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 4 章 ...

  •   宁安协助刘氏将小饭桌摆到灶房门口,又去取碗筷。

      大虎子很黏三叔,嘿嘿笑着道:“今天三婶炒了菌菇酱,滋味可鲜了。”

      顾三郎脸上也正热着,摸摸大侄子的头:“那三叔我今日有口福了。”

      过不了片刻,还在外疯玩的小虎子也归了家,一家子围坐一处,开始用饭,除去日日都吃的杂粮粥和咸菜,叫人隐隐期待的无疑是宁安炒的那碗酱。

      包括文氏,那酱里可搁了不少菜籽油呢。

      宁安刚将酱碗端上桌,刘氏便站起身,用自个还未用过的筷子往大家的碗中分酱,美其名曰:“先分好,免得你一筷子我一筷子把酱戳脏。”

      这自然是面子话,酱里有油有盐,那么无论滋味如何,便都是家里需要省着吃的东西。

      无法,经济条件如此,家里人口又多,谁一个嘴馋,这酱便要被吃光。

      不一会,各人碗中便都得了一勺,顾大郎爽朗一笑:“三弟妹在灶房里炒酱时就闻见了味,哎呦,那可真叫一个香。”

      要不是和宁安还不熟,他真想去灶房尝一口。

      顾二郎和他想法差不多,呵呵笑着称是。

      “那就甭废话了,吃吧。”刘氏最后往自己碗里搁了酱,而后扒了一大筷子杂粮粥入口,蓦的,她的眼睛一瞪。

      转脸看其他人,差不多都是这个表情。

      知道菌菇味好,也嗅见了宁安炒酱时馋人的味道,可谁都没想到这酱吃在嘴里会那么鲜,加上野葱和姜瓣提了味,复合在一起的滋味简直比肉还香,吃口粥,夹一筷子油麦菜,再吃上一点酱,这顿平凡的哺食顿时增光增彩。

      “娘,我还想要酱。”

      “娘,我也要我也要!”

      大小虎子几口喝光杂粮粥,又去添了半碗,而后缠着刘氏要菌菇酱。

      刘氏正喂两岁的春喜喝粥,连眼神都没给兄弟俩:“不成,正因那酱滋味好,才得留着慢慢吃。”

      这样一说,那还想要第二勺酱的大人们也熄了心思,顿顿有得吃与一次性吃过瘾,还是选前者吧。

      宁安一直在观察大家的反应,见男女老少均喜欢,那颗悬着的心便落回到肚里,酱味道好,众人吃得惯,便不愁卖不出去了。

      “三叔,你老看三婶干啥?”

      没讨着酱,那杂粮粥顿时又不鲜了,大虎子小口小口的吸溜着粥,琢磨夜里缠着三叔给他们讲故事听,谁知一扭头,便见三叔的目光落在三婶身上,久久未曾挪开。

      “三婶,你脸红了!”

      小孩子不懂,童言无忌,几句话下来搅得宁安和顾三郎都红了脸,顾三郎同宁安解释:“我,我想说,你手艺真好,听大嫂讲你想将酱拿到集里卖,我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值当一试。”

      宁安微微一笑:“谢谢。”

      看来顾三郎这个读书人并不古板,并且他尊重身边人的想法,这点对于宁安来说非常重要,他们的相处开了个好头。

      “对,三郎说得对。”刘氏也很赞成,“明早大人都上山去采菌子、砍柴,宁安同三郎在家做酱,大小虎子不许乱跑,帮着烧火担水打下手,后日便是集日,正好赶着去卖。”

      宁安点头:“如此甚好。”接着转头看向顾三郎,“你要读书,就不必下灶房了,有大小虎子与我,忙得过来。”

      顾三郎急忙表态:“读书不差这一日,我也会灶间一些简单的事,你卖酱是为全家打算,我岂可享清闲。”

      这回宁安有些惊讶了,在她的印象里,古时这些读书人都清高得紧,不仅远庖厨还讲究不为五斗米折腰,下厨和经商是他们的大忌,似乎沾染上一点便污了读书人的名声,哪怕家中妻小快要穷困而死,他们也只当看不见。

      还好,这顾三郎是个正常人。

      有人帮着炒酱自然更好,有劳力不用岂不是傻子?且他有心表现,宁安也不愿将夫君培养成不染庶务的撒手掌柜,当即点头:“好,便劳烦你了。”

      文氏冷眼瞅着,不阴不阳道:“还真是两口子,头回见就蜜里调油似的了。”

      蓦的,宁安于顾三郎又红了脸。

      刘氏早前就叮嘱过自家男人并二房两口子,小叔同宁安面皮薄,全都正经些莫要调笑,谁知填饱肚子后文氏的嚣张劲儿又犯了,刘氏很不爽快,剜了文氏一眼:“大家都吃妥了,文氏,你将碗碟收拾好碗筷洗妥,其余人该歇的歇着吧。”

      顾家的活儿之前没个准分配,因为刘氏是个能干人,事事爱亲力亲为,她不放心文氏干活,家里养的牲畜都是她精心伺候,灶间的事也管得多,文氏被派的活相较大嫂做的根本不值一提,所以她从不反驳,但现在宁安进了顾家门,文氏觉得,这收桌子洗碗碟的活儿便该给宁安。

      凭什么还叫她干。

      可人一下呼啦就散光了,连顾二郎也走了,还笑眯眯对文氏道:“媳妇你忙着,我去担桶水给你涮碗。”

      文氏险些被气死。

      -

      另一头,顾三郎进了房,刘氏有意撮合两个人单独相处,轻推宁安的肩道:“三郎才从县里回来,你帮着归置一下衣裳和文房用具。”

      宁安岂能不知大嫂的心思,如今她已经是顾家名义上的三房媳妇,有些事只好硬着头皮上,她深吸一口气,安慰自己,还好这顾三郎并不惹人讨厌。

      进得屋,顾三郎已将包袱搁在了小木桌上:“这屋子简陋,苦了你了。”

      顾三郎这话半点自谦也没有,这老屋是祖辈传下来的,多年未曾修缮,不仅四下漏风还很狭小,大房屋里挤了两张床,连个下脚地都没有,也就顾三郎这屋里好些,一床一桌一个箱笼,再有一张凳子便是全部。

      这是他在家待的时间少,且没有家眷的缘故。

      “比起做流民,顾家已经很好了。”宁安尽量让自己淡定,她将床铺好,帐子扯平。

      倒是顾三郎,立在自己房中如客人般拘束,过了一会,他翻开屋角的箱笼,从里面翻出一床冬日的被褥:“你在屋里歇,我去堂屋睡。”

      宁安一愣。

      顾三郎怕她多心,红着脸一本正经的解释:“你我还未行大礼,同宿一屋,于礼法不合。”言罢微微一顿,“好生歇着吧。”

      此刻天色几近全暗,没有特别的原因,譬如顾三郎要写字读书或是刘氏要动针线,家里不会点灯,所以屋子里黑漆漆一片,只有点点星月微芒照亮院中土地。

      宁安怔然片刻,忽而一笑,这位顾三郎倒是极有分寸了。

      给足了她缓冲的时间。

      -

      第二日天光微明,宁安起床穿衣,到得院里,便发现刘氏并文氏两口子果如昨夜商量的那样上了山,而顾三郎也起得早,已经捧着书卷在廊下小声念读了。

      见宁安出屋,他站起身合上书卷:“灶上有蒸好的红薯。”

      宁安此刻方才正真瞧清他的相貌,长眉挺鼻,朗目星眸,竟长得格外英气,只是他太过瘦削,那英气之下隐有一股病态。

      被宁安多瞧了几眼,顾三郎摸了摸自己个的脸,奇怪地问道:“我,脸上有灰吗?”

      宁安瞧他有几分呆,露出笑来:“没有。”

      红薯是早上顾三郎起床后生火蒸熟的,此刻尚有余温,他还烧了开水,灌在藤壶中,宁安就着温开水吃了半只红薯,站起来拍拍手:“我们开始吧。”

      昨日她采了很多野山菌,只用了四分之一炒酱,剩下的原打算按农家的老方法晒成菌干保存,现在也不必晾晒了,全都收到灶房里切成菌菇丁。

      这是最耗时耗力的工序,昨日四分之一的量宁安便用了一时辰,那么今日这些得花上三倍时间。

      顾三郎见状,忙道:“你等我一会儿。”

      没过多时,他提了一把菜刀一块砧板回来,眉目一弯:“同人借的。”

      多了一套工具,那活儿便好安排多了,宁安赞了顾三郎一句:“你很会想办法。”

      接着二人不再废话,各自占据灶台一角,埋头切菌菇丁,宁安动作稍快些,顾三郎刀工生疏,但胜在有耐心,不一会效率也提了上去。

      大小虎子睡了个饱,听见院里鸡叫才醒来,俩小子虽然贪玩,却不是那种一味玩而不惦记家里事的,忙蹿起来奔到灶房里。

      “三叔,三婶,我们起晚了。”俩小子摸摸头,还挺不好意思的。

      “没事,你们正长身体,本就该多睡觉,先吃红薯吧。”宁安语气柔和。

      待大小虎子吃饱肚子,各自换下了宁安与顾三郎切菌菇丁的活儿,叮嘱他们小心使刀不要切到手后,宁安决定先炒出一半的酱来,一次炒太多会影响口味。

      顾三郎负责烧火。

      亲眼见到菌菇丁滑入锅中经过翻炒后变成美味,和昨夜直接品尝成品的感受完全不同,顾三郎忍不住赞叹:“宁姑娘好巧的手,对了,这配方是祖传的吧?”

      宁安只是炒个酱而已,工序不复杂,原料更是来的轻松,可因时代不同,百姓的认知差异巨大,就拿饮食一道来讲,多数农家都挣扎在温饱线上,吃菜怕费油,多是水煮菜,又哪来的精力钻研口味。

      所以,她这炒酱的本事在农家确实罕见。

      也难怪顾三郎会误会她是家学渊源。

      没想到更好的解释,宁安只好默认,笑笑道:“过来帮我尝个味。”

      这手工做的食物,最怕就是味道不能保持稳定。

      “大虎子,小虎子,你们也来尝尝。”

      宁安用筷子夹了一些搁在碗里,四人分尝,因是空口吃酱,味儿有些咸,加上这次的菌菇干燥,吃起来相对昨夜的更有韧劲儿。

      综合来说,味儿仍是那么鲜,叫人惊艳。

      “好吃!”

      尝味三人组都给出了好评。

      宁安更安心了,待剩下的菌菇切好,快速的也炒成了酱。

      此刻,顾家早起采菌子的大部队也下了山来,昨夜未曾下雨,所以山里菌子不多,可架不住顾家人多,四个大人齐上阵,还是背回了满满一篓。

      此外还有笋和野菜。

      山脚下遇见邻人,都纳罕:“今年年景瞧着不差,顾家的,你们就准备晒菜干度年月啦?”

      野菜,笋,菌子这是山里一茬雨就一溜烟冒头的野物,农家人都是从小吃到大的,早就吃腻了心,所以若年景不错,他们宁可吃新鲜的蔬菜茄瓜。

      刘氏哪能把自家打算往外倒,抿抿唇:“闲着没事干不行?你管呢。”

      邻人望着他们一家子的背影,哈哈又调笑了几句。

      有人叹:“穷的呗,顾家本就拮据,家里长辈去的早,无人帮衬,那顾三郎又是个一味花销没进账的,加上刚进门了新媳妇,不节俭着度日,那日子咋过?”

      再望顾家人背影,那眼神便饱含同情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章 第 4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科举文继母养崽日常》求预收~咸鱼继母佛系带崽,一不小心就名满天下了,喜欢种田风的小天使们不要错过~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