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二李之乱 ...

  •   说好的赏宋词呢?
      好吧,不要着急嘛,必竟,大宋刚刚开国,总得给赵匡胤同志一点时间,先稳固自己的统治,再去发展文化对不?
      大宋开国,四藩来朝,新情旧谊,相处和谐,啊呀,不会太顺利了吧?
      赵匡胤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知,他并不敢相信这表面的一片歌舞升平。
      并不是所有的新贵都能规范自己的言行,给新皇帝的面上增光的。最有代表性的,是京城巡检王彦升。
      大家还记得吧,赵匡在陈桥驿“被迫”黄袍加身,消息传到开封的时候,时任侍卫司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悔不当初收拾了赵匡胤,带领亲军企图抓住赵匡胤的家人作为人质,阻止赵匡胤顺利建立新政权。危急时刻,是王彦升半路伏击,杀死韩通父子,扫除了赵匡胤登基的绊脚石。
      于是,当赵匡胤大赦天下之际,王彦升自恃功高,日渐傲慢,甚至横行不法。最让赵匡胤难以容忍的是,王彦升竟然敲诈宰相王溥。
      新皇登基不过半月,正是赵匡胤正千方百计笼络平衡各方势力的关键时刻。
      王彦升是知道是脑子被门挤了,还是神经有些短路,要不然就是被自己”功劳大大的“冲昏了头脑,反正不知道因为什么,在这个寒气依然逼人的深夜,他就”巡检“到了宰相王溥的门前,没有经人通报,当然也没有门铃可按,守门的家人当然也拦不住武将出身的他,他大摇大摆地就闯入了王溥的家中。
      已经要睡下的王溥得知消息,连忙小跑着出来迎接王彦升。对于这个从政多年的老公务员来说,眼力劲和处事水平肯定是相当可以的。几句话一说,王溥就明白了王彦升的用意,连忙好酒好菜招待王彦升,酒足饭饱后还”主动“包了纹银百两(也有的记载说千两,我觉得千两的话王彦升拿起来有点吃力,因此我觉得百两更可信一些)慰问巡检十分辛苦的王彦升。
      当然,王溥是何许人?他在赵匡胤还做都点检的时候就放低姿态、极力结交,如今他位及人臣,不明不白的受一场惊吓、摆一桌酒席、挨一次敲诈,这种消息,他总会有办法传到赵匡胤的耳朵里对吧。
      赵匡胤暴怒!好小子,我根基未稳、形象未立、口碑未传,你竟公然给老子抹黑。于是赵匡胤一旨令下,将王彦升贬至唐州做团练使(大约今河南泌阳一带,大致类似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员的职务),并且终身不受节钺(即终身都不能做节度使)。
      由此可见,赵匡胤笼络旧臣获得支持的决心。
      更让赵匡胤心安的,是四方藩镇大都发来贺电贺信表示祝贺。
      当然也有例外。
      第一个上台表演的,是李筠。
      李筠是太原人,相当勇猛,在郭威时期就是一员猛将,同样立下战功无数,柴世宗在位时任命他为昭义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傅(管理统治潞州等地,相当于现在的山西晋城一带),同平章事,也就是享受宰相的待遇,而他的儿子李守节则驻守上党(今山西长治一带)。郭威和柴荣都对这位大将恩赏有加。
      当赵匡胤派使者宣布圣旨的时候,李筠不冷不热、阴晴难定的接下了圣旨。对了,赵匡胤为示交好,还加封李筠为中书令,希望李筠能与自己站在一边。好吧,不管怎么样,李筠总算还是按照礼节跪拜接旨,并且设宴款待大宋使者,似乎接受了赵匡胤称帝的事实。
      可是,不等酒过三巡,李筠竟然做了一件实在有失厚道的事情:他把赵匡胤的圣旨放到书桌,却又拿出郭威的画像高挂堂前,面对画像伤心痛哭。
      哦哦,原来,变态的不只王彦升一个。
      李筠的这番表演自然原汁原味的传到了赵匡胤这里。精明稳妥的赵匡胤会如何看待李筠?估计在心里默默把李筠划在了”反贼“的行列。小子,早晚我会收拾了你!
      李筠的表现同样传到了当时的北汉皇帝刘钧耳中。我们知道,北汉与后周是死敌,刘钧与李筠本也不是朋友,但此时刘钧更忌惮的是赵匡胤啊!于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暂时的朋友,刘钧趁机派使者给李筠送信,意思是既然你也不喜欢赵匡胤那家伙,那咱们俩合作,攻进开封,灭了北宋如何?
      好吧,我实在不懂如何理解李筠的心理活动,他不知道怎么想的,本来已颇受猜忌的李筠竟然派人把北汉皇帝希望结盟的这封信,送到了赵匡胤的手中。
      我始终认为赵匡胤在这时充分展现了上位者的胸怀与谋略:他面不改色,反而还慰问了李筠的使者,亲自给李筠回信好言抚慰,并且任命李筠的儿子李守节为皇城使(掌管皇宫大门出入的武官,可以直接面见皇帝),又对使者说了些”你辛苦了,回去慢些走“之类的家常话。
      当使者回还,李筠自以为聪明的相信并接受了皇帝的好意,他通知自己的儿子李守节从上党出发,到京城上任。当然,他还给了儿子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充当细作,随时报告皇城的动向,看老子有机会攻入皇城,也尝尝那个诱人的宝座啥滋味!
      李守节还是相当理智的,他并不愿意充当奸细,爹呀,这也太冒险了吧。可是,他那暴躁暴力的老爹如何允许儿子不听话?李守节还是如期赶到京城,准备先向皇帝谢恩,然后到新岗位报到。
      赵匡胤召见了李守节。
      寒暄过后。
      赵匡胤忽然说道,太子,你远离你的朝廷,到我这儿来做什么?大惊失色的李守节连忙跪拜叩头道,皇上怎么这么说呀,这里面肯定有误会呀,是不是有人搞离间计呀。
      赵匡胤似笑非笑,难道李筠让你来,不是让我把你杀了,或者软禁了,他找借口出兵开封 吗?要不你回去告诉他,我没做这个皇上的时候,随便他怎么做都行,如今我当了皇上,我也不会把他怎么样,他干嘛就不能让着我一点呀。
      这番话说得,还有一点皇上尊严吗?这不是等于明着告诉李筠:我知道你就要反了,看你要咋的!如此一来,无异于是激将李筠,逼他把暗里的动作早日提到议事日程。
      随后,赵匡胤放李守节回到父亲身边。果然李筠知道自己的计划已被皇帝知晓之后,接着就在960年4月,原后周昭义节度使正式举兵反宋,此时,赵匡胤刚刚登基一百多天。
      这不是太奇怪了吗?赵匡胤为什么明知李筠计划谋反,不多留时间进行筹备,反而要激将李筠早日实施谋反计划?
      天子的心计,自然深不可测。因为就在近日,他接到密报:李重进招兵买马,意图谋反。
      让我再来叨叨一下李重进吧:他是郭威的外甥,后周的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战功无数,出身好,战功多,资历深,位置重要。959年冬用,后周恭帝在赵匡胤弟妹的建议下下旨派李重进镇守扬州。
      你看,如此根正苗红的李重进,是不颇有资格当皇帝?
      而在赵匡胤登基之初,李重进的表现是相当令人感动的,他不但诚心接指归顺,还很谦虚地向赵匡胤请示:要不,我按照惯例,以节度使的身份到京城向您报到,面谢圣恩如何?
      赵匡胤的回答也相当够意思:哎呀,咱们本来就是好兄弟,而且你驻守的扬州又是重镇之地。我不过是无奈地当了这个皇帝,咱们就先这样各自安好,想要叙旧情、聊新意,咱们的日子还长着呢,是不是。就这样拒绝了李重进的觐见。
      事实上,李重进才真正是那个表面温顺、内心狂野的人。他表面功夫做足,却在暗地扩充实力,扩大兵马,同时派出使者拉拢李筠。
      想想也不难理解,郭威是李重进的舅舅,是柴荣的姑父,论血统,论战功,李重进应该比柴荣更有资格当皇帝。如果说当初李重进对柴荣的心机和战功心悦诚服,可是对赵匡胤这样一个出身中层、资历不深的年轻将领,他认为赵匡胤只不过是趁着后周孤儿寡母之时靠玩心眼取得了皇权如何能心服口服?
      李重进把这种不服落实到了行动上。
      他派使者崔守珣送信给李筠,打算结盟反宋。
      我们知道,从扬州到潞州,几乎要穿过大宋的整个国土。
      而崔守珣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他肩负联络结盟的目的,直接走进了赵匡胤的皇宫。
      是的,李重进不知道的是,崔守珣是赵匡胤的老相识,而且,新皇已经登基,何苦再让百姓饱受战乱之苦?
      我真是太喜欢崔守珣了,千多年前,他就已经具备了“以人为本”的情怀。
      赵匡胤对崔守珣赞赏有加,许以高官厚爵。他问崔守珣,以你对李重进的了解,要是我赐给他丹书铁券(颁给重臣的证件,民间称为免死金牌),他会不会不再谋反?
      崔守珣也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无论您怎么做,他都不会诚心归顺于你的新政权的。
      赵匡胤沉思片刻,安排崔守珣向李重进复命,劝李重进尽量多准备一些时间,多拖延一些时间起兵。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守节来访。
      好吧,当皇帝真的不容易。赵匡胤要稳定整个国家的各种力量,一旦李重进与李筠结盟成功、同时举兵,那么四处藩镇必定所拥者众,那时候,将要耗费多大的兵力财力人力才能平乱呢?而且,万一让他们成功了呢?
      因此,破坏他们的结盟,各个击破。更重要的是,赵匡胤四方安抚,而”二李“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与赵匡胤的博大胸怀、宽容仁厚,如何能够同日而语?
      因此,赵匡胤采取的是鞭策李筠催其快反、稳住李重进争取时间的计谋。
      二李之乱“已起,让我们期待赵匡胤如何出奇兵、得胜利!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