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3章 ...

  •   有很多人问我关于德国教育的问题,这是个很大的话题。我反反复复也回答了一些,现在干脆就此做一个相对全面的复盘和思考,尤其是中德的一个对比,尽量还原现实拒绝夸张和戏剧。
      德国的小孩子一般是从3岁幼儿园开始,再到7岁左右读小学,四年级也就是10岁的时候面临第一次选择和分流。一部分到会考中学或者职业中学,一部分到文理中学。前者是没有机会参加德国高考的中学,未来大方向是参加职业培训直接进入社会打工挣钱。后者基本都要参加德国高考,凭借高考成绩申请大学就读本科。在2014年前后,德国为了与欧盟和国际接轨,取消了旧有的本硕连读学制。这种特有的本硕连读一定程度上太高了读书的门槛,提高了大学文凭的含金量,彰显了知识的力量。当然,随着社会发展教育产业化,德国也不能避免成为教育机器。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上大学,毕业后就能找一个好工作的几率也变低。
      在我的印象里,2001年我有两个高中同学先到上海恶补德语一段时间,再到德国进行预科以及语言考试,最后终于如愿拿到德国大学的入学通知书。然而,除了所有科目都是德语授课和考试的压力之外,考试通过率本来就不是百分百的筛选下,还有一颗隐藏炸弹。那就是如果一门功课如果三次考试不通过,那么该考生就没有资格继续在这个大学的本专业继续注册学习了。这意味着之前的努力全部打了水漂,学生只能重新申请该大学的其他专业或者其他大学的任何专业。这意味着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成本不可估量。2005年这两个同学在高中同学会时告诉我,他们已经回国在参加复读准备重新高考。我当时没好多细问,只记得他说考试挺难,熬下去通过的几率很渺茫。
      蛋哥本硕连读的时间大约在2003年到2011年的时间,之所以拖了这么久除了他做了好几个实习一边挣钱供自己读书,还能积攒实践和工作经验,美化将来的求职履历。这种本硕连读的学制并没有学时上限,所以蛋哥说他所住学生宿舍同层有一个上海过来的女留学生已经注册了20个学期。长达10年的留学生涯让她对考试非常慎重,很怕自己因为复习不够全面而功亏一篑。因为这种表面看似宽松和公平的教育理念和体制,每一年的新注册学生人数都不少。拿蛋哥所在的亚琛工业大学机械学专业为例,这是德国的传统强项,也不是限制专业,所以和蛋哥同期入学的同学超过1000名。如果是限制性专业,每学期的招生人数是有数量上限的,而不是超过录取绩点的人都可以登记注册。第一学期考试结束后,有相当部分人的都有挂科。到了第二学期注册开学的大课时,蛋哥发现至少少了200个同学到场,而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蛋哥最后毕业,淘汰率说50%都少了,能最后顺利毕业的也就200多人,而且大家的进度也完全不同。有人很快6年左右就毕业了,有的人10年了还在死磕。
      毕业是一回事,成绩又是另外一回事。蛋哥记得有一个教授的考试特别难,通过的同学也就5个人,大家都很崩溃。为了取得好成绩,丹哥有过两年每天只睡4个小时的经历,因为对他而言仅仅通过是不够的。每年有那么多毕业的学生,凭什么让自己脱颖而出?那就是让自己成为最优秀的那10%,智商本就在线的他依然需要花很多时间在自学上,才能达到这个目标。不是我吹嘘蛋哥的智商,是事实侧面证实了这点。为什么?之后讲德国的教育会穿插其中,读者你很快就能自己体会了。蛋哥最后毕业论文得分是1.0,文凭总成绩绩点是1.3,属于优秀级别。德国的分制如下:1.0为最优也可以粗暴理解为满分,其次是1.3,这两个绩点分数为优秀。接着是1.7到2.3为良好,中间包括1.9和2.1两个绩点。往下走到3.3算是中等偏差,再到4.0就只能算及格了。我也在德国读过国际项目的研究生,最后毕业成绩是2.1,只能说真的是尽力了。而且我的项目还是英语授课,相对于班里的德国同学而言,我已经是占据了相对公平的位置,毕竟对所有人而言都是外语授课和考试,没有人占有语言优势。如果非要说有人占了这个优势,那就是唯二的苏格兰和美国同学吧。苏格兰同学第一学期五门必修课只考了三门还挂了一门,美国同学因为夏季入学,那个学期只有选修课,所以她选修了三门注册考试两门,最后挂科一门。而且这还是改革了学制,分为本科和研究生两个阶段,比本硕连读难度降低之后的情况。想想当初的那些师兄师姐们,如果一旦不能毕业,手里就只有一个高中文凭,在求职市场上还不如有职业培训专业学徒证书的人有竞争力。其实,竞争和压力无处不在啊。
      扯远了,说了这么多旧时的学制不过是个背景和插曲,我们要关注的时现行的德国教育以及选择。理论上只要是德国居民,三岁的孩子就有权利就读幼儿园,但前提是有位置。这就很尴尬了,简直与国内如出一辙,妈妈刚怀孕就得赶快到附近相应位置的幼儿园排队,避免孩子到时候没有位置可以入园。细品这个附近相应位置,虽然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定是方圆多少公里以内,但家长肯定不愿意每天接送孩子到好几十公里以外的幼儿园吧?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也是有理由拒绝申请的,因为它要根据优先考虑位置更近的申请者。所以,你说德国没有学区房那是对的,但是完全没有也是不对的。建房、买房或者租房时就要适当考虑孩子读书的问题,附近有没有一定数量的学校,不然以后孩子读书就是个隐藏问题。我以身边有孩子的朋友为例来说说实际的具体情况吧,免得我这么干巴巴的讲理论好像没有什么说服力。
      德国朋友A的孙女已经快三岁了,附近几所幼儿园依然没有位置可以就读,孩子的妈妈也是怀孕初期就去排队等候。眼看着孩子一天天大了却只能呆在家里,妈妈无法休更长的长假,爸爸常年因为工作在国外出差,这可如何是好?无奈之下妈妈怒而给市长写信寻求帮助,最后她的女儿在一个更远的幼儿园就读,朋友A和老伴轮流承担接送工作。因为朋友A还未退休但还好不是全职工作,所幸她老伴已经退休,因为幼儿园放学时间比较早,她的女儿还给她的孙女报了一些其他托管和兴趣班,也需要他们接送。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再来看中国朋友B的儿子,三岁半了依然还在家里跟妈妈玩,最后朋友只好带着儿子回国插班当地幼儿园读了一学期再返回德国。她的老公就职于某大学研究所,该大学有三所附属幼儿园,最后有一所为她的儿子和另外两个适龄小伙伴开班,这才解决她的燃眉之急。蛋哥长大的村里有一所教会开班的幼儿园,解决了村里1200人口的小孩托管问题。蛋哥妈妈就在这所幼儿园兼职工作,也顺带解决了工作问题。保育员的工作可不是那么简单,蛋哥妈妈为此进行了近两年的理论学习并通过相关考试,又进行岗前培训以及试用,三年后才能正式成为一名合格的保育员。这也是一种职业培训,不需要德国高考成绩就可以申请参加,培训结束后推荐就业的不多,一般都需要自己求职。所以蛋哥的幼儿园离家就五分钟以内的路程,可谓非常幸运了。我的幼儿园呢?已经不太记得清了,当时县城里较好的公立幼儿园就两所,我妈应该是托了人情我才能顺利就读的,那还是独生子女位置相对宽松的年代。
      有人会问了,你说的都是公立幼儿园吧,那私立的呢?私立是不是也很流行,公立不行就去私立啊,总比孩子在家里一个人呆着好吧?首先私立学校在德国数量真的有限,一个是因为德国人喜欢卷起来的比例不高,另一个是私立的费用真不低。这个不低不是相对的,而是绝对的。公立幼儿园是没有学费的,除了每个月的餐费大概50欧不等。但幼儿园开放的时间一般在早8点到下午14点左右不等,如果需要其他时间的托管就需要自己付费了。而且不是所有公立幼儿园都有托管业务,比如蛋哥所在的幼儿园,蛋哥妈妈下班的时间跟蛋哥放学时间相差不过半小时,村里小朋友没听说过谁会被送到更远地方的幼儿园或者其他机构被托管。私立幼儿园不盛行的一个原因是家长不觉得7岁以前的教育有多么重要,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孩子开心就好,不需要学太多的具体指示,更不需要太多约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