概有个五斤左右,便决定今天先挖到这里,后面天气应该都还不错,这会儿回去收拾好,明天一天说不定就能晒干,到时候就有钱了,越想越有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