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一个居所 ...

  •   海带丛里的水温比巨大植物倒影下来的阴影地还要凉上几分,但又不会使人觉得发冷。这种凉爽让人的头脑非常的放松和平静,那感觉就像时间被浓缩了,慢得自己能细数每一秒的流淌。

      摇曳的海带影影绰绰,像层层叠叠的绿色帘帐。不时洒落的斑驳配着拂面的清凉,让我有种宿在门窗大敞的深山老房子里午睡的惬意。

      站在密密麻麻的海带丛中,头顶上是不时从海带间露出来的气泡膜。我就像步入了海带迷宫般,目及之处除了海带还是海带。

      未进入海带丛之前并不觉得海带丛的面积有多大。当身处在挨挨挤挤的海带丛中,看着这些交叠错落得仿佛无边无际的海带时,不知怎么的就忽然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渺小。

      为了甄选适合当据点的地方,我仔细的观察四周。但没过多久就有一种天旋地转的眩晕感,甚至恶心得想吐。难道这世间除了①雪盲症,还有‘海带盲症’吗?!

      可——可我没有眼睛啊!我看的是「光感感知」和「温度感知」所形成的光感色温图,难道这样也不行吗?

      无语!看来不能长期紧盯着海带看了……

      通过这次的‘海带盲症’,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个异世界的危险!恐怕无论何时何地,自己都要有‘把脑袋别在裤腰上’的觉悟,并时时刻刻警醒自己这是个处处陷阱、步步危机,绝不能大意的异世界!

      这个异世界的危险机制很狡猾,从不主动进行攻击,而是配合我的日常习惯来钻错捡漏。

      就比如之前躺在巨大植物上小憩都差点被‘煮熟’,还有这次的‘海带盲症’,哪一次不是暗藏在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日常行为中。而往往就是这些习以为常的日常行为才会最让人毫无防备,从而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这种不可挽回的悔恨局面!

      看来我得更快地适应这个异世界,变得更谨慎、更强才行!

      为了缓解‘海带盲症’,我把注意力分散到别的地方——

      气泡膜范围内,基本每根海带上多少都有两到三只长脚虾或长脚蟹盘踞。要是它们不进食的话,就会像现在这样懒洋洋的停留在海带上不动,像个配饰般随着海带在海流里轻轻地晃动。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海带丛不缺食物,再加上没有天敌的缘故,这些长脚虾和长脚蟹非常的平和,大多数都是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它们就连进食也慢条斯理的,直至缠在海带上的生物死透才去进食,绝不让自己冒一丁点的险。

      地面不时翻滚出几个粘液团,然后“啪嗒”、“啪嗒”的粘到海带上,和海带自身分泌出来的粘液融合。个别躲过海带丛的粘液团会飘飘荡荡的撞上气泡膜,最终变成气泡膜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海带丛里还生存着好几种海螺。

      一路熟悉着海带丛的生态,慢慢的,‘海带盲症’也相应的缓解了许多,从而让我再次享受起海带丛那份独有的静谧。

      幽静、凉快,慵懒得使我在这片海带丛里迷失了方向。于是我用「水跃步」跳到气泡膜之下、海带丛的顶端,飘浮在水中迅速确定了巨大植物的位置。再跳回到海带丛里,继续向巨大植物的根部前进。

      毕竟通过刚刚的考察,实在不适合把新据点设立在海带丛里。因为海带丛是个整体,会让身处其中的人迷失方向。要是把据点定到里面的话,到时出个门就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而之所以把新据点定在巨大植物的根部,也是同理。这样的话,我即使去海带丛觅食,迷路了也只要用「水跃步」跳上海带丛上方就可以轻易的找到回去的路,更不会白费多余的力气。

      我抱着这样的想法一路靠近,通过「光感感知」和「温度感知」提前得知巨大植物底下的一圈并没有海带,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巨大砗磲。

      这些砗磲越靠近巨大植物就越庞大,看起来它们就像严格以大小之分对巨大植物组成合围之势。

      从外到内,砗磲直径从最外圈的一米开始,然后逐米递增,直到贴近巨大植物为止,一共有六圈,分别是直径1米、2米、3米、4米、5米和6米的砗磲围着巨大植物定居。除了这六圈砗磲外,还有一个长和高达7米、宽达5米左右的砗磲嵌合在巨大植物的树头处。

      只见这些砗磲都呈闭合状态,厚重又森白的磲壳透出满满的年代感。

      磲壳表面异常的粗糙,壳上布满厚厚的藻类和珊瑚,更添了几分古色。

      砗磲群的范围内只有一种荧灰色的海螺在定居,与这里毗邻的海带丛中的长脚虾和长脚蟹像约定俗成般不敢越雷池半步。

      这些海螺在砗磲上慢悠悠的爬行和产卵。它们爬行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短暂发着蓝色荧光的黏液,因此砗磲看上去像被涂鸦了不少不知其意的蓝色符文。

      半米左右高的海螺卵带是灰白色的,像发丝一样团簇着向上飘荡,看起来好不诡异!

      密密麻麻的海螺卵带散发出冷冽的寒光和冷气,使得砗磲群这一片的温度像严冬般寒冷。

      近看卵带并不像地球上传统的那般平滑,卵带上的每个卵子都是尖刺突出的。卵子里的小海螺就像一只只会转动的眼球,给人的观感非常的不适。

      附近一丁点的鱼虾都没有,这里仿佛就是这些荧灰色海螺的天下。

      于是我按下心里的不适,毅然决然的把新据点定在嵌合在巨大植物树头处的超巨型砗磲上。

      临近后才发现这个砗磲比之前看到的还要更大,该怎么形容呢!总之比我在地球上的房间还要大!

      砗磲上有很多已经石化的死珊瑚,我只要随便挤在这些沟沟壑壑的死珊瑚皱褶中,就相当于住进了天然的堡垒——这样便可以省去打造据点的力气,我很开心。

      话说,都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了,怎么天还没黑?这个异世界的白天似乎长得离谱……

      只是我的生物钟又开始催促我睡觉了……

      疲劳、肌肉酸胀的感觉同时一涌而出……

      再次祈祷这只是一场噩梦……

      思维开始涣散,我一下子就睡着了。

      ***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醒了。阳光的强度似乎比昨天还要强烈,连新据点都映照到了星星点点的光辉。

      我抬起头看了看水面,此时有两个刺眼的光点在鳞波中闪闪现现。

      唉!果然还是在异世界吗!我虽然不免失望,但也不得不接受了现实。

      大概是因为吃饱睡足,脑袋变得更清醒了,止不住的开始活跃。

      以巨大植物作依托的话,自己目前应该算是在蛮深的海底,却还能这么明显的感受到阳光的直射,这实在是太不合常理了!

      以地球的知识来说:人在水深200米的时候,眼睛就基本看不到阳光了。当水深达到200米至1000米的范围,地球上已经没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要是水深超过1000米,地球上目前已知的生物都看不见阳光。

      可我现在所在的海底绝对超过了200米的深度,至于有没有超过1000米就暂时不知。还是说因为我现在是海蛞蝓而不是人类,再加上我本身没有眼睛,而是通过「光感感知」和「温度感知」来‘观看’这个世界,因此才可以‘见到’阳光?

      不不不不不!不能这么转换!不论怎么设定,这阳光的穿透力都非比寻常,不能用地球的常识来理解!

      如果把一个光点看作是一个太阳的话,那这个异世界是有两个太阳吗!?

      ‘今天’的光线比‘昨天’的光线更强,加上我‘昨天’睡着的时候还是光线充足的时候,难道一天都还没有过去吗?!

      所以说这个异世界的时间不是24小时一天,而是更长的意思吗!?

      要是设想还有更多的太阳,水温会不会随着太阳的增加而越来越高呢?那我现在的据点是否还能为我提供庇护呢?

      越想越觉得燥热,因此我索性沿着巨大植物的枝干爬上水面一探究竟。

      当爬到巨大植物的顶部时,发现距离海面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

      不过我压根不想用「水跃步」离开巨大植物去往水面,毕竟附近的水温已经超过四十摄氏度了,完全不敢想象海面之上到底有多炎热……

      我强忍着灼热的水温向远处眺望,发现附近每隔百米便有一棵巨大植物驻扎。

      越靠近中心地带,巨大植物就越密集和越高耸,最后在远处形成了一座巨大的海底森林,也就光感色温图里闪闪发光的金绿色色块。不知道是不是光线折射的原因,使得我产生视觉误差——海底森林里的巨大植物貌似冲破了海面。而且和海底森林里的巨大植物相比,我身下的巨大植物就像孩童般瘦弱。

      接近水面的海域宛如死海,只有粘液团在三三两两的向着水面上升。

      一些被粘液团裹覆着的鱼虾蟹在随着粘液团升到巨大植物顶端的几米后,都会急里忙慌的或钻出或弄破粘液团,逃命似的躲回到巨大植物的阴影里。

      原来不止我一个人离不开巨大植物阿……

      在吸收了几个粘液团充分的降温后,我又回到了巨大植物底部的砗磲群落之间。

      决定暂时不搬迁了,打算看看情况再做决定。

      因为真心觉得哪怕再多一个太阳,自己选择的位置还是能够让我很舒适的在这里生活。

      再不济,还可以躲进海带丛中。毕竟那里还有气泡膜生成的密闭空间,就如同炎炎夏日里独立的空调房般凉快。

      而且如果不能生存,那么长脚虾和长脚蟹也不会在那里定居吧!

      这么想着,我便宽心了不少。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第一个居所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