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9、杯酒12 ...

  •   大齐军队早早到了边境,却龟缩营地不出,这让羌族人起了疑心,便立刻派了前锋部队去试探。
      宁楚林等的就是这一支部队。

      羌族十五万大军集结,在己方人数劣势、地形气候天生劣势的前提下,盲目出击并不是上策,因此他需要羌族人先动起来,找到他们的漏洞,才能有所行动。

      这一支军队的人数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两万人,既能够保证一定的战力,又能在遭遇不测时有反应的空间。而且根据探子来报,领兵的是图昌,这是羌族部落里一位极有威望的青年将军,几年前曾与宁楚林交手。如今先锋部队派出他来,足见羌族人的重视与谨慎。

      派出这支部队来,反而对宁楚林来说好办了。

      图昌属于参狼羌,这一支部落以骁勇善战著称,却也因此让羌族可汗忌惮不已,否则也不会派他来打这个先锋了。

      无论是羌族还是匈奴,或者其他以游牧为生的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部落众多。虽说匈奴的单于、羌族的可汗都是整个民族的首领,但在实际权力上却被各部落首领制约甚多,因此便给了宁楚林攻心的机会。

      宁楚林立刻召来将领,命令道:“不惜一切代价,也得把图昌给我抓住,要活的。尽可能多生擒一些羌族人,没法生擒就杀了,总之让他们能跑回去的越少越好,但也要有。此外,在营里散出风声,图昌这一支人是羌族可汗派出来送死的,不然为什么没有一个可汗直属烧当羌的人。”

      图昌带领的这一支部队可不全是参狼羌的人,还有其他部族,也就是说,在羌族大营,参狼羌一支还保持了一定的实力。而据宁楚林所知,如今参狼羌的首领是和图昌从小一起长大的至交。

      至于其他部族,听到这样的消息,大约也不会好受吧。

      抛去战场上的立场问题,平心而论,宁楚林觉得图昌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对手。从年纪上来讲,图昌比他大近十岁,在战场上是一员老将。一般到了这个年纪与地位的将领是很少在战场上杀在最前方的,大多只坐镇指挥。

      但图昌不一样,他永远是亲自带着手下士兵冲锋陷阵的。

      也是因此,在宁楚林下达了生擒图昌的指令之后,己方很轻松便将图昌合围了。

      图昌经验丰富,什么场面没经历过,一见形势不妙便硬生生撕开了一道口子准备撤退,却被宁楚林堵住了去路。

      源于对图昌的欣赏与熟悉,宁楚林能够一眼在包围圈外看出图昌准备突破的方向,并率先迎上。
      战场之上,为了大局,宁楚林毫不吝啬做个以多胜少的不齿小人,他牵制住图昌的同时,周围士兵一拥而上,生擒了对方。

      也算是老朋友,宁楚林并没有苛待对方,只是把人捆了扔到营帐中,使人严加看守。

      因为图昌与其他羌族俘虏是分开关押的,再加上宁楚林有意散出已经处死图昌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羌族大营中。

      根据探子发回来的消息,参狼羌首领与羌族可汗大吵一架,整个参狼羌现在虽然还在大军营地,却已经被可汗调不出兵了。此外,加上先前有意离间羌族各部族与可汗的假消息,已经有多位部族首领对可汗的命令提出不满,虽然没像参狼羌一族那样撕破脸,却也已生嫌隙。

      这一招离间计的效果远超宁楚林的预料,他看到探子传回的消息时甚至一度怀疑这情报有假,又令他人探查核实。

      这羌族可汗对部落的统治力也太差了。

      宁楚林不禁沉思,这样差的统治力,是如何能够集结十五万大军并且与南蛮合谋的呢?

      思来想去,只有一种可能,他一开始的猜测反了,这场战事是南蛮挑动起来的,羌族则是因为有南蛮吸引大齐兵力,再加上雪灾之困才出兵的。

      这虽然看上去合理了一些,却仍有说不通的地方。羌族可汗如何说服各部族集结大军呢?十五万大军,可以说是倾囊而出,就算有南蛮联合,也不排除失败的风险。按理来说,羌族可汗是说服不了这么多人的。

      其中难道有人穿针引线?

      眼下虽然俘虏了这么多羌族人,但小卒对这种事应当不知情,图昌又不会开口。

      宁楚林敛了神色,将头脑的思虑暂时压下去,与羌族作战的时间还长,他有的是时间查清楚。
      虽然离间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羌族的实力,但这并不能影响羌族本身人人善战,因此这场战争一直打到夏末秋初,羌族人才有落败的意思。

      此时征战匈奴的白御已经凯旋而归,而南蛮则与羌族一样,陷入了酣战。

      根据江平传过来的几封信件,宁楚林可确定了自己的猜测,战争是南蛮早有准备的,说是蛰伏几十年都不为过。看到江平简述战争的险象迭生,宁楚林不禁庆幸,幸好让江恒老将军随行了。

      而正是在宁楚林准备乘胜追击,一举结束与羌族战事的时候,京城传回了消息。

      京城已经有日子没有消息传来,宁楚林顾虑皇帝的忌惮,便没有主动发信去问,直到白御回京之后,用宁楚林暗中留下的人给他发了信。

      曹彬入狱。

      宁楚林本就在战场上受了伤,伤及肺腑还在修养,看到这条消息更是急火攻心,一口血就吐了出来,咳嗽半天。

      守在账外的士兵听到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赶忙冲进来,见地下一滩血便慌了神,急急忙忙去叫军医。

      军医倒是没有小卒那样的惊慌,给宁楚林号了脉:“将军郁结于心,这口血吐出来反倒好些。”

      宁楚林躺在榻上苦笑,确如军医所言。出征在外,他极力控制自己不去想京内的事情,却难免惴惴不安,尤其是近一个月已经没有京中消息传来,他更是忐忑,不知道是京中相安无事,还是已然大变。

      白御的消息传过来,反而让他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皇帝开始动手了。

      白御到底是个武将,对尚书台的事情不甚清楚,加上他回京的时候曹彬已经在狱中,不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能找相熟的官员问到曹彬下狱的罪名。

      一桩桩一件件,尽是曹彬这些年帮宁楚林在暗地里做的事情,这些事情可轻可重,白御传来的这一版便是巧加编排之后,足以处死曹彬的罪状。

      心痛之余,宁楚林又生几分感慨,皇帝确实把他这几年教导的权谋之术用出花了,正是应了王司徒临死前那一句“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皇帝把曹彬下狱的消息瞒了他这么长时间,就说明宁楚林日常与京中联络的方式已经尽然被皇帝阻断,若不是白御机敏,换了渠道发信,他怕是回京之后才能知道了。

      军医给宁楚林写了方子叫人下去熬药,方才吐血的时候动作太大牵连到了前胸的伤口,已经撕裂出血,军医便又给宁楚林止血换药。忙活半天之后,宁楚林重新躺回榻上,跟人交代:“叫殷誉将军来见我。”这是他埋在暗处的心腹,连皇帝都不知道殷誉是他的人。

      殷誉在来的路上便通报的士卒说到宁楚林吐血的事,这时候匆匆找他,殷誉心底便有了猜测。

      殷誉入帐后,宁楚林便叫帐中士卒都退去,并叫他们在十步之外守着,以确保无人监听。

      卒然剧变之下,宁楚林已经不敢完全信任许多人了。

      “将军,是出了什么变故吗?”殷誉坐在榻前,低声问道。

      宁楚林把方才军医来时藏在枕下的信给殷誉看。

      殷誉沉了脸色:“陛下的速度可真快。”

      宁楚林认错:“是我先前想岔了,虽然想到了我离京之后他可能会动手,却没想到对修文这么狠。估计除了修文,我其他在京的人也都被陛下拔出来了。”

      殷誉琢磨着说:“曹大人遭如此对待,将军回京之后也不会好过。”

      宁楚林点点头,表示他已经想过了。

      何止是不好过,能不能保下这条命还未可知。

      在宁楚林原先的预期中,皇帝如果对他心存忌惮要快速收拢权力,一定会动曹彬这些人,但他原想的无非是外放或者夺去官职,从未想过曹彬会这样定了死罪。连曹彬都能被网罗出足以处死的罪名,那曾经总揽大权的他呢?

      “将军要做什么准备?”殷誉想着,既然宁楚林这个时间叫他过来,便是要动用藏得最深的那批人为回京之后提前做好准备。

      “先探听一下修文家人的情况,如果有牵连,不惜一切代价把人保下来。”

      曹彬定了死罪,家人便很有可能受到牵连而流放。曹彬父母年事已高,妻子只是一文弱女子,妾室更是因生产而落了病根,孩子一个长大成人,一个才十岁,这一家子要是流放,能活下来几个都是未知数。这祸事说到底是宁楚林牵连的他,因此无论如何也要保下家人性命。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9章 杯酒12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