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6、皇帝心事 ...

  •   词作赏析: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临江仙》 南唐李煜
      这首词李煜写于975 年10月,金陵城外,宋军士气高涨、铠甲鲜明,金陵城内,君臣相顾无言,外援未到。苦闷的李煜挥笔写下首《临江仙》,当然,有一种观点是李煜当时心烦意乱,并未完成整首词,直到并送到开封幽居,才完成最后三句。首句“春归去”,应该是指南唐烟花繁盛的美好往日,可现在呢?杜宇声声,烟草低迷。直到961年正月,被软禁在开封的清院中,李煜抚今追昔:去年的春天,我还在江南欣赏绿柳红花,如今新春又至,可我却已成为寄居他乡的客人!春寒料峭,衣不胜寒,这位易感的词宗灵感忽至,含泪完成最后三句: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华丽的锦帐依稀如昨,可隐在帐后的心上人(小周后)往日“绣床斜凭娇无那”的媚态,却成为了现在“空持罗带”的点点轻愁。江山已亡,美人何辜!
      与李煜的如烟轻愁相比,赵匡胤此时意气风发。这次征战南唐,先锋官潘美锐利如尖刀,一往无前,战无不胜,主帅曹彬老成持重,他们不但顺利拿下了南唐,而且为大宋取到手是,是完整的金陵:包括国土和财富。接见曹彬、潘美之时,赵匡胤甚至开心得笑出了眼泪。不过,皇帝终究是皇帝,什么场合煽什么情还是做得很到位的:赵匡胤连忙擦干眼泪,动情已极的说:哎呀呀,这实在太心疼我们的将士啦,离家这么远,看到你们回来,真好!不管怎么说,这次征战也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灾难,我实在于心不忍哪。然后下令开仓救济百姓,得到南唐的同时,又在全国老百姓心里刷了一波好感,赵匡胤的操作,当真令人心服!
      不仅如此,开宝九年(976年)正月,吴越王钱俶派出使者,向大宋皇帝献上新春贺礼,同时祝贺大宋皇帝成功攻克南唐,祝贺大宋版图再添新地。笑呵呵地对来使说:这次讨伐江南,你家元帅(攻南唐时赵匡胤封钱俶为兵马大元帅)攻克常州,功劳可不小哇。朕很想他,你回去后,请他到汴梁来一趟,我得当面向他诉说思念之苦哇。
      钱俶多聪明啊。我们说过,他一直奉中原皇帝为尊,况且,南唐李煜的命运是什么?说白了,李煜的今天,或许就是他钱俶的明天。
      所以,钱俶没有象李煜那样,今天说有病,明天说过敏,第三次再说水土不服,推三阻四,左思右靠,结果惹恼了赵宋皇帝,李煜梦断金陵。钱俶一接到消息,出上派出使者快马加鞭向大宋皇帝汇报:我们元帅收拾一下马上就动身前来开封向皇帝请安,特令小的先来向您汇报。
      西湖岸边。钱俶郑重把国事向大臣们交待清楚,然后带上妻子孙氏、儿子惟浚,踏上了北上的航船,大有英勇赴死的气概,可谓悲壮。
      钱俶北上汴梁,赵匡胤派接待办负责人赵德昭到睢阳迎接吴越王钱俶。我们还记得吧?以前从事这项工作的,都是早先的开封府尹、后来的晋王赵光义呀。此时的赵光义早已权倾朝野,在各部门各行业都有了自己的力量。为啥这次赵匡胤却把这样抛头露面的差事安排给了儿子呢?对了,现在的赵德昭,任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位置也相当重要了。
      这是值得思考的安排,让我们注意一下。
      钱俶得到了大宋皇帝赵匡胤的盛情款待他,赐坐、赐宴,甚至还允许他与晋王赵光义以兄弟名义见礼(当然钱俶也不敢)。开封最豪华的路段,赵匡胤为吴越王钱椒准备了豪宅,皇帝还亲自到钱俶的住处探望,看接待办安置得是否令钱俶满意,体贴得就像是对待自己的亲人。赵匡胤还在大明殿举行了盛大宴会,与文武百官一起欢迎钱俶这位远来的客人。吴越王受宠若惊,感激涕泣,同时又百思难解帝王心意。
      不管钱俶如何纠结,时间如流水,日日流过,转眼间,钱俶到汴梁已经住了半个多月,日日歌舞,夜夜丝竹。但是这些,如何能够抵得了钱俶对故国的思念,对百官的挂牵,对他那些臣民的牵肠挂肚?只是,钱俶将这份思念故国之情深埋在心里,在赵匡胤面前依然谈笑风生,对赵匡胤尊敬有加。
      一个平常的夜晚,春风习习,暗香阵阵。
      钱俶已来到开封一个月了,皇帝约他单独小酌,全俶怀着忐忑的心情赴宴。
      赵匡胤打发侍从远离,只与钱俶对饮。
      二人说了许久,也说了许多。吴越王钱俶小心而又委婉地向赵匡胤表示:俺有点想家了。
      与钱俶的无措相比,赵匡胤忽然显出一丝悲凉。他长叹一声:好吧,春暖花开,江南应该更加山明水秀了吧。你回去吧,我----尽我一生,保你一世。
      钱俶感动得无以复加。皇帝承诺,只要他在,就一定保钱氏周全。钱俶主动向皇帝请示,每隔三年,他一定来朝拜一次,向皇帝请安谢恩。赵匡胤拒绝了:山高水远,往来不易,有事还是书信联系吧。
      返程时,钱俶打开赵匡胤赐给他的黄包袱:原来是大宋群臣上奏皇帝将钱俶软禁在开封的奏章。
      赵匡胤用宽容和感情收拢了钱俶的真心。钱俶回到杭州之后,就搬出了自己常住的西北殿---因为,西北,是皇帝赵匡胤的方位。他终一生勤于朝贡,对大宋忠心耿耿。
      赵匡胤当了17年皇帝,钱俶是第一个没有通过强硬手段逼迫,主动进京朝见的割据政权首领。放眼望去,江南的大片土地,基本上都纳入大宋朝的版图了。只是,钱俶一直有一事不解:正是春风行意的赵匡胤,国运昌祚,政事清明,为什么却在仅有他们二人对酌时忽然显出那样一丝悲凉?
      好吧,也许,谁说出身武将的人就不能多愁善感呢我们就先把这个遗问放在心里。
      开宝九年三月,赵匡胤要到西京去祭祀天地,同时拜祭祖宗的陵墓,追忆自己年少的足迹。-----这次,他没有巡旧例派晋王赵光义守城,而是留下儿子赵德昭和三弟赵光美共同监国,却带着晋王一起回房洛阳
      赵光义心里也嘀咕--我的皇帝老哥,这是闹哪样?先是不让我从事接待办的工作,现在居然又不让我监国?
      嘀咕归嘀咕,圣旨还得遵从。于是,赵光义和文武百官陪着赵匡胤回到了洛阳。在这里,皇帝寻访了自己的故居,并且凭着超群的记忆力,居然准确地找到了自己小时候藏起来的心爱玩具小石头马,埋到了他家的祖坟处。在拜祭祖宗坟墓的时候,赵匡胤还用拉弓射箭的方式,给自己选了块坟地。据史料记载,这一箭竟射出400步的距离(大约500米多的样子),群臣都为皇帝的臂力和武艺大声叫好。赵匡胤还去看望了闲居洛阳的赵普,老友相见,分外开心,他们把众人留门外,二人回忆了好久好久。
      从洛阳回到开封以后,赵匡胤还多次到三弟赵光美的家里,去跟弟弟聊天。
      赵光义从这种种细节中感受到了一丝丝不安。
      四月,从洛阳回到开封,赵匡胤召集文武百官开会讨论:迁都洛阳。
      客观说,从军事角度而言,开封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北宋建立之初,开封就暴露在北方辽国军队的威胁之下。辽国骑兵从幽州(今河北北部一带)出发,只需两三日就能开到开封。宋太祖建立拱卫京师的庞大禁军,除了防范叛乱,也有抵御外敌的考虑。
      我们知道,宋朝的江山得自后周,也接收了后周的文百官,他们已在开封经营多年,北宋建国之初迁都并不现实。如今,皇权稳固、政治稳定,赵匡胤提出迁都的考量是成熟的。
      铁骑都指挥使李怀忠首先提出反对意见:东京漕运便利,每年从江淮地区运去几百万斛米,京师数十万部队的军粮全指望漕运,如果迁都西京,运粮的成本岂不太高?赵匡胤摆摆手,表示无需他担心,自有办法处理。
      晋王赵光义反对。赵匡胤解释:西迁之计,是为了依托山河之险,裁撤冗兵,遵循周朝、汉朝的做法安定天下。
      皇帝的见识还是很有远见的。当时京师禁军规模20多万人,赵匡胤认为这给财政造成了沉重负担,如果迁都洛阳,将来可以裁撤一部分军队。我们知道,到了宋太宗年间,禁军已达30多万,宋仁宗时期,则多达80多万,后来发展到上百万之众。当然有观点说赵匡胤和赵普设计的体制造成了大宋后来的积贫积弱,他庞大的禁军体系造成了冗兵冗费,由此可见,在赵匡胤的设计里,他早已考虑到了改革方案。
      但是,晋王赵光义学定说了五个字:国都的安全“在德不在险!”京师的安全,取决于君王有德,治国有方。而不是凭借地利。这句话完全占据了制高点。
      赵匡胤没有再坚持---“在德不在险”这几个字并不能击垮皇帝的决心,只是赵匡胤明白:此时的赵光义羽翼已丰,他背后的势力让赵匡胤无法忽视,皇帝不能为了坚持自己的意见将局面弄得不可收拾。尽管自己已经把儿子赵德昭推上了历史舞台,可是此时的自己,做事不得不考虑赵光义的言论和态度了。
      好在,皇帝已开始扶持赵光美了。深深的夜色里,赵匡胤辗转难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