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建功立业 ...

  •   词作赏析: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江城子五代欧阳炯
      欧阳炯的这首江城子,凭吊了六代繁华的消逝,却寄寓了他亲身经历的整个时代的繁华落寞、日月沧桑。欧阳炯生于唐末,一生经历了整个五代,曾致仕前蜀、后蜀,后蜀亡国后入宋,任翰林学士、左散骑常侍。他本人就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那段岁月的变迁记录着的功名沉浮,而赵匡胤,就是在这样的乱世之中显露锋芒、建功立业。
      让我们回到郭威平定李守贞叛乱之后。
      郭威一举平定叛乱,班师开封,汉隐帝论功行赏,加封郭威为官检校太师兼侍中,为抵御契丹入侵,又派郭威镇守邺城(今河南安阳北一带)。郭威与他的妻侄、义子柴荣推行改革、发展经济,百姓安居乐业。位权人臣的郭威在朝野中的威信日盛,这令年轻的小皇帝心中十分忌惮,950年10月,汉隐帝派使者诏杀郭威,并杀了郭威在开封的妻儿。郭威盛怒,于是统率大军,自澶州、滑州(今河南濮阳)一路过关斩将、攻克城池、直逼京师,951年正月,郭威代后汉而立,建立后周,年号广顺。
      赵匡胤拥立郭威有功,被提升为东西班行首,也就是禁军的头目,951年7月,又被提升为滑州驻军副指挥使。这一年,他刚刚24岁。
      加油吧,少年!很快,你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
      郭威称帝后,由他的妻侄、养子柴荣继任澶州节度使,守邺城、滑州,深受百姓称颂。广顺三年(953年),柴荣任开封府尹,赵匡胤深受柴荣欣赏,上任开封府尹后,柴荣便请示郭威,将赵匡胤调到自己手下,任开封府马直军使(相当于首都卫戍军司令)。
      953年12月,郭威病重,954年1月,郭威去世,柴荣即位,称为世宗,年号显德。登上皇位的柴荣没有忘记他的老部下,赵匡胤被调到了中央禁军任职,成为皇帝最信任的后家近卫军的中级军官。
      准备了很久的赵匡胤需要的是机会,能够让他建功立业的机会。
      954年3月,机会到了!
      北汉皇帝刘崇依附辽国,自称是辽国的“侄皇帝”,联合契丹率十万大军攻打后周,企图趁后周国丧一举灭周。柴荣率军亲征,赵匡胤率两千侍卫亲兵随世宗出征。双方在泽州(今山西晋城)南的高平城相遇。
      双方开战,北汉前锋都指挥使武宁节度使张元徽设下埋伏,自己佯败诱敌,打败后周大将穆令均,后周士卒折损了上千。兵士折损、援兵未到,后周士气低迷。危急之际,赵匡胤向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建议:贼兵初胜,心定骄傲。咱们侍卫军中多的是神射手,请您带领精兵为左翼,占领高地,瞅准机会箭射贼兵,我带领精兵作为右翼突击,两兵合围,奋死求胜。国家安危,在此一举!!张永德采纳了赵匡胤的建议,两人各自率领精锐部队一马当先、杀入敌阵,世宗皇帝也亲上战场场率兵鏖战。后周士气大振,他们奋勇杀敌,“无不以一当百”。赵匡胤跃马横刀、左冲右杀,北汉行锋张元徽被周军乱刀砍死。契丹军见后周将士如杀红了眼睛一般,个个拼死向前、英勇作战,竟引兵回返。
      见敌军节节败退,后周军队士气更盛,后周将领刘词此时带领援军赶到,两军汇合,杀得北汉士兵尸横遍野、遍地哀鸣。赵匡胤愈战愈勇,率兵折杀了北汉枢密副使王延嗣,取得了战争的全面胜利。
      高平之战是赵匡胤建功立业的开始。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和临危不乱的气度深受殿前都指挥使的欣赏,普通军士也对他的身先士卒、英勇善战深深叹服。当然,最高兴的还是他的好哥们儿柴荣,高平之战后,柴荣任命赵匡胤为殿前散员都虞候兼严州刺史(即殿前都指挥史的副手),27岁的赵匡胤已成为后周后家近卫军的高级将领。
      高平之战后,赵匡胤可谓战功赫赫。956年,他率军攻打南唐,先取得涡口战役的胜利,再奇袭清流关,一败南唐名将皇甫晖,又攻打滁州,再败南唐名将皇甫晖,取得滁州大捷,令一生战功无数的皇甫晖重伤之后羞愧交加,含恨而死。而赵匡胤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若定,学得周军上下佩服。每每临战,赵匡胤“必以繁缨饰马,铠仗鲜明”,他并不怕敌军因此认认出他、伤害他,他的目的,正是要敌军认识他,展示了胸怀报国的豪情,壮志天下的豪气。
      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赵匡胤率军占领滁州以后,他严格要求兵士,不得扰乱百姓生活。他重建城内秩序、善待城内百姓,民众生活安定、富足。
      一个深夜,城外一干人马传呼开门。守门将士见来军旌旗确是自己人,得主将赵匡胤有令夜间不得开城门,因此让城外军马等待天亮。城外一名老将驰近城门高喊:”我是你们主帅的父亲,马军副都护使赵弘殷。快快打开城门,让我等进城歇息!“
      守城兵士不敢擅自作主,请示赵匡胤。在外闯荡多年的赵匡胤小跑着登上城头,看见父亲风尘仆仆、面色已苍,心头一荡!战乱连连,父子各自征战,自己未在父亲身前尽过孝,看着城门外人疲马惫的父亲,身为人子,他如何会不愿意迎接老父入城,哪怕在父亲膝下承欢片刻?
      但是,作为主帅,有什么能比军纪更重要?比军令更重要?
      赵匡胤没有开城门。他相信父亲会理解自己,压抑着内心激荡的情感,他满怀歉疚地对赵弘殷说:“父亲,父子虽至亲,然城门王事也,不敢奉命。”
      三十而立。这一年,刚刚二十九岁的赵匡胤在攻城征战的道路上建立功业、积累威信,每战必胜、所向披靡让这位年轻的禁军将领威名日盛。经历了拥戴郭威称帝、辅佐柴荣征战的赵匡胤收敛锋芒、愈加谨慎,他知道,自己资历尚浅,功劳尚小,万不可留人口实、惹得皇帝猜忌,让自己多年的经营功亏一篑!就是这种内敛和谨慎让他始终取得了皇帝的高度信任,为他积累更多的资本奠定了基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