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林璇玑(黛玉)3 ...

  •   潘时良和木辰搭伴离去不久,林璇玑接待了几个因迷路摸过来的外国游客,卖掉了些吃着没事做的帕子荷包等物品。

      盘点了货物,她回过头看看挂在墙头上的挂钟里的时刻,想了想,别过脸对坐在窗前桌子上做练习题的陈默语说道:“默语,我先去潘伯伯那里一趟。婆婆让我去问问关于余家祠堂的事。”

      她重点提及“余家”两字是因为这镇子上,姓余的留下来的血脉,就只有余婆婆和她们四个丫头了。说到底,这余家镇用来吸引人的,不过是她们余家的私产。不管是余家老宅,还是余家祠堂,俱是余家的私产。

      时代不同了,当初人人嫌弃的破烂家当,如今成了人人争抢的香饽饽。若不是她们余家还有人在,恐怕市里面早就处心积虑地把余家祠堂搬迁到统一规划的祠堂群里去当活招牌了。为了这事,镇子里的人没少跟市里面负责这方面事情的领导吵架。

      新年里,潘伯伯更是拉两大卡车的村民跑去市政府,坐在市长的办公室里,要求讨个说法。弄得电视台,报纸的记者纷纷跑去报道看闹热。让那个代理市长周新宇当场吃了一只不大不小的苍蝇。真是吞也不是,吐也不是,怄得不得了。

      市里面的那群领导最后没法子了,不晓得哪个人突然想起来,潘伯伯的儿子是在水利局里工作的。忙打电话过去,请潘时良过去劝说了老半天,才勉强劝动潘伯伯带着人回余家镇。
      自此,潘伯伯成了市里面那群领导最不愿意去招惹的顽固分子。但不过,他们也挺庆幸。那回只去了潘伯伯一只老螃蟹。倘若连余婆婆也去了。那场面恐是会闹得愈加不可开交。

      余婆婆是谁?旧社会里出了名的风云人物。家里墙头上挂满了和某些重要人士的合影。先别说省里面的,就算是京里的某些头头下来了,见到余婆婆都要客客气气的尊称一声“余女士”。
      要不是市里面的人三天两头寻上门去找她商谈关于祠堂拆迁的事,她也不会爆出自个儿身份,直言点名让某某亲自来跟我谈。只要他说得有道理,她就同意搬祠堂。

      负责游说的人倒是个见眼色的人,见余婆婆说话挺硬气的,回去一调查,不禁暗叫侥幸。想不到看上去普普通通的老太婆的来头竟如此大。他赶紧把这事上报上去,上头的人一看,顿时慌了手脚。原来京里省里有不少人关照过,如若寻到了余婆婆,定要妥善照顾。并通知他们。

      余婆婆的身份暴露了,她们家的日子也来了个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水电方面的人开着专车跑来要帮她们家免费通电,免费装自来水,不等余婆婆答话,代理市长周新宇带着一群领导干部下来慰问老前辈……实在受不了隔三岔五有人来吵扰,余婆婆面孔一板,冷冷说一句:“我老太婆也没多少好日子好活了。求求你们这些贵人。让我过几日清净日子吧。”

      说完。余婆婆反转身回余家老宅,睬也不睬那些个权大势大的领导,把门当众一关。也是从那回起,余家的老宅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哦。璇玑姐姐,你等会还回来吗?”陈默语抬起头来,下意识地旋转手中的圆珠笔。

      林璇玑垂眸估量了下等会要做的事,抬脸笑着说道:“大概回不来了。你过一会儿就把店门关了回家去复习吧。对了,你要带什么东西吗?我正好要去超市里。”

      说着,她整理柜台上的东西,数了数抽屉今天的营业款,和账册上的对了对,剩下点零钱依然放到抽屉里去锁好,大票全都放进自个儿包里,等一会去镇子上的银行柜台机上现存。

      陈默语歪过头,看看窗外明媚的阳光,喃喃自语道:“想吃然姐姐拿手的糟鹅掌鸭信了。”

      “那玩意现在吃不大好。要到冬日里吃,味道才好。”林璇玑一怔,随即笑道:“我给你弄到卤菜吧。卤什么呢?要不给你卤猪脚爪吃。把猪脚爪炖烂点,卤得入味些。婆婆也挺欢喜这道菜的。”

      “好啊。既然弄卤水了,璇玑姐姐不如多卤点吃的。”难得遇到林璇玑肯下厨弄荤菜,陈默语借机狮子大开口。

      林璇玑拎起布包,偏过头笑道:“好的。我去超市里看看有什么好卤好糟的,多买点回来,卤了放在冰箱里,你好每天上班带饭吃。”

      说完,她扫了一眼店里的东西,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见东西都放在原处,转过身,和陈默语说了声,推开玻璃门,踏着门口的石阶,沿着石板路慢悠悠地往镇政府里,寻潘赞善问事情去了。

      一路上,碰到不少熟悉的乡里乡亲,彼此互相问候了几句家常,听说林璇玑要去乡镇府里边寻潘镇长问余家祠堂的事,乡亲们难免关心几句,毕竟余家祠堂的存在,关系到镇子里每一个镇民的切身利益。从很大的程度上来讲,余家镇镇民的收入主要是来自旅游业衍生出来的周边产业。倘使作为金字招牌之一的余家祠堂搬走了。镇民的收入难保不会受到影响。

      不多时,林璇玑来到仿造明清建筑新建出来的镇政府门口,守在门卫上的陈老头看见她,忙笑着从门卫室里走出来,说道:“林丫头,醒过来了,身体好点没?没留下来啥后遗症吧?”

      林璇玑温温柔柔的笑道:“陈伯伯,我没事。范医生已经给我搭过脉,开过药方子了。潘伯伯在办公室里吗?”

      在她与陈老头说话的同时,两辆黑色的轿车先后从她身后开过去,停在里面院子里的停车场上,陈老头瞥了一眼车子后头的车牌号码,不屑一顾的说道:“大概又是市里面的领导干部下来检查了。顺便做做思想工作。”

      紧跟着,他像是想起了什么,忙对若有所思的林璇玑告诫道:“林丫头,等一会你见到那些个市里边的领导不要睬他们。你是余家的人,后台比他们硬气多了。不用怕的。”

      闻言,林璇玑噗嗤一声笑出来道:“陈伯伯,你说什么啊?又不是旧社会,可以随便诬告了抓人。现今是法治社会。领导也是要讲道理的。”

      陈老头性子耿直,最最看不惯年纪轻轻欢喜摆场面的干部,他啐了一口道:“讲道理的话,会一天到晚盯着我们余家镇的祠堂。哼!黄梅天要到了,他们还是去关心关心河道里的事。看看后山那条直湖江里的水,又黑又臭,都怪上游的安阳镇开的啥个化工厂,把污水都排放到里面。害得我们余家镇也跟着一块儿受罪。”

      林璇玑温和的劝说道:“不是说那家化工厂已经关掉了吗?既然关掉了,河水也会变清的。”

      一提到这个,陈老头心里边的火气蹭蹭上窜,瞥了眼打开车门走出来的市里领导,故意提高了嗓门喊道:“清啥?林丫头,我告诉你。为了这事,潘镇长没少去环保局里寻那个陈局长讲道理。那个局长每次一见到潘镇长去,就像是耗子见了猫,躲都来不及。那有啥闲工夫扯这些个。林丫头,我同你说那。现今的领导都是寺院里边的菩萨。木头做的脑袋,泥塑的身子。不经推敲的。”

      见陈老头话越说,情绪越激动,林璇玑赶紧止住话题,微微笑道:“放心吧。潘伯伯会处理好这事的。陈伯伯,不同你多说了。我先进去寻潘伯伯了。”话还未完,她径自越过站在轿车旁边听他们谈话的几个西装笔挺的人,踏上石阶,直奔位于三楼的镇长办公室。

      看着她摇摇离去的背影,一个穿着浅色西装,容色出众的年轻男子,眸光动了动,转过脸问道:“她就是余婆婆收养的四个远亲中的其中一个。”

      此人名唤水嵘,京中人士,是XX市新上任的市长。也算是历史上最最年轻的市长。根据有关人士透露,水嵘的来历不凡,后台颇硬。

      “是的。水市长。”站在他身后头,脸庞稍圆,鼻子架着一副金边眼镜的青年点头回答。他叫韩伟,是市政厅秘书处的秘书,专门安排市长的日常出行事宜。

      “呵呵,我们进去吧。对了。小韩啊,你回去后,同环保局的陈局长通个电话,让他想办法解决掉余家镇山后头直湖江的污染问题。老潘同志可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假使不想人家一趟一趟寻上门去,我们也要干点实事出来,让人家看看的。”水嵘沉默了一下,自我调侃的交待韩伟。

      “好的。水市长。但不过,余家镇和安阳镇的矛盾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陈局长夹在里面,日子也不好过的。”韩伟抬手推了推镜架,说明事情并非同水嵘想得那般简单。里面牵扯颇深。

      水嵘见此,也不强求,收回前头的话,说道:“哦。既是这样。那回去后。你把具体的资料拿过来我看看。再做打算。”

      他踏上青石板铺成的石阶,进入装饰得很古朴的乡镇府大厅。水嵘抬起头,环顾一周,发现里面的布置倒也别具特色,很有仿古的味道在其间。

      “嗯。那些资料都是现成的。我回去后,马上可以整理出来给你的。”韩伟笑着跟上。

      “这就好。我们且上去会会那块难啃的骨头。”水嵘年轻的脸孔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听到他的话,跟在后头的几个人,纷纷笑出声来。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