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题记:看完《小花鼓》已经有一段时间,心中总有些许挥不去的思绪告诉自己应该写点什么,却又不知要从何说起。曾经为这篇东西想了好多个名字,最好还是落实到这个最恶俗的原点。本来嘛,就是一片读后感,何必追求那么多的形式主义的修饰。
    凌晨三点零八分,依然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手机熄灭前最后的光斑仍然残留在视网膜上,眨了眨早已酸痛不已的双眼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流下的眼泪已在眼角凝成两股泪痕,拇指和食指轻轻摩挲着残留的盐粒。上次因为小说而落泪恐怕要追溯到2004年的春天——《诗人之死》,这本书记录了华东师范大学一位教授在动荡的十年中经历的一次也是唯一次爱情悲剧。
    《小花鼓》的结尾延续了颜凉雨以往风格,让“小花鼓”与周石头最终有了一个“HE”的结尾。但与凉凉以往的作品相比,《小花鼓》绝对属于一个另类,貌似从“亲妈”变成了万恶的“后娘”:大概除了《琥珀》以外任何一个读颜凉雨书的人都可以从中寻得一份实实在在真实可感的快乐,幸福,以及最难得的乐观精神。也因如此《小花鼓》的出现把好些个曾经的“凉粉儿”雷了一个外焦里嫩,香酥脆滑……回顾凉凉笔下的人物,有最活力四射的梁凉,有最欢脱蹦跶的钱小飞,有最理所当然的李天屿,有最纯情可爱的唐尧,有最含蓄内敛的老白,有最话唠纠结的小卒子,有最温情脉脉的温浅,有最“自私自利”的陶想,有最“迟钝木讷”的沈盟,有曾经最“虚情假意”的王朝(我最不下去,相接龙的去□找一下吧)……可是对于“小花鼓”、郭东凯以及周石,我却不知道在“最”加上什么修饰词儿简单的概括,因为那都是不全面的。这三个娃在凉凉从字里行间走了出来,他们是立体的,有血有肉的,活脱脱的三个真实的男人站在我的面前。
    如果把颜凉雨的作品做一个简单的归类的话,我会把《小花鼓》和《琥珀》放到一起。作为一个叙事者,作者向读者转述K曾经的情感经历。有人怀疑K是不是真实存在,认为这只是作者炒作的噱头,我也怀疑过,但我怀疑的是故事的情节,因为曾经接触过K,知道真实存在这么一个人,只不过他的故事……或许多少有一些文学修饰吧。对于《小花鼓》我更愿意将之称为是刘远小盆友“成长的烦恼”。
    一个忘年交的师长在她第二次婚姻失败后坦然的对我说:人生就像是一条河,那从出生那天起开始涉水,死亡后便寻得彼岸花。每一个之于你重要的人就是为你摆渡帮助过河的人,有些人或许会因为和你的步调不一致而离开,有些人或许会陪你走到尽头……所以对每一个曾经陪伴过你的人,正在陪伴着你的人,即将陪伴你的都应该心存一份感激,感谢他成为你这一段历程中的一个回忆,一笔财富。
    一如凉凉笔下其他的人物,刘远具备了所有耽美文中“同志”形象的关键性要素:花样的年纪,美型的外貌,张扬的性格,执着的信念,纯真的憧憬。也可以说,当与“老油条”郭东凯如火如荼的描绘着自己初恋的时候,刘远还是一个依稀跳动在字里行间的人物,包括出柜——看到作者对“小花鼓”的过程描写的那么简单就知道后面有事,果不其然——,刘远真正活起来恐怕要从郭东凯打算结婚开始吧!结婚二字恐怕是所以“同志”都不愿触及的话题,能避则避,避不过就逃。刘远一直坚定地认为自己是在和郭东凯谈恋爱,不是保养与被包养的关系,更不是一时的性冲动,是要长长久久的过日子那种。可是郭土豆呢?从第一次在云端的包厢里要了小花鼓就在回避“谈恋爱”这个话题。虽然他承认挺喜欢这小孩儿,也异于寻常的真心对小孩儿,可却一直都没打算和小孩儿天长地久,白头偕老,小孩儿充其量是他众多小情人儿中最得宠的一个。郭土豆应该是70后吧,我一直认为这一代人挺幸运的,赶上了“动荡的十年”的尾巴,在改革开放的初潮中成长,在开放搞活的政策下创业,比起我们这批倒霉催的80后他们不知道有多哈皮。也正是因为十年的代沟,在郭东凯和刘远之间形成了一道二人均难以逾越的隔阂——回归传统。说白了,就是社会角色的自我认同和被认同(有这个词儿吧?忘记了,意思对就行)。混血帅哥基努里维斯曾有一部青涩之作《不羁的天空》,年少轻狂的他为了反抗身为市长的父亲对他的管束,自甘堕落的沦为社会最底层的小混混,同性恋,甚至是男妓。可那时候他脸上却洋溢着最纯真的笑容,当他回归原来的世界后,虚伪、冷酷、做作又成为他伪装自己的的外套。这是一种命运的安排,郭土豆亦如此的曾经年少癫狂,放荡不羁,回归婚姻是他的宿命也是他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他对父母应承担起的责任。他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政府,对得起人民,对得起父母,唯独对不起小花鼓。
    郭东凯的离去,对刘远的打击着实很大。但我不想简单归结为同志爱情在现实社会的脆弱和不可接受,更大程度上恐怕是这次是小花鼓的初恋。经常说初恋不懂爱情,可是初恋无论是伤痛还是甜蜜却都是刻骨铭心的。初恋是一种情结,在记忆长河中,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初恋的那个人极有可能被抽象成一个特定的用来指代那个纯真年代的符号。而失去初恋的人,更多的则会因为初恋维系时间的长短不同可能受伤的程度也不同。在这里,不得不提及一下小花鼓的“榜样”——陆凡。他几乎与小花鼓同时失去初恋,几乎才用的同样极端的手段结束自己的生命,只不过小花鼓手腕上那道浅浅的伤疤会随着时间而愈合,陆凡获得新生后选择继续追求爱。刘远觉得自己注定成不了陆凡哥哥那样温文尔雅的人,我倒是觉得他们在本质上还是一样的,执着的追求爱情。不过典型的耽美主人公叶子临和陆凡在这里只能给小花鼓和周石头当背景了。
    终于说到周石头和小花鼓了,呼……
    我觉得周石可能是一个争议最大的人物。
    第一,周石的外貌。说实话,刘远这样的男孩儿我见过,巧了也是个音乐学院的才子。虽然不太符合我对异性的审美标准,不过看起来还真是有点赏心悦目的说。至于周石……就好像《红楼梦》里对宝玉出场的描写,如果没有欧阳奋强的塑造,估计仍然没法具象。同样,我对于周石的外貌想破了脑袋仍然没办法和哪个我见过的男人链接到一起,最后很不厚道的想到的范xx某张妖孽的照片,⊙﹏⊙b汗!算了,暂且把周石的外貌归于妖孽一类吧(还是他被周老爹打成猪头的样子比较顺眼,呃,我很不厚道),此物本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啊! 第二,周石回家。与小花鼓刘远“私奔”的一年,恐怕是周石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岁月。所谓同甘苦共患难嘛。和刘远同居前的周石完全就是一吃穿不愁,养尊处优,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二世祖。他漂亮、年轻、有钱、爱玩,自然是风月场的老手,虽然凉凉没有写,我们可以想象这厮的风流债绝对不会比郭土豆少。因此我们不能否认完全周石的出柜是因为他太爱小花鼓了,但刘远充其量也就是这一行为的充分条件,而他自己是“同志”的事实才是出柜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出柜”在周石这是迟早的事,没这么一出就晚点,爱情来了就早点罢了。所以,周石与父母的决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必然。但在“私奔”事件上,小花鼓可能把自己看作是整件事的始作俑者,看见周石肯为自己放弃优越的物质条件而倍感激动,他得到了在郭东凯身上没有得到的回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赚钱为这个家提供更多的物质保障,尽量的让周石过得没那么憋屈,尽量让减少与从前的落差,尽量忍受着周石时不时爆发的少爷脾气……看到这些情节,虽然有点不忍,可是多少还感到些欣慰。刘远年纪不大,可却是一个懂得惜福,懂得隐忍,懂得包容,懂得经营的孩子。恐怕郭土豆就没这个福分了。
    所以,这么一个体贴的情人,最后劝自己的爱人回到父母身边,也就不奇怪了。我想起来,就是看到小花鼓一个人围着个棉被坐在床上给刘靖打电话的时候我哭了(现在鼻子又酸了)。刘远是个较真儿的人,特别是对待自己的爱情,容不下一粒沙子。窘迫的生活让周石的性情变得烦躁,让周石的性格变得怯懦,让周石的爱情变得索然无味。这不是刘远期待的结果,与其等到把两人之间的感情都耗尽不欢而散还不如多为对方着想,也算留意下一个美好的回忆。或许,让周石回家,是小花鼓能给周石最后的也是最好的礼物。同第一次失恋相比,小花鼓成熟了很多。首先,他并没有为了失去周石而寻死觅活,;第二,即便是与父母关系缓和后他也没有寻求家人的帮助;第三,小花鼓的工作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可不要小看这一点哦,失恋的人可能会有这个意想不到的状况),这并非是他化悲愤为动力,而是以热情去对待每一个人。因为爱在刘远的心中并没有随着周石的离去而消逝。
    说到周石的离去(尽管又回来了),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有点惊讶。凉凉啊,乃个亲妈就这么忍心让小花鼓儿子这么伤心?反复思量后,不禁赞叹这娃还真是聪明的说,而且作者回答了一个鲁迅先生提出来的问题:娜拉出走以后。娜拉是丹麦戏剧家易普生名作《玩偶之家》的女主角。娜拉在那个资本主义极度发达的社会中,认识到自己只是丈夫的玩偶,于是娜拉愤然出走,寻找自己的价值,实现了个性解放。娜拉也被西方哲学界誉为“女权主义”的先驱。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先生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情况,针对当时很多与封建家庭决裂的青年人走进社会以后再该怎么办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且留下《伤逝》一文。子君和涓生本是相爱的一对青年男女,他们大胆的冲破封建家庭的阻拦私奔结合。可是现实生活的窘迫却让他们的曾经坚贞不屈的爱情变得脆弱不堪。男孩儿每天为了自己心爱的人在外忙碌奔波,在他拖着疲惫的身躯期待爱人怀抱的时候,等待自己确实女孩儿早已回家接受另一桩“门当户对”的婚姻的事实。此文可谓是给那些已经出走,正在出走和即将出走的年轻叫了一盆冷水。
    小花鼓和周石也面对同样的问题。无论周石是被小花鼓全回去的,还是他主观上确实想回去,“回家”毕竟是个事实。可是作者并有停留于此,这也是其安排的巧妙之处。行文至此戛然而止的话,很容易落于窠臼,不但是悲文更加悲得没新意,悲得没水准。所以周石利用自家实力充实自己,与王小卫自主创业,为二人将来做积累的情节安排不可谓不巧,不可谓不妙。颜凉雨很好的回答了“娜拉出走以后怎么办?”的问题,避免了子君涓生的杯具,结合时代环境赋予周石一个实际可行的自救方式。不得不说,如果周石仅仅是主观对刘远的感情可能不足以打动周爸周妈,可是当二老看见儿子为了那个叫刘远的男孩子一改过去游手好闲二世祖的懒散状,不禁心软了,或许那个孩子还是不错的,可是……毕竟没孙子抱了嘛!
    这么看来周石的再次回归到刘远身边可不是一时兴起哦,那是这厮预谋已久的。他已经和爱人共苦过了,接下来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他们的未来提供一个稳定的基础。成!看吧,长大的不只有咱们的小花鼓!
    第三,与王小卫的419。王小卫的出现谈不上是对周石小花鼓感情的考验,对周石的成长却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前文已经说了,咱周大少就一米虫,反正自己老子有的是钱。可是“私奔”的一年,让他对自己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同时也意识到物质的重要性(感情一之都在发挥能动作用呢)。面对王小卫好不避讳的追求,他坦然面对;但面对自己被小花鼓养着的窘况却有点鸵鸟。于是回家后一边在自家公司上班学习,一边拿了老爹的钱自个创业去。本来回家后与王小卫就没有交集了,可周石需要一个帮助自己创业的老师——身为投资顾问的王小卫当仁不让。王小卫投入的不仅仅是金钱和自己的头脑,还有对周石的感情。可惜人石头除了小花鼓其他一概不看,以至于王小卫为了他都吐血了,人家也不解风情。强扭的瓜不甜嘛,王小哥认输的退了出来。面对这么一个老师,这么一个爱着自己的人,周石不是石头,他只是因为爱着刘远却并非无动于衷。他有理由相信,如果没有王小卫的帮衬,他和小孩儿可能就没有未来可言了。419,只是周石对王小卫的回报。
    总觉得这个桥段安排的有点“鸡肋”,直到前些日子听了Da人豆访出品的对某耽美广播剧cv的采访,他直言不讳地坦然面对自己的性向,坦然回忆年不羁的年少时光,坦然畅谈圈内的“光怪陆离”,坦然回顾点点滴滴……我不禁想到我接触过的几个“同志”,坦率的说很不喜欢这几个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都是“过来人”,他们期待的不是可以长相厮守的爱人,是一见面就判断是不是可以把对方压到床上。天天看到他们在群里发送的“求419信息”,不禁觉得好笑。好笑的是这群物质□□之上的人是多么的现实,更加好笑的是自己的天真,总幻想小说中的情节可以发生在现实世界,往往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或许是早有了心理建设,面对王小卫这样的要求,反而觉得没什么,甚至是正常的。而周石也知道,□□爱是自己唯一能给“老师”的报答。周石不要关灯,这是他对王小卫的尊重,是对自己的尊重,更加是对他和刘远感情的尊重。
    呼……没想到一个小小感想竟然写了这么多,累死了!不过有些话就是不吐不快啦!其实还有好多要说的,结果写着写着就忘记了。昨天认识了一个“同志”哥哥,听着他哽咽着讲完了自己的故事,我还是相信这世上还是有爱的,只不过我们还在期待着他的到来。在过河的路上,途径清澈的涓涓溪流时不禁被秀美青山所吸引,跋涉在湍急的湍流时很期待有一个可以彼此搀扶的摆渡人陪同我一直走下去。很欣慰的看完了《小花鼓》,这已经不算是一片耽美文了,或许可以归结为同志文学(两者可是有很大的区别哦~)。最虐心不是幻想出来的不切实际的侮辱虐身过程,而是来自于现实中难以抵御的杯具,这种虐心是我们无力抗争的,因为它背后有一个我们想象不到的庞大基础,这种被主流排斥在外的边缘感情注定会要经过常人不能想象的抗争与牺牲才能换回生存的空间。看来,颜凉雨虐心的功力又精进了,文章也从过去的平面化向纵深发展,从休闲性质的耽美文学向更具社会意义的同志文学发展,不能不说是一个进步吧!
    ps:凉凉,很长时间就想说点啥,可是思路一直都很凌乱,如今终于把泡沫脑袋整理清楚了,说了很多废话,可是都是发自肺腑的,期待乃的新作!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