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言者无心 ...

  •   黛玉在花厅中坐下,环顾一圈,却见到几张生面孔。

      其中一个女子,虽做妇人打扮,脸上却未脱稚气,形容娇憨。

      宝钗在她身边,也随她目光看过去,笑道:“那是兰儿媳妇,姓钱,闺名唤作君兰。这几日她生病,没来得及去见你,所以你不认识。”

      又用团扇斜斜指着另一个面容清癯,颧骨较高的女子说道:“那是三弟没过门的媳妇,叫做傅瑶。”

      又有其余十来姬妾,既有宝玉房中的,也有贾环贾兰房中的,另尤氏带来的贾珍房中人,莺莺燕燕,环肥燕瘦,颇是壮观。

      宝钗含笑道:“余下的,也有你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我估摸着,你怕是没耐心去结识,也就不替你介绍了。”

      黛玉看了看一身桃红色衣服的袭人,隔了几个座位,不好出声招呼,只能含笑点头。

      袭人却脸色一变,嘴角微微抖动,扯出一丝极勉强的笑容,赶忙低下头去,说不出是低首为礼,还是刻意避开她目光。

      黛玉看袭人面色青白,眼眶暗沉,透着些憔悴亏损的迹象,心中不免疑惑,以宝玉往日待袭人的情分,就算他与宝钗伉俪情深,也不致于薄待了袭人,何以袭人今日这副凄苦形貌?竟还不如旁边沉静不语的莺儿面色红润。

      “这人若是做了亏心的事,又没得到预期的回报,难免日日夜夜受三尸神熬煮,人不人,鬼不鬼的。”

      说话的是妙玉,她坐在稍远的座位,离众人都有些距离,颇有些自成一国的姿态。黛玉看过去,妙玉朝她微微一笑,竟是大有善意。

      妙玉为人,在还俗嫁人以后,竟比当年修行时更加古怪。

      花姨娘黄姨娘日日登门请安,她只管闭门不纳,哪怕她不过是在庵内高卧,也是两个字干脆回绝:不见。她自己也从未登过怡红院的门,去跟宝钗见礼。

      园子里初时还有人嚼舌根,背后讥笑她狂悖无礼,然而过了一段时间,见宝玉也不理,宝钗也不管,就连王夫人对此,也从无半点说法。

      大家纷纷扰扰说骂一通,顿时觉得既无新意,又无乐趣,十来天之后,竟是再没人有兴趣提这档子事,偶尔提起来,也不过摇头一句“那人自来孤僻不懂人情”了事。

      只有花姨娘黄姨娘二人,因了宝二奶奶那句话,每天不得不爬那段坡,上那座山,扣那扇门,吃那顿味道一成不变的闭门羹。日复一日,几乎快成了大观园一景。

      今日王熙凤庆生,宝钗原打量她不会来这等热闹场所,谁知她竟是一大早便来坐席,挑了个偏僻位置,散发出生人勿近的气息,自吃自饮自听曲,一开口,却是跟黛玉搭话。

      黛玉端了一小杯酒,走到她身边,含笑问道:“我与你也是多年不见,如今虽是身份大有不同,仍以当年旧谊论交,可乎?”

      妙玉一笑,指了指旁边空位,道:“世人避我,如避蛇蝎虫蚁。你可敢就坐?”

      黛玉一挑眉,笑道:“你如今在这里生了根,犹能活得恣意,不管不顾。我不过一客人,在此并无长久利害,坐便坐了,谁还能看我不顺眼,赶我走么?”斜身坐了,笑吟吟地看着她。

      妙玉有些欢喜,看着她道:“不料你今次归来,不仅身体大好,便连心性,也比当年通透果决多了。”

      黛玉笑道:“你须也知道,这几年里我呆的是什么地方。军营之中,却是难得顾及诸多弯弯绕绕的。我只好也入乡随俗,做个粗人罢了。只不知是否仍如当年不识雪水一样,再招你鄙夷?”

      “当年是我矫揉作态,望你不要见怪。”

      黛玉没料到这古怪更甚往日的妙玉会主动开口道歉,竟是呆了呆,方点头笑道:“你赞我通透果决,我却也佩服你如今更为磊落随性,境界修为,竟比当年更高了一筹。”

      妙玉笑了,道:“你我二人这般互拍马屁,若让宝二奶奶听了,岂不是连大牙都要酸掉?”

      斜对面一桌上,钱君兰与惜春窃窃私语:“小姑姑,我听说这妙婶子是园中最难相处的人,怎么林家表姨竟与她相好?林家表姨不是方才还与宝二婶婶说笑么?怎么转头又去了妙婶子那儿?”

      宝二婶婶与妙婶子之间的关系,那是相当十分地微妙。她人虽小,却也知道贵妾的厉害,那是能直接扶正的主。

      她家族叔几年前也闹过好大一出戏,便是纳的贵妾找人在正妻药里下了砒霜,正妻一命呜呼不出半年,后脚族叔就把贵妾扶正。

      幸而正妻娘家也是有势力的,花了大价钱请托了官府,硬是从千里之外赶过去,开棺验尸,眼见得尸体骨殖黑透,才算找到机会,将此事抖露出来。

      自此之后,她娘便告诫她,寻常妻妾之间,还有平衡拿捏的余地。若是家里出了贵妾,那就只好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了。

      自然,这些话都是母女之间的私房话,断不敢让老爷知道。

      惜春皱眉:“我哪儿知道别人的瓜葛?”遥遥看了眼妙玉,心中满是不屑愤恨。

      她一心出家,因着这公侯女的身份,不能遂愿,几乎快成一块心病。妙玉有此大好机缘,居然不知珍惜,反过头来嫁人。

      嫁人也就罢了,居然还是官家小姐与人做妾,简直明珠暗投,愚不可及。

      她每每想起来,简直要气得五内俱焚,非得好好念几卷经,才能平息心中嗔念。

      席间李纨过来,笑问宝钗:“老太太打发我来问一声,怎么今儿又不见宝玉?难道北王府上今日又没了个爱妾,需得他亲去致吊慰问?”

      说得在座几个知情人都忍不住笑起来。平儿笑道:“老太太虽上了年纪,近些年对往事倒越发记得清楚。发丝那样细的小事,都能掰着手指头说个一清二楚。”

      黛玉原本也笑着,此时慢慢沉下笑意,手指轻颤,心尖微凉。

      田庄上的乡野老妪说过,老还童,只记过往,便如那牛车倒行,新的车辙被土盖了,一路沿旧辙印退回去,退到头里,这一辈子也就到头了。

      宝钗早已立起身来,此时笑回道:“老祖宗倒是好记性,今儿倒不是为这个。我恍惚听说是接迎丫头的人回来,说是没接到人,不知什么缘故,宝玉特地去问清楚。待会儿宝玉回来,必让他去老祖宗和二嫂子面前自领罚酒。”

      李纨笑着去了,经过钱君兰身边时,停下脚步,叮嘱道:“你年纪还小,又还没生育,席上寒凉燥热的东西,不要多吃。酒这样东西,更万万不能沾染,小心仔细着,将养好身体。”

      又对惜春道:“劳烦四妹妹帮忙照看一二,我这儿媳,什么都好,就是年轻不知事,事事都需得人多长个眼睛看着,倘是一时没看见,生出多少事来。前几日病倒,可不就因为贪凉多吃了冰镇酥酪。”

      惜春没奈何,只得应了。钱君兰早站了起来,低垂着头,手指下意识绞着帕子,含羞带愧说道:“母亲说的话,媳妇都记住了。”

      她前些日,确实多吃了冰镇酥酪,不过起因却是李纨拘着她,这样寒凉不能吃,那样辛辣不能吃,又燥热不能吃,不宜消化不能吃,不合节气不能吃,种种讲究与规矩,不胜枚举。

      她原是在家里娇惯着长大的,素日牙口又好,偏好个香脆甜蜜之物,似这般每日里清淡饮食,腥多荤少,便每每有吃不饱肚子的时候,她又不好意思跟人说,更不敢跟惟母命是从的丈夫抱怨——且有什么可抱怨的,这全是婆婆一番拳拳爱护之意,只好自己忍着。

      故而那日里见着酥酪,实在忍不住,多吃了两碗,便就成了婆母的笑柄,三天两头拎出来说一回,笑一回,埋怨一回,弄得她人前人后,十分不好意思。

      黛玉听提起迎春,侧身去问宝钗,“那日二哥哥与莲二嫂子定下来的事,你可给办好了?”

      傅瑶见黛玉走开,宝钗身边位置空出来,捏了个酒杯过来,笑着在宝钗身边坐下,正待说话,见宝钗与黛玉交谈,只好暂时止住。

      宝钗这时也坐了下来,朝傅瑶笑笑,仍是先回答黛玉,一开口,却是一番嗔骂:“好你个颦儿,一开口就恁地大剌剌口气。知道的,是你跟我打听消息。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奉了圣旨,做了监工,特地来宣我殿前回话呢。”

      傅瑶与宝钗见过数面,印象中这位准嫂子是个笑面菩萨一样的人儿,言语不多,却大方沉稳。如今见她与黛玉取笑,言辞辛辣,不由得一惊。却见黛玉笑意嫣然,并无任何不安,方知这竟是两人相处日常,倒是意外至极。

      宝钗又道:“你急什么?那日自老祖宗发了话,隔不了两日,太太就进宫递了话。太后已经下了懿旨,我这边自然鼎力尽心,早已备好人手,将来旺两口子并多官儿两口子一并送去孙府了。”

      摇头笑道:“那日太太说宝玉是无事忙,当真一阵见血。自今上登基以来,孙姑爷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遣散府中歌姬。我听说大老爷一高兴,替他谋了个管库部的肥缺,如今也是个有体面有实事的兵部堂官了。迎丫头也总算是有了个做主母的样子,如今又有了身孕,正是苦尽甘来的好时候。偏生宝玉多事,杞人忧天,可不是无事忙么?”

      黛玉却不肯与她一起,就此事针砭宝玉,只抿嘴笑了笑,便算揭过。

      宝钗心知此事上头,黛玉实与宝玉一个心思,也就一笑住口。转头与傅瑶寒暄:“傅姑娘这次打江南过来,一路可还顺利?”

      傅瑶之父原是贾政在工部时的下属,当年议婚时贾妃尚未生子,更没想到会有日后母凭子贵,一飞冲天的时候,因此定下的这头亲事较之贾兰,便差了极大一头。

      贾环心怀忿恨,在赵姨娘面前抱怨过几次,赵姨娘无法,又去跟贾政吹枕边风,想着能不能退了这头亲,另寻高门女。

      贾政大怒,劈头盖脸喝骂半日,也不歇宿了,拔脚就走,次日把贾环拎到面前,好一顿君子重义,小人慕利的教训,只把贾环训了个灰头土脸,唯唯称是方罢。

      傅瑶尚未过门,家里却早已摸清贾府的底细,知道如今是这位端庄丰容的宝二奶奶当家,故而寻了她说话。

      此时见宝钗动问,弯起嘴角笑道:“早听说路上不太平,故而父亲找人借了一百兵丁,一路护送,那些毛头小贼,山匪流寇,见我们人多势雄,不敢轻易骚扰,倒还顺风顺水。倒是走到镇江府时,遇到一桩怪事,耽搁了一两天。”

      “哦,什么怪事?”宝钗轻摇团扇,十分配合地笑问。

      傅瑶颇觉得这位宝二奶奶知情识趣,一点也不端架子,顿生亲近之意,笑道:“镇江府的知府发了兵,过江去捉拿苏州府的不法之徒,你说可怪不?据说是一处作奸犯科的寺庙,也不知具体干系何事,总之那两日江面上全是镇江府来往押运人犯的船只,为着怕走脱人犯,民间片板不得下水,故此在江边耽搁了两日。”

      宝钗笑道:“果是怪事,这些出家人究竟干犯何等律条?为何竟是镇江府的官去管苏州府的事?”

      “所以说是桩怪事呢。”傅瑶脸色几不可见地红了一红。

      具体干犯何事,她倒是也听家下人等在她娘面前回过,虽是语焉不详,但她年纪比钱君兰大了几岁,该知道的都知道了,顿时猜了个七八分。

      不过这却不能当着贾府一众女眷面提起,更不能表现得自己好像知道一般。

      不自在地移开目光,笑道:“更怪的是,据说去镇江府首告的,又还是一位常熟城里的公子,名叫陈以俊的。一桩案子,牵连三处州府,所以大家都道是怪事。”

      只听一声“砰”的碎响,从隔桌传过来,宝钗和傅瑶都吓了一跳,转头看过去,见到黛玉正好站起来,挡住了她们的视线,只能听到她招呼小丫头给妙玉换酒杯的声音。

      雪雁听到黛玉召唤,忙推推旁边正津津有味听她讲沧州故事的坠儿,让她赶紧另拣个酒杯送过去,坠儿不情不愿去了,口中还一味央求:“姐姐暂且别忙讲下去,好歹等我回来啊!”

      雪雁笑道:“是了是了,我等着你便是,你快去快回。”感觉有人拍自己肩头,回头一看,竟是莺儿,她朝穿廊那头轻轻偏偏头,转身走了。

      雪雁莫名其妙,连忙跟上去,一边笑着对围着自己的丫头们说道:“今日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下回咱们再讲。”小婵她们还要不依,雪雁忙允诺下次再多讲几个乡野传说,众人这才罢休。

      穿廊那边便是凤姐儿院子,因着凤姐儿和平儿都在这边,那边早已没有人,穿廊里也空荡荡,并无人行。雪雁一腔好奇,跟着莺儿走到穿廊尽头,见她停下来,笑问道:“莺儿姐姐可是有话要跟我说?”

      莺儿看了她半晌,看得雪雁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好干笑道:“姐姐若是没话说,那我回去了,我怕姑娘找我呢。”

      “你们姑娘,”莺儿忽然问道,“你们林姑娘,也让姑爷收了紫鹃做屋里人?”

      宝钗这两日在她与袭人面前,闲闲地提起,说的原话是:“紫鹃已经有了林姑爷的孩子,你们两个,也很该争口气,不落人后才好。你们素来知道,我不是那等不容人的妒妇,无论你们谁有了,都是为家里开枝散叶,别说是老爷太太,便是我,也只有喜欢。”

      袭人气苦,背后跟她哭道:“二爷都不往你我房里去,还说什么让我们争气,这算什么话?这是你我不争气么?”一句话憋住了没敢出口:若真冒出个孩子,竟不是争气,而是惊天的丑闻了。

      莺儿当时不吱声,心里却沉沉落了这句话,今日便寻了雪雁来问个仔细。

      雪雁只道她关心紫鹃,她们几个大丫头,素来走得近,倒也说得过去。

      于是笑道:“紫鹃自己愿意的,姑娘替她脱了奴籍,又替她置办了嫁妆,一切都按良人出嫁的规矩来办。说起来,姑娘也是胡闹,她另在庄子里头找了所房子,当是紫鹃姐姐的娘家,姑娘便在这头充当娘家人,替她发送,两个在紫鹃拜别前,还像模像样地抱头哭了个痛快,我当时看了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也不知是哪里不对了,也跟着她们掉眼泪。等姑爷迎了紫鹃走了,姑娘又赶回那头家里,等着紫鹃回去,与她敬了茶,其他下跪什么的一概不用,亲手欢欢喜喜地送了姑爷与紫鹃姐姐进洞房。便连庄子上与姑娘亲善的大娘们,背后都摇头笑姑娘异想天开,竟是从未听说过这般既当娘家人又当婆家人的事。”

      莺儿听得痴了,过了半晌,方才轻声问道:“紫鹃,她……是自愿的?”

      雪雁捂着嘴笑:“这事,你别问我,反正啊,她一见到姑爷,那脸就红得跟猴子屁股似的,藏都藏不住的欢喜。”

      莺儿又道:“怎么你们那位孟姑爷,竟也由得你们姑娘这么胡闹?”

      雪燕笑道:“我们这位孟姑爷啊,是个实心肠的憨人,把我家姑娘看得如同天上仙人一般,跟我姑娘说话啊,连声音都不敢大得一点。我家姑娘说什么,他都觉得有极深的道理。若是他想不明白,那定然是他自己的问题,绝不是我姑娘的问题。”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4章 言者无心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