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7、番外五:两封国书看兴景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

  •   兴景,即兴和景耀,大明开启近现代化改革的重要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为数不多的盛世之一。与日后的日不落帝国英格兰的交往,也开始于这个时期。
      景耀十年,英格兰使臣历时近两年,终于抵达松江口岸,又辗转在南京见到祭祖陵的大明皇帝朱载垠。
      在交流了关于通商、派驻使节、海盗问题之后,英格兰使臣恭恭敬敬地奉上一封书信,“伊丽莎白女王继位后,看到了贵国船队捎来的兴和皇帝国书,她一直非常景仰这位皇帝,亲笔写了一封私人信件,想请陛下代为呈送。”
      他们看见已年过不惑的中国皇帝脸上露出一副极为痛楚的神情,而一旁随侍的阁臣张居正低声提醒道:“来使有所不知,兴和皇帝早在前年便已经驾崩了,恐怕这封书信陛下难以代呈。”
      使臣是女王年轻的表弟,未来的男爵查尔斯·霍华德,听闻此言简直有如晴天霹雳,对着一旁的翻译嘀嘀咕咕说了很长一串,却听朱载垠用不甚标准的英语答道,“感谢女王陛下对皇考的敬意,皇考在世时,我就是他的代言人,皇考离世后,我便是他意志的继承者,女王有任何疑问困惑,我都可代天国的皇考解答。”
      早就听闻中国皇帝对西学颇感兴趣,可当真亲耳听闻,霍华德仍觉得不可思议,更夹杂着几分诚惶诚恐——毕竟此时的明代,虽不如马可波罗所说那般的夸张,可这么大面积和人口的国家,人民之富庶、科技之先进、军事之强大,还是超出了弹丸岛国的全部的想象。
      “陛下的信件我并未打开查看,”霍华德磕磕巴巴道,“但我想在目前突发情况下,我应该有权力代她向皇帝陛下求教几个问题。”
      朱载垠笑了笑,仍是用了国语,对霍华德和翻译都点了点头,“烦请贵使代劳。”
      “第一个问题,请问陛下一生都不曾结婚,朝臣的压力、继承人的问题,陛下是如何处理的?”
      想到那继承人就在眼前坐着,霍华德的冷汗都流了下来。
      朱载垠却未同他想象中一般面露不悦,反而带着几分怀缅道:“不瞒贵使,皇考自幼便不近女色,一开始是修佛,便向皇祖父求来了不婚配的恩典,登基后更是一心扑在社稷上,因有先帝遗命,便也无臣子进谏。至于继承人,朕几乎就是个遗腹子,皇考含辛茹苦地抚养朕长成,教导朕便花了全部心力,哪里还有心思考虑旁人?”
      许是觉得这个回答过于官方,朱载垠斟酌道:“联姻可以作为一种手段,但是真正的强者,倚靠的从来只有自己。”
      霍华德似懂非懂地记下来,“第二个问题,兴和皇帝信奉佛教,可一生也不曾弘扬佛法,请问宗教对他意味着什么?”
      朱载垠失笑道:“皇考年少时曾笃信佛法,后来青年时期更推崇儒家的心学,年过不惑之后,皇考曾对我说,他敬天地而非鬼神。至于旁人信什么,是旁人的自由,他管不着,也觉得没必要管。但有一条,所有宗教必须在国家和法度之下,可以作为统治的工具,但绝不能凌驾于政治之上。”
      此时的英格兰和整个欧洲一样,天主教和新教的斗争日趋白热化,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为这争端惨死之人成千上万,霍华德乍一听这言论,愕然到张口结舌,“最后一个问题,大明似乎对海洋很感兴趣,只是不知大明的野心有多大,是否大过这广袤的海洋?”
      前面说了那么多有的没的,直到现在,才终于说到这封国书真正的目的。
      朱载垠笑盈盈道:“我朝不介意与他人共享海权,各国共同开发、贸易往来,但倘若有任何国家想如同佛郎机一般,在大洋上为所欲为,肆意侵略他国,我大明自有水师严阵以待。”
      他缓缓敛去了笑意,“《汉书》中陈汤有句名言,朕幼时皇考亲自教过朕,朕也很喜欢——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任何国任何人,胆敢染指大明疆土、大明藩属、大明友邦,以及这世上任一个说汉文、习汉字的地方,我大明将士一不怕苦、二不怕远、三不嫌麻烦,自会上门讨教!”
      霍华德深吸一口气,躬身道:“我会将陛下的话,原原本本带给女王。也请陛下相信,英格兰绝无冒犯天、朝之意。”
      “最好是。”朱载垠意味深长道。
      在之后的出访中,霍华德率领的英格兰使团参观了京师和南直隶,重点考察了工商业、航运和学校,并和天、朝建立了外交关系,在松江设立了办事机构。
      直到他们登船前,才有一个叫做冯保的夷务人员送上国礼和一封国书。从他的解释中,霍华德才了解,原来先帝听闻女王登基后,曾想亲自与英使接触,只可惜遇刺身亡。这些书信是早就备好的,先前皇帝没有拿出来,既是想试探英格兰的态度,也是开一个小小的玩笑。
      国书被蜂蜡,但女王拆阅国礼时,他就站在一边,想不到天、朝皇帝送了一套瓷器茶具和一斤茶叶,优美的景泰蓝上主体是雄狮与巨龙,而杯盏碟的边缘又缠绕着玫瑰蔷薇纹样。
      年轻的女王为自己泡了一杯茶,花了一个下午看完了那封作古之人的遗信,眼里的迷茫慢慢消散,最终对着天空抱憾地笑了。
      她伸了个懒腰,对一旁的霍夫曼欢快地说,“你立刻写信给那些留在松江的人,告诉他们,我要进口这些树叶,很多很多。”
      即使后来英国纵横七大洋,通过血腥的掠夺和殖民,成了恶名昭彰的日不落帝国,也从未敢侵入中华文化圈一步。
      唯一一次尝试,便是在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时期,利用大明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尖锐的现状,派遣大量间谍加以煽动,最终扶植的势力成功地废黜了帝制,成立了共和政府。而这样做的成效极其显著,军政府统治之下的社会持续动荡,藩属国纷纷独立,倭寇再度大举袭扰,眼看就要陷入藩镇割据、天下大乱的大争之世,各股势力反复较量之下,明室再度被拥立并正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此后,英国再未在与大明的博弈中占过上风,也再未干涉过东亚事务。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57章 番外五:两封国书看兴景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