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8、第六十八章 ...

  •   耿夫人吓坏了,在宫里竟有人胆敢公然行刺,耿夫人两腿一软,倒在地上,颤抖着双手,吓坏了她看李太后岿然不动的模样,心里佩服的很,不愧是天底下最尊贵的女人,近临凶险,毫不慌乱,镇定自若的稳坐殿中。

      不肖片刻,藏在树上放冷箭的侍卫,被揪了出来。
      侍卫见状,咬破牙囊的毒药,几息的功夫,便没了气。活生生的人,死在眼前,耿夫人虽然害过人,但从未见过死人。
      侍卫抽搐了几下,血从耳朵、鼻子、嘴角,甚至眼中都留了出来,七窍流血,耿夫人吓得哆哆嗦嗦的,想哭,都吓得发不出声音。

      很快,殿外来了侍卫,在死者身上搜身,一无所获,什么线索都没有。
      李太后跟前的太监,认出此人,是御前的侍卫。李太后当即命人将这侍卫带下去,用冰保存好,好生看管起来。
      李太后召集了内府官员,将所有皇宗国戚都请了来,当众审问耿夫人。

      三堂会审,耿夫人没能抗过去,全招了,包括当年,从哪里得来的慢性毒药,怎样下入刘承嗣爱吃的果子里,一五一十的都说了。
      不是一种剧毒的毒药,是慢性的,而且分开下到两种吃食里,朝食单吃一种,中不了毒,中间间隔两个时辰,午膳时,下另一种毒,那时朝食吃下的毒药,药效减了些,所以,太医查不出来。可是,经年累月的毒素沉积,中毒渗入五腹六脏,才毁了根基。

      二皇子下毒之辛秘,耿勇遗孀一介妇人,并不知情。
      这等辛秘事,是乾祐帝心爱的耿夫人,在前太子刘承嗣死后,说漏了嘴,提起过往,透漏出来的,耿夫人十分得二皇子喜爱,是二皇子交了心的女子。

      耿勇遗孀发誓,她绝没有泄露这个秘密,不知李府嫡次孙,从哪里听来的小道消息,竟攀扯说她知道当年的真相。
      可巧了,还真从耿勇遗孀嘴里挖出了真相。
      耿勇遗孀从未泄露这个秘密,李太后猜,薛将军的小妾,大概从薛将军那,听过此事。薛将军跟随二皇子多年,从二皇子七岁,开始跟随二皇子,他岂会不知二皇子做过的事。

      薛将军的小妾,阴差阳错,因风流引发的人命官司,误打误撞,攀咬出当年前太子暴病身亡的内情,李太后竟有些感激她。
      李太后感怀,她的儿子,去世多年,总算沉冤得雪,他的死,不是沉疴多年,而是被亲兄弟暗害。

      李嬷嬷那,被晾了半日,才有人问话。
      侍卫们气势汹汹,带着刑具,让她自己招,都做过什么事。李嬷嬷受尽了酷刑,连同贪墨了郭后虞府中银钱做私房钱,都吐露出来。
      尽管李嬷嬷该招的不该招的都招了,酷刑还是一样一样往她身上招呼,李嬷嬷这才知道,什么叫生不如死。
      甚至,连乾祐帝授意李嬷嬷,模仿郭后虞笔迹写下求和信,放入郭后虞书房,构陷功臣勾结逆贼,都招了出来。

      李嬷嬷那个悔啊,公子,老奴错了。
      尽管她背叛了郭后虞,郭后虞也不曾这般虐打她,她老了,却要受尽皮肉之苦,是她活该,好端端的,非要跟着耿勇遗孀进京。
      李嬷晕死过去之前,她看见窗外外头,艳阳高照,羡慕极了,若能在外头晒晒日光,该有多好!
      李嬷嬷满身是伤,耿夫人同样满身是伤,两人难得,生出几许共患难的友情来。

      没人来救李嬷嬷,当然,也没人来救耿勇遗孀,唯一能救她的乾祐帝,恨不得将她灭口。
      耿夫人后悔,若耿勇死时,她一道跟着死了,该多好。她如今想死,却连死都没有力气。

      太常寺卿,是前太子刘承嗣的人,太子病逝,他没有多想,毕竟,太子缠绵病榻已久,早晚会有那一日,并没有想到,二皇子早在孩童时候,就对亲哥哥下了毒手。

      此案审理后,乾祐帝派了人来,希望太常寺卿压下此案。
      太常寺卿衡量一番后,决定将此事公之于世。乾祐帝做为帝王,逼得忠臣反了,作为手足,害死兄长。
      太常寺顶着被乾祐帝问罪,将此案公之于众。

      因李府嫡次孙死在薛府小妾房中牵扯出一桩命案,不成想在朝堂掀起大浪。
      乾祐帝刘承佑,残害兄长,立身不正,构陷功臣,此举有悖忠君之道,朝臣共请,乾祐帝下罪己诏。
      乾祐帝气极,拂袖而去!
      然而,此事,并未因乾祐帝重怒,平息下来,而是越传越厉害。
      不得已,乾祐帝下罪己诏,公布于天下。

      京城乾祐帝下罪己诏的消息,传到郭后虞耳中时,郭后虞已经从云州借道,开始准备攻占了魏州。
      魏州紧邻大周国边界,大周国边缘,防御契丹族的边界,所处位置十分重要。一旦被郭后虞攻破,若郭后虞跟契丹族联手,大周的处境堪忧,内忧外患,防不胜防。

      乾祐帝心焦万分,派人去寻薛将军回京,自从派郭后虞出征后,乾祐帝的疑心越重了,唯恐臣子手握重兵,也反了他。薛将军是他的心腹,不会背叛他。此刻,乾祐帝难得生出后悔的心思,当初耿家娘子的死,他若信任薛将军一些,就好了,薛将军离京,他失去一条臂膀。

      乾祐帝还后悔当初,因局势所迫,放郭后虞一马。
      当初他想一石二鸟,让郭后虞讨伐白守贞,双方两败俱伤,他坐得渔翁得利,当时郭后虞手中,仅有常州刺史府那一万人马,不足为惧。
      不管乾祐帝如何后悔,郭后虞日渐壮大。

      攻占魏州,比起云州要轻松得多,郭后虞攻占魏州,将士们以为,和讨伐白守珍一样,魏州起了逆反之心。
      郭后虞倒是有些庆幸,若底下的将士们,朝他发问,可有命他攻占魏州的圣旨,那样一来,郭后虞还要为此伤神,想办法安抚将士们。
      京城乾祐帝的罪己诏颁发后,好多人知道了内情,郭后虞反而收拢了不少人心。

      因乾祐帝的罪己诏,并没有质疑郭后虞的忠心,只当乾祐帝德行有亏。
      将士们出奇的一致,听从郭后虞的命令。
      顷全力拿下魏州后,郭后虞并不乐观。虽说打胜了,他的军队,伤亡也不小。

      京城这边,乾祐帝的人,找寻薛将军无果,听闻郭后虞拿下魏州,乾祐帝觉得不能再任由郭后虞壮大,必须要除去这个后患。
      既然暂时不能出兵征缴,索性派舅舅李洪密杀郭后虞。
      乾祐帝这个舅舅,想法与乾祐帝不同,很多事情上,并不赞同乾祐帝的做法,比如,乾祐帝一意孤行,杀了杨邠,杀了史弘肇,或者任由耿夫人风头盖过皇后。

      乾祐帝做事远没有一代君王的气度,或者说乾祐帝没有做君王的能力,迟早被人取而代之,若不是乾祐帝铁了心诛杀郭后虞的族人,跟郭后虞结下死仇,郭后虞不会反。
      其实,乾祐帝给点恩惠,就能收揽人心,偏要心生猜忌,或者说,乾祐帝心胸狭隘,见不得旁人功劳大,一点高瞻远瞩的先见之明都没有。

      他虽是乾祐帝的舅舅,但对乾祐帝这个外甥,着实失望。
      皇后一族,并没有得到乾祐帝对妻族的尊重。乾祐帝的举动,放在民间,实打实的宠妾灭妻,乃家族大忌,也是家族走向衰败的先兆。
      李洪心里如何想,乾祐帝不知,他自认,舅舅是他的心腹,将此重要的事情交由舅舅去办,他才放心。

      乾祐帝担心李洪到了郭后虞的地盘,威信不足,诛杀郭后虞的事情受阻,给了李洪一道圣旨,让他见机行事。
      李洪到了魏州,并没有刺杀郭后虞,而是将乾祐帝派他刺杀郭后虞的事,全盘脱出,告诉了郭后虞,让他早做准备。
      郭后虞请了幕僚们,商议对策。他跟乾祐帝之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拿下魏州,还不足以跟京城的军力抗衡。

      尽管郭后虞的实力跟乾祐帝不对等,可他跟乾祐帝之间的大战,开战迫在眉睫。
      从魏州挥师进入京城,途中间隔着崇州刘崇。

      刘崇封地兵强马壮,若要强行通过刘崇地界,郭后虞损兵折将不说,还面临被剿灭的风险,郭后虞还得等上几年,才有实力与刘崇抗衡。

      此时,军师魏仁蒲献策,若能联合宫中李太后,废乾祐帝,迎刘崇之子刘赟为皇帝,可稳住刘崇。郭后虞听取魏仁蒲的意见,派了人求见刘崇,将郭后虞亲笔信递上。
      信上说,郭后虞本无意反叛,奈何乾祐帝欺人太甚,他不得已,只有跟乾祐帝拼死一搏,才有活命机会。

      他欲带着将士们打入京城,逼乾祐帝让位,迎刘赟入宫登基。
      刘崇看了郭后虞的亲笔信,跟幕僚们商议,其中,有幕僚建议采纳,郭后虞并不是刘氏皇族正统,即便逼死乾祐帝,郭后虞也不能登基称帝,名不正言不顺。

      郭后虞日后还有仰仗刘赟,自不敢有异心,迎刘赟入京称帝,是郭后虞保全自身的最好的法子。
      也有人建议,趁机杀了郭后虞,郭后虞谋反之举,昭然若晓,趁他还未壮大,杀了他,以绝后患。
      刘崇思量权衡再三,觉得郭后虞之所以反,是乾祐帝构陷他,还杀了郭家满门,包括郭后虞襁褓中的儿子,结了深仇。
      这郭后虞,并没有自立为王。
      刘崇看这封密信,带着十足的诚意,而且,拥立儿子刘赟为帝,实在让他难以拒绝。
      九五之尊,谁不渴望。
      郭后虞替他斩杀乾祐帝,拥立儿子刘赟称帝,鞍前马后,骂名郭后虞背,不需要刘崇背负叛乱的罪名,他父子二人,说是坐享其成也不为过。

      儿子称帝,刘崇不费一兵一卒,何乐不为。
      刘崇动摇了,却还有些顾及,立即让人快马加鞭送了密信入宫,得了李太后首肯,终于点了头,应了郭后虞带大军杀入盛京。
      刘崇看着从他的封地浩浩荡荡通过的大军,心替儿子高兴,想着儿子即将荣登大宝,他梦寐以求的事情,未成,儿子却不费吹灰之力,得了江山。

      担心郭后虞实力不足,刘崇派了两万人马护送刘赟,跟郭后虞一道,去了京城。
      郭后虞担心他的部下,他麾下的半数将士,大都出自京城。
      都是讨伐白守珍时,乾祐帝派出来的。他担心因讨伐诛杀乾祐帝一事,将士们有意见,军中出现分歧。

      若说攻占云州,将士们不知道乾祐帝派给郭后虞的任务,誓死追随,还能理直气壮些,毕竟,郭后虞是将军,他说了算。
      但是,攻打盛京,围困皇宫,不管郭后虞怎样游说,在世人眼中,他都是逆贼。
      郭后虞担心,将士们出身京城,一旦杀入盛京,害怕连累家人,不敢追随。将士们心不一致,有对乾祐帝愚忠的,或者担心自己成了逆贼,连累家中人。

      郭后虞早早想了对策,将李洪带的圣旨,模仿着,做了改动。
      郭后虞胆大,既然敢做这等诛杀皇帝,在世人眼中大逆不道的事,索性做的更彻底一些,郭后虞将圣旨改为,乾祐帝担心郭后虞功高盖主,命人暗中将郭后虞麾下所有武将,一律斩杀。
      圣旨亮了出来,又有被乾祐帝派来的亲信李洪作证,众将士怒了,乾祐帝这心胸,也太窄了,打了胜仗不说犒赏,还要杀头,这等子昏君,效忠个屁。

      将士们并不知道,乾祐帝派郭后虞讨伐白守珍等逆贼,并没有派郭后虞将攻占云州,魏州等地。如今云州大捷,魏州大捷,却没有犒赏。
      郭后虞担心将士们不同心,眼下,看着众将士激愤,心里有了底气。
      军中都是武将,说话直白粗犷,虽然话糙,但是理不糙。
      郭后虞策反了一直效忠乾祐帝的人马,他军中的将士,终于拧成一股力量。
      办妥这件事,郭后虞命大军全力开拨,直奔京城。

      郭后虞的人马一到,李太后立即发动。李太后一直等机会,如今有了外援,自然破釜沉舟,将自己所有的人手,都用上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8章 第六十八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