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5、第八章 ...

  •   “皇嗣?”朱厚炜蹙眉,“你说皇长子?”
      崔骥征看他,“事关国本,陛下给我一个准话,当年你在二位先帝跟前均曾立下永不婚娶之誓,请问可还作数?”
      朱厚炜目光中流露出几分自己都不知的热切,“且不论做皇帝的一言九鼎、金口玉言,哪怕就是个寻常匹夫,也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道理。你也知我从不撒谎,今日我再和你重申一遍,朕此生,不会、不想、也不愿娶妻。”
      崔骥征似乎被他眼中灼热刺伤,禁不住移开视线,缓缓道:“既如此,皇长子便是铁板钉钉的皇太子,也是日后大明的国君。”
      “正是。”朱厚炜本想趁热打铁,赶着今日表白,但看他神色,却又觉得兴许不是时候,难免有些悻悻。
      崔骥征缓缓道:“那事情就大了,你也知历经刘瑾、江彬之后,厂卫之间的界限便不十分分明,哪怕是在后宫,厂卫的势力也是无孔不入。先前我刻意让人留意皇长子,连日来的禀报,都让我觉得有些不安。”
      “又是张太后或是邵贵太妃?我听闻邵贵太妃可是大病一场,眼看着就不行了,而张氏在皇兄在世时,就曾想清算,难不成我登基了,他们反而还想掀起什么风浪来?”
      崔骥征迟疑道,“如今皇长子是张太后与王妃一同抚养,王妃对张太后言听计从……”
      朱厚炜很是讶异,当年王妃被家人坑害、被朱厚照强行掠回宫去,张太后偏袒儿子,将入宫讨说法的永康长公主气得卧病不起,不论怎么看,这王妃都不该对张太后有任何好感……
      见朱厚炜神色,崔骥征苦笑道:“我也觉得她不该如此目光短浅,可她毕竟在宫中苦熬了十年,人又怎么可能不会变呢?”
      “难怪先前奉慰礼上,她对我颇有敌意,几乎视我为洪水猛兽了。”朱厚炜斟酌道,“将心比心,她方方失去了丈夫,而儿子又将过继给我,她兴许是怕我抢走她的儿子,才会如此……她是个苦命人,就算有什么言语失当,也不能怪她。”
      崔骥征叹了声,“单纯失礼也就罢了,我现在担心的是有人利用她,经年累月地挑拨陛下父子之情。”
      朱厚炜不说话,若说这世上有什么人他心生亏欠,除去生身母亲和崔骥征外,恐怕就是这个王妃了。亲生兄长毁了人家的一生,好不容易苦尽甘来有了皇家独苗,本来可以享受太后尊荣,可由于自己登基,出于礼法,皇后都未当成。
      新仇旧恨、于情于理,她都有足够的理由给自己找不痛快。
      “其实先前我曾想过将皇长子养在膝下,亲自教导。”朱厚炜半晌方道,“毕竟我答应过先帝,要让这孩子自由自在、无忧无虑,还想让他成为一代明君。”
      “可这孩子有自己的母亲,我有什么资格将孩子从一个母亲身边抢走?”朱厚炜苦笑,“我又有什么资格,让这个孩子再过一遍我自己的人生?”
      “对皇帝而言,口口声声的为天下计,十之六七全是出自一己私欲,而仿佛打着这样冠冕堂皇的旗号,就能轻易地伤人害人甚至杀人。我不想做一个这样的皇帝,更不想做一个这样的人。”
      崔骥征看着他,脸上露出一种又是探究又是无奈的神情,最终摇了摇头,将手中已有些凉了的茶水饮尽,“我明白了。”
      从他提及这个问题,朱厚炜便有些焦躁,隐约有种不祥之感,现下看他神态,这感觉愈发强烈,“你可是碰到什么难处了?今时不同往日,先前我自身难保,如今你说出来,我若不能插手,总归也能帮你想想办法。”
      “幼时你曾和我说过,过分的谦虚就是骄傲,如今你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还如此谦逊,可不就是目空一切了?”崔骥征转着杯子,似笑非笑。
      朱厚炜和他一起长大,哪里不知他是在有意转移话题,犹豫再三,最终还是遂了他的意,“天色很是不早了,明日还有事,你也别来回折腾,就在这早些歇下吧。”
      崔骥征起身,伸了伸懒腰,在炕上躺下,“先前在衡州的旧臣,陛下也别忘了安置,譬如牟斌……”
      朱厚炜费力地将目光从他劲瘦腰身上移开,“骥征提醒的是。”
      新皇登基,尊嫡母张太后为太后,武宗的夏皇后为孝静皇后,皇长子赐名朱载垠,用度比照东宫,王妃以生养皇长子功,升为贵妃、尊号恪静。杨廷和仍为内阁首辅,又在梁储、蒋冕、毛纪、费宏之外加上了孙清,授靳贵太子太傅,仍负责为皇帝讲学。厂卫那边,命张永提督东厂,命刘镇元为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崔骥征为指挥同知。
      至此,新朝的草台班子算是勉强搭了起来,朝堂上的风气空前太平,人人都在默默观望,四处打听这新天下共主的种种轶事,仿佛这样就足以窥得圣心圣意。
      过了几个月,众人从一开始的惶惑不安中慢慢恢复过来,不知是否母亲不同,新帝与其兄性情南辕北辙,几乎样样相反——先帝尚武、素喜出巡,新帝清静、不爱出宫,先帝好色、豹房美人三千,新帝信佛、后宫空无一人,先帝怠懒、久不上朝理事,新帝勤勉、朝务一日不辍。
      阁臣们则更清楚些,朱厚炜每日早上上朝,午膳后是经筵日讲,再之后便召集阁臣议论朝事,晚间还得批折子。除去打拳习武、丹青手工、偶召衡州旧臣叙话,整日里忙得像个陀螺,偏偏还兴致盎然,看不出半点疲惫勉强。
      最可怕的还是他性子过急了些,除去需斟酌商议的大事,能当日办的绝不拖到第二日,能当月办的绝不拖到第二月,他甚至对六科、内阁、司礼监都提出个新奇的要求,叫做“事不过夜、马上就办、办成办好”,再后来,他觉得机构冗杂不够方便,甚至主动提出将六科交予内阁。
      原本已经做好了和新帝乃至于和其背后的宦官斗上一斗准备的内阁被打了个猝手不及,直到衡州老人孙清面带不屑地答疑解惑。
      “咱们陛下,最常说的两个词便是实事求是、同心同德,诸君领会吧。”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05章 第八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