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小学老师的论文也拿来改了? ...

  •   微处着眼 小处着手
      微视角下的三年级起步习作模式

      【内容摘要】
      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对于习作的要求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面对从二年级写话过渡到完整写作,这其中难度突然增大,学生很难适应。笔者想为学生降低难度,放缓习作坡度,尝试使用微写作模式进行教学。本文从聚焦生活,拓宽微写作视野;聚焦文本,实现微习作扩容;聚焦平台,激发微写作热情。(摘要一般是我200-300字,篇幅有点短)

      【关键字】三年级语文微写作 (关键词是3-5个)
      有关于摘要的英文翻译

      接下来是引言部分,分大类,写研究意义。
      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对于习作的要求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小学中年级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增强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但,笔者发现学生从二年级的片段写话过渡到三年级的完整写作,十分不适应。表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1.素材匮乏,内容空洞。(对于小学生的文笔多以夸奖为主,正确引导他们积累素材的能力,通过家校通联合举办春游,海洋馆参观等活动,通过美术课练习观察能力,综合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另外在平时讲课文要多注重作者思想情感内容的讲解,通过广泛积累素材达到量产产生质变,即在原先素材的基础上创新的目)
      小学生日常生活比较单调,又缺乏观察能力,对于素材的收集与整理能力几乎为零,导致写作时感情虚假、内容空乏、题材老套。
      2.语言乏味,表述呆板。
      小学生的习作应该充满童年童趣,可是绝大多数的学生作文却失去了儿童化的语言,写不出自己的真心话,老是挪用别人的话,借用别人的情感体验。有的学生更是不注意词语的用法,语病连篇,更谈不上巧妙的修辞和优美准确的修辞语。
      3.兴趣缺失,写作机械。
      笔者班级40位学生(样本含量较小,笔者应该从多维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从每个小组评优活动来看,增加学生的比赛竞争心里,夸奖写作好的同学并把文章当做范文展示阅读,形成人人争当写作小能手局面,从年级主任的观点来看,定期举办征文比赛,将作品分成一二三等奖,奖励优秀学生作品,并增加班主任和相关代课老师津贴,从校长角度来看,全校整体作文水平提高,举办展报,请电视台记者摄影师前来采访拍照,增添学校知名度,吸引优秀生源,使得学校办学质量节节高,陷入良性循环。),经调查,对写作感兴趣的只占10%,有一点兴趣的约占30%,毫无兴趣的约占60%。由此推测,对学生而言,写作是个苦差事,绝大部分的学生为了交差,不得不拼命绞尽脑汁,使劲凑字数,根本谈不上文字优美,情节步步深入。(如何提高写作兴趣应该是笔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对于学生的作文不要全盘否定,从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可以体现出教师的授课水平,对于作文水平质量参差不齐的实际,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担,不能一味将责任推卸到学生本身,一体现了班级整体班风不团结,二难免会让读者质疑教师的教学水平。)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想到了利用微写作来降低写作难度,逐步推进写作放缓坡度,让学生从生活入手,依据文本句段的写作开始逐步推进写作,并开辟多种渠道激发学生写作热情。(难度降低,写作训练周期加长,对写作兴趣加长并不意味着写作水平提高。)
      那么,什么是微习作呢?“微”有细小、轻微的意思。(名词解释有助于读者理解文本含义)也就是把传统的大作文变成碎片,取其一块进行写作,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片段,一种心情,一段评论······形式多样、灵活,不拘一格。但它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又与大作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着力于淬炼思想,吹凉语言,活络文笔。再则,它难度相对较低,学生易于接受,操作方便。只要笔耕不辍,积学储宝,必然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介于微写作的理念,笔者在教学活动中,从生活入手,以文本为基石,开辟多样展示方式,以提高写作的水平。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享:

      聚焦生活,拓宽微习作视野
      统编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习作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探索。
      例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让学生在上学或放学路上观察周围有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再如《金色的草地》一文,提醒学生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事物是变化着的。如,向日葵会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被触碰后会“害羞”地低下头你留意过哪些事物的变化?
      那么,依托这样的文本内容,教师要充分打开生活视野,让学生的观察变得多元,在生活中自主不断发现、积累。(教师对教材内容很熟悉,可见平时有认真备课,但是由于课堂仅限于教材和教师,观察范围也有限,论证不充分,不能得出依托文本内容,学生的观察就可以多元。另外,只有生活写出来的作文很可能只是柴米油盐,除了生活还有诗和远方,定期旅游,撰写风格不同的游记,见识到除了城市车水马龙水泥道路混泥土以外的农村悠闲怡然自得的风景也是不错的选择)
      (一)微观察,方法先行。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让学生的微习作有话可写,话中有内容,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细致的观察能力,那是作文成功的第一步。
      《金色的草地》一文,提醒学生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事物是变化着的。如,向日葵会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被触碰后会“害羞”地低下头······你留意过哪些事物的变化?教师发给学生一份观察表,引导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记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仅仅靠积累也是不够的,积累的事例毕竟有限,表格编制范围有限,学生也不可能长篇大论的概述,另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有可能是老观察叶子的后果。部分事物需要精细的观察,一丝一毫都不能错,但是也有部分事物就需要泛泛而谈大而广之的全局观。缺少具体事例,文章空洞,举例仅来源于课本,还是有点寡淡)

      在这张表格的记录过程中,教师允许学生用彩色笔将观察到的细节用不同颜色画画,更是提高了观察的趣味性。通过这样的观察,为微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那么,这一种观察表的引入,无疑是把观察二字细化到位,让学生明确观察植物需要观察哪些方面,可以怎样进行记录,它的每一处特征都直观而深刻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同时,观察时的联想,为微习作添加了血肉,使微写作微却丰满。
      同样的观察动物也可运用观察记录表,让学生进行有效观察,为第五单元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习得观察的方法,养成边观察边联想的习惯。一段时间下来,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观察记录表,从扶到放,逐步提升观察能力,做生活的有心人。(长期观察一个事物,并画下来花费时间周期足够长,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耐心和毅力,但是不利于学生快速阅读,观察仔细也有可能导致阅读速度下降,如何避免这个问题?)
      (二)微阅读,积累词汇。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也随之增长。”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词汇,为写作服务。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心理活动,是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那么,笔者所述的微阅读,则是在广泛阅读中提取的一个情节或片段。让学生一起阅读,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这一片段中那些地方写得真好,好在哪里?并由学生自行摘录在积累卡上,对于好词进行圈重点标注。最后合作小组派代表进行介绍,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看法,营造一种激烈的讨论氛围,目的是让学生在一个轻松而刺激的合作活动中共同提升品味语言,搜集好词好句的一种能力。
      例如,笔者让学生阅读《小猪唏哩呼噜》——《小猪与蛇》这一故事,让你感到有趣的是哪一部分?为什么?学生找到了非常多的点,其中有一个点,大家最感有趣,就是唏哩呼噜把蛇当成了裤腰带的那个部分。学生讨论起来,兴趣浓厚,表达了很多自己的看法。那么,把蛇当裤腰带有没有依据呢?就这一个问题,学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争论,有的说:“作者写得太夸张了,生活中根本没有人会这样。”也有的说:“唏哩呼噜前面裤衩掉了,很尴尬,一时情急,就随手一拿,也没什么不可以。”还有的学生说:“蛇是长条形的,特别像一根绳子,现实中,也有人会把绳子看成蛇,反过来也有可能。更有趣的是,小蛇后来为了小猪,特意缠在它肚子上两圈,拼命拉的又细又长,然后用力收紧。这真是一条爱帮助人的小蛇。”教师抓住契机,让学生找找一连串动作词,并体会动作描写将这一画面写得生动而有趣。(阅读文章内容要经过仔细筛选,不利于学生成长的事例最好不要出现在学生看见的范围内,防止学生模仿,产生高危风险。)
      抓住阅读内容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让学生从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比起语文课堂,这样的微阅读更受学生欢迎。微阅读活动体现了从“读——思——辩——积累”四个步骤,形成良性循环的作用。
      (三)微“说吧”,捋清思路。
      微观察体现生活的积累,微阅读体现语言的积累,那么微说吧则是要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积累的语言通过口头表达进行外化。同时,也能集合大家的观察所得,拓宽思路,真正积累更多写作素材。(举办图书角,大量阅读,利用寒暑假布置大量阅读任务,学生读够100本书,那么写一本书的水平肯定有。难度和趣味性并存,否则学生上了初中高中以后课业难度和多样化增加,更加没有多余时间与精力放在写作上,建议从一开始就拔高写作难度,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
      教师每天将语文课开始的3分钟,由两位学生分别进行介绍——今天的新发现。最初由老师进行记录,张贴在“说吧”的专栏中,如果你对老师记录的内容有所补充,欢迎用红笔进行增补(“说吧”分享学生在学生的评价后,可得1-3张不等的观察闪亮星卡,增补的同学可署名可得一张观察闪亮星卡)。第二个月开始,就由当天发布“说吧”信息的学生自行记录并张贴。其他学生如果有新的发现,也可以进行张贴。自行张贴的可得一张观察闪亮星卡,以资鼓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这样的模式锻炼下,学生表现出对观察空前的热情,而且“说吧”的用意旨在锻炼学生说的能力,也就是把观察所得用上合理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微写作搭建了一个斜坡,降低了写作的难度。(班上同学多,每个人表现机会也不多,这样一学期积累不到很多素材,另外很多学生对于听讲内容记忆程度只有5%,这样做法覆盖面不广,通过微信班级群录制视频的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权,不过要防止学生沉迷游戏)
      勾连文本,实现微习作扩容
      文本的阅读理解是一个综合性的语文学习过程。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阅读理解,学习迁移文本的表达形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做一位有心的引导者,努力勾连文本信息,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微句式,言之有理。
      课本就是教学之本,从句式开始,借助文本的语言图式,引导学生仿照创编,是习得规范语言的重要途径。
      统编教材三年级的课文中,句式仿写有许多相关练习配套设计。笔者认为,坚持把教课文和句式训练结合起来,坚持一课一练,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例如课堂作业本P16,拟人化的模仿句式练习,P18比喻句式的模仿练习,都是非常有效的句式训练。

      (选图质量有待提高,建议用成人字体或者班级内年级内字迹最有书法家风范的小朋友前来书写。可以让其他小朋友为争当“小小书法家”称号,主动要求父母购买字体书写)
      这样的句式练习,为微作文的词句优美做基础训练。教师有意识地在阅读文本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句式进行指导练习,搭建好文本与句式训练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习得句式写法,达到练习效果。
      (二)微片段,言之有物。
      语言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秘密。那么,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去发现文本中的奥秘呢?这就需要教师的引领,尤其在起步阶段更要深入挖掘,精心准备。
      统编教材提供了很多仿写的片段练习,
      例如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课文中第4、5、6自然段就是一个故事小片段,故事情节往下发展到第7、8自然段,出现了反复的情境。于是,笔者这样设计了一个微写作练习:
      (可以附上不同学生的不同答案,体现学生的语言各有千秋)
      再如20.《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题: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笔者教学课文片段时,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一个季节进行学习,关注特有景物,找圈关键词体会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家乡这个季节有什么美丽的景象吸引大家?在纸上进行罗列。那么,如果要你把这美丽的景物告诉别人,你可以加上什么样的语言呢?学生在刚才的景物旁边再写相关重点词句。现在,谁能来说一说你所要介绍的季节?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大家来增补内容。学生继续创作。
      从句到段,就是微写作一个扩容的过程。有了句式的铺垫,学生写片段就没有那么难了,也能充分运用前面所学到的句式把片段写具体,写生动,实现了微习作的言之有物。(微写作训练体裁和篇幅有限,如果真正想提供学生水平应该广泛采用不同的体裁,进行长篇写作,然后再将篇幅压缩语言凝炼。每一词每一段都经得起推敲,成为经过起时间洗礼的经典流传。)
      (三)微想象,言之有趣。
      想象,是每个学段都必须去落实的一个习作目标。对学生而言,想象是最受欢迎的内容。但是,想象并非天马行空的随意乱想,而是带着客观事实背景的,也需要理性思维的介入。(想象和编造都很容易添加在写作中,但是文章的真实性却无法保证,对于科幻体裁的作品,鼓励学生想象,但是对于写实类文章,这里的想象就是虚假和编造谎言。)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来编童话”,都是基于想象的书面表达训练。再如,开篇第一次习作“猜猜他是谁”,着重关注、聚焦、提炼描述对象最突出的特点的能力。在教学时,教师为大家呈现了几个例子(喜洋洋、孙悟空),让学生猜一猜。为什么大家一猜就猜对了呢?大家七嘴八舌开始说起来,说出了人物身上最显著的特点。然后回归到语言文字,那么,你觉得作者写得好不好呢?好在哪里?学生纷纷表示:“用的词语很形象。”“还用到了比喻,让我一听就知道是谁了。”那么,接下来,老师梳理了大家的意见,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合理想象。可以让我们的作文变得妙趣横生。
      想象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循序渐进来培养的。营造轻松学习的氛围,搭好阅读积累的桥,搭好生活体验的桥,搭好想象方法的桥。
      统编教材的课文中,写作内容呈现螺旋上升的要求,教师在精心开展文本教学的同时,注重从句式的训练,片段的仿写,适当创新想象,实现微写作的扩容。
      (想象是最容易也最轻松的写作手法,但是没有挑战性也不用经过长时间思考,可能会培养学生的惰性思维,容易造成说话办事不经过大脑思考脱口而出的局面)
      三、搭建平台,激发微写作热情
      有了以上的铺垫,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相对减弱。但是如果要消除,恐怕还需要想更多办法。那么,通过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一个□□、互学、互赏的氛围中不断得到鼓励,相信一定能激发更多学生的微写作热情。
      (这个平台具体怎么搭建,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这里应该列式出来,增强文章的深度和具体程度)
      (一)微合作,□□促提高。
      “微合作”就是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的合作小组。第一步“掌声鼓励”,每一次的微习作,都在四人合作小组内进行朗读,不论写得好坏,都要给予掌声鼓励,并打下一颗星。第二步“说优点”,对于别人的微习作进行评价,好在哪里?至少说出一条。第三步“说增补”,但是如果你有更好的意见,可以说说再加上什么就更好了。第四步“定星级”,如果对于刚刚的点评没有意见,双方同意了,那么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颗星,增补两处以上得两颗星。然后在,再由自己摘抄在习作纸上。
      这一合作模式,改变以往的批判模式,采用积极正面的鼓励模式,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通过互帮互助的模式共同进步,提高了后进生习作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优秀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一举多得。
      (学生改完后,毕竟只是学生视角,还要再加上老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另外放在课余时间进行比较合适,在课上会耽误教学内容,影响教师正常授课进度)
      (二)微集册,互学显实效。
      有了上面的一环,当大家的优秀习作越来越多,微集册也随之诞生。把一张张习作纸进行打孔装订,再请绘画好的学生进行封面设计、绘制。一本凝聚集体智慧的微习作集册就诞生了。学生看到自己的习作变成了一本书,这荣誉感是非常强烈的,也更好地增强了学生微写作的信心。这本微习作集册的另一个妙用就是可以互相传阅,并且可以在每一页的反面写上自己的想法,可以是合理的建议、点评或表扬的话。对于特别喜欢的习作,还可以贴上一颗五角星。有留言的孩子则可以得到集星卡。
      一学期来,学生已经设计了两本微集册,今后必将有更多、更好的微集册送到孩子们的手里。老师也和学生约定,将本学期最好的一篇习作做到精选微集册里,最后印刷到每人一本,作为纪念。(读者收益面不广,只是局限在本班,另外一个班同学,作品雷同程度或者相似度可能比较多,因为大家授课老师都是一个,平时生活学习都在一起,经历的事情也比较一致。应该放开到全省,全国这样评选增加了淘汰制度,精益求精,符合大国工匠精神。)
      (三)微展区,互赏共成长。
      微展区,则是在教室后墙布置的一个习作展示区域。每个孩子都由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每个月自己认为自己最好的一篇微习作,就可以由自己进行设计并张贴在属于自己的微展区。让全体学生和老师共同来欣赏美文。(请专门的专家教授作家协会理事长前来做报告和举行讲座,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
      三年级学生对于写作,需要教师不断正向引导,通过积累生活经验,积累字词,不断激发写作的热情,让学生不再害怕写作。写作能力作为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从小建立作家协会,认命相关主席和部长,为全省的文化素质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 2019年1月上半月期刊
      2.《小学语文教师》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3月
      3.《小学语文教学》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 2019年9月总第689期
      4.《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年7-8月 总第173-174期
      (参考文献一般有十五个比较规范,磅礴大气。增添文章可读性,使得写作全面具体。)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