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4、第五十章 秦皇汉武 ...

  •   最近,在这水区了吵的纷纷扰扰的,便是秦皇汉武谁高谁低的问题了。本来作为汉朝统治者的直系祖先,贬低秦而抬高汉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然而,在王权衰弱的汉末,即便老猫提出这样的观点,也不会被视为异端邪说,更不用说被请去某地喝茶了。春秋战国向来是议论文最好的材料库,比如说贾谊的《过秦论》就是典型的代表,借古讽今是最常用的手段,比如说苏洵的《六国论》。

      《公羊春秋》与《谷梁春秋》为董仲舒确定的春秋正统教辅,而更为众人所熟知的《左氏春秋》则不被今文经学家所承认,一直到了东汉中后期才被列入太学的书目。董仲舒提出了所谓的春秋决狱,就是一切按照《公羊春秋》的标准来判案,比如说等到人家全渡完河后送上去给人揍的宋襄公不是蠢货是君子,或者一打仗就逃跑说要回家做孝子的士兵是好兵,等等抽风逻辑不胜枚举。相较之下,左氏春秋更像是真正意义上的史书,不仅限于鲁国的历史,同时期其他国家的历史都有记载。老猫到了这里才知道,春秋是鲁国的史书的名字,梼杌(táo w)就是楚国史书的名称,只是项羽的一场大火,使得保存在秦宫的各国史书全都付之一炬,唯有儒家的春秋,靠着强大的人口基数流传的下来,直到晋朝的竹书纪年出土,才彻底的打破了某些被粉饰过的谎言。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对待蛮夷的态度上是一个不如一个。嬴政尚可攻城掠池,刘彻也曾一时风光,但把从他太爷爷开始积累的财富全都败光,结果还没有解决和亲问题,这才有了昭君出塞;李世民曾与突厥媾和,好在最后都揍回来的,不过主动把科技输出是一大败笔,至于赵匡胤,虽然杯酒释兵权做的漂亮,但没有及时消灭傀儡政权,导致燕云十六州被割让,他弟弟赵匡义更是被打得乘驴车逃回来,导致了宋朝延绵多年的噩梦。至于主动割让土地的,你们懂的……

      唐朝的刘知畿在《史通·申左》里比较春秋三传得失的时候,指出《左传》有“三长”,即“《左传》独得《周典》,成不刊之书,著将来之法”,此其一长。丘明“躬为太史”“博览群书”,“广包他国,每事皆详”此其二长。丘明“上询夫子,下访其徒,凡所采摭zhí ,实广闻见”,此其三长。

      而《公羊》《谷梁》有“五短”,大抵以“记言载事,失彼菁华;寻源讨本,取诸胸臆。”“自我作故,无所准绳,理甚迂僻,言多鄙野。”“违夫子之教,失圣人之旨。”

      而且左传成书时即书于竹帛,是官方文件,按照荀爽的看法,《左氏春秋》可能根本与孔子的春秋没有一点关系,人家不过是史官记录的正常行为,思孟派把这两东西扯在一起是往自己脸上贴金。

      作为推翻秦朝的刘邦所建立的汉朝,为了表明其行为的正当性,往前朝上泼脏水的事做了很多,就如同当初周文王谋逆的时候把明明不是子受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纣王)干的事都扣在他的头上,这点被子贡证实过。但在老猫看来,秦始皇确实称得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后世历朝历代的皇帝,没有人的功业能够与他相提并论,尤其是某个装腔作势的石敬瑭第二更是如此。

      不过,在大汉朝敢于为被盖棺定论打上“暴虐”标签的秦翻案的,绝对是屈指可数,太史公也只为项羽鸣过不平,所以这文章一出,便搅得许都鸡犬不宁。而在此时,就连司马迁的《史记》还被王允称为“妖言”

      嬴政这个人站的太高,看得太远,如同某个预知未来的穿越者,却忽视了时间的力量。在过短的时间内进行急剧的社会改革,同时支付改革的成本,这才是导致他失败的真正原因。在战国那个混乱的年代,最为痛苦的是可以看透未来的清醒者,他试图以一己之力结束这个乱世,而且他成功了。这可惜,他太过相信自己了,也许是只相信自己,所以每天都要批阅一百二十斤的竹简,才会追求长生不死,因为他认为,只有他在一边看着,这样的变革才不会被有心人弄得面目全非。这样的担心完全有道理,每一次变革都会造就一批新的既得利益者,而那些在其中上蹿下跳的所谓弄潮儿中,不学无术的数目要远远高于真正胸怀天下的数目,就如同后来的熙宁变法(王安石变法)。

      无论是开山填谷,直接架设在山顶上方便军队调动的秦直道,还是连长城平匈奴开拓疆土,又或者是书同文车同轨,都是功在千秋的好事,就连那被刘邦诟病的秦律三千,也被汉律近乎完整的沿袭下来,别的不说,光是现代随便那个国家的法律估计加在一起都过了这个数,更何况在周穆王时期早就超了三千,他们怎么不去说周失道。唯独可惜的是嬴政这人太过急切,急于在有生之年看到成果,这才造成了后来的一切。当然对于宦官的信任也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多次全国巡游可以看成一方面是对于残余势力的镇压,同时也有电视里包青天的剧情看得太多的原因,也许是什么康熙微服私访记看得太多了,或者受到戏说乾隆影响想要偶遇一下?至于后世所谓的焚书坑儒,真正被坑掉的都是和那些方士厮混的不务正业的儒生,坑了就坑了,反正这事商鞅的惯例,扶苏也是个脑子不好的,人家说十恶不赦,都到这份上了还求情不是欠抽嘛。

      开始的几项,全都选择了汉承秦制的东西作为论据,比如说官制中的三公九卿取代了周朝的六官(天地春夏秋冬),郡县制而非周朝的分封,等等,如果想要否认就等于否认了大汉自己,足以让出了那些死硬派以外的人开始思考,公正的评论他的是非功过,反正这汉朝也要结束了。朝廷权威早在董卓入京时就全都散尽了,老猫她当然不担心被跨省追捕。刘协自己的粮草都是曹操供应的,想要现在再来一场党锢足以直接把所有的士大夫逼到皇帝的对立面。至于到了现在还想匡扶汉室的那些,大部分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比如说刘备这种,还有的就是纯粹的一种习惯,作为一个延续了近四百年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汉朝的历史地位是相当重要的,也许还要归功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什么三纲五常的洗脑效果太过显著,比如说荀彧。要知道,在春秋战国,国君换人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比如说田氏代齐(齐国本为太公望姜尚的封地,后为齐国大夫田氏取代),三家分晋(赵魏韩),或者秦灭东周,哪里值得如此大惊小怪。

      真正导致“水区”炸锅的,是提到了“和亲”这项由汉朝独创的绥靖政策,化名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老猫,毫不留情的把躲在嬴政造的长城后,躲在所谓夫为妻纲的女人的裙子下面的所谓的忠臣良将,仁人君子们嘲笑个遍。直接写到要是这样还什么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的话,还不如直接弄根面条上吊死了算了。打赢了给钱,打输了还是给钱,最重要的是,就算没抢到的东西,之后还会在和亲时主动送过去,为他们下次抢劫提供技术支援。之后之所以有五胡乱华,原因在于南匈奴降汉后对他们太过优厚,汉和帝每年将青徐两州的收入两亿七千万全都支援乌桓,导致后来曹老板打得那么辛苦什么的。北宋赔给契丹的岁币都没那么多,这跟安南人把我们支援的大米堆成防御工事来打我们有什么区别都是那帮只会嚷嚷着只要广使仁政就会四夷来朝的思孟派的论调。黄帝和周武王都亲自动手把猃狁(就是匈奴)抽飞,难道说他们认为自己能比这两位还要贤明吗?——显然,在荀爽门下恶补过这个年代的常识之后的老猫,杀伤力又上了一个等级,最后的这个问句直接把他们PIA飞到了西伯利亚去。

      和亲本来就是刘邦打不过匈奴的妥协产物,宗旨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没想到那一群大臣居然把这当作了惯例,凡匈奴打过来了,一律送宗室女过去,当初燕赵以一己之力对抗东胡都没有年年上供,相反犬戎倒是主动把女儿嫁过来,这样也含有称臣的意思在里面。可汉朝的那些大臣不以为耻,虽然在汉武帝时候曾一度废除了和亲,但在汉成帝的时候又有一个王昭君。呼韩邪不过是一个战争的失败者,最后依附的部落在之后又再次叛乱。末了还又嘲讽了一句,年年这么嫁公主过去,弄不好他们单于体内的皇族血统都足够浓厚,到时候是不是也有资格封个王侯之类的?也许他们更乐意追溯一下血缘,给小皇帝找一个匈奴的皇叔?事实上晋朝末年的刘豹就是抓住这点,自称是汉朝的正统继承者入侵中原的。

      尽管老猫说的很开心,但事情并不那么一帆风顺,在老猫逆势而行推崇嬴政的同时,作为主流观点的代表者,曾任会稽太守的王朗,第一个跳出来举起反对的大旗。说到王朗,更为人所熟悉的,是他曾经身为孙策的敌人,在建安元年,被孙策打败,虽然王朗的功曹虞翻劝他投降,但坚决不投降,在出海逃往交州的途中被俘,成为年少有为的孙策功绩的垫脚石。曹操欣赏王朗的才华,上表征招他去许都,从曲阿出海,走的海路一路诸多波折,直到今年年初才到的许都。在会稽的时候,他发觉当地的百姓在祭祀夏禹的时候,同时祭祀秦始皇,而他认为秦始皇是无德之君,不配获得人民祭祀,进行了取缔。如今老猫在这替嬴政翻案,他可第一时间坐不住。可是,除了学着一般的酸儒外反复强调嬴政残暴不仁之外,也提不出什么新的论点,而在水区巨大的刷新量之下,很快就被华丽丽的无视了。

      老猫这么做当然不会是一时兴起,尽管她很少会这样,但这一次确实另有所图。此时此刻距离回家的日期遥遥无期,如果想让自己在这个时代生活的好一点,那最直接的办法除了拼命赚钱增加自己的实力之外,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彻底的灭掉三纲五常。她又不是那些穿越过来只为找一个被闪耀的七彩光环弄得眼睛瞎掉一只半的男人把自己嫁出去的玛丽苏,什么我穿越而来只是为了你(生孩子)这类的论调估计得被某作者拍到死。一方面享受着特权一方面叫嚣着什么人人平等或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行为向来只是智商不足人士的专利。既然她伸出爪子,那必然是要玩大的。虽然说干净利落的把儒家的东西一锅端是最为一劳永逸的方法,但是可操作性确实太低。战国时期儒墨都并为两门显学,现在又不可能搞啥新文化运动,况且那个运动老实说造成的损失远大于成就。

      不过老猫给自己定下的最低目标,至少要把程朱理学的源头——思孟派给彻底连根铲除。如果不是他们,也不会有那些灭绝人性的礼教,也不会有只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士子,更不会有舔着侵略者的疖子为他们点头哈腰恬不知耻的奴才。尤其是那个自命为君子的朱熹,骨子里远比秦桧要肮脏的多,高举着“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大旗,实际上勾引两个尼姑做他的姬妾,还强迫孀居的儿媳妇做他的小老婆,根据李敖的某篇文章里还提到过,他做官的时候不经审判处死大量囚犯,同时大量使用酷刑,手段之残忍可比照之后的日军,三木之下但求速死远远不足以形容他的残酷,屈打成招是常年保留项目。最重要的是,崖州之后再无中国,在大宋最后一名皇帝随陆秀夫跳海自尽之后,中原为之殉节的读书人貌似有数十万,而朱熹的后人则直接东渡来到高丽,继续安居乐业,真不知所谓的气节在哪里。

      孟子的学说在宋朝之前都没什么大市场,所谓的礼教也正是思孟派壮大之后的产物,要知道范仲淹他娘就是改嫁过得。尤其是思孟派的一旦兴起,所有的精力都被集中在研究古籍上,不管什么事情都是向董仲舒提出的谬论学习,“天不变,道亦不变。”凡事必提祖宗规矩,最后错失了机会才被别的国家按着打。这是从大处说,从小处说的话,由于所谓的夫为妻纲,还有什么男尊女卑都是思孟派的论调,事实上秦汉时期女性的地位并不低,结婚离婚也都自由,什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都是等到理学兴盛之后的产物,提前斩草除根好处多多。

      而老猫敢于这么大手笔,也是有所倚仗,魏晋乃是思想变革的时代,玄学取代儒教兴盛,释家随着北魏等入主中原得到极大的发展,后世几个有名的石窟都在这个时期形成,还有《神灭论》(范缜,唯物,在和和尚吵架时说神不存在)的诞生。发生在汉朝的儒道之争,与其说是道统之争,还不如说是武帝同窦太后的政治斗争,有一种说法是黄老学说为了政权的稳定,讲求兄终弟及,而儒家为了血缘的延续要求父死子继。就如同李唐自称是老子后人而推崇道教,武周为了与之对抗而崇尚释家是一样的道理。

      而就在儒家的内部,以荀子和子贡为代表的学派与思孟派的斗争正是她最好的机会。尽管从某种程度上说,孔融和荀彧都属于保皇派,但在其背后,属于子思(孔子之孙)以及荀子理念上的分歧不是那么容易弥合的,东汉党锢事件的领导人李膺也是荀子一脉的传承。而如果曹操想要废掉汉献帝,也有合作的可能,不过迄今为止,这计划仅一个大致的雏形。
      ————————————————————————————————
      三国是一个战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变革的年代,除却通常意义上的政治斗争,军事倾轧之外,还有一些是不为人所知的,或者并不为人所注意的那些东西。除了在三国谋得安身立命之所外,应该是时候逐渐让猫们站稳脚跟参与这些历史了。军事争霸非D所长,而且两个在现代只会考考考的学生跑到那个群星璀璨的年代还能排兵布阵大杀四方,未免也太小觑天下英雄了。领兵打仗会不会骑马,挥不挥得动宝剑这方面不排除某些天生神力的女力士,但汉时李广曾有军令,凡军中发现妇人的,一律拖出去砍了。除非是花木兰这种先天发育不良的,不然光是处理个人卫生问题就让人头皮发麻了。此外,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虽然军事上乒乒乓乓看起来很爽,但孙子兵法说了,攻城是最不可取的行为。更多的事情是在战场之外。同时,不仅是士族与寒门的斗争,此外还包括其他的思想斗争,古文派和今文派,荀子和孟子,以及今后将出现的玄学,释学,以及唯物等等。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只需要一个契机。由于笔力与学识所限,也许不能充分表达之后的纠结,但D还想从不一样的角度,以自己认为最靠谱的方式,描述这几只猫逐渐参与和影响历史。内容也许更像说明文,但努力改正吧。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4章 第五十章 秦皇汉武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