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7、第十七章 ...

  •   朱厚炜和崔骥征二人并肩躺在床上。
      月光温柔,心绪摇落,二人都不想说话。
      不知过了多久,崔骥征才缓缓道:“我时常在想,从小咱们在北书堂读书,先生们教的都是‘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学了那么久的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每日诵读百遍,个个倒背如流。可为何却没几个人能做到?当真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这些日子虽未详谈,但朱厚炜约莫能猜到也能理解他对吏治的不满、对朝局的忧虑、对天子的怨怼,叹了声,“这世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之欲望却是无限的。”
      “资源?”崔骥征只觉得这词生僻得很。
      朱厚炜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累得很了,竟将现代的词都带了出来,“资即为资材,源则为来源,所谓资源则是能生出财富的物什,比如田地、牲畜、矿石乃至于人丁等。”
      崔骥征点头,“倒是贴切。”
      “就如同现下并无大的战事,人丁繁衍,可土地便只有这么多,只能养活定数的人。于是那些老弱孤贫便会自然而然地饿死、病死,直到人丁再度减少。”
      崔骥征立时蹙眉道:“可如今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岂不就意味着本可活下来的人也活不下去了?”
      朱厚炜知道崔骥征聪明,几乎想要教他一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欣慰道:“不错,在如此的情况下,要想滋生人丁,要么在田制上下功夫,防止土地过分集中到少数人手上,要么在田亩上下功夫,开疆拓土或是开垦更多的荒地,要么在粮食上下功夫,每亩地能种出更多的粮食,或者发现更能充饥的食物,要么就在人上下功夫,远离中土,去蛮夷之地寻个出路。”
      “而想要占据更多的资源,活下去,活的更好,就必须要互相倾轧,甚至互相残杀?”崔骥征那双杏眼里满是如水月光,当真灿如星子。
      朱厚炜笑笑,“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了,你所说的是小人,只会如兽类一般争抢,而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小人损人利己,君子舍己为人。”
      崔骥征沉默良久,“可这世上终究还是小人多,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即使这样,你还打算做个君子么?”
      朱厚炜摇头,“我不要做小人,也做不了君子,我要好好活着兼济天下。”
      “哪怕你注定只是个闲散藩王?”
      怕二人着凉,朱厚炜将被子往上拉了拉,“并非要多轰轰烈烈,才能兼济天下。只要心地光明且付诸行动,贩夫走卒亦可兼济天下,何况我到底还有这么多俸禄呢?”
      他轻轻握住崔骥征的手,“从前我嫉恶如仇,却不懂迂回权术,最后幽闭深宫,后来我又因一己之私不曾澄清误会,累得你错失良缘,日后我定不会再犯。大明如我一般想的人还有许多,如今虽微末无力,但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假以时日,大明定会繁荣富强,百姓定会安居乐业。”
      崔骥征回握住他的手,眼神温暖而坚定,“那不过是个借口,过在君上,而不在你。我信殿下,也等着看殿下所说的那个天下。”

      别离有时,再有心理准备,也总觉得猝不及防。
      崔骥征跟着朱厚照回京,走的是水路,启航时朱厚炜站在阅江楼遗址之上目送,直到孤帆船影消失不见,才恋恋不舍地收回目光。
      当年太、祖定都南京七年,见狮子山西北长江形胜,便决定建一楼阁以观大江,彼时大学士宋濂曾撰《阅江楼记》,被收入《古文观止》,可鲜有人知道,当时这楼只建了地基便被朱元璋下令停建。后来靖难之后,大明迁都北京,便再无人记得这个烂尾工程,这“江南四大名楼”便成了有记无楼的遗迹。
      暮色之下四野荒芜,唯有离离衰草在斜阳下摇曳,朱厚炜伸手拔了一根狗尾巴草叼在口中,吮着草杆的清香,漠然地看着长江发呆。
      “山色古今余王气,江流天地变秋声……”一低沉的男声悠悠在身后响起。
      朱厚炜回头,却见一中年文士离他五步默然而立,也在凝望滔滔江水。
      “好诗。”朱厚炜不善诗赋,却也能听出其间意味,“颇有刘梦得‘金陵王气黯然收’‘故垒萧萧芦荻秋’之余味。”
      那文士笑道,“瞒不过小友,在下确是化用了此诗。”
      “敢问足下全诗为何?”朱厚炜拱手致意。
      文士叹道:“连年来心绪烦乱,难得诗兴,偶得此句已是不易。”
      朱厚炜宽慰道:“诗意莫测,强求不得,兴许哪日足下便灵犀一动,忽生佳句呢?”
      那文士性情豁达爽朗,干脆在朱厚炜身旁一块满是青苔的大石上坐下,“金陵风物不知凡几,敢问小友为何来此荒丘游赏?”
      朱厚炜做亲王这些年,能说上话的,不是皇上恩师,便是属下奴仆,唯有一个崔骥征还能平等地说上几句,此时见一个合眼缘的陌生人,难免生出几分谈兴,“不知足下以为我该往何处去?”
      “我观小友少年风流,不如往秦淮放舟,亦或是往桃渡寻诗?”文士见他锦衣华服又俊逸潇洒,便开起了时人常开的玩笑。
      朱厚炜摇头一笑,“足下说笑了,世人所爱北湖烟柳、鹭洲二水,我却独爱灵谷深松、栖霞胜景,同理杏村沽酒、长桥选妓,在我眼中却都不如清凉问佛、嘉善闻经。”
      文士讶然道:“想不到小友双十年华,却已是个居士了。”
      “浊骨凡胎、愚夫俗子,哪里敢称居士?”朱厚炜谦逊道,“不过是偶然读了几本经书,偶尔听听禅罢了。”
      文士见他周身贵气却谈吐温雅,难免生出几分亲近之意,“是在下唐突了,见小友观大江而苦思,还以为小友有所顿悟。”
      朱厚炜哭笑不得,“我非苦思,只是送友人乘舟北上,离情伤怀罢了。但足下若问我近来有何体悟……应是心学罢。”
      文士一愣,随即作揖笑道,“在下王守仁,今日幸会。”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7章 第十七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