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里见过画像的所有人,都觉得画中人和郦君玉相像,只有丽君一个人装作不知,对此没有丝毫表示(丽君在少华书房里见到自己画像,只问说:“是何人的妙手,画写得如此清明?不但丰姿迥出群,更兼态度竟如生。这般倾国倾城貌,竟是天姿下降神”等语)。仔细一想,其实这反而露出破绽了。试想郦君玉如果真是个与画像一点关系没有的男子,蓦地见到一幅和自己容貌极为相似的画像,怎么会没有哪怕一点点惊诧的神色?或许还会反问一声:怎么这画中人的容貌竟会与我十分相似?这是怎么一回事?
这里的画像,并不是丽君离家前烧毁了一半的那幅不太像的水墨仕女图(十五岁生日所作),而是孟士元携走的那幅形神俱像的工笔画(十四岁生日所作),记不太清的铜子可回第一部第六章和第八章细看。虽然中国古代画像,即便是工笔画,人物的外形外貌其实也并不很像,不过本文仍然沿用原著设定,假定画像可以画得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