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2、第十三章 ...

  •   朱厚炜只看了她一眼,便隐约觉得——就是她了。
      实事求是,这位齐春柔长得并不如何貌美,也不过中人之姿,可仪态端雅、眉目清朗,可谓娴静犹如花照水、声音笑貌露温柔。
      而她一开口,那熟悉的软糯南音,让朱厚炜瞬间想起久别的、此生无缘得往的故里,忍不住落下泪来。
      这便是母子连心了,在场不少人都暗自想道。
      “民妇齐氏叩请皇帝陛下圣安。”
      朱厚照叫了起,仔细端详她一番,笑道:“二弟长得与她倒不如何像。”
      齐春柔并未偷眼看朱厚炜一眼,只目不斜视地回话,“殿下是孝宗皇帝亲子、陛下亲弟,自然更肖父兄。”
      朱厚照见崔骥征仍然立于一边,便道:“鸿轩,人既是你寻到,不如便由你问话罢。”
      崔骥征摇头,“骥征位卑人轻、不敢僭越,还请陛下着宗正令细问。”
      朱厚照意味深长地一笑,“就你小心,你又非外人,有何不可问的?也罢,便依旧例办吧。”
      宗正令上前一步,“你是哪里人氏,何年进宫?何年出宫?”
      齐春柔垂首肃立,不急不缓道:“奴本湖州人氏,父为安定书院山长,弘治三年五月,被选入宫中为女秀才,弘治六年为司籍,弘治八年元月蒙先帝恩典,得以出宫。”
      蔚王的生辰并非秘密,不少人在心中对了对,这齐氏岂不是刚出了月子就直接出了宫?也不知这算是皇恩浩荡还是天家凉薄。
      宗正令又道:“你可曾暂居景阳宫?若有,又是何年何月?”
      齐春柔顿了顿,轻声道:“奴曾于弘治七年二月至十二月暂居景阳宫。”
      “可有凭证?”
      齐春柔摇了摇头,一旁的刘镇元却道:“锦衣卫寻了一些人证,也有证词,不若请齐氏将伺候的人名写下,也可相互印证。”
      “请纸笔。”
      又有宫人摆上小案,齐春柔微一思索,洋洋洒洒地写了半页纸,那字并非寻常女子所习的簪花小楷,而是枯瘦遒劲的行书。
      宗正令细细比对,躬身道:“虽有部分名字略有出入,但读音大抵相当。”
      朱厚照打了个哈欠,显然有些不耐烦,“问了半天怎么还是没有切中要害?直接问父皇有没有临幸过她,蔚王到底是不是她生的?”
      他问的实在过于粗鄙,在场虽然都是熟读经史的饱学之士,但听闻此语,除去几个年高德勋的阁老重臣,大多面上都忍不住露出些许暧昧。
      将心比心,朱厚炜不是不能理解,毕竟谁能对前任上司的风月之事无动于衷呢?可一想到被质问、被不怀好意的目光打量的,是自己的生身母亲,他便禁不住感到悲哀,看着这些人的脸孔,都有些反胃。
      齐春柔倒是面不改色,就连袍袖中的手指都未颤抖半分,“弘治六年十一月初四,腊月十一、十九,到了元月十五那日,先帝请太医为奴诊脉,查出孕息,随即迁奴至景阳宫。”
      “可有凭证?”话这么一说,所有人都是精神一振,特别是宗正令,一双浑浊的老眼都开始发光。
      齐春柔轻声道:“因为众所周知的缘故,此事绝密。幸好掌管彤史的本就是女官,又有高凤太监相助,最终众人才能合力隐瞒下来。”
      她只字不提朱佑樘,让朱厚炜有些微讶,心道她看似对朱佑樘毫无情谊,难道和那王小姐一般,又是一个被强权逼迫的可悲女子?
      齐春柔垂下眼睑,“记有此事的有两份东西,一份是先帝手书、盖有玉玺的遗诏,被先帝亲手安置在华盖殿正脊正中的宝匣内;还有一份是当年的彤史,被高凤太监带走之后,突然有一年他派人带话,说因有人觊觎此物,他便将此彤史托付给了一名曰郁寿孙的太监。”
      朱厚照点头,“请内阁、锦衣卫、东厂各出一人,一同前去取那遗诏;锦衣卫再着一队人马去寻那郁寿孙。”
      东厂那边江彬亲自站了出来,崔骥征自然也不敢大意,一边的内阁互换了个眼神,最终杨廷和对蒋冕点了点头,后者躬身领旨,三人一同往华盖殿的方向去了。
      “听闻蔚王在藩地年年勤耕、岁岁祭农,东西放在华盖殿倒是不错。”
      一下子走了十余人,原本就空荡的大殿更显得有几分冷清鬼魅,乃至于朱厚照这看似随意的笑话都显得话里藏刀起来。
      朱厚炜这时候才想起,明清两朝,华盖殿也就是后来的中和殿,一直都是祭祀大典前皇帝小憩之所,祭先农坛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也觉得有几分好笑,“许是臣打小就喜农工之事,让父皇印象颇深吧。”
      朱厚照见他先前失态恸哭,如今已镇定下来,反而觉得无趣,“先前皇太后上徽号,朕还在华盖殿亲自阅视,每年重修玉牒,也是在此,此番若是改了,倒是省得折腾。”
      华盖殿极近,他话音刚落,前去取遗诏的三人便已取了遗诏呈上御览。
      朱厚照刚一打开,一见父皇熟悉的字迹,手都禁不住抖了抖,定了定神才逐字逐句阅罢,深吸一口气,“父皇明言蔚王乃是司籍齐氏所出,后被抱至皇后张氏名下抚养,且记在她名下。若日后张氏不慈,有人拿蔚王的身世做文章,便封或追封齐氏为太妃,改蔚王玉牒。杨阁老,你也看看。”
      杨廷和上前一步,仔细看了,又传给内阁其余人等,待众人都看完后,沉声道:“确为孝宗皇帝手书,所用印玺亦是无误。只要再核对过彤史,蔚王的身世也便分明了。”
      不多时,那郁寿孙果然交出了彤史,众人又细细核对一番,最终由宗正寺主持,当场便将玉牒请了过来,一番复杂的程序之后便将玉牒改了,朱厚照当场便用了印玺册封齐太妃。
      朱厚炜立于一旁,只觉得这画面荒诞而不真实,又听一旁朱厚照道:“明日便是除夕,蔚王难得入京,齐太妃方方册封,很是该热闹热闹,庆祝你们母子团聚,便一同参加宫宴吧。”
      朱厚炜刚领旨,就听崔骥征扑通跪了下来,“陛下,宫闱之内私隐颇多,先前在太医院查脉案时发觉当年蔚王那病来的蹊跷,臣怕会有人对蔚王母子不利,请陛下派可信之人护卫。”
      不知朱厚照想起了什么,咬着牙道:“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92章 第十三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