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8、第四十八章 ...

  •   第二天,皇上终于上朝,太皇太后则堂而皇之地搞起垂帘听政。众臣皆跪拜了皇上和太皇太后,皇上便唤刑部尚书,问二皇子与赵氏一族该如何定罪。
      刑部尚书早就和太皇太后通气,便说出了太后、二皇子及其妻妾应圈禁,而赵氏只需要流放即可,不伤其命。
      太皇太后听了也欣慰点了点头,皇上也装出惟命是从的样子,将前几日盖好玉玺印的圣旨拿出来,正准备让一旁太监念的时候,大理寺卿窦大人便跪地道“关于赵氏的案子,臣有上奏。”
      皇上看了太皇太后,见太皇太后点头之后便道“说吧。”
      窦大人递了一封书函,太监先是递给了太皇太后,太皇太后看了便道“这——这怎么可能?”
      皇上作出一副询问的语气“皇祖母,到底什么事情。”
      只见太皇太后走上前将奏折掷在地上“窦大人奏折说太后赵氏一党早就密谋造反,在先帝被拘灵山之时就有这打算?”
      窦大人不急不慢道“臣也是近日才得知此事,之前审问赵氏贴身婢女查出一些端倪,又将昔日报信的叫红香的宫女好好捉拿审问,一问才得知,这红香的宫女原本是太后宫里的人,后将其赏赐给丽妃娘娘,这宫女便将丽妃一言一行报至给太后,后先皇在灵山时,那红香的宫女报给了太后,可太后首先想的是将这消息递给当时的赵大人。”说着又呈了一封信。接着又道“当时这封信因禹王禁了宫门加之对赵氏一族看管颇严,所以信没送出去,太后见状便另寻他路让小太监去找当时的冯将军。”
      太皇太后看着书信看字迹的确是赵氏太后所书,书信内容中写着“长兄见吾,皇帝灵山危机,禹王谋逆乃逆天而行,兄长可待皇上薨逝便结群臣之力推到禹王实力,立二皇子上位。赵替周氏指日可待。”
      太皇太后震怒道“荒唐”想不到当初禹王谋反未遂皆是赵氏从中作梗,现在看了书信原来还有改朝换代之心。太皇太后震惊之余又慌忙缓过神来,若此时将赵氏一族认罪歼灭,无法制衡皇帝呀。皇上见太皇太后表情如何不知,便抢先问道“窦大人,这光凭那宫女之言,和这书信,也不能认定赵氏之罪,毕竟这红香曾是太后宫女,这笔记也可能是她故意模仿为之。”
      太皇太后欣慰点了点头表示赞同,这时王大人上前道“启禀太皇太后、皇上,窦大人与微臣在赵府搜出一些东西。”说着又呈一个红绸盖着东西的托盘。
      太皇太后看掀开红绸,只见龙袍圣旨牌位整齐放在一起“这——”群臣看见这些物件也臣哗然。太皇太后拿过里面的圣旨看过之后怒道“大胆——”
      窦大人道“这龙椅龙袍以及做的皇帝牌位皆在赵府祠堂密室之中。”
      太皇太后知道这些证据已经坐实了赵氏罪状,如今想保也保不住。太皇太后看了一眼茫然的皇帝,皇帝小心翼翼得问道“皇祖母,这,这,该如何”
      太皇太后坐回帘后“皇上做主吧。”
      皇上坐上宝座对着刑部尚书道“那刑部尚书,据此应该如何判决?”
      刑部尚书看了看后面的太皇太后思量片刻才道“证据确凿,赵氏一族中主犯赵尚书判凌迟之罪,父、子、孙、兄及其家眷,年满十六者皆处斩。其中赵太后为先皇亲眷,可保留全屍,赐毒药、白绫、匕首,死后不许入皇陵。至于二皇子和公主,因皇室血脉,可留其命,拘禁宫中,至于仆婢亲近知情者死罪。”
      太皇太后听了并没有反对,皇上点头表示附和“既然依法判罪,就按刑部尚书所言吧。众卿家可有其他意见”大家面面相觑,接着齐齐回道“臣等无异议。”
      此时皇上露出一丝若有似无的微笑,而王大人虽脸上平静,却心中暗潮涌动。
      下朝之后,王鸿飞便去了刑部天牢。只见赵大人仍是端坐在狱中,想起父亲之死,陆家惨案,王鸿飞冷笑地看着眼前的阶下囚“赵大人,许久不见,晚生有礼了。”
      赵大人缓缓睁开眼,微笑道“原来是王大人。”
      王鸿飞一个眼神,周围看管的狱卒齐齐退下,他走进道“想不到赵大人此刻还能静心休养,实在是让晚生佩服?”
      赵尚书长吁一口气“说吧,今日朝堂上,我赵氏一族最终如何?”
      王鸿飞并不明言,用高深莫测地语气反问一句“赵大人一向聪慧,不如猜一猜?”
      赵大人冷眼瞧王鸿飞“你大可明说,看王大人亲自造访,想来老夫这条命算是活不了了。”
      王鸿飞大笑起来“赵大人猜的可真准,不一会儿刑部尚书就要过来宣旨。想必一定如赵大人所愿。”
      说完王鸿飞便转身意欲走出牢门,赵大人对着王鸿飞叹气道“王丞相与陆尚书一直是我敬仰之人,他们恪尽职守,尽忠尽责,若不是我为赵氏,或许能与令尊还有陆尚书能成为至交好友。”
      王鸿飞停下脚步听赵大人继续言语“两位大人,高风亮节,清正廉明,赵某人万分佩服两位大人的风姿。若说这周朝中做官为人这一点,两位大人是无人能出其右。只是,造化弄人,恨我身为赵家人,只能与两位仁兄为敌呢。”说完赵尚书长叹一口气。
      王鸿飞对于赵尚书肯定自己父亲这一点也颇为赞同,但是对他的仇恨却半分不减“赵大人若为之前的事后悔,那便当面与我父亲还有陆尚书致歉吧。”
      说完头也不回地出了牢狱。
      这边王大人刚出去,就刑部尚书进来宣旨“赵氏弑君之罪,谋朝篡位之罪属实,当灭九族。赵尚书赐凌迟之刑,其赵府亲眷获斩刑,家中仆婢亲近者同罪,钦此。”
      听完旨意之后,赵大人先是紧闭双眼然后跪地双手接过旨意“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刑部尚书并没有多言,吩咐狱卒好好看紧赵尚书。
      赵尚书紧紧握住圣旨,心里感叹道“想不到赵氏到自己这一脉便断了”感慨万分,想着父亲临死前的叮嘱,赵尚书便重新抖擞起精神来。对着一旁狱卒道“这位官爷,烦请你再请刚才的王大人来狱中一趟。”
      那狱卒知道面前的人是高官,虽说成为阶下囚,但到底还是怕再有东山再起的时候,所以不敢怠慢,便笑着回道“是”
      王鸿飞这时正斗志昂扬地出宫门,听得后面一个太监慌慌张张地叫着“王大人留步,王大人留步。”
      王鸿飞抖擞了一下宽袖道“这位公公可有何事?”
      太监道“狱中赵尚书说有要事要与你说。”
      “我与他言尽于此,何须多言。你告示赵尚书,好好等着上路便是。”
      太监一脸为难的表情“这——赵尚书已经罪状坐实,不如王大人见他命不久矣,可怜可怜他,再见他一面如何?”
      王鸿飞听得说可怜他,命不久,觉得十分舒心畅快,便道“那好吧,我便去看看他耍什么把戏。”
      再次回到狱中只见赵大人拿着圣旨,王鸿飞一脸闲散“不知赵尚书找晚生何事?”
      “王大人好手笔,居然让我赵氏一族陪葬。果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论权谋诡计,你比你父亲强一些。不过,我赵氏一族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诛灭的,若皇上不怕背负不孝违背祖训之罪,那便赐死我赵氏一脉。”
      王鸿飞细细斟酌着赵尚书的话道“你何出此言?”
      “‘仰赖赵氏一族,并吞列国,君临天下,吾周氏愿与赵氏共分天下,此书作证。’你可知这段话是谁所说?”见王鸿飞疑惑不解,赵尚书便道“这便是周朝开国皇帝,太祖周绍所言。当年赵氏与周氏不过为两个地方郡守,见元朝分崩离析,四处奋战,又有据地封王,鱼肉百姓。周氏与赵氏因志同道合便揭竿而起,当时百姓是一呼百应。经过多少曲折,周氏与赵氏终于安邦定国。就在要推举谁做皇帝之时,因赵氏膝下只剩下一个女儿,其他儿子皆战亡,当时不得不推举周氏做皇帝,周绍登基因赵氏战功赫赫便说了这共分天下之言,又因赵氏子息单薄,便纳赵氏女子为太子妃,待太子登基后,立太子妃的儿子为太子后续继任大统。可想不到太子登基后广纳后宫,虽太子妃成为了皇后,生下儿子,却不立皇后嫡子做太子。赵氏族人因此颇为不满,为了安抚赵氏太子便写下永不诛灭赵氏,并赵氏女子必入后宫之言。可惜呀——”
      “可惜什么?”
      “那周氏是反复小人,待到皇后宾天,也不封皇后嫡子为太子。而此时的天下皆是周氏耳目。说什么共分天下,不过是安抚赵氏之言。你说说,这天下真就该是周氏的吗?”
      王鸿飞不语,以前读过《周朝本纪》但书中并没说到周氏与赵氏纠葛。
      赵尚书接着讲明“后来皇后嫡子只封了一个小小郡王,赵氏族人气不过,便将周氏与赵氏之间的约定告知了皇后嫡子,皇后嫡子本就怨恨皇上不立自己为太子,听了原有之后便越发恨周氏一族,所以从那开始,赵氏覆灭周氏便是赵氏的一生期盼。也是我们赵氏的祖训。”
      赵尚书转头看向王鸿飞道“我祖上挥泪洒血,熬得枯骨只为天下百姓,凭什么就是他周氏做皇帝,说好了共分天下,如今我赵氏女子虽为东宫,但其子从不定为储君,连在朝廷中赵氏也不能进入内阁。若你为赵氏你该如何?”
      王鸿飞被问的说不出话来,半晌才道“以前的过往是真是假我并不知道,我只知道现在就是周朝,你意图谋杀皇帝是真,篡位之罪是真,杀害陆伯伯一家是真,害我父亲也是真。就这些就该定你的罪,你说的共分天下,不得诛灭赵氏只不过是口头之言罢了。”
      赵尚书大笑着将衣襟拉开,从里衣掏出一个绣金龙帛书“这是太祖以及太祖后继任的皇帝所书写。”
      王大人接过帛书,只见帛书是两块帛书拼接而成,前面写了赞颂赵氏战功赫赫丰功伟绩,接着写到要与赵氏平分天下之言,后面写着周绍书。上面还加盖了龙印。接着是继任的皇帝周彦所写,写赵氏与周氏情同手足,赵氏女子皆可入东宫,而赵氏不得被诛灭。这些都与赵尚书所说的一般无二。
      王鸿飞拿着书五味成杂,他恨赵氏,但也可怜赵氏。可惜,恨意却将这小小的可怜立马抹杀。赵尚书看着眼前的年轻人,知道他是一个以牙还牙、睚眦必报之人。“这份帛书王大人想拿去便拿去吧。我赵氏本不该存在与世。”
      王鸿飞拿着帛书临走前看了看哈哈大笑的赵尚书,便转身离去。
      回到自己府中,王鸿飞拿着那份沉重的帛书,十分纠结。若这份帛书给了皇上,赵氏便有生存的机会,可是他不愿看见。这帛书如同滚烫的山芋让王鸿飞不知该如何处理。夜晚他看着烛火,对着下人道“去拢个火盆”
      下人麻利地端来火盆,王鸿飞让人都退下,他拿着这帛书,看了看火盆。预备将帛书扔进盆里,但想着父亲曾说“作为臣子,要为君上思虑。端正君上言行,谏言君上所为。此乃做臣子之责。”
      王鸿飞仔细看着帛书,全部拉开之后发现居然掉落了一封信,打开一看,是陆尚书用血筑书“一念之差,致使陆、王之死,但念广茂无辜,吾愿受凌迟之罪,请对广茂网开一面。”
      王鸿飞长长地叹了口气吩咐人将火盆拿下去,
      第二天,王鸿飞就揣着帛书去见皇上。皇上看过帛书,紧盯着着跪在下面的王鸿飞“你何时得的这东西?”
      “昨日赵尚书所给。”
      “那你为何今日才给朕?”
      王鸿飞不说话,皇上走了下来到“你什么心思朕还不知道,既然如此,朕就当没见过这帛书,你拿回去烧也罢,埋也罢。”
      王鸿飞思虑了一会儿,将赵尚书的血书呈上道“但是臣已知晓此事,不得不呈给皇上。”
      皇上看过血书然后坐上龙椅怒拍前案“大胆,你既然知道这东西会救赵氏,为何执意给朕,趁现在太皇太后并不知晓,将这些物件通通带走。”
      “可是臣不想让皇上背负不孝骂名。况且赵尚书一向深沉狡猾,不可能只留下这帛书保命。”
      皇上听了前半句正要怒骂,听到后面才觉得王鸿飞思虑周全。
      “你这样说也不无道理。”皇上坐回去,想了一会,才道“朕要当面问问这个赵尚书。你好好打点刑部大牢,不可有外人。”
      “遵旨。”
      傍晚黄昏,天上群鸟悲鸣回巢。皇上穿着常服外罩斗篷跟着王鸿飞进了刑部大牢。王鸿飞拿着银两对着狱卒道“这些银子给几位爷的,我有几句话要与赵尚书说,请各位能在外把风。”
      狱卒收了银子乐呵呵去了外面,走之前将赵尚书牢门打开。
      王鸿飞引着皇上进了牢里,皇上脱去罩衣,露出真颜。赵尚书跪拜“罪臣见过皇上”
      “平身吧。”
      赵尚书躬身道“不知皇上亲临此处是为何?”
      “你这是明知故问”说着便让一旁的王鸿飞掏出帛书,皇上指着帛书道“你可知道伪造太祖遗诏该当何罪?”
      赵尚书不卑不亢道“若皇上认为是伪造的那便不会来此处见在下呢。”
      “说吧,除了此帛书还有其他物件可证你所言非虚。”
      赵尚书一副早就料到的表情“皇上既然猜到,便知道在下有所求。”
      “你赵氏罪犯滔天,还敢与朕有所求”
      “罪臣知道赵氏之罪,恳求皇上念在昔日赵氏一族为周朝立下汗马功劳上的情分,饶恕罪臣儿子及妻女之罪。臣愿领死罪。”
      “赵氏罪过岂是你一人便可承担的。朕再问你一句,可还有其他物件。你若说,朕还可以留你全尸。”
      赵尚书道“皇上既然这么在乎,请皇上答应罪臣请求,只要答应,罪臣立马将太祖信物奉上,而且愿立下赵氏永不入帝京为官之誓言。”说完便跪在地上伏在皇帝脚边。
      皇上看了看赵尚书此刻情形便道“好吧,朕答应你。将赵广茂逐出帝京,贬为庶人,你妻女剃发入庵,诵佛念经洗去罪孽,而你与其他人仍是死罪。”
      赵尚书听完感激涕零“谢皇上隆恩。待广茂出帝京,只有东西奉上。”
      “那便如赵尚书所言,否则,你儿子能否平安出帝京就要看造化呢。”皇上穿好斗篷便带着王鸿飞出去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