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太宗伐北 ...

  •   词作赏析: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尤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南唐李煜
      这首词,李煜写在978年七夕他的诞辰,也是他生命的尽头。曾几何时,春花灿灿、秋月朗朗曾经在文采斐然的李煜笔下含情脉脉,书写着南唐的风月繁华和他在皇宫的富贵风流、风光无限。而如今呢?朱颜未改肠已断,故国不再空余愁,面对小周后的泪眼,李煜没有再顾忌自己的行为,他让歌伎一遍遍弹着忧伤的曲子,在如泣如诉的歌声中缅怀着他曾经的无限风光。
      对于当时的小周后,这种生活充满了痛苦。作为亡国皇后,高高的院墙锁住了李煜的悲愁,又何曾不是锁住了她的青春和美梦?她作为大宋的命妇必须定期入宫朝见,那必定是她难以面对的恶梦---皇帝对她的娇躯是如此热情,锦帐中,皇帝有多热情,小周后就有多耻辱,皇帝有多激动,小周后就有多痛楚。为了保李煜周全,小周后只能苟且偷生,珠泪长流。李煜这样一个温润文秀的男子尽管惜命,可对妻子的血泪俱下如何能无视?只是,亡国之君的他除了在诗词中寄托自己的哀愁困苦,却也束手无策。这种生活,这种境遇,李煜与小周后柔肠寸断、愁绪百结。

      流火七月,女儿乞巧,李煜迎来了他人生的第四十二个诞辰。七夕之夜,南唐旧臣徐铉奉旨去看望旧日君主。昔日君臣相见,思绪澎湃却相对无言。寂静中李煜悲声痛哭,仰天长叹。送别徐铉李煜泪痕未干却情思如泉,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著《虞美人》,他深深叹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国恨家愁、满腔伤痛,应该更甚于滔滔东流的江水吧,滚滚叠叠、奔流不息。李煜的小院四处都是赵光义的耳目,得知李煜如此明目张胆缅怀故国、口出怨言,赵光义岂能容忍?他送给了李煜一壶美酒祝寿,也把这缕多情的灵魂送回了故国。当晚,42岁的词帝李煜暴毙。
      李煜死了,小周后再无挂牵。她终日以泪洗面,对于太宗的召见,她已不愿意再曲意逢迎---当初是为了保全自己的亲人、爱人,现在呢?她已了无牵挂,没有了忍辱偷生的理由。
      悄悄拿出铜镜,镜中人依然风华绝代、万千娇媚。小周后惨然笑了,笑容凄美无比:她只有28岁,可是她觉得自己已经风烛残生。没有国,没有家,没有亲人,朱颜未改,前路何在?泪眼中她似乎看到了她初入宫时的李煜,看到了那个“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恋”的自己,看到了那个趁着月夜到御苑赴约的快乐少女.....她红颜含笑,悄然自尽......或许她还能赶得上行去未远的夫君,一起梦回金陵,梦回曾经的美好年华。
      对于大宋朝廷,对于文武面官,对于宋太宗,李煜和小周后的死只如一阵微风,不过在湖面荡起了小小的涟漪便风过无波。与柔肠坏寸断的李煜和小周后相比,赵光义却比初即位时更加意气风发。他从老哥手中接过的是一个国力昌盛、威望日高的大宋,这年春天,曾经主动进京朝见赵匡胤的吴越王钱俶和当时中原的另一割据政权清源节度使陈洪进,二人在相互观望、缀缀不安中采取了同样的行动:主动向大宋帝国献上手中的土地和财富,成为大宋治下的臣子,至此,大宋正式统一了南方地区,大宋版图在赵光义的手中更加壮大。
      春风得意的太宗皇帝决意再次伐北,完成他老哥未竞的壮志,让烽火燃烧在北汉国土,将太原纳入大宋的疆域。
      一向谨慎的赵光义在决策前进行了充分的考量,并与枢密使曹彬进行了研讨。赵光义沉吟道:为何周世宗与先帝征战北汉终是无功而返,是太原城固若金汤吗?
      曹彬客观地跟赵光义分析了当年的形势:周世宗之所以失败,是因主将史超在石岭关一带就一败涂地,军心动摇,所以只能收兵,而先帝时正值盛夏,宋军驻扎之地多甘草,军士水土不服,先帝体恤军士,不忍多加伤亡而退兵。何况,当时先帝引汾河水入城,太原的城墙又如何坚固如旧?曹彬的分析坚定了太宗北伐的决心。
      当时,契丹已向大宋频频抛出媚眼,与大宋有了初步的礼尚往来。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宋太宗决意御驾亲征,征伐北汉!作为北汉“父皇帝”的契丹遣使来宋廷寻问:何名而伐也?赵光义踌蹰满志,豪迈地回答:河东(指北汉)逆命,我朝正应兴师问罪,如期契丹作壁上观,那咱们俩咱们的。如若不然,那咱们也来较量一下好了。
      979年正月,北宋大军浩浩出征。赵光义率精锐部队御驾亲征,从开封经过澶州向镇州进发,驻守镇州。宋太宗全面总结了以往与北汉作战的经验,除了他自己率精锐部队御驾亲征,又将战役部署分为两部分,一路的任务是出击,由潘美、崔彦进、李汉琼、曹晗、刘遇分别率兵攻打太原周边各州县,让太原成为孤城。另一路的任务是阻击契丹援军,阻击援军的兵力又分为两路:一路由郭进驻扎在石岭关,依据白马岭阻涧为险,严阵以待;另一路由孟玄莆驻守镇州,阻击从东面增援的辽军,赵光义亲率精锐牵制、预防幽州之敌西援或南下。
      不得不说,这次宋太宗的作战部署是高明的。赵光义自视甚高,他不但自诩是伟大的书法家,更在熟读兵书的实践中日益自信地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当他率军一举平定北汉,进一步增强了他作为一个“军事家”的自信心,因此,后来的他经常左右军事主将的作战方略,限制了一军主帅的主动权、决策权,直接导致行军主帅不能根据自己的判断调整战术,贻误战机。这些,我们在以后的文章中再说。
      作战的过程是艰苦的,为了让故事更好看一些,明天再更新宋军与北汉、契丹联军短兵相接的激烈战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