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滴水之恩 ...
-
宋徽宗政和七年
纷纷的白雪飘扬于天地之间,染酵人间一片洁白。银装素裹之中,忽有朵朵烟花直冲九霄,绽开在玉屑纷飞的天空,引来地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阵阵兴高采烈的欢呼。
又是一年除夕夜,东京汴梁照旧的烟花,市集,灯火,欢乐。
汴河两岸人山人海,灯火通明,喜庆的灯笼照亮了每个店铺或大或小、但都擦得雪亮的招牌,也照亮了街市上无论男女老幼的一例的欢乐笑脸;汴河之上水波澹澹,桥如彩虹,船似游龙,流光溢彩。
真好一幅繁华丽景!
相对于民间的喧闹,一向歌舞升平的皇宫,今日却显得有些冷清。白雪覆盖的亭台楼阁在烟火的映衬下,机械的反射出忽亮忽暗的光华,无力,甚至苍白。偌大的皇宫旷若无人,只有长明的灯火还隐约昭显着几分节日的气氛。
几个人神色匆匆的走在通往皇宫深处的甬道上,甬道的尽头是一座漆黑的宫殿——这里大概是今夜全城唯一没亮灯火的地方。
仿佛是被人世遗忘的角落,外面的喧闹与繁华丝毫也透不进这里高厚的墙壁,只有冷风和飞雪可以轻而易举的闯入,将整座宫殿冻成了冰陀。
冰封之中唯一的温暖是前庭里生着的一堆火,两个军士围火而坐。
虽然穿了厚重的棉衣,两个人还是冻得忍不住哆嗦。其中一个年长些的军士向火里又丢了一块柴,火焰陡然窜升了寸许,但很快又淹没在接踵而来的风雪之中。
“老李,你说,这皇帝老子心还真狠。”年轻些的军士呵着手说,“自己的儿子也说关就关,害我们也大冷天的跟着受罪。”
“不想活啦!皇上的事也轮得到你多嘴!”老李瞪了年轻军士一眼,说道,“再说,皇上他儿子多了,也不缺这么一个。”
年轻军士点点头,附和道:“说得也是——也不知里面这位犯了什么事——还是个孩子呢,怪可怜的。”
“皇家的事谁说得准?你也甭打听。”老李见怪不怪的说,“当心杀头。”
年轻军士向身后的宫殿望了望,说:“你说怪不怪,里边这位自从关进来倒是不哭也不闹……”
“连声儿都没有。”说着,老李也忍不住向殿内望去。
宫殿并不深,所以里面虽没有点灯,但借着火光,殿内的陈设也依然能瞧见个轮廓。屈指可数的几件家具中有一张卧榻,榻上伏着一个只着白色单衣的少年。也许是白衣与黑夜构成了反差,那少年的轮廓身型竟是如此的清晰可辨:他侧身伏在榻上,只露出半边面颊,双目紧闭,扇睫投下的深深阴影映在苍白得近乎透明的脸庞上,只觉脆弱得让人心痛。可即使憔悴若此,却也难掩他天生俊秀,黑夜之中也隐隐能感到他的清俊绝伦。
年轻军士叹了口气说:“大冷天的,他就那么躺着,别已经……”
老李啐了他一口:“胡说些什么?刚才还听他又咳了几声。”
年轻军士心中不服,争辩道:“他才几岁?这么咳下去,你说他还能活多久?”
老李不理他,自言自语似的低声说:“也许他一心求死,也说不定……”话说了一半,他忽然停住了,眼睛死死的盯着庭外,脸上竟露出骇然的神色来。
“怎么了?”年轻军士见他神色不对,也跟着向外望去,很快也愣住了。
原来外面不知何时已站着几个人,正用冷冷的目光看向两人。
“三皇子!”老李先灵醒过来,忙伏地高呼。
年轻军士也连忙跪下,跟着喊道:“三皇子千岁!”
三皇子赵桓“哼”了一声走进来,冷冷说道:“刚才你们两个都在说些什么?”
两个军士吓得面如土色,一个劲儿的磕头求饶。
赵桓却不再理会他们,径直走入殿中。
“七弟?”赵桓边走边唤,却无人回应。他眉头一皱,疾步走到榻边,扶起榻上的少年,连摇代晃的又呼几声:“七弟,七弟!”
少年这才悠悠转醒,睁开双眼,瞳中飞掠过一抹欣喜的神色,他动了动嘴唇,想唤声什么,但最终他还是将那个已到嘴边的称呼给咽了下去。
赵桓并没有注意到少年情绪的微妙变化,见他醒来,先是宽了宽心,又复皱眉,说道:“怎么连盏灯也不点?”
少年苦笑,似想出言阻止,赵桓的手下已取出火折,点亮了灯火。
殿内一下子亮了许多,少年的病容也在赵桓面前暴露无遗,见他衣着单薄,神色憔悴,赵桓眉头皱得更紧,说道:“大冷天的,你就穿这个?”说着,就动手解自己身上的大氅。
“不用了。”少年终于开口,气若游丝。
赵桓却不理他,硬将大氅披在他身上,说道:“难道让我看着你冻死?”
少年轻咳一声,随即苦笑:“反正我本来就是个该死的人了。”
“胡说些什么!”赵桓低斥一声,然后道,“什么死不死的?!我还要救你出去呢!”
“你疯了?!”少年的声音一下子提高,更显得中气不足。
“当然没有。”赵桓坚定的说道,“都已经布置好了,你就跟我走吧。”
“你要……带我出宫?”少年惊道。
“不然怎么办?你又不让我去向父皇求情。”
“不……”少年刚说了一个字,便跟着一阵剧烈的咳嗽,他不支的伏在赵桓身前,一手掩口,咳得直不起腰来。
“你怎么病成这个样子!”赵桓扶住他的肩,只觉得大氅下的身躯瘦得可怜,心疼道,“我更得救你出去了。”
少年半晌才止住咳嗽,抬起头来,苍白的面颊上一双清眸格外明亮,他摇摇头,说道:“真的不用了。”声音很低,却很坚决。说罢,他摊开手心,竟赫然是几滴血!
赵桓一见,心登时凉了半截,他自然知道一个少年咳血的含义,不禁愣了。
少年的唇角竟微微的上扬,语调平静得不能再平静:“这已不是第一次了。”他顿了顿,仿佛下面的话需他仔细斟酌,方才说道:“三……殿下,请你别再为我费心了。”说到此处,他又一顿,神色之中有掩不住的凄凉,半天才说:“我……不配。”
赵桓只望着眼前的少年出神:这哪里像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该有的语气?这简直就是一个垂死之人的消极、弃世!这双眼又哪里还像他那个聪颖淘气的七弟永远闪着光彩的灵眸?它们太过清澈,太过平静,平静得简直不含一点生气!
赵桓心中一酸,不禁激动起来,他抓住少年的双肩,用力的摇晃着,仿佛是要把他心底最后的那点活力给拽将出来,他大声说道:“没什么配不配的!我只知道你便是我的七弟!我只认你这个七弟!”
听到这话,少年的眼眶一下子就湿了——他也并非无情之人,只是这世界伤他实在太深——自从被关进这里,他便已对这世界不抱任何希望了,他已找不到任何能支持他活下去的理由。他的确是在等死,是在厌世,因为死对他来说早已是一种解脱。
十三年的天伦之乐、繁华迷梦,在那个夜晚骤然破灭,快得就像是一场噩梦,快得甚至来不及让他去喘息,去思考,汹涌而来的丧母之痛、囹圄之灾就一下子将他吞没,一夜之间,他就由众人仰视的皇子沦为一个阶下囚徒。
他才十三岁啊,即使再聪颖,再伶俐,可面对这样突然的灾难,他又能做些什么?除了承受,除了一死,他的确,别无选择——并非他弃世,实是世弃他。
他何尝不想活下去?可父皇的一纸圈禁密诏已明明白白的割断了他与这个皇室,乃至这个国家的血脉亲缘,更有那个惊天的秘密,山一般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几乎窒息。他不知道自己还有任何理由可以活下去,即使活下去了,他也不知该如何面对这片生他养他,却又因他而抹上暗色的山河。
他真的无法面对啊!
所以他才一心求死,甚至等着父皇早些降下一道赐死诏书,彻底切断他与这片江山的任何瓜葛。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被命运生生的扯断了线的风筝,他只能,坠落,别无选择。
赵桓的这几声“七弟”却好象是一根无形的线,挽住了风筝的坠势,声声敲开了他死寂已久的心门——这世上竟还有人把他当作亲人看待!竟还有人对他怀着感情!
可这份建立在“兄弟”名分下的感情,又能在这个重视血统胜于人情的帝王之家维持多久呢?
心中虽这样想着,无澜的死水却还是有了微波的荡漾,少年眼中已有生机若隐若现。
这时,赵桓又说了一句话,这句话改变了太多人的一生——“只要这世上还有一人爱你,你就该为他活下去。”
感动就这样漫天卷地的袭上沉寂的心头,驱散了久久盘亘的死亡阴影。
是的,只要有一人爱他,他就应该活着,哪怕将来会面对更加惨烈的结局。
少年忍不住哽咽,终于叫出了那声憋在心头许久的——“三哥”。
赵桓笑着,用力给了少年一个拥抱,兄弟相拥,都有热泪盈眶。
“肯跟我走了?”赵桓问。
少年点点头,问道:“你打算怎么做?父皇那边呢?”
“父皇出宫与民同乐去了,宫里的人都从驾了,我也是偷偷溜回来的。”赵桓说着,转过身去,将自己的随从都招呼进来,其中一个身上还负着一个黑布口袋。
赵桓站起身来,对仍跪在门边的两个军士说道:“你们可想起了自己刚才都说了些什么?”
老李早已抢答道:“小的们今儿都睡死了,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看……”
年轻军士也忙跟着点头,虽说在宫里待得不久,可这样的灵醒他也还是有的。
赵桓冷笑了一声:“你们倒是很机灵。明日,你们就去禀告,说七皇子病死了,懂了吗?”
“小的明白,明白。”
少年正勉力下床,喘息着问:“三哥,要是有人验尸……?”
赵桓扶住他,回答:“我已经打点好了,再说又是大过年的,这么不吉利的事,通常不会有人在意的。”说着,他便扶着少年往外走。
“等等……”少年忽然说。
“怎么了?”
少年指指那个黑布口袋:“那里面……?”
“是个乞儿,路边冻死的。”赵桓极简短的回答。
冻死的?少年下意识的点点头,身在皇宫之中,他已对草菅人命司空见惯了,所以对赵桓的回答,他也只是将信将疑,图个心理安慰罢了。
而他脸上却不禁露出一种凄然的神色来。因他觉得有些恐惧,恐惧他竟从来不知道他的三哥也可以做出这样以命换命、李代桃僵的事情:在他的映象中,三哥一向是个善良得近乎懦弱的人,他没什么脾气,也不喜欢在众兄弟中炫耀些什么,尽管他的母亲是父皇最宠爱的妃子。相反的,倒是他自己仗着天资,喜欢淘气,喜欢出人头地,别的兄弟都怀着嫉妒,而与他无甚深交,只有三哥宽容的包容他,与他手足情深。
他一直以为他是了解三哥的,可现在才知道,他原来对他从来都不了解——这就是皇室吗?每个人脸上都戴着一副面具,谁也不肯摘下来,因为这副面具已深入了他们的灵肉,与他们血脉相连。
“走吧。”赵桓又一次扶起他,关切的问,“还能走吗?”
少年这才从恍惚中醒过神来,对着赵桓关切的目光,只觉得心中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他怎么能怪他的三哥戴着面具呢?三哥来救他,可是欺君之罪呀!
是他,让三哥不得不露出皇室中人的残忍本性;是他,让三哥原本洁白无暇的人生第一次有了污点。他有什么资格去恐惧,去责怪?——一切都是他的错,一切都是。
“七弟?”
——又一声“七弟”。
少年的眼睛又一次亮了起来,像是已决定了什么,他轻轻挣开赵桓的搀扶,踉踉跄跄的朝门外走去。
少年身上的大氅滑落下来,赵桓下意识的接住,愣愣的站在那里,看着他单薄的身影缓缓的移到了门外。
雪不知何时已经停了,皇宫成片的琼楼玉宇在月光的反射下闪着幽幽的寒光,在雪地上拉出巨大的黑色阴影。
少年面对着那些宫殿,缓缓跪下,白色的身影旋即隐没在黝黑的阴影中——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起身,再跪,一叩首,再叩首……竟是三跪九叩的罗天大礼!
礼毕,他起身,回头走向赵桓,瘦弱的身躯仿佛随时都会被狂风吹散,眼中的清光却坚定的闪烁,平静得如同轮回后的重生。只见他深深一揖,只说了一句:“——旧恩恰似蔷薇露,滴在罗衣到死香——”便倒在了冰雪之中……
静静的古运河,静静的流淌,穿过千年的岁月,看过十世的烟尘。
深夜的河上飘着一艘船,孤寂得就像是初冬时节仍残留在枝头的叶片——已经枯萎,却无力凋落。
舱内有个虚弱的声音低声问道:“……我们……这是去哪儿?”
舱外有人回答:“回七……少爷,三少爷让小的们送您去临安方家。”
“方家?”
“回少爷,方家是三少爷在江南的产业。方家方老爷本是陈太傅的心腹,后来因事开罪了陈太傅,丢了官,被判死罪,是三少爷替他求了个人情,他才免了一死,就到了临安,替三少爷打理财务,作作买卖,谁知竟成了巨富。他这人倒也知恩图报,对三少爷一直忠心耿耿。”
“……”船舱里沉默了很久,不闻回音。
“少爷?”舱外人忍不住问。
“咳咳,……什么?”
舱外人道:“回少爷,临安就快到了,三少爷嘱咐说:您的身份除了方老爷,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可出门在外,总要有个名字才便宜……”
“明白了。”
舱中又沉默良久,方听那虚弱的声音沉吟道:“母亲是云妃,我便姓云吧,至于名字……就叫……倦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