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第 24 章 ...
-
第24章
天月给吴松拿的东西,一般都是自家夫君不喜欢的那些读书用品,比如味道很重的墨块,毛笔做工也是做工很粗糙的那种,好的东西,他夫君爱的跟什么似的,都是自己保管的。
好在吴松会修笔,他直接拆了两根毛笔,做成了一只,这样用起来也好一些,至于墨块,写文章交给先生肯定不行,味道太冲了,不过日常自己练字用也是不错。
绣花收拾完屋子出来,见天月走了,直接坐了过去。
大姐夫是镇里一家私塾的先生,他们家里最不缺的就是这些读书用品,前世的时候,天月给吴松的大多也都是这些。
“夫君,大姐给你拿了这么多东西啊”?
绣花看着篮子里的宣纸,摸了一下,比书肆老板给的粗糙多了,颜色也黄一些,好的是东西给的很多,足足一大沓子,想来也够吴松用很久了。
“嗯”。
吴松随即开始整理,准备把这些都拿到屋里去。
“夫君,你在家也没事,要不每天空半个时辰出来,教我读书认字”。
绣花突然看着吴松开口说道。
“怎么想到要学这个”。
吴松有些惊讶,开口问道。
绣花随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她:“夫君,我听姑姑说,时下有一些讲究人都喜欢在自己的帕子上绣些小字,这些带着吉祥字的帕子卖的好,价格也高,我如今虽会绣花,但不识字啊,等识字后,在把字绣上去,日后不就赚的多了吗”?
绣花也没瞒着吴松,直接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了。
“读书认字,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会的,我当初开始学的时候,花了一年的时间才把所有字学会,还要时时温书练字呢,还有几天就要过年了,年后我一走,这段时间也教不了你多少,日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吴松直接开口看着妻子说到。
“那算了,大不了我花点银钱去学堂哪里学”。
“先生只收男子的,你怕是连门都进不去”。
吴松倒也不是骗绣花,时下女子想要读书认字,除非亲娘认字,或者就是出身良好,一般人是没那个机会的。
“你要是跟我去镇里,那我每天回来还是能抽时间教你,一天教你两个字,应当是没问题,你在刻苦一点,大半年的时间,你就能认字写字了,你手上活计也好,肯定很快就能绣字了”。
绣花闻言皱了皱眉头,她不想去镇里,但吴松的话也不无道理,学堂肯定不要女子,更何况之前那老秀才还找吴松帮忙代课呢,说自己身体不好,她一个人在家里更不可能学会了。
吴松这一去镇里,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你想啊,你不能一直住娘家吧,万一要是有人说闲话,娘现在没说什么,万一被那个嘴碎的挑拨,冲到你家去,我也不在,到时候还不一定能闹成什么样呢,你跟我去,不但能避免这些麻烦,而且还能读书认字”。
吴松借此劝绣花,他是很想跟妻子一起的,妻子一人在家他也不放心。
吴松一说吴母可能会去绣花娘家,绣花脸色立马变了,在绣花看来,这也不是不可能。
吴母是婆婆,是长辈,她当着外人的面要是跟吴母对上了,那到时候不管是谁的错,倒霉的都是她,没理的也是她,如今她跟吴母婆媳关系也不好,要是吴松不在,届时只会更麻烦,有他在,吴母多少还会顾及一点,就跟上回的事情一样,吴母什么都没搞清楚就想收拾自己。
“夫君,我跟你去”。
绣花思量了半天,点头答应了。
吴松闻言,嘴角微微上扬,早知道他昨晚就这么劝了,本以为还得一段时间,没想到绣花今儿就答应了。
接下来,吴松上午忙着读书,下午帮人写对联,晚间则是开始教绣花认字,绣花也开始慢慢收拾家当了。
她手里或多或少也是有了一些积蓄,去镇里生活个两三个月,该是没问题。
不过她也不想坐吃山空,地她抽空已经去主家哪里退租了,家里的蔬菜啊鸡蛋什么的她都准备带着去镇里,能省一点是一点,等安顿好了,自己在镇里绣帕子,织布纺线家里或多或少也是有些收入的。
大年三十的前一天晚上,夫妇二人躺在床上,吴松说起来房子的事情。
“咋们得早一些去,若是开春后,学子都去了,房东说不定还会坐地起价,咋两避开这个时间,到时候都好商量”。
“具体什么时候去”?
绣花看着吴松,她没出过门,也没那么多的见识。
“大年初六一过就去,先把房子找好,然后搬家”。
绣花闻言点了点头,初六还好,该走的亲戚走完就是,她之前回娘家已经把事情都告诉了娘家人,绣花娘巴不得她一直跟吴松在一起呢,闻言简直乐开了花。
吴母哪里,吴松到倒是没去说,他准备过年那几天去,吴母是肯定不会去的。
大年三十那天,寒风凛冽,村里人都穿着大棉袄,那些外出的人都回来了,孩童在街道上嬉闹,村里人也都很开心。
一年之中,有人难得能闲这么几天。
晚上年夜饭,绣花和吴松下午就去吴大家里了,吴母在哪里哪里是主家,之前是吴大一家子过来吃饭的。
“嫂子,我来帮你”。
绣花也没空着手,她拿了半斤肉,又带了不少菜。
“什么,你要带绣花一起去镇里读书,那得多少银钱啊,不行”。
吴松跟吴大陪着吴母在屋里,吴大是坐在远处的凳子上,一言不发的嗑瓜子,吴松则是去了吴母床边。
吴大家里有炭火,是很暖和的,绣花本想定一些,后来嫌弃太贵了,还是放弃了,多穿两件衣服就好,反正省下来的银钱也是自己的。
吴大闻言也直接看了过去。
“娘,新年一过,在过大半年就是院试了,儿子想把握这次机会,书院了的大通铺住着也不方便,不能好好温书,绣花去了还能照顾我呢,要不你跟着一起”?
吴母也不傻,去了干什么,洗衣做饭,挑水担柴,她哪里肯干。
“娘在村里住惯了,去哪里也不习惯,你媳妇走了,家里地怎么办”?
“绣花一个人哪里能干那么多,肯定是不租了,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儿子读书的事情”。
吴松坚定,吴母说了半天都被他反驳了,自己也不想伺候他,最后只能不说话了。
不过吴母私心里还是觉得是绣花在挑事,吃饭的时候本想着找个由头为难她一下,谁知她刚一开口就被吴松挡了回去。
这下就是腊梅的脸色也变了。
绣花这跟着吴松一走,吴母还不知道要在他们家里住多久呢,想到这里她看来吴大一眼,想着他该有什么表示,谁知吴大一言不发。
就跟没听到一样。
屋内的气氛瞬间将至到了冰点,饭毕,吴松和绣花就走了,回家路上,天空又飘起了雪花,绣花最喜欢下雪天,见状嘴角微微上扬。
初二那天一大早,绣花和吴松带着东西又去了娘家,宝生和风琴已经走了,家里也就他们三个人。
绣花和绣花娘在厨房里忙活着,绣花娘是肉眼可见的开心:“绣花啊,你啊好好的跟着女婿,早日生下孩子,日后娘也就放心了”。
绣花娘一边炒菜,一边看着绣花嘱咐道。
绣花闻言点了点头,孩子肯定是要的,不过现在不行,等吴松有了功名,届时就可以了。
“还有啊,好好照顾女婿”。
“娘,我知道了,你放心吧”。
母女二人在厨房边做饭,边聊天,突然叫门声吸引了二人的注意力。
绣花出来一看见吴松已经去了门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