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醒来 ...


  •   正如刘晋所料,赵家门口发生的事情,通过各家管事、奴仆之口,立刻传到舒县各大世家的耳朵里。

      六岁小儿竟能以头撞地,为父正名?

      尤其撞地之前那段话,一般六岁孩子可是说不出来的。

      世家豪族家主们瞅着自家孩童,差点的孩子话都说不明白,开蒙了的也只会跟着夫子摇头晃脑,竟然比不上这刘晋万一。

      舒县里眼光稍微长远的世家,一边指着自家不成器的娃娃骂,一边却是在感叹着:只要这孩子没死,将来官途一片光明。

      这种结论不是白来的,而是东汉自有国情在此。

      东汉施行察举、征召的人才选拔制度,这套选拔标准由于没有固定的规则,便出现了“敦厚质直”、“有道之士”、“至孝笃行”这种奇奇怪怪的选拔标准。

      “敦厚质直”的人便能由地方官举荐进中央为官,地方官不是神仙,如何能知道哪位士子“敦厚质直”?

      这时候“名声”便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地方官们看来,名气大名声好的,那就是敦厚质直的人。

      若那人是自家人便最好不过。

      东汉人的名声从哪里来?

      一则靠投胎,投胎到好家庭,比如孔融,让个梨全国皆知,被德高望重的李膺评为“必为伟器”;

      二则看人是否有美好的品德,如孝悌、忠勇、轻财、仁义、智慧。只要做了好事,又有世家儒生拼命吹捧,立刻就能拥有好名声。

      这种种美德,孝悌排在前列。

      因为东汉皇帝极其热爱推行以孝治天下,于是东汉就出现了无数孝悌之人。

      比如袁绍早年间,母亲去世,他结庐守孝三年,守完三年之后说:父亲去世年幼,没及时守孝。于是,来都来了就继续守。

      三年又三年,袁绍孝子之名传遍天下。再出仕之后,士人间名声极好,来结交、投诚的宾客如云。

      世家心里清楚,孝悌之人多入牛毛,他们愿意为袁绍扬名,却是由于袁家“四世三公”。

      刘晋这样的寒门子弟,家中一点根基都没有,却是舒县世家最愿意帮忙吹捧的。

      他们帮刘晋扬名,以后刘晋掌权,自然也会报答他们。

      庐江郡能出个大官了呀。

      世家们十分确信,只要文案写得好,出人头地没烦恼。

      他们行动力也极强,不过几个时辰,大家便心照不宣开始造势了。

      各家的医曹们来到太守府,说是请为“血荐小儿”治病。

      “血荐轩辕”的刘晋之名两天内就在庐江郡上层精英们中间传开。

      刘晋那日在赵家门前说的话,一字不差在市井中开始传播。

      ……

      世家们送医曹、顺嘴叫人吹捧算是为将来投资,郑启对刘晋却是真心担忧。

      他对刘晋这娃娃有些欣赏,机敏聪慧又有情有义,而父亲早亡又让他动了恻隐之心,十分心疼。

      郑启踏马进了太守府,急匆匆地让门房去请医曹,又小心翼翼把刘晋安置在自住的偏屋内。

      舒县豪族世家的医曹也乱哄哄地守在门口。

      这动静不可谓不大。

      直接将六十四岁高龄的庐江太守也惊动了。

      尽管舒县能叫上名的医曹都在太守府治病,刘晋身体却一直不见好,昏迷整整一日之后,又发起高烧来,一连烧了一天一夜。

      在场大人都十分揪心,塌上的小孩全身烧红,虚汗连连,连药都灌不下。

      怕是……不好了。

      这几日郑启无心公务,魂不守舍,陆康见下属如此,也常来偏屋看看情况。

      他年纪虽大,但精神矍铄。赶来床前,看到刘晋生命垂危,想起自家小辈,也是十分痛心。

      便在床边,开口对昏迷的刘晋说道:

      “你道“孔圣之道死于今日”,确是小儿之言。你可要好生喝药,待你醒来,便和阿逊一同进学,老夫领你识字读书吧。”

      陆逊是他从兄之孙,双亲早亡,养在陆康膝下,今年与刘晋一样年纪。

      他这话,倒是有些准备将刘晋也养在本家的意思了。

      在场各家医曹奴仆无不记下这话,想着到时候报给主人听。

      主家对刘晋的谋划,竟被陆家截胡了……

      吴郡陆氏,扎根吴郡数百年,多年与世家联姻,人际关系已形成一张盘根错结的巨网,在扬州乃至朝堂有很大的影响力。

      刘晋能得陆康亲自教诲,又有孝顺的名声,将来前程不可限量。昨日这小儿尚是商贾之子,今日竟已一步登天……

      在场众人都默默想着:只要,能醒过来。

      除热的汤药强硬灌下几副,额上的冷巾更换不停,刘晋依旧是高热不止,烧到第三天傍晚,更是全身发白,毫无血色。

      陆家经验丰富的医曹把了把刘晋的脉搏,又仔仔细细地观察刘晋的眼皮、嘴唇,遗憾地朝郑启回禀道:

      “病气已入肺腑,成人尚且回天乏力,况小儿易折……只怕不出半日……请督邮节哀……”

      郑启急得两颊通红,不敢相信这医曹的话,又叫太守府及各家医曹都来把脉。

      医曹们轮番上阵,却个个都踌躇着摇头,直说药石难医,他们无能为力。

      黄昏之后,夜幕降临。

      各家医曹纷纷告退,偏屋内药香浓郁。

      陆家三位医曹守在药炉前,郑启坐在刘晋床前,众人皆知,这小孩活不过今晚了,只不过刘晋尚存微弱的呼吸,众人便再尽一分力气。

      郑启看着眼前生机渐无的孩子,喃喃道:

      “过刚易折,早知你这孩子是这等果敢的品性……你父亲之事,我……实在后悔那日的判决……本来想着,等此事过后,寻个由头将赵皓那人拿下,狱中何事不能问出来,哎——你怎么这样着急!”

      他想起这孩子说的最后一句话,又承诺道:

      “当日你既开口,我便将你的母亲妹妹接到我郑家,好好侍奉。我亦有儿,今年八岁,虽不及你万一,然而将来,你的母亲便是我儿之义母,你的妹妹便是我儿之义妹,我郑家在此地一日,定能保你母亲与妹妹之周全。”

      “如此,也不枉你相托我一场……”

      刘晋身体无力,意识已经转为清醒,将郑启这话听了个囫囵。

      他心底一酸,两行眼泪忍不住从眼角滴落,与汗水一同沾湿枕巾。

      他与这长胡子男人并不相识,只想利用督邮的权力打击赵家,没想到这人是真心待他,连他后事都考虑得十分周到。

      刘晋十分庆幸,没听那破系统的丧气话。他在这个时空六年,感受过家庭的亲情,也享受到长辈的爱护。更何况连诸葛亮的模样都没见过,就这么撒手人寰,实在不能甘心。

      就算那抗生素昂贵,他也要用!至于启蒙点什么的,打工还又如何!

      钢铁般的社会主义打工人,绝对不认输!

      一针抗生素下去,是夜,刘晋身体里的病菌与抗生素殊死搏斗。

      虽然病菌数量庞大,但由于东汉本地病菌还从来没有被抗生素毒打过。因而被降维打击,节节败退,死伤无数。

      暗淡的烛光下,床榻上的瘦弱孩子,高烧逐渐减退,额头上虚汗渐停,时不时的痉挛也没有了。

      刘晋觉得身体变得舒适起来,忍不住陷入黑甜的睡乡。

      半夜,值夜的王医曹被药炉里柴火的爆裂声惊醒,药煎好了。

      他将药盛在黑瓷碗中,轻身进了刘晋的躺着的屋子,督邮早就撑不住,在塌上小睡。

      王医曹知道刘晋最迟今夜便会死去,但是作为被太守关照过的病人,该诊的脉还得诊,该喂的药也得喂。

      这叫做医曹的职业素养。

      他凑近矮塌,在跳动的烛光下,这孩子竟然没有一点将死之人的青灰气,看着脸色还好了不少……

      王医曹甩了甩头,肯定是他太困了,三个时辰之前的脉象他还记着,扁鹊现世都救不活。

      他确定自己十分清醒了,这才将给刘晋把脉,手上脉象却让他内心巨震。

      一连把两次,又掰开刘晋的眼皮、嘴唇仔细观察,王医曹最终还是得到一个让人无法相信的结论:

      脉象浮而有力,有神有根,只是气血稍虚。

      这孩子的病,竟是大好了!

      这等怪事让王医曹十分疑惑,他先确认自己不在睡梦之中,然后连忙叫起两位休息的同僚,请他们一起看看。

      行医三十余年,就没见过这等咄咄怪事!

      “这……此事非药石之力,有如神迹……莫不是有神鬼相救?”周医曹盯着刘晋平和的睡颜低声道。

      剩余两位医曹也不住点头,认同周医曹的判断:

      必死之人转活,不是神迹还能是什么。

      “即是如此,我看药也不必再喝了,我们几人半个时辰来诊脉一次,待到天明再禀告太守大人。”王医曹悄声说。

      *
      第二天一早,太守府门口便站满了医曹还有各家管事。

      原来,各家医曹回主家禀告说,刘晋今晚必定命不久矣。

      主家听闻孝子将死,都嗟叹不已,又听说太守陆康要教养刘晋,忙不迭的叫来家中管事,带上赙赗之物,一大早就往太守府赶。

      东汉人事死如事生,葬礼办得非常隆重,赙赗便是送给死者的钱帛、车马等物。

      还有贴心的管家,顺手挑选了嗓门大的奴仆们,准备到时候帮着呼喊招魂。

      一堆人呼啦啦地拜见过陆康,和陆康一齐往偏屋走来。

      王医曹刚想去拜见太守,说起昨夜刘晋已经转好,却没想到窗外就声势浩大的来了这么多人。

      不少奴仆装束的人还抱着布帛,金子等物,他见多识广,知道这是赙赗,这么多人都是来吊唁的。

      他眼皮子抽抽,竟然一时失语,完全不知怎么办才好。

      人还没死呢,这该怎么说?

      *
      刘晋一觉醒来,天光大亮,这一觉睡得极好。

      他睁开眼睛,只见陈琳背对在他床前,拿着布巾,正在蘸水。

      隔着不远,站着两位戴冠,着黑衣的中年男人,长胡子督邮伏在塌上,这几人看着都十分憔悴。

      刘晋抬手拉拉陈琳的衣袖,又扭头朝那两位医曹眨眨眼。

      他活过来了。

      系统出品的药真不错,他感觉力气又重新回到他的身体,肚子在撕心裂肺喊着好饿。

      房门外有窸窸窣窣的人声,刘晋躺不下去,开口喊道:“母亲,我饿。”

      不大的声音吓得人一激灵,陈琳弹起身子,见了鬼一样,手上的布巾都没捏稳,扔进了脸盆里。

      见到儿子黝黑的眼睛,睁大地看着她,陈琳大声喊道:“医曹快过来看!阿晋醒了!”

      昨夜之事,三位医曹是陆家人,只想着告诉太守,陈琳清早过来时倒也没提,所以陈琳还以为刘晋还想往日一样发着高烧。

      陈琳早就有儿子将死的心理准备,三天时间,眼泪早已流干,大早上的,刘晋冷不丁开口,着实吓了陈琳一跳。

      周医曹淡定地凑近来,把过脉,已经十分平静地说:

      “此小儿病已大好,缠绵病侧恐损根基,还需好好修养。”

      他已经把过三次脉,一点都不震惊了。

      刘晋知道自己生病几天,长辈们都着实憔悴,忙不迭想下榻行礼,一边说:“多谢医曹照顾,多谢督邮大人救命!”

      郑启睡得迷迷糊糊,听见有人说话,扭头便看塌上,见到的不是冰冷的尸体,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喜不自胜,打量了一下他的脸色,笑呵呵道:

      “瘦了不少,精神不错,你好好修养,不必行礼了!”

      刘晋被郑启按压着躺回榻上,但他还是想站起来,便问:

      “我连躺数日,骨头都懒了,实在想下床走一走。请问医曹,我能下床否?”

      周医曹点头,“下床走动无碍。”神仙都出手救治了,走路肯定没问题。

      郑启哈哈大笑:“你若想走动,我领你先去拜见太守!”

      郑启与刘晋洗了把脸,又换过衣裳,准备先去拜见此地的主人。

      *

      刘晋一打开门,日光就落在他脸上,照得他的小脸愈发透明。

      然而,院中情状却让人摸不着头脑。

      刘晋只见形形色色的人,抱着各式布帛木盒,中间有一中年男人与一戴头巾穿儒服的老人说着什么,众人安安静静,就很诡异。

      世家奴仆讲究规矩,自然不会大声喧闹,但见大门打开,有世家带过来的医曹朝门一看,忍不住大呼:

      “这小儿为何还活着???”

      刘晋:……为什么活着,这是什么哲学提问。

      小院里的焦点,除了刘晋,就是和医曹说话的老人,气度不凡,威严持重。
      刘晋猜那老人就是庐江太守陆康。

      郑启心情不错地领着刘晋,先给陆康行礼,又给院中这些管家、医曹作揖,各人也纷纷还礼。

      陆康对王医曹说的话本来半信半疑,但是见着刘晋这孩子昨日是一副将死的样子,今日却能够走动,却是不得不信。

      他年纪越大,对神鬼之事更加感兴趣,笑问道:

      “我听王医曹说,你本该亡去,大病能好是因有神迹出现?你可记得发生了什么事?”。

      刘晋:…… 很好,没错,就是这样。

      理由都为我编好了,我还能不用?

      他抬头仰视陆康,回道:“刘晋病重之时,似是灵魂飘飘然离肉|体而去,而后,我便被风牵引至一光亮的地方。”

      “那地方是一间四四方方的屋子,屋内四面雪白,屋里又放着许多有四方形状的桌案。桌案前有一面墙,墙上挂一块长条形黑板。”

      “我当时有些疲累,在桌案前坐下。这时,黑板前就出现两位奇装异服的先生,他们教我许多学问,又告诉我发烧是因为微生物入侵了我的身体,并且教我以应对之法。”

      “我在房屋内待了许久,学习先生们的学问。后来因想念母亲与妹妹,我便问先生能否回家,这两位先生欣然同意,又送我归来,这时我便清醒,见到床前坐着我的母亲……”

      刘晋说完,用澄澈的眼神看着陆康。

      陆康一撵自己的花白的胡须,沉思道:“你有造化,或是进了洞天福地。可曾洵问过这二人之名?”

      刘晋煞有其事地说:“一人名曰德先生,一人称作赛先生。”

      陆康又思考半晌,还是摇了摇头:“我才疏学浅,从未曾听闻过此二位先生之名。”

  • 作者有话要说:  刘晋:我死了,我装的。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