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番外」判官的前世 ...

  •   (一)
      天贞九年,皇七子赵墨出生,生时天降祥瑞,百鸟朝凤,一片祥和,文武百官连本上奏,称此为祥兆,七皇子应为神仙转世,乃未来一代明君。
      天贞十三年,四岁的赵墨刚进御书房便可读万卷书,颂千首词,天资聪颖,招人喜欢。同年当朝太尉将长子徐锦年送入宫中读书,当做赵墨陪读。
      赵墨和徐锦年便在四岁那年相识,两个一般高的小人看着对方乐呵呵傻笑,或许是有眼缘,也或许是由今生的羁绊,两人一见如故,从此形影不离,早起读书,下午骑射,晚上吟诗写词,日子过得好不痛快。
      这天,赵墨像往常一样拿着书躺在御花园的躺椅上纳凉温习,听见隔壁空地上有舞刀弄枪的声响,放下书卷好奇地张望,原来是徐太尉在教儿子徐锦年枪法。一招一式甚有模样,徐锦年正值长身体的时候,长手长脚配合着徐家枪,非常协调。
      一时间,赵墨竟看得出神。
      微风拂过,吹落一地桃花,那人拿着枪,配合着风的方向,稚嫩的脸庞,坚定的眼神,一举一动都刻在了赵墨的心上。
      赵墨回去就吵着闹着要学枪打拳,被父皇拒绝了。原因很简单,治国需要需要谋断,习武这种事教给武臣便好。
      (二)
      从那天之后,徐锦年不再像之前一般形影不离地和赵墨在一起,而是每天有固定的时间要去找他爹爹学习徐家枪,为了以后保家卫国平定边疆。而每日偷看他练枪成了赵墨的必修课,虽然这个举动对于皇子来说不大光彩,但是赵墨也乐在其中。
      天贞二十三年,十四岁的徐锦年随父出征。时光荏苒,恍惚间才发现从第一次踏进御书房见到对方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十年间他们俩每天必见,陪伴的时间比和家人在一起的还多,第一次的分别难免有些不舍。但是两人也不是矫情之人。
      “阿年,听说你们这次去北海,那里的珍珠有拳头那么大,你可要带回来给我瞧瞧。”赵墨握紧拳头比划着。
      徐锦年听到他的比喻觉得好笑,不知道这人又从哪本歪门邪道的书上看到说北海珍珠如拳大,一把搂过他的肩头宠溺应答,“好好好,我给你带一箩筐的拳头珍珠回来。”
      说罢,两人哈哈哈大笑起来。
      蔚蓝的天空,和煦的春风,清澈的双眸,肆无忌惮的笑容,在很多年后,赵墨一个人孤单地坐在龙椅上时总能想起这一天,能想起这一天的任何一个细节,当时只道是寻常,或许说的就是如此吧。
      (三)
      北海之战大捷,徐锦年初露锋芒,徐父看着儿子在战场上驰骋的模样甚是欣慰,觉得后继有人,自己也可以去享清福了。而在大家都沉浸在战争胜利之时,徐锦年一个人默默地寻找着北海的珍珠,比来比去都没有那人说的如拳大。和当地百姓打听之后才知道,这是北海的一个小传说。
      相传北海东侧有个渔村,盛产珍珠,个个如拳头般大,随着名声越来越大,买珍珠的人也越来越多,供不应求。于是村长下了条规矩,唯有用心所求,方能予之。不为财,只为真心二字。
      徐锦年听完传说后也觉得有点荒诞,但是既然是那人所求,那自己便走一遭好了。于是带好干粮,告别父亲,独自向北海东侧奔去。
      北海东侧依山傍水,云雾缭绕,要不是徐锦年亲眼见到怕也是不信的,这地方说不准还真有什么神仙居住。在东侧一带转了整整七天,也不曾见过传说中的渔村,眼看着水和干粮都已经见底,他还是不甘心就这么回去。无意中碰到一个挑柴老人,这大概是他在这七天里遇到到的第一个人。老人头戴斗笠,坐在自己的柴火边,脚踝好像有扭伤的迹象。徐锦年连忙下马上前询问老人的情况,好心的他还将最后一块饼给了这个老人家,一老一少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而后,还主动挑柴送老者回家。说来也奇怪,跟着老人家一路向前走,居然看到了他这七天都不曾见到的茅屋。询问过后方知,这边是传说中的渔村,而老人则是守村人。
      得知徐锦年的来意后,老人打趣儿道:“是为了博心上人一笑来找珍珠的?”
      徐锦年像个纯情小子般脸红地直摇头,“只是出征之前答应他人的事,得言而有信。”
      老人了然,告诉他,那如拳的珍珠还未到采摘时节,若是他心急可自行前往北海海底采摘,还顺带给了他采摘工具,就当做是深山里帮助他的回礼。
      得知了准确方位的徐锦年无比开心,拿着工具便下海去摘珍珠了。这一去,差点送了命,好在老人事先有准备,将他打捞上来之时以为他躲不过此劫了,没想到拍拍胸口,这小伙子呛了口水又醒了过来。
      “水底看到谁了?”老人一边摇着船桨看着远方,一边询问。
      徐锦年握着好不容易摘到的大珍珠,想起在海底自己一口气差点没上来之时脑海里的场景,是那人日常躺在御花园的躺椅上纳凉读书的模样,随即又甩了甩头。
      老人看着他的反应哈哈一笑到,“这世间有诸多的不如意,你只需记着,万事万物无愧于心便好。须臾几十年,可莫要后悔。”徐锦年抬头看着这个在摇船的老人,慢慢站起来朝他一拜,“谢谢老师教诲。”
      (四)
      赵墨在宫里的这大半年,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是盼着北海之战大捷了,可是徐锦年没有随大部队回来。又等一个月,才等到他。
      只见这人一回来连府上都没去就进宫来了,赵墨坐在御花园装模作样地看着书,一脸漠不关心,实则心里已经恨不得飞奔出去迎接他。
      “来,给你的礼物。”徐锦年穿着披风,风尘仆仆,大半年的不见,他的皮肤变得黝黑,棱角也更加分明,褪去了少年的稚嫩,果然,战争是最历练人的存在。
      “这是……?”赵墨打开锦盒的瞬间震惊,他只是在书里看到过罢了,并不是真的想要这个如拳般大的珍珠,没想到这个人居然当真。看到这人手上的伤痕,身上衣服也是沾满泥泞,不禁更加心疼,战争很顺利,这些伤痕怕不是寻找珠子留下的。
      赵墨合上锦盒,站起来发现徐锦年已经比他高小半个头了,用袖子擦了擦这人的脸庞,苦笑到,“怎么弄得这般狼狈像,掉进泥坑啦?”徐锦年抓住赵墨的手腕,一脸认真地问他:“喜欢不?”那一瞬间,赵墨有点慌神,和风吹过衣角,心跳越来越快,那是悸动的征兆。
      “喜欢。”
      (五)
      再往后十年间,徐锦年越战越勇,一路升官加爵,顺利继承太尉府。在他每次出征大捷后,他都会习惯性地带点当地特色给赵墨,美其名曰,赵墨是笼子里的金丝雀,看不到笼子外面的天空,那他就帮他带回天空的一隅。
      那是赵墨人生里最开心的十年,尝遍江南美食,收集四海新鲜玩意儿,每天除了帮助父皇处理朝政之外,就是等着那人的信以及捎回来的礼物。当然,这其中最属淮北地带的柿饼最合他心意,以至于他会一直写信催着让徐锦年捎人带柿饼。
      天贞三十三年,皇帝薨,传位给七皇子赵墨。赵墨登基,改年号为开盛,意为开创盛世。
      赵墨上位后,第一件事儿便是封徐锦年为护国将军,并将许多头衔以及兵权都放给了他,一时间文武百官谏言:不可一方独大,怕有恻隐之心。但是赵墨并不听取,只是一意孤行。
      时间长了赵墨发现,徐锦年对于他的所作所为并不赞同,多次提出要移交兵权,都被他否决了。有时早朝,赵墨看着站在下面排首的徐锦年,觉得离他那么近又那么远。儿时随时可见,但如今他为帝,他为臣,二人相见却异常繁琐。而徐锦年也在刻意回避着他的目光,原因很简单:人言可畏。
      坊间传闻,当今圣上至今任未娶妻是因为看上了护国将军,二人两小无猜,形影不离。圣上因此这般年级也不曾有过子嗣,后宫空缺也不曾进行过选秀,怕不是被个男妲己魅惑了双眼。
      徐锦年不是受不了别人议论他,而是受不了有人贬低圣上。圣上自小读书刻苦,天资聪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经世治国之道也是烂熟于心,怎能教人这般诋毁。于是便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也罢,原本君臣就该保持一定的距离。
      (六)
      当赵墨第四次私下想和徐锦年像儿时般打闹被他制止后,很是不悦,感受到这人最近的疏离,却又想不通问题出在哪里。此时,另一个状况让他更加不知所措,太后看好了丞相家的孙女,准备让他娶为皇后。
      赵墨对于此时母后的赐婚很是不解,跑到慈宁宫想要去理论一番。
      “丞相家的孙女貌美如花,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皇上有何不可?”太后在前朝是柳贵妃,一路勾心斗角,将儿子辅佐成一代君王,面对自己的半生心血,自然是容不得他人毁了她的心血。
      “母后,对于婚事,皇儿自有打算。”赵墨听着太后的语气,只觉得此事不一般。
      “难道要让天下人诟病我儿喜欢男子?”凌冽的目光投向赵墨,字字诛心。不等赵墨反应过来,太后继续说道:“你身上背负着天下苍生,还有那么多丰功伟业未做,痴心一个男人算什么?”一个天下之大,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况且,你知道外面都传成什么样子了吗?明明是有战功的将军却不被百姓待见,你,当真希望他如此?”太后转过身,每一句话都在赵墨心上留下刀口,而这最后一句,恰恰也是他所在意的。天下苍生的唾弃,他不该被如此对待。
      (七)
      开盛三年,皇上迎娶了皇后,后宫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主人,这一天,举国同庆,街头巷尾都在说皇上皇后神仙眷侣,恩爱有加,郎才女貌,天作之合,之前的传言不攻自破。
      这一天,皇宫设了百官朝宴,文武百官推杯换盏,好不快活,这大庆的架势像是在庆祝什么,也像是在掩盖什么。
      徐锦年有点喝醉了,好多官员来和他敬酒,忙得他这才得空坐下吃点菜。今天他本不想来的,随意找个借口告个假才好,免得来了又如现在般隐隐心痛。这是他希望的样子,圣上娶妻生子,开枝散叶,这样本朝才能更好的发展,但是,为何心会如此地痛呢。
      也罢,提着一壶酒走出大殿,随性走走便来到了御花园——他们小时候经常玩耍的地方。时过境迁,御花园里的花还十年如一日般鲜红,可如今,他却只孤身一人,这份感情,也该终止了,本就是不该有的情分。
      酌酒一杯,你的喜酒,我喝过了。
      躺在御花园的躺椅上,仿佛感受到了那人的温度,酒意上头,沉沉睡去。朦胧之间,徐锦年觉得有人走近自己,可是却睁不开眼,也看不清,那人伸出双手抚摸着自己的脸庞,冰凉的双手,却是熟悉的感觉。随后只感觉双唇一热,脸颊上好似滴落上液体,便再无记忆。
      一觉到天明,天刚蒙蒙亮,徐锦年只觉得还好没人看到自己在御花园醉酒,不然这真是丢脸丢大了,连忙逃窜回府。
      君王大婚,三日不早朝。
      (八)
      此后,徐锦年安心地做他的臣,赵墨也安心地做着他的君,两人像两条平行线般,除了早朝以及一些必要的商讨外,再无私下交集。
      塞北战乱,外部匈奴联盟想要吞并这个在中间的□□,文武百官倍感焦急。
      赵墨也为了塞北战事,几夜未曾合眼,还有没有比派他出征更好的办法?一定有的,一定有的。一遍遍看着地形图,一次次写着方案,都未有结果,而百官的折子这几日也大多都是请求派出护国将军出征。
      赵墨烦透了,有的时候恨不得就丢下这所谓的天下苍生,带着徐锦年找个深山老林躲上一躲,不管什么天下大义,只和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一过平凡的日子,总好过现在要在苍生和他之间做个选择。
      “皇上,护国将军求见。”太监传话进来。
      三十岁的徐锦年意气风发,走向前来很明确地说明来意,并且请求出征。
      大殿上顿时安静连咽口水的声音都能听到,赵墨一手托腮,一手敲打着案台,良久才道,“他们逼你的。”不是问句,而是肯定。
      “是臣自愿的,保家卫国本就是臣的责任。”徐锦年说这话的时候并未抬头,一字一句甚是恭谨。原来,他们之间早就不像从前了,连说话,都要斟酌一番才能出口。
      “阿年,今晚,来书房找我。”赵墨看着眼前的奏折,恨不得全部扔了。
      “皇上,这……”徐锦年本想拒绝,可是话还没说完便被赵墨打断,“再拒绝,我就把上奏要你出征的人全杀了。”赵墨说这话的时候异常冷漠,似乎说到做到,身旁的太监在一侧不敢出声。
      是夜,御书房。
      “不知皇上深夜让臣前来有何事相商?”自从坊间传闻后,徐锦年再也没有私下单独和赵墨见过面,因此有点紧张。
      “阿年,来陪我喝一杯。”赵墨坐在桌前,举着酒杯,一脸笑意地看他。烛光摇曳,书房温度略高,徐锦年一时间想到了那年在北海东边,老师的教诲:“万事万物无愧于心便好。须臾几十年,可莫要后悔。”此去一战凶多吉少,可莫要后悔。
      想到这里,徐锦年放下往日的疏离和拘谨,像儿时念书一般坐在赵墨身旁,喝下了他给自己倒的酒。烈酒入肠,灼热辛辣。
      “这些年你给我带的小玩意我都收着呢,我有好多话想对你说,可是你却离我越来越远。登基、娶妻,没有一件事是我愿意的,唯一愿意的便是给你兵权,而你还再三推辞。”赵墨好像说到了委屈事儿,一时哽咽起来,眼眶沁出泪水,在烛火的照耀下,妖艳异常。徐锦年听着这话觉得心疼,想要伸手安慰他,却又觉得不妥,刚准备把手收回之时,被赵墨一把抓住贴在心口。
      “阿年,我的心里是你。”赵墨皱着眉,泪水夺眶而出。房间的熏香香气缭绕,烈酒入肠使得徐锦年全身燥热,只想起身抱住眼前这个人。但是他尚存一丝理智,不能这样做。赵墨似乎看出了他的隐忍,用行动打破了他最后一丝理智——双唇相贴的瞬间,徐锦年想起是那晚在御花园的感觉,那个梦原来是真的。
      须臾几十年,莫要后悔。
      徐锦年抱起赵墨,借着酒意走向床底。
      几十年的情愫再也压制不住,几番云雨,这人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圣上,只是他这么多年放在心头上的人,日思夜想的人,他得到了。
      天刚微亮,徐锦年便起身了,这一夜他没有睡,只想再多看他几眼。
      轻巧缓慢地穿上衣服,生怕吵醒床上的人,该走了,该去属于他的战场了。
      关门瞬间,赵墨用被子盖住了脸,嚎啕大哭起来。
      (九)
      塞北一战足足打了三年,最后赢了,匈奴退去,再也不敢动恻隐之心,但是一个噩耗也随之而来,护国将军徐锦年战死沙场,用生命守护了国家的边疆。
      (十)
      几个月后,赵墨提着酒,坐在御花园的那颗树下,在这里,他和徐锦年相遇,他看到他练徐家枪,他和他一起读书、作诗,如今他也将他的尸骨埋于此。
      “阿年,你知道的,这一战你有去无回。那一夜我还是没能留住你,总说是春宵苦短日高起,可你还是不恋春宵。”自嘲般笑笑,喝了口酒,春风又起,再无少年。
      从那以后,赵墨精于朝政,一步步将权力握在手中,只是后宫依旧冷清,而他却独爱养男宠,文武百官也不敢多言,因为之前多言的几位下场非常惨烈。这位年少帝王总算是成长成为无人可以动摇的模样了,可他再也没有笑容。
      平日里除了事无巨细管理朝政,便是爱招纳会练枪法的少年,让那些年轻貌美的少年在御花园里舞刀弄枪给他看。
      可再无一人有他当年的风姿。
      (十一)
      又过十年,赵墨薨,未曾留下子嗣。
      路过三途川之时,看到了熟悉的身影,眼泪夺眶而出。
      赵墨:“你还是来接我了。”
      “我负责引渡君王。此生,辛苦你了。”说完黑面判官一抬手,消除了赵墨今生的记忆,看着他倒在自己怀中无比怜惜。
      十日前,阎王殿。
      “阎王,你渡我之时曾说,我生前虽然战功显赫,可也伤及无数生命,因此可予我一愿,相应的留我一憾。”阎王闭着眼点点头。
      “我想将他留在身边。”黑面判官垂头作揖。
      “一憾呢?”阎王抬头问。
      “他再也不再记起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