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7、第十七章 范阳卢家(中) ...


  •   李令语还在思考刘知远为何改叫自己“阿语”,但听得他第二句询问,觉得自己认识的刘知远终于回来了,不由得长舒一口气,将“阿语”和这里头包含的亲昵一并忽略了。
      “户部乃是国之根本,虽不用行军打仗,却管着国中税银与百姓籍册,所以,管理户部的人,除了能力胜任外,更需要的,是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不然,一旦国库落入贼人之后,钱粮亏空,户籍混乱不说,还容易引发内乱,导致国中腹背受敌,国不将国。
      王瑞安受宠之前,户部尚书由萧蘧担任。虽说小大人不是爱才之人,治理户部也中规中矩,但老人家年事已高,若让他再次执掌户部出错倒不会,但要彻底清理户部的污垢却很难。
      毕竟,重新整理国中民众户籍,壮大国库都不是一两日便能做完,萧大人便是有心,也无力完成。
      从这个角度讲,李唐宣宗万寿公主的儿子郑韬光是个不错的人选。且不说此人现在年富力强,单是荥阳郑氏一门的名望便值得相信。
      军帅若上表推荐此人,不但利国利民,还能做个顺水人情,将郑韬光及他背后的荥阳郑氏纳入河东节度使福的势力范围,一举两得,岂不快哉?”
      李令语娓娓道来,刘知远一开始虽有些分神,却还是在最后,将李令语的话听了进去。
      “诚然,国库是国之根本,选谁做户部尚书,都不可以大意。郑韬光为官多年,所仕无官谤,无私过,确实未辜负荥阳郑氏的名望,也是新任户部尚书的人选。
      只是,弹劾王瑞安这件事河东节度使府并未出面,如今,贸然向圣人提议户部尚书的人选,是否妥当?
      圣人本就多疑,若让他觉得咱们推荐郑韬光有私心可就前功尽弃了。”
      李令语微微一笑:“方才军帅也说了,郑韬光并未辜负荥阳郑氏的名望,而他在朝中交友无怨隙,亲族无爱憎也是出了名的。
      这样一个‘好’官,别说军帅了,便是桑维翰举荐都称得上为国举贤,私心一说又从何来?”
      刘知远点点头:“这倒是。不过,郑韬光虽出身名门,近年来却不太管朝中事务。数月前,他还上表陈奏,说要辞去官职,归园田居。
      圣人说他鲁莽,朝上众臣却知道,他是因为圣人将他从旧朝时的宰辅位置上撤下来,才心中不满,递表离开的。
      如今,宰辅的位置咱们给不了,只一个户部尚书,他又怎肯留下,为河东节度使府所用?”
      李令语笑得灿烂:“军帅难道也以为郑韬光辞官回家只是因为位分被削?荥阳郑氏素来崇尚忠义,为官一时,为民一世更是郑氏子孙恪守的氏族信条。加上郑韬光本就是性格恬淡的人,没有宰辅的位分,但他还在朝中任职,减负职责使命,他又怎么可能轻易辞官。”
      刘知远原本还没想到这一点,被李令语一提点,不觉道:“是啊,郑韬光并非沽名钓誉、爱财贪婪之人,没了宰辅之位,寻常人都不会轻易辞官,不妄喜怒,秉执名节的他,又怎么可能赌气辞官呢。”
      说完,刘知远微微思量,待心中的思虑捋顺了才道:“想来,应该是什么东西非辞官不可才能得到,郑韬光才会如此做。”
      刘知远不置可否地看向李令语,李令语却微笑看着他,示意他继续往下分析。
      “钱财与官位是不可能了。郑氏近三百年来都是高门望族,单是宰相就出了十几个,其余节度使、将军、司马、参军更是多如牛毛,说这个家族里的人贪恋官位或是财物实在不合情理,也没这个必要。
      除此之外,便是抱负了。但郑韬光已在朝中任职,辞去官职更没有施展抱负的可能,又怎会反其道而行之?
      所以,细想下来,唯一能让他辞官归乡的,只有一个‘情’字。郑韬光的父亲早逝,母亲万寿公主也于几年前仙逝,而他至今也孑然一身,唯有婚配,更别说妻儿。
      如此情况,能让他魂牵梦萦的,只有心上的人了。
      对!郑韬光想辞官回家,定然是为了同他心上的女子成婚。”
      说到这儿,刘知远的眼睛不由得一亮,但很快,他又对自己的分析充满疑惑:“也不对啊,便是他心上有了人,也可以将那人迎到京中成婚,为何要辞官回家,难道,那姑娘只能在荥阳迎娶,别的地方却不行?”
      李令语觉得刘知远这块冷石头能想到“情”字已是不易,见他困住,不忍心再戏弄于他,便开了口,将郑韬光身上的“情”字点得更透。
      “军帅可知道李唐时候万寿公主与驸马郑颢的故事?”
      刘知远点头,回道:“当年在晋阳,乡间确实将这两人的故事传为佳话。说是郑颢一表人才,中了状元后,被宣宗皇帝看上,直接指婚,将万寿公主赐于他作为娘子。两人恩爱和睦,后来又生了郑韬光这个儿子,家中更是其乐融融。
      不过,这事虽与郑韬光有关,却是上一辈的故事,与他想要迎娶的姑娘又有什么关系?”
      李令语却摇头:“坊间虽传说万寿公主与驸马都尉郑颢情爱交融,恩爱有佳,但事实上,万寿公主与郑颢却貌合神离,同床异梦。
      当年,郑颢高中状元,虽未成婚,却并非无中意之人。原本荥阳正氏便与同样属于名门的范阳卢家定婚约,而郑颢也与青梅竹马的卢家小姐卢纯熙情深意长,单等他过了而立之年高中状元再成婚。
      谁知,郑颢庭前御试,竟被宣宗皇帝看上。
      彼时,万寿公主隆宠正盛,宣宗皇帝挑了数月都不曾在京城众多才子中找到合适的驸马人选,见到郑颢人才出众,当即便下令,将郑颢定位驸马都尉,与万寿公主择日成婚。
      若是寻常人,定然觉得这是天降喜事,但偏偏郑颢对卢纯熙情根深种,本来水到渠成的婚事被宣宗横刀砍断,无处宣泄的郑颢只得将愤恨迁到万寿公主身上。
      于是,长达十二年的时间里,郑颢都不曾与万寿公主共枕,若非后来万寿公主的贴身嬷嬷设计,郑韬光也不可能出生。
      可惜,纵使两人有了孩子,郑颢对万寿宫主依然不冷不热。郑韬光从小便晓得父母关系不好,长大后,知道父亲是因为心中亏欠卢纯熙才这般对待自己的母亲,便想办法找到当年的卢家千金,希望靠自己对卢家的补偿,换回父亲与母亲的恩爱。
      当年卢纯熙因为郑颢的缘故名声受损,最后只得嫁于钟情自己的表哥、出身商贾的卢盛平为妻,两人虽谈不上琴瑟和鸣,却也生了一个女儿,名唤卢灵双,不仅貌美如花还机灵可爱,甚是讨人喜欢。
      郑颢原本想接济与父亲相知的卢纯熙,却不想卢纯熙当年生产卢灵双的时候难产而亡,所以,他便将帮衬接济一事,转到卢灵双身上。
      可惜,就在郑韬光找到卢纯熙的女儿卢灵双的时候,郑颢却突发疾病,撒手人寰。万寿公主悲伤之余,觉得郑韬光补偿卢灵双的做法能完成郑颢在世时的心愿,便也不曾阻拦,暗中默许了郑韬光与卢家的来往。
      或许是因果轮回,冥冥中自有定数,郑韬光在接济卢灵双的过程中,与卢灵双也有了情谊,但这一任卢家小姐早已不是高门望族,而是身份低得可怜的商贾之家,身份差距之大,便是没有御婚干涉,身为郑氏一门指望的郑韬光也不可能娶一个商贾出身的卢灵双作为正室。
      郑韬光少年时见惯了父母的貌合神离,心中十分想要的是个能与自己真心相对、共剪窗烛的女子。对他来说,不娶妻则已,娶妻则非卢灵双不可。
      而他此次辞官回家,也是为了除去荥阳郑氏一门的负累,唯有如此,他才能堂堂正正与卢灵双长相厮守,白头到老。
      从这个角度讲,若军帅能促成这桩婚事,让郑韬光与卢灵双在京城成婚,那这个新任的户部尚书为河东所用,自然不在话下。”
      一番话,说得洋洋洒洒,李令语不单将当年万寿公主与驸马都尉的爱恨纠葛说得清楚,也将郑韬光与卢灵双的情感纠缠讲得明白。
      刘知远本以为郑韬光钟意的心上人不过萍水相逢,却不想,这背后竟还有这段陈年往事。
      想了想,他不由得笑道:“看来,阿语推荐郑韬光,并非灵光一闪,而是早有准备。”
      李令语晓得刘知远这话的意思,便也不推脱:“那是自然。为军帅办事,阿语可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
      刘知远见她说得真诚,不觉反问:“为了我,你真的愿意赴汤蹈火,连命都不要?”
      李令语觉得好笑,眉眼弯弯回道:“当然!你是军帅,是我放在心上的第一人,我不为你,为谁?”
      本意上,李令语向刘知远表达的是一个门人对主子的衷心,但刘知远已然知道李令语的女儿身份,听她这么说,自然情动:“那如果我不是军帅,只是一个寻常男人呢?”
      李令语表衷心的脑子还没转过来,听得刘知远的询问不假思索地回了一句:“那也是我心上的第一人。”
      可话才说出口,她就觉得不对劲,于是,一个机灵,她赶忙将自己这番话引到朝堂上:“你别误会,我的意思是:在晋国,在朝中,你都是我心上的第一人。”
      但这话说出口,她更觉得不对劲,便赶忙又补了一句:“不对,不对,我的意思是:在河东节度使府,你是我心上最重要的人。”
      然而,第三次找补,李令语还是没能把话说明白……
      她从来没觉得自己说话那么笨,眼看着事情越描越黑,李令语在心里狠狠地骂了自己一声“棒槌”。
      刘知远被李令语难得的糊涂模样惹出笑意,见她笨得可爱,心中不忍再戏弄,便笑道:“好了,我知道了。”
      李令语不知道刘知远到底“知道”什么,便道:“军帅,我的意思,你真的听明白了?”
      刘知远见李令语迫切想知道自己心里所想,便三两步走到李令语跟前,抿嘴笑了笑,举手轻弹了李令语的脑门,回道:“明白。”
      此时已近亥时。霍齐央小心地掀开锅盖,见药膳煮的稀烂,觉得可以起锅了,这才朝越夫人道了声:“夫人,可以了。”
      越夫人虽也是擅长烹煮的贤内助,但因今日煮的是药膳,所以她便将伙房里的“大权”交给霍齐央,自己则做起了帮衬的角色。
      听得霍齐央一句话,越夫人应了声“好”,而后拿了勺子,从锅里乘出一碗来。
      皇甫遇方才来的时候,已经将李令语要吃姜的嘱咐交代给了霍齐央,霍齐央也按照他的要求,将姜块切成粉末,撒到粥里。
      不过不擅长伙房事务的皇甫遇还是在霍齐央端起那碗粥的时候,重新问了一句:“这里头,放了姜了吧?”
      霍齐央晓得皇甫遇对李令语的关照,也晓得他不懂烹煮之道,便耐心地点头道:“放了,按照李大哥说的,姜都切成末了。”
      皇甫遇闻言,点头应了声“嗯”,而后顺势从灶台上拿了把更小的勺子,舀了一小口尝起来。
      又因为对味道是否合适并不确切,皇甫遇顺势又舀了一口,递到霍齐央嘴边,吩咐道:“我觉得还行,你尝尝,看味道合不合适。”
      霍齐央虽心中对皇甫遇念念不忘,但两人多年未见,忽地同吃一把勺子,姑娘家不免有些难为情。
      但皇甫遇却似乎并未把霍齐央的羞涩放在心上。见她老半天没动,他不由得催促道:“来呀,尝尝姜够不够?”
      此时,越夫人与李令文兄妹正忙着准备第二道羹汤,无暇顾及霍齐央与皇甫遇。霍齐央被皇甫遇看的尴尬,又不愿错过两人难得的亲近,便硬着头皮,用杏唇小口含住勺子,用舌尖平常勺子边缘羹粥的味道。
      “怎么样,行不行?”见霍齐央终于下“口”,皇甫遇赶忙追问。
      霍齐央小心抿了抿唇,待舌尖盈满温润的姜汁气息,这才点头道:“味道可以,李大哥应该喜欢。”
      听得这一声,皇甫遇不由得眉开眼笑,道了声:“那就好!”,而后端着碗直接往李令语的房间而去,连一句寒暄的结尾都不曾留给霍齐央,只留她一人木讷留在原地,仿若方才那般亲近,不过霍齐央的一场幻觉,并未真正发生一样。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