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7、第 57 章 ...
尽管董宴清的感觉来的莫名其妙,可老李却很认真地说,他会弄清楚的。
和林樾这么个外来户不同,老李从小就出生在临戈,许多临戈本地人他都认识。马亮父母也算和老李认识,尽管对马亮本人不太熟悉,老李倒也能厚着脸皮说声看着他长大。
他被董宴清一提醒,在家咂摸了一晚上没睡着,第二天请了假,跑去马亮常出没的地方转了一圈。
临戈如今不过是个镇,小得可怜,镇上就三家饭店,一家算是纺织厂的食堂对外开放的餐馆,稍微高端些,有几个招牌菜;一家只卖早饭,勉强算个早餐店;还有一家则是本地人开的小饭馆,吃的花样不多、味道也不算好,但好在便宜划算。
这三家店,马亮常光顾。
在这个工人工资也不过几十元一个月的年代和地方,木匠赚的至少是比土里刨食的农民要多的,单身汉一人吃饱全家不愁,加上马亮花钱本就比较大手大脚,所以一开始并没有人发现什么不对劲。
可一旦发现问题,再去看,就比较好找了,在某些方面,这个时代的人要比后世更敏感。
马亮向来有一顿吃一顿,接活手里拿了钱,那就去纺织厂的馆子,弄些下酒菜、咪点小酒,手里没了钱也会三天两头在便宜的那家赊账吃喝,实在连个三瓜两枣的都没了,还得挣扎一下,去买包花生米回家。
可据说他已经好些天没在那家饭店赊账了。
别看就几块钱甚至几毛钱的事儿……老李嗅出不寻常的味道来。
————————————————————————
试验田有什么能被马亮,或者说能被别人瞄上的地方?
多的很,对于有些人来说,甚至是大棚的塑料布都是好东西——但真正有价值的,无外乎滴灌技术和那些种子。
尽管华国孩子们乃至全世界孩子们从小就接受“珍惜水资源”的教育,但不同地区的人感触是不一样的,基建还未完成的时代,大西北真正干旱的地方,洗一次澡都算奢侈。
缺水种粮的,也远不止华国的干旱地区或者以色列之类的中东地区。更何况滴灌技术攻克的也不仅仅是水资源的问题,还有精细化管理,使用更少的水和肥料,在有限的土地上种出更多的、更有经济价值的作物。
所以需要这项技术的,当然也不只华国和以色列。
董宴清心中早就打算技术成熟后,可以以此出口。这玩意儿其实知道原理,研发起来并不算难,至少对她来说不难,存在问题的地方都在研发成本之类的其他方面。以色列现在的技术其实也差不多快成熟,只是成本高昂,难以出口罢了。如今临戈的滴灌技术刚起步,华国是以色列在这个市场上唯一的竞争对手,华国后发展,只有在价格上,或者说在批量生产的效率上高过对手,市场就极其客观。
而降低高精尖成本,让它们变成白菜批发价,不就是华国人擅长的吗?
既然她有这么个想法,也就代表她心里门清儿,滴灌技术在国际上需求不小。
就算较为贫困的地方暂时无法引入,像是南韩、立本之类地方小、耕地面积有限的地方不需要吗?中东一群石油国不需要吗?
总之,因为现在不少华国人面对发达国家时心里会有些不自信甚至是自卑,无法想象华国有什么东西或技术比国外好,所以八十年代,华国人被忽悠得很惨。
先不提什么花下大笔钱全套引进的发达国家技术居然还包含厕所,光是各类种子、各种稀土都被诓骗低价售出甚至白送,不仅是民间,连zf也被忽悠过。
所以一开始真没人往那个方向想……只以为马亮是想偷了技术自己用或者卖给谁。如果是这样,董宴清大概会笑着说一声不必,这两年滴灌技术还在试验期,等到在新疆兵团那边的大规模实验成功,zf肯定会努力降低滴灌带等配件生产成本争取早日让种植大户们用上的——之所以不是每个农民都用上,其实主要还是没那个必要,滴灌技术在规模化种植时的优势才明显。
但老李深谙各种斗争,在发现马亮快半个月没在饭店里赊账,偶尔还会给饭店老板一根香烟后,他断定对方的钱很有问题,甚至有可能是——
“肯定是境外势力!”
老李恨恨地说。
他是经历过战争的人,这话说得笃定,倒让林樾笑了笑。身为军人,他当然爱国,但总归没证据的事情老李没头没脑来一句有些好玩。
和平年代出生长大的人总是有这样更和平的想法。
就好像未来一场疫情突如其来的时候,老一辈第一反应就是某国某国的阴谋,年轻人们觉得好笑。当事实逐渐浮上水面,大家才恍然大悟:在某些事情上,真不能高估部分国家的下限。
不过董宴清本就一直在科研领域工作,在这些事情上总是更敏感些,更何况是农业。
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农作物起源区之一。
尽管说起来都会夸华国地大物博,但其实这片土地并不是最肥沃的地方。和一年三熟、随便扔点种子就能丰收的地方、和地广人稀的地方比,也许只有这样的土地才能养出这样勤劳的人民。
别的地方,也许并不需要多么精耕细作就可以收获足够的粮食。
华国文明起源早,能用有限的、并不算特别肥沃的土地养活了那么多的人,和祖先们的智慧分不开关系。
当然,这片四季分明的土地也是原因。
水稻、荞麦、大豆、白菜、萝卜、桃……等等都起源于此,进入近现代以来,华国野外的原生种一直被瞄着,猕猴桃只是其中一例而已。
因为眼下经济落后,现在的华国对新品种的研发还是倾向产量更高、熟的更快,对于口味是有所舍弃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发达国家看不到这点。比如大米质量最好的东北地区,就有不明事理的农民,拿了钱“帮”他国打探消息。
在这些人看来,自己根本没做啥——可不是,在田地间走一走,看下地里的苗大概多高、结穗多少,成熟时看看能不能摘些穗儿而已,能换来不少钱,何乐不为?这算什么spy啊、maiguo啊?!
但这就是。
现代科技,可以让他们仅仅通过一张照片就推测出油田大概位置,告知土地的大小、苗的样子,就能让他们知道现在你所研发的品种。
所以董宴清并没有觉得老李一口咬定的话是太敏感造成的,相反,她很认真地表示了赞同:“有可能。”
当然,他们不至于什么证据都没有就去抓人,不过非专业spy出身,马亮的跟脚还是比较好打听的。……
他花钱大手大脚,多数用在吃喝玩乐上,但临戈能享受的地方不多,查起来也简单,没过几天,他们甚至翻出了被马亮用出去的那些钱。虽然钱大多是小额的,符合他接活儿赚钱的规律,但仍然有一些问题。
现在可不是后世在线支付普及的时候,一张张纸币和一枚枚硬币,也隐藏着信息。
这些纸币大多比较新,更特别的是,硬币的使用量不小。
这就有些奇怪了。
别看都是华国境内,在现今的使用上是有偏好的:西北,或者说绝大部分地区,硬币使用量都不高。
这当然有天气的问题,比如南方潮湿,北方干燥,潮湿的地方使用纸币比较容易折损,但更多的还是产量问题。
全华国大部分硬币都是由江浙沪地区的造币厂生产的,鉴于运输成本问题,大部分硬币还是周边消化,所以江浙沪会更喜欢用硬币,而其他地区则更多造纸币。
这个小知识点还是后世董宴清长期奔波于大江南北发现的现象,深入了解后才知道为什么。
所以别人只是觉得有些奇怪的时候,她就指出了问题:
“这些钱……多半是外地的造币厂造的。”
她解释了一下造币厂和印钞厂的地区差异问题,给人都震懵了。
由此为切入点,他们很快排查出,马亮确实和一个自称沪商的人接触过。
顺着这条线挖下去,他们居然在年前挖出了一个大案子——那个沪商,实际上是个被收买的立本商业spy,为立本人找一些内地农业相关的信息。
这篇更得我太难受了,对农业了解不多资料啥的都很难找,本身我也不是北方人,现实生活里事情也比较多
我努力找找状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7章 第 57 章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
,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
[我要投霸王票]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