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启程 ...

  •   三。

      顾宁远借了书院的小厨房,亲自给顾青淮做了份糖糕。顾公子锦衣玉食,吃过的东西很多,会做的东西却是屈指可数的少。糖糕青淮也会做,小时候顾家老爷新娶的四房很会做这个,那是个很温柔的女人,总是让青淮也跟着宁远喊她四姨娘。四姨娘的糖糕和别人不一样,外面卖的糖糕大多是放的砂糖,再红红绿绿地点缀些蜜饯,她的糖糕却用了冰糖一点点熬,很费心思。
      宁远那时候跟青淮比赛谁做得好,青淮赢了,宁远就再没做过这东西,说是女儿家操持的东西麻烦得很,男人还是不沾手的好。青淮为这事儿没少笑过他输不起,却也只是被顾宁远一嗤带过而已。今天宁远突然在她临行前给她做了这个,青淮只觉得鼻子酸了又酸,难受得很。

      终于还是走了,一路初夏景色,先是陆路再行水路,顾宁远告诉她,女孩子别往北去,至少往南会好些。
      顾青淮一路上带着那糖糕不舍得吃,偏这是六月天气,放不了多久的东西,最后放久放坏了,只能扔掉,她突然觉得没由来地伤心,躲在船舱里大哭了一场。船家被她吓着了,拿出自家酿的桂花酒来哄她喝了半壶,安慰她睡下了继续行路,顾青淮只有小时候尝过一点点米酒,这会儿自是醉得不行,一睡就睡到翌日中午。

      此时已到了金陵地界,船家泊船待客。青淮搭船的时候本打算只到扬州,一是因着宿醉之后几日都昏昏沉沉需得休息,二是因着去了扬州也不知做些什么好。盘缠是够的,她又没什么远行经验,船家乐得多赚些钱,就捎着她来到了金陵,再往南,还有西子湖畔人间天堂——怎么着到了那儿,也该停了。只是,该去哪儿呢?顾青淮揪着岸边倒垂的柳树叶子闷闷想。

      把青淮从发呆充愣中惊醒的还是船家一句大声的吆喝,具体喊了些什么,青淮还是半知不懂的,她在北方说惯了官话,来听这吴侬软语的,她只能听了半懂。大意是开船了之类的吧,青淮抬头一看,跟在船家后面的还有个背着包袱的姑娘,逆着光看不清楚面容,一瞬只瞧见个轮廓,窈窕清瘦。
      青淮打起了精神,从船尾弯腰钻进船舱里,坐直了些打算打个招呼,还没来得及说话,只见那船家乐呵呵先开了口。

      “这是阮家五姑娘。”

      青淮一听这名字,先浮现在心里的想法是,呵,江南的姑娘,确实好软。
      那阮姓女微微红了脸,估摸着是被青淮直接的眼神瞅得害羞了,低眉应了句。“吴伯常年跑这段路,我搭过几次船,这就熟了。我名唤阮颐秋,因着排行第五,小名便是唤作小五的了。”
      青淮见她条理清楚,虽是柔柔软软,倒是个能说会道的性子,心生好感,忙不迭地应着,提起小桌子上的茶壶就要给她倒茶,道:“我姓顾,名唤青淮,青葱的青,淮河的淮。”
      阮颐秋点了点头,稍加思虑即道,“原来是‘烽火青淮隔,楼船古汴堙。’”

      顾青淮傻了眼。

      顾青淮听说过的江南女子,大多是温婉的。例如前两年从淮扬搬去京城的叶家小姐,就是个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的温柔人,可没想到过,这儿碰着一个就能引经据典,满腹诗书。瞧着眼前的人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的小姐,瞧着小家碧玉,也这么能干么。
      顾青淮霎时觉得自己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解缙 语)

      阮颐秋看着她的样子,又笑了。她也觉得有趣,南方人素来是含蓄的,眼前的这姑娘,什么心思都摆在脸上,可真是直率。
      “颐秋今年十五,就喊顾姐姐一句姐姐吧?顾姐姐也是去杭州么(科普鱼前来科普,明朝时杭州称杭州府,清朝时仍唤杭州,沿用至今)?”
      顾青淮才在路上过了生辰,虚岁算十六了,这一句姐姐也算没白受,点了点头应下。“嗯。”老老实实又跟了一句。“不过没想好去哪儿。你呢?”

      阮颐秋从袖中掏出方绣帕,推到青淮面前。
      “顾姐姐不如与我一同去桃夭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