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3、第六章 ...

  •   斯人已去,朱厚炜的时代已然开启。
      经过了月余,他与杨廷和内阁也算是相处融洽,大家既然都有心革除弊政,暂时也未看出多少利益冲突,也算是相安无事。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光几个阁老得用是无用的,六部九卿、两京十三道,都得有德能勤绩廉样样都过硬的班子。
      这阵子丧事纷乱,朱厚炜都只能遥遥瞥见崔骥征几眼,根本没机会也没心情说上几句体己话,于是这日朝会后,看着手上的折子也批得差不多了,便让人把崔骥征召来。
      崔骥征入殿时,已是暮景残光,偌大的乾清宫不见半个人影,直到丘聚迎出来,将他带入最里面那间暖阁,果见朱厚炜凭窗而坐,一旁的桌上摆着热气腾腾的锅子,香气四溢。
      “臣参见陛下。”崔骥征规规矩矩地行了礼,垂手立于一旁。
      朱厚炜最不惯这些繁文缛节,却也知自古宠臣唯有谨慎持重,方能长久,便也坐着受了他的礼,屏退了宫人才道:“坐吧。想起来我们也有阵子不曾在一块用膳,我也很久不曾吃锅子了,所以这个点了,还是把你叫来,耽误你歇息了。”
      “臣近日焦头烂额、疲于奔命,不曾得空歇息,请陛下明鉴。”崔骥征似笑非笑。
      俗话说要想俏一身孝,崔骥征本就是个再俊俏不过的青年,国丧并未对他造成太大影响,依旧神采飞扬。与他相比,朱厚炜这段时日又是软禁又是居丧,前阵子的营养不良还未补上,如今又得茹素,搞得面色蜡黄、形销骨立,简直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朱厚炜看着他容色愣了愣,方答道:“那对不住,我打扰你正事了。若是不很急,简单用些再去,免得空腹伤身。”
      即使做了皇帝,朱厚炜仿佛仍是那个偶尔呆里呆气的老妈子,崔骥征忍不住笑出来,开始为二人布菜,“我的万岁爷诶,您是天下之主,再大的事儿能大得过您去么?”
      朱厚炜被那句“我的万岁爷”搅得心中一荡,但仍是较真道:“唐太宗有言‘君依于国,国依于民’。不论是国事民事,哪一件不比我的事要紧些?故而若你真的有事或是想回家歇歇,用几口便去,你我之间不必客气。”
      他一本正经地让人发笑,崔骥征心中大逆不道地觉得朱厚照实在是死得好,再看眼前的锅子里尽是素菜,迟疑道:“我记得你幼时素喜牛乳,如今不能食肉,好歹还是进些牛乳罢……”
      朱厚炜摇了摇头,“到底是亲兄长,不说这个。今日我找你,其实有些事想问问你,不瞒你说,这个皇帝该如何当,我心里毫无把握。”
      “我不过一介武夫,哪里能当谋臣用?”崔骥征挑眉,“靳、孙二位长史都从衡州来了,陛下倚重的王伯安也在京师……”
      “可他们都不是你啊。”朱厚炜脱口而出。
      也对,锦衣卫是皇帝的爪牙,相对与朝局无涉,崔骥征想了想,缓缓道:“飞龙御天,故资云雨之势;帝王兴运,必俟股肱之力。如今陛下麾下人才济济,如今应是在想如何排兵布阵。”
      朱厚炜为他夹了一块素烧鹅,“先前我已和靳、孙二位先生谈过,靳长史年事已高,似乎对入阁并无太大兴趣,我想着给他授一个太师或太傅的虚衔,时不时入宫教导我、规劝我,陪我说说话。孙长史仍是盛年,性情耿介中直,兴许处理政事上不如其他阁臣,但内阁里有个这般的人,对吏治和朝堂风气大有裨益。”
      “陛下考虑得很周到了,为何还要问我?”崔骥征眼珠一转,“哦,我明白了,恐怕是还未想到如何安置王德华与王伯安。”
      朱厚炜一愣,“王琼?他怎么了?”
      “陛下久在藩地怕是不知,王琼虽有大才,但为人喜攀附权贵,他有今日多借钱宁、江彬等人之势。此外,他嫉贤妒能,曾构陷云南巡抚彭泽、甘肃巡抚范镛至下狱。”
      朱厚炜只知他曾保举王守仁,也善于用兵,这些倒是第一次听闻。
      “此外,他与杨廷和素来不睦、相互攻讦,杨廷和虽为首辅,但因王琼常能拿到先帝诏书,不经过内阁,所以不少事也都无能为力。先帝去后江彬事败,杨阁老正准备收拾王琼,两人近来已到了势同水火的地步。”
      朱厚炜立刻想到王琼曾引荐过王守仁,不由得思索如何将王守仁从此时的党争中脱出来,就听崔骥征悠悠道:“王伯安的父亲王华病重,我大明以孝治天下,儿子既是功臣,则应当恩推其父,以彰显天子圣德。”
      “好!”朱厚炜大喜,“既能让他尽孝道、不留遗憾,又能让他暂时远离朝堂是非。对了,先前我不是在通州便是在撷芳殿,之前大封平宁藩功臣,到底是怎么封的?”
      “听闻内阁拟好了诏书,就等着殿下用印了。”崔骥征舀了一碗汤,“说是国哀未毕,不宜举宴行赏,拜南京兵部尚书,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世袭,岁禄一千石。”
      “那倒是不错,回头再让他们加一条,南京那边不急着上任,若他父亲长寿,先回去侍奉其父,待他父亲驾鹤西去,丁忧之后再酌情补缺。”
      “方才我还没说完呢,”崔骥征似笑非笑,“这个新建伯啊,不予铁券,不给岁禄。”
      历史上王阳明这个新建伯可谓一波三折,一开始是被杨廷和忌惮,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壳,待嘉靖七年王阳明告老回乡,奸佞桂萼联合诸臣,说王阳明擅自离任外加诋毁朱圣,剥夺了他的爵位,王阳明死后包括谥号在内的恤典一概皆无。一直到将近四十年后明穆宗继位才赐还其爵,不料又碰上长达数十年的王家争爵案,一直到崇祯年间才尘埃落定,末代新建伯王先通袭爵四年后,被闯王李自成斩首祭旗。
      朱厚炜不知自己又即将改变历史的走向,只是觉得不该让这样的圣人沦于朝廷的倾轧,便当场取了纸笔,拟了个赐铁券岁禄的草诏,想了想,又手书了一幅手轴——“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
      崔骥征正好也用完了,随手便想接过,“我带出去。”
      朱厚炜谈兴正浓,哪里肯让,便道:“让丘聚去宣旨吧,你我难得一见,正好今日同榻而眠。”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03章 第六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