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痊愈 ...

  •   第一点:
      开始明白“痊愈”不是人生的主要目标。

      有很多朋友会把“痊愈”当做人生的主要目标。会认为”如果我的病没好,我就什么也做不了。“

      比如我以前一个朋友,因为抑郁和社恐,辞工作在家修养很久了。在我们交流的过程中,我把精力集中在他的社交恐惧上,一段时间后他的社恐有了一定改善。

      我告诉他,你现在这个状态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了,只要走出这一步,就会越来越好的。

      可以是他依然每天躺在家里,不出门也不上班。

      我问他社恐已经没那么可怕了,为什么还不愿意好好生活呢。他说自己还没有好,总觉得会突然什么时候再掉回来,总是害怕处理不好生活的的各种问题。

      之后他又开始出现其他问题,多的跟故意考我似的,只要一问他,他就会拿出准备好的问题给我。

      直到有一天,他问了我一个问题。

      “心理患者是不是没有资格喜欢别人呢?”

      了解之下,才知道他喜欢了一个女生,两个人交流的蛮好得到,可是因为抑郁,不敢去追求对方。

      那时候我告诉他,对方拥有为自己负责的权利,你也只要为自己负责就好了,想要靠近,就要积极主动的改变。

      然后他就真的改变了,经常问我要书看,以前憋在家里邋邋遢遢,现在也出门学穿搭,也有出门工作了。

      那时候我突然就明白了,他之前找各种理由推脱,其实都是因为他自己没有真正做好走出来的准备,所以他不愿意放开自己的“抑郁”。

      因为痊愈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很多人好好吃药,好好治疗,已经逐渐好转以后,他们仍然很难踏出第一步。因为他们在等“彻底痊愈”。认为只有我彻底好了,我彻底做足了准备,才能去做那些想做的事情。

      可真正能让人改变的从来都不是“痊愈”,而是他们恢复以后,开始对生活美好部分的主动追求。

      所以痊愈最直观的一点就是:他们不再把痊愈作为生活的主要目标,而是在认真参与生活的过程中,忘掉了所谓的“痊愈”。

      当我们一心想要解决“抑郁”的时候,其实就陷入了一个误区。我们以为“痊愈了生活就会好起来”,事实上恰恰搞反了,是当我们开始好好生活时,病魔才会默默消失掉。

      第二点:他们可以更好的面对自己的“欲/望”了。

      我们都知道,抑郁会让一个人“失去精力”,变得对一切都没有兴趣。

      同时他们也会自我贬低,认为自己“不值得”拥有一切美好的东西。

      在这种状态下,自己内心生出的欲望,都会被强行压制,甚至变成一种强烈的/羞/耻感。

      “我不配。”

      “像我这样的人怎么敢有这样的奢望。”

      “别有那样的想法。”

      ……………

      他们会通过各种形式的内耗,把自己的精力和欲望消耗干净。

      但精力和欲/望其实是一位患者好起来最重要的“能源”。

      举个例子,一个穷孩子很饿,他很想吃人家的鸡腿,于是就去偷吃,结果没偷到还挨了一顿毒打。

      于是他被打怕了,怕到别人再把鸡腿放到他眼前他也不敢吃。因为他觉得自己不配吃鸡腿,因为他觉得自己去吃就还会挨到毒打,所以他就拼命压抑了对鸡腿的渴望,即使饿死也不敢走出这一步。

      这个时候我们要如何改变他呢?

      很多人会觉得“有钱就好了”,就可以改变他的“自卑”和“穷病”。

      但是吃到再多鸡腿,也无法改变他心底的“被动”的。

      真正的改变,是唤起他对“鸡腿”的欲/望。

      你可以让他做一点点事情,当他做成了就给他个馍馍,再做成了给碗粥……最后当他做了足够多的事情,再把鸡腿给他吃。

      这样不断唤醒他的“自我效能感”,用正反馈激活他对生活的主动性,才能真正改变他。

      不同的是,那个“鸡腿”对我们很多人而言,是“亲密关系”“自我实现”等等。

      当我们尝试打开自己的世界,去相信一个人,最终却遭到背叛时,我们就会告诉自己,再也不要这么傻逼的去相信别人了,于是永远被动,压抑自己的“想要”。一旦被人靠近,就会感到讨厌或者想要逃跑。

      当我们鼓起勇气想要去接触世界,却遭到了毁灭性的失败和嘲笑以后,我们就会把自己缩起来,宁可一无所有也不敢再去尝试走出去。

      所以他们需要在最严重的时候好好吃药,停止思考,好好节制和积攒精力。

      之后梳理清楚内心的矛盾,再坦然且积极地面对自己内心的欲望。

      所以那些痊愈的人,往往能够坦然承认自己的欲/望,并且能积极参与生活,去做那些过去不敢做的事情,去靠近那些过去不敢靠近的人。

      第三点:他们看起来更加“完整”。

      我们都非常羡慕一种人,他们的人生一帆风顺,没有任何波折。这种人生看起来很幸福,可是从“人生体验”来看,他们对于人生的体验相对少了一些。

      而患了病的人则相反,他们被迫面对人生的种种苦难和折磨。那些你本不需要考虑的面对的问题,全部叠加在你的身上。

      如果说一帆风顺使人生完美的话。

      那么抑郁就是使人生更加完整。

      对大部分人而言,那些背负着的伤口缺陷,只会被一直隐藏下去。因为他们看上去不是那么重要,甚至那个人自己都不会发现。

      可是对患者而言,他们已经鲜血淋漓,千疮百孔了。它们已经重要到不去解决就会危及生命的程度了。

      所以,你被逼着不得不去面对它们。

      那些身上布满小伤口的人,忍一忍,马马虎虎,凑合凑合,也就走完一生了。

      可是那些被伤到无法前行的人,却只能停下来,做出自己的选择。

      有些人就此放弃。

      有些人停滞不前。

      有些人休息足够以后,治愈自己,继续前行。

      当“修补”自己成为你生命的重中之重时,当你更加深刻的自我剖析,自我拯救之后,你会比那些带着缺陷前行的人,更多可能的得到完整。

      抑郁会让人失去力气,变得迟钝,好像对什么都没兴趣。

      但也正因为这样,他们也必须比普通人活的更加用力。

      正因为体会不到,感受不到,所以才要更加努力。

      他们有的努力参加各种活动,开朗的大笑。有的去各种地方旅行,看不同风景。有的去跳伞蹦极,想唤起对世界的知觉……

      他们喜欢小动物,喜欢各种美食,把自己世界里为数不多的人看的无比的重要。

      因为神经递质失调以及大把精力浪费在内耗上,他们许多时候会被一种虚无感笼罩,感到生命失去真实感

      所以他们只有比普通人更爱热爱生活,才能抵抗住虚无感。

      抑郁是人生的负重旅行,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必修课。

      它是一门包含了哲学、心理学、医学的科目。它逼着你每一天都不得不去面对,不停的学习和训练。

      它让你变成一个“异类“,不得不从另一个角度重新思考人生。

      它大大的冲击了你的三观,让你直面生存和死亡,让你在边缘体验中,以一个个体的角度重新定义这一场人生旅行的意义。

      当你坚持直至找到出口,卸下压力的时候,一切都会变得无比轻松。你会预感到自己已经走过人生的最低谷,后面的路一片坦途,生命生存压力、死亡焦虑、虚无感、意义的追求……每个人生节点上特定的问题,一概没有了。

      “曾经我一直很痛恨它,有许多次,它都差点要了我的命。”

      “但每一次熬过来的时候,就像从噩梦中醒过来似的,仿佛从一个很深很冷的深水中一下子冒出头来。”

      “当我拼命的呼吸,吹着风,重新被阳光照耀时,我感到自己变得比过去更加完整。”

      第四点:他们能做到“真正的跟自己站在一起”。

      每一个患者能做到这一步,真的非常非常难。那意味着他们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边界和自我统一的理性三观。

      比如在他们认为自己需要休息的时候,他们会放下一切束缚,全心全意的让自己以最舒服的方式进行休息。

      他们不会自我苛责,甚至是面对外界的苛责时他们也能不破防的跟自己解释:“那些声称关心我的人并不了解我的真实状态,如果他们真的为我好的话,就会支持我。相反则证明他们并不是真的为我好,我也不必在意他们的话。”

      真正的与自己站在一起,不意味着自私和情绪化,正相反,他们在长期面对生命的虚无面而形成了一套与之和谐相处的三观。

      正是因为我是这世上最理解自己的人,所以我要根据自己的感受,遵从自己的意愿,才能真正将自己照顾好。为了活下去,他们势必会在某些时候让社会视角下的一些东西变得轻如鸿毛。这也是他在战胜了病魔以后获得的”坚强“。

      患者眼中的世界,跟普通人所生活的世界,确实是不同的。而他们逐渐深信并且认定自己眼中的世界,便是真实的,也就是他们“痊愈”的过程。

      从一种无力的“自我”转为一种有力的“自我“。

      我会相信我自己。

      我会认可我自己。

      我会重视我的感受。

      我会珍惜每一个“此时此刻”。

      我会去追求每一份美好。

      ……………

      而这一切,都会让你感觉越来越好。

      你不但会建立自己的边界,同样也会建立生活的堡垒。

      你会去认真经营一份亲密关系,有家庭,有一份热爱的工作,有三两好友和爱好……这些就像一个堡垒一样在病魔来袭时为你提供坚实的防御。

      一个人痊愈的转折点,就是从“站在自己一边”开始。

      这一切看起来很难很遥远,但只要经过转折点以后,就会变得越来越简单。

      我曾帮助过一个小女孩,那时候她患了极其严重的病症,非常非常不想去上学,她爸爸却不断的逼她去。

      我不知道她在学校经历了什么,只是感受到她每一天都非常的痛苦。

      当时的我能做的,仅仅是倾听和给予一些情/感支持。

      但是突然有一天,她告诉我她坚持不下去了,她吃了很多很多药,她说她已经放弃了。

      我吓坏了,不停的打字劝她,而她只是说,要我别管她了,她真的坚持不下去了。

      她非常坚定,我试了很多种办法都毫无效果。

      无奈之下,我打通了人生中第一个110。可是因为没有任何她的信息,所以根本没办法出警。

      我打到了他们市的110电话,他们又问我具体的区,具体的位置,具体的人,姓名电话身份证……而我对此一无所知。

      于是我只能不停的给她打语音电话。她只是给我回复一些语音消息,声音已经断断续续。

      正当我感到绝望的时候,她声音突然软了下来,问我应该怎么办。

      我大喜过望,要来了她的全部信息,再次报了警。

      事后我非常开心,但是马上又开始忐忑起来。

      如果她以后还要继续承受更多痛苦,那我真的是帮了她吗?

      后来,我做了一个“倾听计划”,恰好到了她所在的城市,我们见面了。

      她笑着对我说,那天如果再晚一会,她可能就不在了,感谢我的“救命之恩”。

      然后她牵着她的狗,带我逛他们的公园。带我吃好吃的,带我去做按摩……

      一路上,她总是蹦蹦跳跳的,脸上带着笑容,给我讲她这段时间的改变。

      从那件事之后,她下定决心改变。于是换到了现在的地方,找了份工作。接着就给我讲她的经历,她喜欢和讨厌的人……跟过去相比,她就像换了个人一样。

      我感到一种由内到外的喜悦感,由衷的为她感到高兴。

      第五:

      曾经有这样一个实验,让一个非常内向的男生连续几次参加一个面试,在等待面试时,他们会安排几个女生跟他聊天,并对他说的每句话都表现的很感兴趣。

      一段时间后,男生变得开朗外向,经常跟人侃侃而谈。这时候大家告诉他,这一切只是实验,那些女生并非真的对他感兴趣。

      可知道真相后,他也没有再变回内向了。

      这个世界很大很大,但是我们的生活却很小。我们都像是活在“格子”里的人,并把这小小的格子当成整个世界。

      一个在幼儿园工作的人,自己也会变得天真可爱,并认为世界美好而吵闹。

      一个不断创业和做生意的人,会变得非常精明敏锐。

      一个患病的人,就很容易变得悲伤。

      ……………

      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经历,就组成了我们小小的格子,并让我们将它当成整个世界。

      如果小小的格子里是灰暗的,那么我们就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灰暗的,并对世界充满了深深的绝望。

      但是很可能,如果能把灰暗格子里的人,换到光明格子里一段时间,他们就可能会好起来,就像上面的女孩和内向男一样。

      传销为什么能将人洗脑,因为他们会每天不断的向你的大脑灌输他们的东西,在你身体和意志变得薄弱的时候,那些信息就会趁虚而入,欺骗你的大脑。

      同样的,如果将一个健康的人换到一个充满负能量的格子里后,他们也会被情绪淹没,甚至崩溃。

      想象一下,你每天要被逼着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你每天都被人否认,告诉你不值得。

      你每天都被告知背负许多东西,要努力还债,不能对不起许多人。

      你家里总是有人吵架,打架,东西砸的满地都是。

      ……………

      这样即使是一个健康的人,也会很快变得绝望,认为生活是彻底灰暗的,无可救药的。

      所以,当你身处绝望时,你要意识到,灰暗的只是你暂时身处的“小格子”,而不是整个世界。

      第六:

      人类有个坏习惯,就是喜欢将所有的事情“合理化解释”。

      他们遇到不愿意接受的真相,就会在潜意识中欺骗自己,并相信这就是真相。

      比如,他们因为害怕去争抢,他们就会告诉自己,我品德高尚,谦让他人。或者我清高超然,不屑与世俗同流合污。这会让他们既遵从自己的懦弱,又能坦然接受结果。

      比如,他们被父母忽视和冷落,他们就会告诉自己,父母这样做都是因为我自己不好,是我太差劲,不值得被爱,因为他们内心底仍然希望父母是美好的。

      比如,有些人无故被人伤害时,我们就会下意识的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认为一定是自己身上的某些问题触发了这样的结果。

      我们面对任何事情,总是需要一个“解释”,哪怕是一个错误的解释。

      这感觉,就像是一件破破烂烂的衣服,被我们贴了无数个补丁,却还要告诉自己它真漂亮。

      而我们缝缝补补的,正是我们所处的“格子”。是被无数谎言勉强支撑着的,摇摇欲坠的生活。

      哪怕一路走到黑,走到崩溃,宁可放弃自己,也不愿意面对真相,更不要说跳出来了。

      “合理化解释”赋予了我们一种韧性和强大的适应力,让我们能在无比恶劣糟糕的环境中走的更久更远。

      但也正是它,将我们束缚在痛苦中,努力维持现状,失去了跳出格子的可能。

      第七:

      一个人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做一件事情,结果这件事情失败了,他陷入了强烈的痛苦中。

      接着,他遇到了一个十分喜欢的人,与对方共坠爱河,他又陷入了强烈的快乐中。

      接着,他失恋了,再次陷入强烈的痛苦中。

      可他又找到了更崇高的理想,并投身为之努力,再次获得了内心的喜悦。

      大多时候,人类就是这样随波逐流的生物。都在他们小小的格子里看世界,也在他们小小的格子里无声的大笑或哭泣。

      而只有汹涌强烈的痛苦,才能让一个人真正面对鲜血淋漓的真相,他们才能从旧的格子里走出来,卸下绝望,看到真实世界的更多可能。

      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你身边的几个人,几件事情,几场经历。

      你可以遇见更多的人,你可以有更多的生活方式,更多的事情和经历。

      在绝望的格子外,这世界上有着每个人的“最合适”的位置。

      我以前一直都是一个被“感觉”主导生活的人。

      我非常内向、敏感、主观唯心,认为只有自己的感觉最重要,其他的一切都无所谓,与我无关。

      这就导致了我的生活一直是混沌的,无序的。

      要吃什么?都行。

      接下来去哪里?走到哪算哪。

      以后想做什么?都可以。

      ……………

      第八:

      很久之后我才意识到,所谓的“凭感觉”做选择,其实就是不做选择。

      只要我可以不在乎结果,可以不认真做选择,我就可以不为结果负责。

      年少时喜欢的人走了,我不会挽留,而是默默写了很多诗。

      毕业前在励志黑板上写了“得失随缘,心无增减”,最后随便读了个学校,在那个学校里继续学习。

      喜欢写东西,却从未勤劳认真的写过,总是等灵感从脑子里冒出来,才勉强写两笔。

      平时爱健身,却不好好吃饭,经常熬夜,也没有任何计划。

      ……………

      我从未认真的生活过,我的人生就像一块随风飘荡的塑料袋,一会飘到栏杆上,一会挂在电线杆上。

      我以为自己超然物外,什么都不在乎。

      但事实却是,我是一个胆小鬼。

      我不敢认真的做出选择,不敢去在乎,更不敢承担认真了却仍然什么也得不到的结果。

      第九:

      这世上或许有一些天纵奇才可以跟随感觉走出一条通天路来,但是对于大部分凡夫俗子来说,被感觉主导生活代表的,是对自我的轻视与回避。

      因为轻视自己,所以不愿意尊重自己,认为自己怎样都可以,什么都无所谓。

      因为回避自己,所以才不愿认真对待自己的人生,为自己负责。

      被感觉主导的人,看似只在意自己的感觉。但他们恰恰却是最不在意自己感受的。

      他们甚至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喜欢的颜色、讨厌的食物、热爱的事物等等一概不知。

      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愿意面对自己,所以才用交给“感觉”来自我回避。

      只是,我们都不愿意承认罢了。

      第十:

      你自以为你的感觉是属于你的,跟随你的感觉走就能得到不偏离自己的结果。

      但是感觉却是一个非常靠不住的东西,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年龄,它都会有不同的样子。

      比如你正在经历一段艰难的时光,你就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灰暗的。

      比如你的世界里只有一个人,你就会觉得你的整个生命都离不开她。

      比如你正获得了一次成功,你就会觉得自己意气风发,无所不能。

      ……………

      大多数人的“跟随感觉”,都是一种顺从于人性的随波逐流。

      是刮开了“谢谢”仍然不甘心,仍然要刮开后面的“惠顾”。

      是明知道一个人已经不喜欢自己了,仍然还要贴上去,直到对方生出厌恶为止。

      是一种被他人,被环境,被不固定的事件牵着走的放纵行为。

      选择跟随感觉,就意味着放弃了主动思考和成长的可能。

      感觉会不断强化感觉,合理化解释会让自己承受更多痛苦而不逃脱,这些都会让一个人在自己的“小格子”里,越走越偏,越来越狭/隘。

      毕竟很多感觉主导的人,他们的初衷就是“回避自己与世界”。

      第十一:

      在面临选择时,“感觉主导”的人内心是这样的:

      “我想要。”

      “我不配。”

      我不配?不愿意承认,改成“我不在乎”。

      不在乎,所以回避,不承担。

      交给“感觉”。

      反过来给感觉合理化解释,“我就是这样一个人,这是我的特点。”

      于是下一次面对选择时,你会忽略整个过程,只剩下:“跟着感觉走”和“我不在乎”。

      可怕的是,我们会认为自己是对了,一切是我们主动选择的结果。

      第十二:

      曾经的我健身时,会想:“反正我也不追求练得多大多好,就是练一下感觉舒服而已。”

      于是会随便推几下,拉几下,感觉差不多了就走。会熬夜,会乱吃东西。

      而现在,我会认真的制定健身计划,认真完成。会吃蛋白粉BCAA肌酸等等等,会每天计算饮食摄入,会尽可能早睡……

      当我用这样的态度来面对一件事时,我发现我的感觉反而被我的行为改变了。

      “不好好练都对不起自己吃这么多鸡胸肉。”

      “不好好睡觉都对不起白天累成狗。”

      ……………

      我并没有想成为健身运动员,所以我以为这样做很多余,很做作。但我做的这些事情,却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一种生命力。

      是我有了明确的一个现实目标,并且明确为之而努力的那种真实感。

      是跟随感觉随便玩几下所到达不了的。

      不在乎一件事的结果,本身就是对这件事情的不尊重。

      并且只有在一件事情上走得足够远,你才能体会到它更多的乐趣。

      欲望确实会给人带来痛苦,但比这更痛苦的,是对欲望的压抑。

      第十三:

      如果你喜欢一个人,你不要只是跟随感觉,每天跟对方一起玩,嘻嘻哈哈。这样只会把感情葬送掉。

      你要基于现实,去规划你们的未来,你们在哪里生活工作,你们怎样经营亲密关系,你们要安排多久约一次会,旅一次游……

      如果你有喜欢的事情,那么你不要只是徒有理想,原地踏步。你要首先去解决现实问题,要赚钱,有生活的基础,再去真正付出努力,追求更远大的理想。

      所谓现实主导,并不是说要很“现实”,要只在乎结果。而是强调一种认真积极参与生活的态度。

      正是因为经历过痛苦、贬低、忽视、绝望……才更应该努力追求和创造更多美好的东西。

      年少时只看到了被欲/望奴役的痛苦,后来才懂得,逃避和轻视欲/望,不如升华欲/望。

      如果,你正因为一件事而痛苦,那么你就去追求一个比它更远大的目标吧。

      第十四:

      为了一个不知能否实现的愿望,人有时会豁出一辈子的。笑其愚蠢的人,毕竟只是人生的过客而已。
      --芥川龙之介

      当我们遇到各种问题的时候,都会把它们归咎于童年的缺爱。

      那么所谓的“缺爱”到底缺少了什么。

      对于一个缺爱的人而言,“真正的爱”是一种只存在于想象中的。

      因为缺爱的人不曾见过、体会过“真正的爱”,所以他们无法在现实中确认,那就是他们所追求的东西。

      所以他们往往会乐此不疲的追求“爱的表象”:

      他们可能会需要“无缝连接”式的情侣关系,尽管他们根本不爱那些人。

      他们可能会格外的重视钱,认为钱是安全感的来源。

      他们可能会非常注重外貌,会病态般的频率去整容,认为“只有我变得好看了,才会得到别人的喜欢。”

      他们可能会特别注重成就,会拼命的工作,不眠不休的投入到一场场战斗中去。

      他们可能会在一些多利现实的“精神寄托”中自我封闭,自给自足。

      他们也可能会自甘堕落,沉溺于酒精和其他成瘾性的东西。
      ……………

      对正常人而言,爱是生命中美好的事物,是因为享受所以发生。

      而对缺爱的人而言,爱却是救命的稻草,是不得不永远追逐的东西。

      他们追求的不是“真正的爱”,而是“追逐爱时的感觉”。

      所以任何他们缺失的东西,都可能成为“爱的表象”,让他们乐此不彼的追逐下去。

      而这种错误的追逐只会一次次让他们失望,一次次落空,一次次因为焦虑而再次追逐新的目标。
      而越是求而不得,就越是焦/虑骚动,也越是将“真正的爱”置之高阁。

      我见过许多在缺爱环境下成长的人,他们没有体验过所谓的亲密关系,不知道所谓的“爱”是什么样子,于是他们就会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堆砌在“爱”上,并认为爱情毫无瑕疵,绝对完美的。

      所以即使所谓的爱真正降临时,他们也没有经验去判断和确定就是它了。

      缺爱的人,是不是得不到真正的爱?

      是的,因为人们无法得到他们不相信的东西。

      缺爱带来最致命的问题,就是对爱的怀疑。

      他们越是渴望爱,也就越怀疑爱。他们越将爱“神化”,也就距离爱越遥远。他们越是缺乏爱,他们就越把爱想象成最好最好的东西,不能有任何瑕疵。
      这种“想象中的爱”,会让他们变得挑剔,会去不断的对“爱情”进行考验,并极容易对爱情感到失望。
      认为在爱情中,只要有一个条件达不到,有了任何一点点瑕疵,就不是“真正的爱”了。

      并且缺爱导致的低自尊会再一次强化他们“我不值得被爱”的认知,使得他们更容易在行为上“破罐破摔”,让一段关系走向破裂。

      正如阿德勒所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却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缺爱”就像一个负向BUFF,一直跟随着你,并不断把一些事情和一些关系搞砸。

      对普通人而言,三分也是爱。

      对缺爱的人,要到一万分才开始算。
      所以缺爱的人首先要修正的观念就是:所谓爱情,本就是既浪漫,又庸俗。既伟大,又普通的东西。

      所谓神圣高贵的爱,只不过是平凡普通的人类相互碰撞的产物。

      你们一起去天涯海角是爱,一起去楼下的公园踢毽子也是爱。

      你们甜言蜜语是爱,生气时的争吵也是爱。
      浪漫的玫瑰和亲手煮的面,都同样可口。

      “缺爱的人”,首先要让爱从天上落下来,落到你的现实生活中,当你忘记“追逐爱”时,爱就会自然发生了。

      它就是你们生活的小习惯、就是甚至有点无话可说的闲聊、就是嘻嘻哈哈打打闹闹……
      一万分的爱毕生难忘,三分的爱却延续毕生。

      我想说的第二点是:爱是要以价值为导向的。

      “缺爱的人”往往会追求“没有条件的爱”,认为“真正的爱”就是要纯粹和绝对。

      但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全没有条件的爱。”

      即使父母对子女的爱,也是基于血缘关系的。无论任何的爱,也都是有条件的。

      在任何一份健康的亲密关系中,双方都是能够为对方创造价值的。

      这种价值可以是任何方面的,可以是物质也可以是精神,可以是情感也可以是任何生活技能……
      当两个人能建立无私互惠互爱的关系时,那么“无条件的爱”便成立了。

      所以对缺爱的人而言,不要把爱和价值割裂开。要去欣赏和发扬自己的优点,要成为一个值得被爱的人,这样才能经营出一份“没有条件的爱”。

      最后一点是:你要去练习和适应“爱的感觉”

      “缺爱的人”往往无法自然的表达感情,也难以面对他人想自己表达感情。

      感情的表达对于普通人而言,是一件很自然,很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对于没有经历过亲密关系的人而言,他们对感情的表达会产生一种抗拒和羞,耻感。

      他们对伴侣,甚至对要好的朋友都难以表达好感。甚至连电视里看到表现亲昵的人,都想要逃开。

      但是亲爱的,只要你尝试去说,你会发现一切并没有那么可怕。那些话说出来并不会有什么可怕的事情发生,也不会有人嘲/笑你。
      所以要抓住机会,多去练习和适应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

      “能认识你真好,我真的好开心。”

      “我好喜欢你,特别特别喜欢。”

      “我很想念你,希望早点见到你。”

      “谢谢正在看文章的你,希望你能越来越好,我就会特别开心。”
      ……………

      当你能走出第一步,通过练习克服羞/耻感和不适感,就能逐渐适应“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学会表达和倾听,互惠互利,关心对方的福祉。就能学会如何去爱和被爱。

      我们过去“缺失”的东西确实会不断拖累我们,让我们走了很多弯路。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也有了更多成长的机会和动力。

      当一个冷漠的人终于能打开自我,接受一份亲密关系时,他会觉得过去的一切,都是很美的铺垫。

      我一直都觉得,”接受“是一个非常鸡汤的词。

      比如我们经常能看到的。

      “接受自己。”

      “接受你的苦难,接受糟糕的过去。”

      “接受你的病症。
      ……………

      然而这样的“接受建议”真的有用吗?

      当一个人被悲伤的情绪纠缠,当一个人被无法释怀的痛苦经历所折磨,当一个人被病魔所控制时……让自己接受这一切,真的有用吗?

      这样的接受翻译过来,更像是一种无计可施无可奈何的妥协。

      所以我想说,在学会接受之前,要先学会“放弃”。

      第十五:

      因为人与人之间无法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所以“劝人乐观”便成为一种“惹人厌的善意”,因为它首先就没有做到“尊重事实”。
      就像孩子打针哭闹时,父母在一旁重复的“不痛的”一样。
      明明有痛苦存在,为什么会不痛呢?

      于是你的心里开始疑惑,开始打上一个个结。

      “这篇文章写的真好,所以我一定要强/迫自己接受这一切。”

      “我已经给身边的人添了太多麻烦了,我必须快点好起来,我要接受这一切。”

      “只要我接受这一切,它们就一定会慢慢消失的。”
      ……………

      这样的接受,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

      第十六:

      与其以正确为由,逼迫自己接受不愿接受的东西,不如就告诉自己:“我现在仍然感到痛苦,或许以后我会接受,但不是现在。”

      坦诚的面对自己,尊重现实,永远都是解决问题中最重要的一步。

      我们身上有许多超出现实的痛苦,都源于我们自己将其复杂化。

      比如你强/迫自己接受一件痛苦的往事,从此对它视而不见,那么它就可能会转化成另一种身体上的病魔继续纠缠你。

      比如你因为一个人而痛苦,但是你又爱他需要他,于是你就将这份痛苦压抑下来,最终它就转化为了你的自我攻击。

      ……………
      如果说痛苦源自于我们对一件事情结果的无能为力,那么否认、自我欺骗、逃避等等行为,则无疑将这份痛苦无限拉长。

      最折磨我们的从来都不是这件事本身,而是我们对于这件事的无限想象。
      可怕的不是刀子落下时的痛苦,而是它永远悬在你的头顶。

      所以我说比起“接受”,更重要的是“放弃”,是暂时“接受你的不接受”。

      我就是感到非常难受,痛苦,所以我现在不能接受,就这样。

      第十七:

      如果说结果无法改变的话,那么“不接受”又有什么用呢?

      “不接受”的意义就在于你明确了面对这件事的态度。

      第1:
      我尊重现实,这件事的结果我无法改变,无能为力。

      第2:
      我尊重自己的感受,我很痛苦,无法释怀。

      第3:
      我暂时无法解决这件事,所以选择“放弃”。
      这样你每一次想到它,或者遇到相关的事,就将它重复一遍。

      “放弃”可以说是最差的选项,但比如混乱无序所带来的无限焦虑,比起自我欺骗或者进一步将痛苦复杂化,它便是最好的选项了。

      第十八:

      我曾说过,对我而言,“丧”是最大的正能量。
      因为痛苦已经教会我成为一个“放弃大师”。

      每当我再次陷入痛苦中时,我就会将自己调节为“悲伤模式”。

      “你真是个废物,垃圾。”

      “是的,你说的对。”

      “没有人会喜欢你,没有人会在意你,因为你一无是处。”

      “确实。”

      “你真让我感到羞/耻,我永远都不会接受你。”

      “好的。”
      ……………

      无论脑海里有任何不可控的想法,我都不反驳不反抗,就任由它们淹没我。

      因为我太痛苦了,所以我把自己彻底放弃了。

      所以就这样吧,怎么样都无所谓了,我什么都做不了了。

      所以所谓的放弃其实也是另一种接受,即是接受我的“无能为力”了。

      当我处于人生中最艰难的阶段时,我们要做的不是力挽狂澜,改变一切,而是尽可能以最轻松的姿态挺过去。

      第十九:

      一个人抑郁严重的时候,甚至会觉得呼吸都用尽了全部力气。

      你不可能要求他在这个时期去积极乐观,去主动学习和思考,改变现状。

      他要做的反而是减少思考,按时吃药,节约和积攒精力……之后才能有能力接受乃至改变现状。

      所以别害怕,别一时当个废/人,别怕在痛苦面前姿势太难看。

      真正让人成长和变得强大的,不是他们拥有多少,而在于他们曾经放弃过什么。

      我知道。

      病魔让人很痛苦,它打乱了你的人生,它剥夺了你的精力,让曾经那个优秀自信的你一去不返。

      我知道。

      被人遗弃很痛苦,它让你觉得自己不被这个世界需要,让你变得讨厌自己,感受不到生活存在的意义。

      我知道。

      人生真的很艰难,而无论我们多么理解彼此,那些痛苦和绝望的日子仍然只能你独自面对。

      但没关系的。

      我会告诉你这片黑暗后面的黑暗是什么样子的。

      当一次次的成长点亮整片星空以后,便可真正释然接受了。

      第二十:

      尊重现实、尊重自己的真实感受、承认自己的不接受、以放弃的姿态面对人生暂时的无能为力。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痊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