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章二 谶言 ...

  •   十月金风送秋爽,红叶翩然夹杂了坊间鼓乐之声飞入城东千里宫阙,丹霞殿前亦是悠悠落下了一大片缤纷斑斓。

      这一日午后总算送走了那两个从未得见龙颜的才人,晚秋抱了汉王坐于滴翠琉璃围廊外,闲看红叶如雨。汉王生性沉静不同一般孩童玩心极盛,加上秋后困乏,晚秋只略哄了哄他便安然伏于膝上甜甜睡去。

      她随手拂过汉王额前碎发,浑圆的小脸如粉琢玉砌般吹弹可破,眉心那一点朱砂映了金灿灿的秋日殷红如昔。虽是稚子,眉目间却隐隐透了一份恬然静谧。晚秋舒了一口气,声音几不可闻唯恐吵醒了皇子。然而心口一紧,终是忘不了那日兴庆殿中太史监丞的鉴言。

      [太子殿下,以微臣之见,小皇子命中带火,八字中又是四柱皆阳,乃是天下罕见阳火极盛的命格。古来有上天庇之,命相荣贵无极,可谓承天之命!若是在家,定当出将入相造福苍生;若是出家,则是独辟蹊径,开宗创派的一代圣人!]

      [呵,孤的儿子自然不缺富贵荣华,将来自是要随圣驾开疆拓土,大展鸿图……又怎会出家?]

      [微臣只是按卦相所言,还望太子殿下恕罪!]

      [无妨,孤并非心胸狭窄之人,你无须只挑好听的说,据实道来便是!]

      [是。回殿下,按紫微斗数所示皇子命中尚有极大变数。微臣在太史监拜官三十余载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等奇异卦相!不过那变数究竟如何须看天命,非凡人之力所能为也!唯一须留意的是小皇子额上的守心朱砂。朱砂若在则天下安泰,若有朝一日朱砂隐去了,恐怕……恐怕便是苍生大劫!]

      [太史监丞,你也未免太过危言耸听!皇儿的朱砂痣乃是胎中带来,从未听过说此等先天记认有突然隐去之说!罢了,此言不必外传!你且退下吧!]

      事后李隆基虽是当作了笑谈,晚秋在一旁听了却暗暗忧心。汉王的生母成谜,又生有异貌,额带朱纹,她思来想去只觉太史监丞此言似有所指,恐怕并非吉兆。从此晚秋便时时留心汉王眉间那一点朱砂,唯恐太史监丞一语成谶。

      要说李隆基也未必真的没有把太史监丞的预言放在心上,只是令他不悦的是另一句话,[若是在家,定当出将入相造福苍生;若是出家,则是独辟蹊径,开宗创派的一代圣人]。虽然大唐尊崇佛道,向来有不少公主王孙出尘入道,李隆基私心里终究不希望爱子真的离了自己身边独自修道去。

      三个月前李隆基尚未登基,曾在隆庆坊中举行家宴为汉王及忠王行抓周礼。筵席过后,笙歌暂歇,殿上重新添过了熏香,再行洒净,又铺了厚厚的波斯织锦毯子,在上面一一呈放金银珠翠等七宝、文房笔砚、道释经卷、升斗戥子、彩缎花朵、并各式童子玩物不一而足。两个尚未学会行步的小皇子便一路摸索着去抓各自心仪的物件。

      满座皇亲国戚亲见那汉王一眼便看中了高祖皇帝的龙泉宝剑,一路跌跌撞撞地爬了过去,最后竟不小心扑倒在剑鞘上,却是怎么也不肯放开手了,那娇憨可爱的模样立时惹得哄堂大笑。李隆基见汉王对道释经卷不屑一顾更是欣喜不胜,从此便不再忌讳那日太史监丞所言。他反而认定了这孩子将来必定骁勇善战,酷肖了自己,若为武将出征定能和列位先皇一样再为大唐开疆拓土,立下赫赫功勋。李隆基心中极是高兴,亲自下座去逗弄汉王。

      那一边忠王摸索犹豫了半日,最终抓起了一座翡翠印玺。这一来立时转了气氛,只因玉玺同御玺,座上众人见状均是各怀心思。忠王生母杨贵嫔当时只是太子府中默默无闻的一名侍妾,从来未曾想过要儿子问鼎皇帝之位,不防忠王这随手一抓却是触犯了皇家大忌。杨氏当下脸色苍白,忙抢上前去将孩子手中的印玺夺下,抱回了座中。忠王正自喜欢那翡翠印玺,此时被母亲一把拉走立刻大哭起来,闹得殿上众人更是烦躁。

      脸色最不好还要数太子妃王氏,她自恃随侍太子最久资历最老,又生性善妒,早已看不惯年轻姬妾们。而她嫁入东宫二十余载不曾生育一男半女,如今见后来的侍妾接二连三诞下子嗣,如何不心急如焚?暗地里咬碎了银牙却是一筹莫展,此刻见忠王昭然去抓玉玺饶是修养再好脸上也挂不住了。

      李隆基亲自抱起了汉王,回头一看忠王亦是眉头一皱,这个孩子他是向来不怎么放在心上的。眼见太子妃面色不佳,杨氏回入座中战战兢兢,李隆基轻描淡写一句,[不过是空头印玺,何必为一件孩子玩物较真?]便算解了围,一场家宴到此为止各自散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