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伴读 ...
-
吴轩第一次见到明惠公主赵南絮,也是在一个冬天。
那年,吴轩七岁。
就在那年春天,西南部落爆发叛乱,叛军势如破竹,短短半个月内攻占二州,聚齐数万之众,郡守弃城逃走,皇帝急忙从西北调集大批兵力前往征讨。虎视眈眈的夏国趁机大举寇边,前线守军溃败,吴轩的父亲奉诏率军驰援,不幸迎上夏军主力,因寡不敌众,被切断退路,围困于巨佛沟。
吴父拒不投降,率领部下鏖战数日后,身中数箭,以身殉国。
噩耗传回国京师时,吴家各房正汇聚一堂,为在家养伤的老国公贺寿,家中一派其乐融融,太监忽然登门,吴家人还以为是皇帝的赏赐到了。
太监满脸沉痛,告知老国公吴父的死讯。
老国公面皮颤了颤,放下酒杯,一言不发。
祝寿的乐声和恭贺声戛然而止,厅堂里一片压抑的寂静。
不知道过了多久,落地大屏风后面突然传出一阵哭喊声,吴轩的母亲方氏大哭着冲进前堂,拦在太监跟前,口中不停喊着吴父的名字。
其他女眷追了出来,一边哭,一边劝,想把方氏拉回去。
方氏哀痛欲绝,哭着哭着,一把推开太监,头朝门柱撞上去。
“大爷,你留下我们孤儿寡母的,要我们怎么活啊!”
众人吓得失声惊叫,拉的拉,抱的抱,乱成一团,金银镶嵌的花冠珠钗首饰散落一地。
前堂的宾客纷纷起身回避,亲近的族人留下劝慰老国公,管家领着下人把刚搭好的彩楼戏台撤下去,各处挂起白幡,府中闹得马仰人翻,到处都乱糟糟的。
哀切的哭声中,老国公站起身,瞥一眼哭闹不休的大儿媳方氏,摇摇头。
“身为吴家长媳宗妇,怎么能寻死觅活,一副村妇作态!到底是女人,经不得大事……”
他转头,目光落到站在身旁的长孙吴轩脸上。
武将大多身材魁梧、肩宽腰圆,因为他们需要身披数十斤重的铠甲武器还能行动自如、斩敌于马下。吴家男人高大健硕,只有吴轩是个异类,完全没继承父亲的体格,生得又矮又瘦,弱不禁风,身量远不如敦实的堂弟,而且还经常生病,一直不得老国公喜爱。
老国公看着瘦弱的吴轩,心头浮起深深的忧虑。
没有强健的体魄,又年少失祜,长大了很有可能怯懦胆小,以后怎么指望这个孙子继承吴家军,带兵迎敌作战?
吴轩听得出老国公对方氏的不满之意,强忍悲伤,抬手抹去眼角的泪水,默默挺直瘦弱的背。
他才七岁,刚刚得知父亲的噩耗,还来不及伤心,就从老国公的眼神中感觉到祖父的失望。
吴轩天生身子弱,还是被父母逼着习武,每天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院子里蹲马步,一年到头,不论严寒酷暑,他都必须早早起床练功,就连大年初一那天也不例外。
因为他体弱,吴父和方氏都对他极为严格。堂弟们蹲半个时辰,他得蹲一个时辰,堂弟们一天背一句吴家枪口诀,他得一天之内背会所有口诀。
方氏每天早上监督吴轩练功,晚上临睡前仔细检查他的功课,稍有不满意就拿板子打他掌心,或是抱着他哭诉自己的艰难。
在这样的压力下长大,吴轩身上有种远超同龄人的懂事和镇静。
祖父并不止他一个孙子。
而且,祖父更喜欢堂弟。
方氏如此作态,未尝不是想先发制人,博取他人同情。
吴轩明白,自己没有软弱的资格,他必须像个大人,才能代替父亲撑起大房的家业。
府中几个小公子都在前堂,准备给祖父贺寿,突然发生变故,大人顾不上他们,堂兄弟几个不知所措,年纪最小的九郎吓得哇哇大哭起来,管事忙叫来婆子,要她们把公子们带去后院。
婆子走到吴轩身边,拉他的手,他摇头,走到方氏面前,挽住母亲,眼神示意婆子上前帮忙,搀扶方氏回房,请来为老国公祝寿的舅妈陪伴劝慰方氏。
舅妈看吴轩懂事,又怜又爱,含泪劝方氏:“四姐你看,你还有轩哥呢!”
“四姐,就是为了轩哥,你也千万要保重自己啊!”
方氏躺在床上,泪流满面,扫一眼瘦巴巴的吴轩,神情麻木。
她呆呆地望着帐顶,突然一个挺身,抓起床头的瓷枕,用力朝吴轩扔过去。
一屋子的女眷丫鬟婆子都呆住了。
砰的一声,瓷枕重重地砸在吴轩身上,他被砸得往后退了两步,接着一声脆响,瓷枕掉落,摔得四分五裂。
婆子们回过神,慌忙冲过来拉开吴轩,清理地上的碎片。
方氏被按回枕上。
她闭上眼睛,不肯再看吴轩一眼。
舅妈拉走吴轩,“轩哥,你娘这是太伤心了……来,让舅妈看看,疼不疼?”
吴轩摇摇头,“舅妈,我不疼。”
他习惯了。
吴轩退出母亲的院子,换上孝服,然后,独自一人回到前堂。
他没有爹爹了。
再没人为他遮风挡雨。
“祖父,孙儿想随叔父去庆州,送爹爹的灵柩回乡,让爹爹可以早日落叶归根,入土为安。”
吴轩一身缟素,朝老国公跪下。
众人正在商议治丧的事,前堂乱嗡嗡的,吴轩的话音落下,所有人停止争吵,诧异地看向他。
老国公也一脸惊讶,怔了片刻,看着瘦小的吴轩,神色缓和,目露欣慰:“好,这才是我们吴家的儿郎!”
夜里,照顾吴轩的婆子脱下他的里衣,不禁发出一声惊叫。
吴轩右肩上一大片青紫瘀痕,胳膊都肿了。
婆子心疼他,边擦眼泪边抱怨:“怎么伤成这样了?娘子再伤心,也不该拿你撒气,自己的孩子,娘子怎么忍心……”
吴轩眼皮低垂,看着自己脚上的麻鞋,“拿药酒来,揉揉就好了。”
第二天,七岁的吴轩随叔父赶往庆州,为吴父收殓尸首,扶棺回乡。
等他回到京师时,已经是秋天了。
他才七岁,父亲的丧事都是叔父料理的,无需他一个孩子做什么,但是他小小年纪亲自去庆州迎亡父的灵柩,千里扶棺,已经让世人大为惊叹。
吴轩用这种方式,稳固了自己国公府长孙的地位。
老国公为吴轩请了一位新的拳脚师父。
他的生活和往常一样,早起练基本功,学习熟悉口诀,下午练骑射,跟随家中老师学习兵法阵法。夜里,方氏检查他白天的功课,看着他吃下一碗强身壮体的补汤。
吴轩太瘦小了,方氏四处打听补身的药膳方,让婆子按着做了,逼吴轩吃下去。吴轩胃口不大,可是每顿都必须吃下一大碗牛羊肉,还要喝各种膳汤。
这晚,吴轩实在吃不下了,刚放下筷子,方氏把碗推到他面前,“这些都是贵重的补品,娘求了好久才求到的神仙方子,你不能剩下,全都得喝完,就是吐出来也得重新咽回去。你得长壮实点,这么瘦,怎么比得过你的堂弟?”
吴轩只得捧起碗把汤喝完。
他胀得难受,回到自己房里,走了几圈才躺下,还是觉得不舒服,翻来覆去睡不着,半夜时出了一身的冷汗,趴在床头,吐得昏天暗地,肠胃里的东西都吐尽了,吐到最后,他觉得自己好像把胃都吐掉了。
翌日,窗前灰蒙蒙的,吴轩听见院墙外传来的报晓的梆子声,爬起身,去院子蹲马步。
他和堂弟不一样,他要比他们更刻苦、更用功,他不能偷懒。
婆子端着热茶进来,看到树下的吴轩,呆了一下,红了眼圈,背过身去擦眼泪。
吴轩练了会儿基本功,院门外忽然扬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吴轩的叔父匆匆走进院子,拉起吴轩就走。
“轩哥,快,随中贵人进宫谢恩。”
叔侄俩到了前堂,老国公正和一个中年太监说话。
太监生得白白胖胖,一脸和气,留下诏书,带吴轩进宫。
路上,叔父告诉吴轩不必害怕,进宫以后内侍会教他怎么行礼,他跟着做就行了。
原来,春天那场大战,多亏吴父这一路人马牵制了夏军的兵力,打碎了夏国发动奇袭的全盘计划。夏国一位皇子在巨佛沟受了重伤,气急攻心,很快不治身亡,而宣和朝在六月平定了西南的叛乱,大军直接转头北上迎敌,夏国见讨不着便宜,派出使者,两国在巨佛沟和谈,夏国退兵。
和谈结束,宣和帝论功行赏,想起战死的吴父,追封吴父为忠烈大将军,赏赐良田财宝。正好东宫在为太子挑选伴读,宣和帝听说吴父只有吴轩这么一个儿子,大笔一挥,写下了吴轩的名字。
吴轩被带到延福宫叠琼阁,阶下站了几个十二三岁的小公子,都是前来谢恩的。
每年从宣和朝索要大笔岁币的夏国主动和谈,朝野内外都认为这是打了一场大胜仗,宣和帝人逢喜事,龙颜大悦,起了兴致,正在阁中挥毫泼墨。
等宣和帝停笔,左右内侍立刻争相对着画一通赞叹,太监领着吴轩和其他小公子一起入内,带着他们上前行礼。
轮到吴轩时,宣和帝惊讶地看他几眼,叹口气,对左右道:“原来吴鹏的儿子这么小,小小年纪就没了父亲,朕瞧着不禁心酸呐。”
左右都拱手道:“官家仁爱怜悯,社稷之福,百姓之福。”
宣和帝招手要吴轩上前,指指阁中宝架上陈列的珍奇,摆出一副慈爱模样,“喜欢什么,挑一个,朕赏给你。”
吴轩恭敬地行礼,道:“陛下,父亲在世时,常常叮嘱小子,吴家世代深受皇恩,吴家儿郎当报效皇恩,为国尽忠。死于边野,马革裹尸,死得其所,夫复何恨。小子不敢领赏。”
宣和帝面露笑容,他知道吴轩这些话一定是长辈或者太监教的,但是吴轩能够口齿清晰、不慌不乱地把这些话复述出来,也很难得了,“吴家果然满门忠良。好孩子,你日后陪伴太子读书骑射,将来定能和你父亲一样为朕领兵御敌。”
方氏惊喜万分,吴轩得到宣和帝的赞赏,在吴家的地位无疑更稳固了。
宣和帝嘱咐老国公好好教养吴轩,老国公对吴轩更加重视起来,决定亲自教授吴轩兵法。
在这之前,老国公认为吴轩太过瘦弱,虽然给他请了老师,但是始终没有表现出要栽培他的意思,却把吴轩的堂弟带在身边亲自教养,方氏一直耿耿于怀。
自此,吴轩每天不等天亮就早起,在家练习基本功,然后进宫陪伴太子读书骑射,下午回到家中,练习枪法,和堂弟们一起跟随祖父学习吴家的家传兵法。
太子有很多伴读,这些小公子都是高门子弟,年纪不大,但是没一个真蠢的,都在绞尽脑汁讨好太子,唯有吴轩从来不往太子跟前凑。他性子安静,每天不是练功就是读兵书,太子嫌他年纪小又无趣,也很少和他说话。
天气渐渐冷下来,太子养尊处优,又是少年心性,加之身边一群讨好他的高门公子帮忙出主意、打掩护,经常找借口偷懒逃课。
当朝宣和帝浪荡轻佻,当皇子时整天不务正业,迷恋声色犬马,即位后也不改好逸恶劳的脾性,只要丞相能够保证源源不断的国库收入,让他可以尽情享受,他乐得将政务交给丞相打理。皇帝老子轻佻,如今太子有样学样,东宫官员不敢多管。
伴读们为争夺太子的喜爱,变着法搜罗民间新鲜玩意哄太子高兴,今天蔡家公子给太子带几本香艳话本,明天高家公子把自己重金买来的美人图献给太子,后天朱家公子偷偷引着太子去瓦舍看卖艺杂耍,九皇子、十皇子、十一皇子也常跟着他们一起玩耍。
入冬后,下了几场雪,天气越来越冷,滴水成冰。
吴轩起了个大早,练功后,入宫去学堂,太子还没起床,先到的伴读习以为常,钻进偏殿暖阁烤火。
其他人坐在火盆旁谈天说地,讨论今天太子会带他们去哪里玩,吴轩径直走进角落,拿出兵书看了起来。
刚看了两页,门帘忽然被人从外面掀开,几个面色焦急的内侍涌进偏殿,到处走动,外面脚步声大作,传来轰轰响声和杂乱人声,四面宫门轰然关闭,太监领着几队禁卫,将所有出口都堵了起来。
众人吓了一跳,抓住一个交情好的内侍:“你们在闹什么呢?出什么事了?”
内侍小声道:“小人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只知道他们要找一个小娘子。”
“哪来的小娘子?”
众人面面相看。
角落里的吴轩合上兵书,右手微微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