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吕祖百字碑 ...

  •   《吕祖百字碑》

      按:《吕祖百字碑》,唐末吕洞宾真人作。此篇虽止有百字,而简明深刻,概括了中华道家内丹修炼的整个过程,是一部重要的传世丹经。

      养炁忘言守,

      【字解】炁:指先天内炁,非后天呼吸之气。忘:泯忘,忘去。言守:所谓意守。

      【释义】内丹养炁之道,在于除去一切思虑念想,返还于先天境界,方可涵养先天之炁。欲入此境,必须忘去所谓意守,一切大静,直人坐忘境界。如此则外想不入,内想不出,自然神不外游,真炁不散,而得涵养于丹田之中。

      一说,“忘言”二字为一义,即要泯忘一切文字语言以守之,因为一切后天有形之物,皆可以文字语言描摹之,惟其如此,才能人于无形无象之先天境界。虽日“忘言”而“守”,其实无守。二者似有分别,其理相通,皆不主张用意死守,而倡无为自然,以养真炁。

      降心为不为。

      【字解】降心:降伏心念。为:做功曰有为。不为:做功之时泯去心念,致虚守静,曰不为。

      【释义】一般人经常处于思虑念想之中,迷失本性,扰乱身心,不能自主,而不自觉察。修炼之士,须要降伏心念,无思无虑,归于虚极静笃。虽在做功,似乎有为,其实致虚守静,处于不为,谓之“为不为”,此中要妙,在于“降心”,对应上句“忘言守”之义,皆须降伏心念,方可做到。

      动静知宗祖,

      【字解】动静:一动一静,在于日常。动静二字,又可以解为男女,经曰:“男动女静”。宗祖:即先天本源,先天本性。

      【释义】降心之后,为而不为。进入先天虚无之境界,方知动静之本源。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之中,非动即静,而不知动静之本源,在于先天之虚无。知其本源,方获究竟。否则动静流转,永无了歇,如何能够为而不为,忘其言守动静亦为男女,男女之宗祖本源,在于父母未生之前,一点虚无灵明之性,为生男生女之先天根本。故此知其虚无,即是宗祖本性。

      此句更加深一层发明前两句“忘”、“不为”之义,使人愈加体会虚无境界之高妙。

      无事更寻谁

      【字解】无事:降心之后,知其宗祖虚无,便得无事。

      【释义】既能做到“忘”、“降心”和“不为”,知其“宗祖”,自然人于先天虚无之妙境,返归生身之本源。此时便无“言守”、“为”、“动静”之扰,身心内外,湛然清彻,了无一物。如此人于虚无,且无虚无之相,本性亦化为虚无矣,复有何事于心既得“无事”,修炼人于无为之境,何须追求有为之法,作茧自缚呢故日“更寻谁”纵寻亦“无”矣。

      真常须应物,

      【字解】真:身心虚无,谓之真。常:真性不动,谓之常。真常:即真虚常静,身心

      虚无,不为外物所动。应物:应接事物。

      【释义】前文皆言身体内部之功夫,此句则延伸至身外。

      盖修炼之法,对内摄养身心固然重要,还必须学会对外应接事物,而能裕如,方为真修实功。况且修炼本身离不开日常生活,故此须在日常应接事物之中,磨练自性,方为真修行。

      既得“无事”,自可达到真虚常静,仍须以此心态应接事物,以为磨练。即保持身心虚无,不为外物所动。如此应接事物,谓之真常应物。

      应物要不迷。

      【字解】不迷:不迷失,指不迷失宗祖本性。

      【释义】此句紧扣上句文义,说明“真常应物”之作用,关键妙窍,在于不迷失宗祖本性。只有以先天虚无之宗祖本性,应对一切事物,才能做到万事万物不萦于心,如此自可在应接事物之中,仍然保持虚无灵明,本体湛然。此时自性,如同明镜相似,一尘不染,触物呈像,而明镜本身不留物象,应事接物,当与此同。

      因此做功之时,得到安静虚无,非为难事,还要在日常生活之中,应事接物,仍能保持真虚常静,不为外境所动,方为真修炼。经得起火炼的金子,才是真金。泥坯经过烧炼,才能成为器物。现实生活就象一座大熔炉,时刻考验着修炼者的本性真心。可叹多少修士,在清静环境中,能够做到心平如水,一波不起;触及红尘万象,反而波澜横生,着相起魔,不知还归虚无,导致前功尽废,得不偿失,不堪收拾,可不慎之!

      不迷性自住,

      【字解】性:指先天虚无之自然本性。自:自然,即自然而然。住:住定,静定不动之谓。

      【释义】此句由前两句应接外事,转入身体内部之景象。外行与内功相互为用,相得益彰。

      既以真虚常静,应接事物,而且真体不动,不迷先天虚无之宗祖本性,则虚无本体,静定不动,自然而然,性天澄彻。如同中天宝月,净扫迷云,一轮光满,太虚皆空。性功至此,已然规模。此时修炼者之自性,住定于先天境界,不为物动,方为自身真主人。

      自开篇至此七句,皆言性功。中华道家内丹法主张“性命双修”,“性功人手,性功了手。…‘性主七分,命主三分。”于此可见性功之重要。吕祖此篇先讲性功,中有深意在焉。王重阳祖师创立北宗丹法,主张先性而后命,亦由此宗源而来。

      性住炁自回。

      【字解】炁:一阳初动之先天真炁。回:返回,即返归身内。

      【释义】性住之后,归于先天虚无,静极生动,则一阳初动之炁,便会发生。既归先天。不堕后天,自可返归身内,归根复命。犹如太极图之阴阳鱼,流转不息,冲合互化,总在圈内。此炁既回,归于丹田,成为药物,以为丹母。

      此句虽言命功,但以性功“自住”为前提,兼言性功与命功之关系,命功之成效取决于性功之住定,命功与性功密不可分,寓含性命双修之深意。

      炁回丹自结,

      【字解】丹:即精、炁、神三宝凝结之物,在身体内部经修炼而成,故此称之为内丹。结:凝结,团聚。

      【释义】真炁既回,入于丹田。此时皆在先天虚无境界之中作为,故以精、炁、神三宝为药物,而为先天之元精、元炁、元神。既属先天,本为一体。自然和合凝集,团聚一处,结为内丹。

      上文三句,一连用了三个“自”字,即:性自住、炁自回、丹自结,说明丹功过程自然而然的脱化情况。同时说明性功做好之后,命功之变化,势如破竹,节节贯通。

      壶中配坎离。

      【字解】壶:指下丹田,一云指身内。配:匹配,配合。坎离:指修炼内丹的两种基本药物,坎为水喻肾炁(浊则为交感精,清则为元精,即元炁),离为火喻心神(浊则为思虑神,清则为元神,即元性)。

      【释义】真性既住,真炁自回,结丹之功,在于心。肾二者之匹配。心神与肾炁合,喻为坎离之交,水火既济,合为一体。在于卦象而言,则为后天之坎离二卦。坎水之一阳,投入于离火一阴之中;离火之一阴,填人于坎水一阳之内。如是交通,则后天之坎离二卦,变成先天之乾坤二象,以此比喻后天形质之身返还先天纯阳之体的过程。所谓纯阳,即剥尽后天之浊阴,尽化为先天之清阳,而成为乾健之躯。

      阴阳生反复,

      【字解】阴阳:指人身阴阳二炁,代表元炁、元神。反复:循环往复。

      【释义】人身阴阳二炁,需要反复配合。阴阳二炁即元神和元炁,二者配合的过程循环往复。从最初的心息相依,迈入神炁合一;再由神炁合一,进入性命合一;性命合一之后,更要达到天人合一。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逐步凝结,不断提炼与升华,愈趋清纯,最后才能得到先天大药,结为内丹。

      普化一声雷。

      【字解】普化:即点化之意,周身百骸无处不到,故日普化。雷:借用《周易》“震为雷”卦,一阳生于下。比喻人身阳炁发动,威力如雷。

      【释义】自身炁动,犹如震为雷卦,一阳生出,点化全身阴质。而且阳炁动处,其威如雷。一路飞腾,轰鸣震动,周身百骸皆有感应,如同雷声震动天地,普化万物,此真大丹境象。

      白云朝顶上,

      【字解】白云:喻人身丹炁之腾发,如同白云冉冉上升。“白”者喻其纯,“云”者喻其体。朝:上朝,即上升之意。顶上:头顶之上,指泥丸宫,又日昆仑,即大脑。

      【释义】丹炁上升,如同白云,冉冉而上,升于头顶泥丸宫内。因其丹炁为轻清之质,故必上朝,直升脑府,丹家所谓“还精补脑”是也。

      甘露洒须弥。

      【字解】甘露:即丹炁所化之津液,如同甘露。须弥:即须弥山,本指天上的高山,此处借喻头顶之泥丸宫。

      【释义】丹炁上升于泥丸,复自泥丸降下,至于口中,凝为甘露。此物咽下,甘甜软美,如同雀卵,实为丹炁所化之丹液,谓之“大丹服食”。

      以上七句,谈命功,命功至此,告一段落。

      自饮长生酒,

      【字解】长生:即延长生命。酒:喻丹液。

      【释义】性命功夫,至此成功,吞下丹液,决定长生。丹液周流,一罴贯通。此时修炼者如饮美酒,薰薰似醉,周身融畅,妙不可言。丹液咽下,自可延生保命,故日“长生酒”。

      逍遥谁得知。

      【字解】逍遥:喻言得丹之后,无比逍遥快活,如同登仙一般。

      【释义】既得大丹,自饮长生美酒。身心愉快,难以言述。丘处机祖师云:“如同哑子吃蜜,其味难说。”这种高层次的内丹境界,只有修炼者自己亲尝此中滋味,一般人不经真修实证,如何测知故日:“逍遥谁得知。”陈抟祖师云:“白云上卧,世无知音”。

      坐听无弦曲,

      【字解】无弦曲:指体内景象,极有韵致,如同不用琴弦弹奏的曲子。

      【释义】得丹之后,体内景象万千,极有韵致,如听无弦之曲。自己只须静坐体察,谛听其韵,如闻天乐,美在其中矣。盖此时已到自然无为之大化境界,故一切变化,纯任自然,自己惟须顺其自然而已。又回人做功开始之“不为”境界,功法圆满。但此时经过一番生命铸炼,较起初下手之“不为”,已然升华,进入更高层次。

      明通造化机。

      【字解】明通:明白,会通。造化:天地之生化。机:奥妙,机关。

      【释义】上句言生理变化,此句言心理变化。

      经过以上整个丹法过程的实际修证,乃得智慧开明,神通恢阔。丹书云:“人身若一小天地”,既知人身之运化,与天合一,则自然会通天地造化之奥妙。生化机关,如在我手,自身与天地同其造化,始知“我命由我不由天”。修证到此地位,人心即是天心,一切顺应天道,虽是凡身,道枢在我,所谓“不失凡身得道身”。

      以上四句,谈效验。现代社会上流传种种气功,动辄用意念、讲有为、求功能、夸灵异,皆与内丹主旨相悖。有心者细细参悟此篇文字,庶几可明。

      都来二十句,

      【字解】都来:概括说来。二十句:通篇共有二十句。

      【释义】丹法修持的全部过程,概括说来就是本篇二十句的内容。一切丹理、丹法、丹诀、丹功、丹景、丹妙等等,全部包括在内。

      端的上天梯。

      【字解】端的:果然,的确。上天:升华、提高、深化、超越之后,登临仙界。梯:梯子,喻度人之梯航。

      【释义】此二十句内容,即是升华身心境界、提高自我修养、深化生命智慧、超越有限人生的度人梯航。循此修证,自可领悟丹道之真谛,登临仙界,妙乐无极。此时“一日清闲一日仙”、“丹田有宝休寻道”是也。

      最后两句,总说全篇。
note作者有话说
第8章 吕祖百字碑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